
這是一份2021學年2、杠桿的科學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杠桿的科學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尋找證據(jù)進行解釋的科學探究能力;能設計控制變量的探究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格,并運用它采集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2.引導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意識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培養(yǎng)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知道科學探究可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新經(jīng)驗、新現(xiàn)象、新方法、新技術(shù);滲透科學與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思想。3.知道利用杠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桿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難點】滲透科學與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思想。【教學準備】1.簡單機械盒、支架、杠桿尺、鉤碼盒、小木塊、剪刀、鑷子、煤夾子2.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通過撬“重物”的趣味活動,初步認識杠桿并導入新課。(講臺旁有一張木桌,木桌上有一張倒過來放的方凳。)師:和大家是初次見面,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姓重,重量的“重”,因為我有168斤重?,F(xiàn)在老師坐在這張凳子上。(教師跳上木桌,坐在方凳上。)師:請一位同學雙手抓住橫檔,把我連人帶凳提點起來。誰來?請舉手。 (沒有學生舉手,教師從桌上跳下,出示一根2米長的鐵棒和一個木塊。)師:老師借給大家一根木棒和一塊木塊?,F(xiàn)在誰有辦法?(學生紛紛舉手,教師點了一名個子較小的女生上臺,幫助其將木棒插入凳面邊沿,作支點的木塊盡量靠近凳面,讓女生用手握住木棒的另一端。教師隨即跳上木桌,坐在方凳上。女生輕輕一撬,教師連人帶凳被撬起。其余學生禁不住鼓起掌來。上臺演示的女生與教師各回原位。)師:那位女生很輕松地把我撬了起來,她是利用了什么工具?生:(幾乎齊聲)杠桿!(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一個小孩在用杠桿撬大石頭,并標出了阻力點、支點、用力點。)師:對!杠桿上最重要的三個點就是支點、阻力點、用力點。剛才的木塊就是……生:(齊聲)支點。師:那位女同學手往下按的位置就是……生:(齊聲)用力點。師:老師相當于重物,那這個位置就是……生:(齊聲)阻力點。師:今天我們要來研究杠桿為什么能省力的科學道理。(教師出示課題“杠桿的研究”。)二、通過對杠桿尺平衡的探究活動,初步理解杠桿省力和費力的原理。(每四人小組中放有已調(diào)平衡的杠桿尺一個、鉤碼10個、記錄表8張、紅黑記號筆各一支。)(教師先出示一個已調(diào)平衡的杠桿尺,再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一個已調(diào)平衡的杠桿尺,尺上寫明左右及相應編號。)師:每個小組中有這樣一個實驗裝置,它也是一個杠桿,名叫杠桿尺。請注意,它的左邊有4 個距離相等的小孔,我都編了號碼,右邊也一樣。(教師擺動一下杠桿尺,杠桿尺圍繞著中心的支點轉(zhuǎn)動起來。)師:老師讓它轉(zhuǎn)一下。請問,這個杠桿的支點在哪里?(學生指向杠桿尺中心的支點。)對。剛才老師是把自己當作重物,現(xiàn)在要想把我掛上去是不可能了。我就用2個鉤碼當作重物掛在左邊第2個孔上(教師如所述進行操作),這個就是阻力點。如果要求杠桿尺平衡,我應該在哪邊用力?(學生齊答:右邊。教師用手指在杠桿尺的右邊往下按。)平衡了,這個就是用力點。但我究竟用了多少力呢?誰也看不出來。同樣,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我所用的力。你們認為我在右邊要掛幾個鉤碼?(大多數(shù)學生答:2個。)我用1個就可以了。(教師在右邊第4個孔上掛上1個鉤碼。)平衡了! (學生感到非常驚訝。)師:想不想也來研究一下?生:(齊聲)想!師:等會兒研究的時候你們喜歡把鉤碼掛在哪個孔內(nèi)都可以。想掛多少個鉤碼也隨便你。但注意,掛好后一定要讓杠桿尺平衡,老師要看看哪組掛法最多。記住了嗎?生:(齊聲)記住了。師:還要注意幾個要求:第一,(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杠桿尺的左右兩邊各掛2個鉤碼,呈平衡狀態(tài)。)象這種平衡狀態(tài),兩邊的鉤碼數(shù)量一樣多,這種掛法太簡單了,不算。要求左右兩邊鉤碼數(shù)量不一樣,卻能平衡,這才算本事。第二,(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杠桿尺的左右兩邊各掛2串鉤碼,呈平衡狀態(tài)。)規(guī)定杠桿尺一邊只能掛一串鉤碼,不能在一邊掛好幾串。