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生物】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

    • 518 KB
    • 2021-08-24 12:47
    • 179
    • 0
    • 教研資源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生物】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第1頁
    1/21
    【生物】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第2頁
    2/21
    【生物】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第3頁
    3/21
    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生物】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

    展開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9-2020學年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DNA粗提取和鑒定”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菜花和雞血細胞都可以作為提取DNA的材料
    B. 在酒精溶液中,某些蛋白質的溶解度比DNA大
    C. 實驗中有3次加入NaCl溶液,均是為了溶解DNA
    D. DNA溶液與二苯胺試劑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藍色產物
    【答案】C
    【解析】
    【詳解】A、理論上只要含有DNA的生物組織均可作為該實驗的材料,因此菜花和雞血細胞都可以作為提取DNA的材料,A正確;
    B、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質能溶于酒精,B正確;
    C、實驗中使用NaCl溶液4次:①用2mol/L的NaCl溶液,過濾除去不溶的雜質;②用0.14?mol/L的NaCl溶液,析出DNA;③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④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絲狀物用于DNA的鑒定,C錯誤;
    D、在沸水浴的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D正確。
    故選C。
    2.利用生物技術可以培育作物新品種,下列有關操作正確的是( )
    A. 用同種限制酶識別并切割目的基因與運載體
    B.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目的基因是否導入
    C. 培養(yǎng)外植體的培養(yǎng)基都是固體培養(yǎng)基
    D. 利用平板劃線法在培養(yǎng)基上接種外植體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用同種限制酶識別并切割目的基因與運載體,使二者出現(xiàn)相同的粘性末端,從而形成重組DNA分子,A正確;
    B、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基因,B錯誤;
    C、培養(yǎng)外植體一般用固體培養(yǎng)基,C錯誤;
    D、平板劃線法是用來接種微生物的,接種外植體不需要采用平板劃線法,D錯誤。
    故選A。
    3.限制酶a、限制酶b能將某線性DNA分子片段切割,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限制酶a與限制酶b發(fā)揮作用的化學鍵完全相同
    B. 限制酶a與限制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能相互連接
    C. 所有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的序列都由6個核苷酸組成
    D. 限制酶將該DNA分子切成2個片段需消耗2個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詳解】A、限制酶作用的化學鍵都是磷酸二脂鍵,A正確;
    B、由圖可以看出限制酶a與限制酶b切割后產生的粘性末端相同,它們之間能相互連接,B正確;
    C、大多數(shù)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的序列由6個核苷酸組成,少數(shù)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由4、5或8個核苷酸組成,C錯誤;
    D、限制酶將一個DNA分子片段切成兩個片段需切斷兩個磷酸二酯鍵,因此需要消耗兩個水分子,D正確。
    故選C。
    4.下列有關基因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DNA連接酶可將兩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
    B. 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
    C. 質粒作為常見的載體,是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進行人工改造的
    D. 通常選用細菌作為重組質粒的受體細胞是因為細菌細胞繁殖快
    【答案】A
    【解析】
    【詳解】A、DNA連接酶可將兩個DNA片段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A錯誤;
    B、通過分析可知,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B正確;
    C、質粒是在天然質粒的基礎上進行人工改造的,常作為載體,C正確;
    D、細菌細胞繁殖很快,因此常作為重組質粒的受體細胞,D正確。
    故選A。
    5.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個品種。玫瑰沒有生成藍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黃酮類化合物3,5—氫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藍玫瑰被認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科研人員將藍三葉草中的藍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藍玫瑰,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為藍色。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藍玫瑰花瓣細胞內含有4種堿基、8種核苷酸
    B. 培育藍玫瑰用到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連接酶
    C. 藍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細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藍色翠雀花素
    D. “嫁接”了藍色素基因的藍玫瑰的遺傳性狀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答案】D
    【解析】
    【詳解】A、藍玫瑰花瓣細胞內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A錯誤;
    B、培育藍玫瑰的方法為基因工程,所需工具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載體,B錯誤;
    C、基因的表達具有選擇性,所以藍色素基因并不是在所有玫瑰細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藍色翠雀花素,C錯誤;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D正確。
    故選D。
    6.人體內的t-PA蛋白能高效降解由血纖維蛋白凝聚而成的血栓,然而,為心?;颊咦⑸浯髣┝康幕蚬こ蘴-PA會誘發(fā)顱內出血,其原因在于t-PA與血纖維蛋白結合的特異性不高。研究證實,通過某技術,將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換成絲氨酸,可制造出性能優(yōu)異的改良t-PA蛋白,進而顯著降低出血副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該技術的關鍵工作是了解t-PA蛋白質分子結構
    B. 該技術生產改良t-PA蛋白的過程遵循中心法則
    C. 該技術是在蛋白質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質的
    D. 該技術構建出了一種自然界中原先不存在的全新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詳解】A、將t-PA第84位的半胱氨酸換成絲氨酸需要采用蛋白質工程技術,該技術的關鍵工作是了解t-PA蛋白質分子結構,A正確;
    B、該技術生產改良t-PA蛋白的過程遵循中心法則,B正確;
    C、該技術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通過改造基因來實現(xiàn)對蛋白質的改造,C錯誤;
    D、該技術中進行了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可以構建出了一種自然界中原先不存在的全新的基因,D正確。
    故選C。
    7.下列有關植物細胞工程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人工種子包埋胚狀體的膠質可以看作自然種子的種皮
    B. 在紫草素的細胞產物工廠化生產的過程中使用的是液體培養(yǎng)基
    C. 對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從分化的植株中可篩選出新品種
    D. 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的脫毒苗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的特點
    【答案】A
    【解析】
    【詳解】A、人工種子包埋胚狀體的膠質可以看作自然種子的種皮及提供營養(yǎng)的胚乳或子葉,A錯誤;
    B、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是從人工培養(yǎng)的愈傷組織細胞中提取某種成分,如紫草素等,使用的是液體培養(yǎng)基,B正確;
    C、在育種中,可以對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化學或物理的誘變處理,促使其發(fā)生突變,再通過誘導分化形成植株。從這些植株中篩選出高抗、高產、優(yōu)質的突變體,從而培育成新品種,C正確;
    D、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脫毒苗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培育時,一般選取植物莖尖作材料,其依據(jù)是莖尖不含病毒(或含病毒極少),D正確。
    故選A。
    8.據(jù)報道,研究人員將口蹄疫病毒結構蛋白VP1的某一活性肽基因片段導入胡蘿卜愈傷組織細胞培育轉基因胡蘿卜,用于生產可直接口服的口蹄疫疫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將活性肽基因片段導入胡蘿卜愈傷組織之前需要先構建基因表達載體
    B. 胡蘿卜愈傷組織細胞可利用胡蘿卜體細胞誘導脫分化獲得
    C. 轉基因是否成功需要對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的植株進行活性肽含量測定
    D. 在愈傷組織培養(yǎng)中若加入細胞融合的誘導劑,可獲得染色體加倍的細胞
    【答案】D
    【解析】
    【詳解】A、將活性肽基因片段導入胡蘿卜愈傷組織之前需要先構建基因表達載體,A正確;
    B、胡蘿卜愈傷組織細胞可利用胡蘿卜體細胞誘導脫分化獲得,B正確;
    C、轉基因是否成功需要對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的植株進行活性肽含量測定,C正確;
    D、植物細胞融合時必須先去除細胞壁,然后加入誘導劑才能促使細胞融合,所以在愈傷組織培養(yǎng)中直接加入細胞融合的誘導劑,不能導致細胞融合,D錯誤。
    故選D。
    9.科學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質體和香茅草的原生質體進行誘導融合,培育出的驅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達到驅蚊且對人體無害的效果。下列關于驅蚊草培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培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形態(tài)的差異來鑒定雜種細胞
    B. 驅蚊草培育過程用到纖維素酶、果膠酶、PEG等試劑或離心、振動、電刺激等方法
    C. 驅蚊草培育過程是植物體細胞雜交,不同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無愈傷組織和試管苗形成
    D. 驅蚊草不能通過天竺葵和香茅草雜交而獲得,是因為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C
    【解析】
    【詳解】A、培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形態(tài)的差異來鑒定雜種細胞,A正確;
    B、驅蚊草培育過程用到纖維素酶、果膠酶、PEG等試劑或離心、振動、電刺激等方法,B正確;
    C、驅蚊草培育過程是植物體細胞雜交,有愈傷組織和試管苗形成,C錯誤;
    D、驅蚊草不能通過天竺葵和香茅草雜交而獲得,是因為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D正確。
    故選C。
    10.已知骨髓瘤細胞由于缺乏次黃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在HAT篩選培養(yǎng)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無法生長,效應B細胞有次黃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但不能無限增殖。如圖是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過程①中注射的抗原能與產生的單克隆抗體特異結合