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小組內(nèi)完成一種掛法后,由組長負責,馬上把這種掛法記錄下來。只有組長記錄完畢后,才能開始研究下一種掛法。記錄表一共8張,能記幾張算幾張。不要求快,要求準確。這是記錄表。(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記錄表。)你們在哪個孔上掛了幾個鉤碼,就用黑色記號筆在方塊內(nèi)打勾,明白了嗎?開始!”(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始了持續(xù)時間約10分鐘的獨立探究活動,教師則巡視指導。等到探究活動快結(jié)束時,教師挑選用力點鉤碼數(shù)大于阻力點鉤碼數(shù)和用力點鉤碼數(shù)小于阻力點鉤碼數(shù)的記錄表各1張,并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師:動手的時間結(jié)束了。請看,這兩張記錄表左右兩邊鉤碼的數(shù)量各是幾個?(學生回答,教師用數(shù)字標出相應的鉤碼數(shù)量。)師:從用力點來分析,你覺得哪張記錄表中的杠桿比較省力?生:用力點鉤碼數(shù)比阻力點鉤碼數(shù)小的這張表!師:對。因為它在用力點上用少的鉤碼翹起了阻力點上多的鉤碼,表示用比較小的力量翹起了重物,這是省力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把你們小組中那些省力的記錄表挑選出來,把挑剩下的記錄表放進抽屜里。不要挑錯,組長把好關(guān)。(學生按要求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師:都挑出來了嗎?生:(齊聲)挑出來了!師:請你們在這些省力的杠桿尺上先找到支點,再用紅色記號筆畫出阻力點到支點的線段、用黑色記號筆畫出用力點到支點的線段(教師一邊講述,一邊在視頻展示臺上操作演示)。(學生按要求操作,教師挑選其中三張已畫好線段的記錄表,并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師:請你們仔細比較這些省力的杠桿,看看它們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特點?生1:阻力點到支點的線段比較短。生2: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較近,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較遠。生3: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近。師:講得很好。(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近,杠桿就省力”等文字。)師:這是我們的結(jié)論,畫成圖形就是這樣……(教師板書省力杠桿的圖示。)師:這樣的杠桿比較省力。理解了嗎?生:(齊聲)理解了!師:反過來,如果是這樣畫……(教師板書費力杠桿的圖示。)師: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遠,杠桿是省力呢,還是費力呢?生:(齊聲)費力。(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遠,杠桿就費力”等文字。)師:同意這句話嗎?生:(齊聲)同意。師: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檢驗一下。剛才你們把省力狀態(tài)的記錄紙都挑出來了,剩下的記錄紙都在抽屜里了。我現(xiàn)在從你們那里隨便拿2張。(教師任意挑選了兩張記錄表,并在視頻展示臺上操作。)師:請看兩邊鉤碼的數(shù)量各是幾個?(學生回答,教師用數(shù)字標出相應的鉤碼數(shù)量。)師:哪邊多?生:(齊聲)右邊。師:是省力還是費力的?生:(齊聲)費力。師:我現(xiàn)在標出支點,再畫出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操作演示)。哪段距離遠?生: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遠。師:符合黑板上哪一種情況?生:符合費力的那種情況。師:對。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遠,這樣的杠桿就比較費力。那么,剛上課時,女同學輕松地把我撬起來,是一種省力的杠桿,還是一種費力的杠桿?生:(齊聲)是省力的杠桿。師:正確!到現(xiàn)在為止,你們是否理解了杠桿省力、費力的原因?生:(齊聲)理解了。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師:那讓我們做個小游戲來檢測一下。(教師出示1根1米長的木棒、1個木塊,在演示桌上組成支點在中央的等力杠桿。再邀請班內(nèi)最弱小的女生與最強壯的男生上臺協(xié)助。) 師:這個游戲的名稱叫“以弱勝強”,也就是要求這位弱小的女生通過杠桿把這位強壯的男生給撬起來??赡軉??生1:可能!生2:不可能。生3:試試看!(教師讓女生和男生單手按在等力杠桿的兩端,同時向下用力按。女生很快被男生撬起。)師:誰勝了?生:男同學。師:沒有“以弱勝強”。這樣吧,請男生給女生一個優(yōu)惠條件——女生可以決定支點的位置。開始!(女生將木塊移到靠近男生的一端,雙方一用力,仍然是男生勝利。女生再將木塊移近男生,則女生輕松勝利。)師:現(xiàn)在誰勝了?生:女同學。師:她用什么科學原理獲勝的?生1:杠桿省力的原理。