    B. 過程②得到的三種類型的細胞不能在HAT培養(yǎng)液中增殖
    C. 過程③采用抗原—抗體反應進行特定雜交瘤細胞的篩選
    D. 過程④獲得的全部雜交瘤細胞都只能產生同一種抗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A、過程①中注射的抗原能與產生的單克隆抗體特異結合,A正確;
    B、過程②得到的三種類型的細胞都是雜交瘤細胞,都能在HAT培養(yǎng)液中增殖,B錯誤;
    C、過程③采用抗原-抗體反應進行特定雜交瘤細胞的篩選,C正確;
    D、過程④為克隆化培養(yǎng),該過程獲得的全部雜交瘤細胞都只能產生同一種抗體,D正確。
    故選B。
    11.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即“漸凍癥”,該病由于突變的基因導致運動神經元合成了某種毒蛋白,從而阻礙了軸突內營養(yǎng)物質的流動。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制作前驅細胞,然后移植給漸凍癥實驗鼠,能延長其壽命。下列關于多功能干細胞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IPS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種類增多
    B. IPS細胞分化成的多種細胞中所有核酸相同,蛋白質卻不完全相同
    C. 若將控制運動神經元合成毒蛋白的基因替換,或許可以起到治療該病的作用
    D. 經體外誘導產生的造血干細胞,在小鼠骨髓中能夠增殖分化出B細胞
    【答案】B
    【解析】
    【詳解】A、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種類增多,A正確;
    B、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分化形成的多種細胞中DNA相同,但mRNA不同,蛋白質也不完全相同,B錯誤;
    C、若將控制運動神經元合成毒蛋白的基因替換,或許可以起到治療該病的作用,C正確;
    D、B細胞是由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經體外誘導產生的造血干細胞,在小鼠骨髓中能夠增殖分化出B細胞,D正確。
    故選B。
    12.科研人員將數(shù)量相等的動物肝臟腫瘤細胞和肝臟正常細胞分別置于相同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肝臟正常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多數(shù)細胞的基因型會發(fā)生改變
    B. 細胞培養(yǎng)液中通常含有維生素、激素、糖等多種能源物質
    C. 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可以防止代謝產物的積累對細胞造成危害
    D. 為了防止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細菌的污染,可向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適量的干擾素
    【答案】C
    【解析】
    【詳解】A、肝臟正常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多數(shù)細胞的基因型不會發(fā)生改變,A錯誤;
    B、維生素和激素不是能源物質,B錯誤;
    C、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可以防止代謝產物的積累對細胞造成危害,C正確;
    D、為了防止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細菌的污染,可向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D錯誤。
    故選C。
    13.下列關于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組成DNA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種類相同
    B. 蛋白質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C. 脂肪分子中氫的含量比糖類高,是細胞主要的能源物質
    D. 核酸中的N存在于堿基中,蛋白質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
    【答案】C
    【解析】
    【詳解】A、組成DNA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種類相同,都是C、H、O、N、P,A正確;
    B、根據(jù)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可知蛋白質中的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B正確;
    C、脂肪分子中氫的含量比糖類高,是細胞主要的儲能物質,C錯誤;
    D、根據(jù)試題分析,核酸中的N存在于堿基中,蛋白質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D正確。
    故選C。
    14.變構抑制是指某些代謝物與關鍵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個部位特異性的結合,使酶結構發(fā)生改變而抑制其催化活性。如圖是人體細胞內氨基酸的轉化過程實例,甲、乙表示兩種不同的氨基酸。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在體內,轉化形成的氨基酸只可能是非必需氨基酸
    B. 圖中顯示的變構抑制過程是一種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
    C. 過多的乙可能改變了蘇氨酸脫氨酶的空間結構
    D. 變構抑制后,蘇氨酸脫氨酶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
    【答案】D
    【解析】
    【詳解】A、必需氨基酸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在體內轉化形成的氨基酸只可能是非必需氨基酸,A正確;
    B、由題圖知,過多的L-異亮氨酸對蘇氨酸脫氨酶有抑制作用,顯示的是一種負反饋機制,因此細胞中L-異亮氨酸含量穩(wěn)定,B正確;
    C、由題圖知,過多的L-異亮氨酸對蘇氨酸脫氨酶有變構抑制的作用,細胞內過多的L-異亮氨酸可能改變了蘇氨酸脫氨酶的空間結構,C正確;
    D、變構抑制后,蘇氨酸脫氨酶還是有肽鍵的,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D錯誤。
    故選D。
    15.關于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脂肪的鑒定時,用肉眼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B. 除脂肪的鑒定外,其他二者的鑒定都需要水浴加熱
    C. 鑒定還原糖時,要先向待測溶液中加入斐林試劑的甲液再加入乙液
    D. 提供適量的蒸餾水,鑒定蛋白質的試劑也可以用來鑒定還原糖
    【答案】A
    【解析】