生2: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近,杠桿就省力。生3: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近,杠桿就越省力。師:大家分析得很好。女生在體力上雖然弱小,但她用智慧的頭腦打敗了強壯的男生,很了不起。(眾女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教師出示老虎鉗和鐵絲,將鐵絲放于鉗口,請一男生雙手握住鉗口部分,用力合緊鉗口,發(fā)現(xiàn)無法鉗斷鐵絲,而雙手改握手柄部分,則鐵絲輕易就鉗斷。)師:看來,老虎鉗的確是一種省力的杠桿。(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老虎鉗的阻力點、支點、用力點分析。)師:它的支點在哪里?阻力點、用力點?哪段距離短?(學生在PPT圖片中指出。)師:符合省力杠桿的原理嗎?生:符合。 師:增加一點難度。如果剛才的鐵絲鉗不斷,你認為最好把鐵絲放在鉗口里面一些呢?還是鉗口外面一些?生:把鐵絲放在鉗口里面一些好。師:為什么?生1:把鐵絲放在鉗口里面,離支點就近了。生2:這樣,就比原先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更近了,就更省力了。師:回答得很好。我們再來看一張圖片。(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桿秤及其阻力點、支點、用力點的分析。)師:聽說過‘小小秤砣壓千斤’這句話嗎?從這句話中,你認為桿秤是不是省力的杠桿?生:應該是省力的。師: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支點在哪里?阻力點、用力點?哪個離支點近?(學生在PPT圖片中指出。)師:符合省力杠桿的原理嗎?生:符合。師:假設你是一個制作桿秤的工人,要求你制作的桿秤所能稱的重物的重量增加10倍,但是秤砣的重量不變,還是用舊秤砣。那你要怎么來做這個桿秤? (學生作長達半分鐘的思考。)生1:可以把桿秤的秤桿做得很長。師:同意他的意見嗎?生:(齊聲)同意。師:講得很好。生2:我還有別的方法。我把這個提紐做得更靠近阻力點,靠得很近很近。師:同意他的意見嗎?(學生意見不一,比較猶豫。)師:老師同意他的意見。實際上,我們有的桿秤上就有兩個提紐。(出示桿秤實物)靠近阻力點的提紐就是專來用來稱重東西的??磥砦覀儗κ×Ω軛U的原理理解得很深刻了。(教師出示鐵架的底座,請一女生用單手拿,能拿起。教師再出示火鉗,讓女生用單手利用火鉗夾起鐵架底座,發(fā)現(xiàn)女生不能夾起。)師:看來,火鉗是個省力的杠桿,還是一個費力的杠桿?生:(齊聲)費力的。(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火鉗的阻力點、支點、用力點分析。)師:它的用力點、阻力點、支點在哪里?(學生在PPT圖片中指出。)師:為什么是費力的?生1:因為它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比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遠,就比較費力。生2:因為它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短,而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長,所以費力。師:對。這也符合我們的研究結(jié)論。那么,為什么不把火鉗做成省力的杠桿呢?(學生笑了起來。)生1:火鉗要省力的話,夾煤餅的部分就會很短,手就會弄臟的。生2:如果煤餅是燒紅的話,手還會燒焦呢。師:所以,我們能說費力的杠桿一定不好嗎?生:(齊聲)不能。師:看來,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設計成省力也好,設計成費力也好,都是有道理的。這與這些工具的什么方面有關(guān)? 生1:作用。生2:用途。師:對,這與他們的用途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四、布置調(diào)查作業(yè),使杠桿的探究活動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教師出示PPT圖片,圖片中有調(diào)查表。)師:我們今天主要就是研究了杠桿為什么省力和費力。我想大家對此一定還很感興趣,請課后做個調(diào)查,尋找生活中有哪些杠桿類工具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并把調(diào)查結(jié)果記錄在這張調(diào)查表上,下一次科學課交給任課老師。下課!(學生非常踴躍地來領取調(diào)查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上冊2、杠桿的科學教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學具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工具和機械2、杠桿的科學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2、杠桿的科學教學設計,共4頁。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guān)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