    【詳解】A、脂肪鑒定時加入蘇丹Ⅲ后,需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A正確;
    B、蛋白質的鑒定不需要水浴加熱,B錯誤;
    C、鑒定還原糖時,要將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勻后在加入到待測溶液中,C錯誤;
    D、斐林試劑是由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硫酸銅溶液)組成,雙縮脲試劑由A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硫酸銅溶液)組成,提供適量的蒸餾水,鑒定還原糖的試劑也可以用來鑒定蛋白質,D錯誤。
    故選A。
    16.蛋白質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蛋白質可以與Fe2+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參與氧氣的運輸
    B. 細胞膜和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都是蛋白質
    C. 細胞內蛋白質發(fā)生水解時,通常需要另一種蛋白質的參與
    D. 蛋白質的基本性質不僅與碳骨架有關,而且也與R基有關
    【答案】B
    【解析】
    【詳解】A、血紅蛋白含有Fe,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A正確;
    B、翻譯過程中,細胞質基質中運輸氨基酸的是tRNA,不是蛋白質,B錯誤;
    C、蛋白質水解,常需要蛋白酶催化,蛋白酶的本質是蛋白質,C正確;
    D、蛋白質的性質既與碳鏈骨架有關,也與R基有關,D正確。
    故選B。
    17.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及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質中許多重要細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為基礎
    B. 動物細胞溶酶體在維持正常代謝活動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C. 細胞骨架由纖維素構成,在物質運輸?shù)确矫嫫鹬匾饔?br /> D. 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的
    【答案】C
    【解析】
    【詳解】A、細胞質中許多重要細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為基礎,A正確;
    B、動物細胞溶酶體在維持正常代謝活動及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B正確;
    C、細胞骨架由蛋白質纖維構成,在物質運輸?shù)确矫嫫鹬匾饔茫珻錯誤;
    D、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質的,D正確。
    故選C。
    18.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用高倍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具有細胞核和核糖體等結構
    B. 為觀察低倍鏡視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細胞,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再換用高倍鏡
    C. 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向應是順時針的
    D. 不改變光線亮度的情況下,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裝片,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越暗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用高倍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具有細胞核,但不能觀察到核糖體,A錯誤;
    B、為觀察低倍鏡視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細胞,應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再換用高倍鏡,B錯誤;
    C、若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向應是逆時針的,C錯誤;
    D、不改變光線亮度的情況下,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裝片,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越暗,D正確。
    故選D。
    二、不定項選擇題:
    19.研究人員用三種基因探針,通過分子雜交技術分別對某動物三種細胞中的 mRNA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輸卵管細胞
    未成熟紅細胞
    胰島B細胞
    卵清蛋白基因探針



    β-珠蛋白基因探針



    胰島素基因探針



    A. 三種探針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不相同
    B. 有雜交帶出現(xiàn)表明相應基因已成功轉錄
    C. 用上述探針分別檢測三種細胞的DNA,實驗結果不變
    D. 可用mRNA逆轉錄產生的DNA制作相應基因的探針
    【答案】ABD
    【解析】
    【詳解】A、三種基因不同,因此三種探針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也不相同,A正確;
    B、本題用基因探針檢測的是三種細胞的mRNA,若出現(xiàn)雜交帶說明該細胞中出現(xiàn)了相應基因轉錄產生的mRNA,即表明相應基因已成功轉錄,B正確;
    C、三種細胞來自同一生物體,所含DNA相同,若用上述探針檢測三種細胞中的DNA,則均會出現(xiàn)雜交帶,C錯誤;
    D、分子探針可以用逆轉錄產生的DNA來制作,D正確。
    故選ABD。
    20.動物基因工程前景廣闊,最令人興奮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使哺乳動物成為乳腺生物反應器,以生產所需要的藥品??茖W家利用轉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一頭轉入了人抗凝血酶基因的轉基因山羊,從其乳汁中可獲得大量的抗凝血酶。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該技術的關鍵是構建抗凝血酶基因表達載體
    B. 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要乳腺蛋白基因的啟動子
    C. 用基因槍法將抗凝血酶基因導入山羊的受精卵中
    D. 山羊需要進入泌乳期才能成為“批量生產藥物的工廠”
    【答案】ABD
    【解析】
    【詳解】A、培育轉基因山羊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構建抗凝血酶基因表達載體,A正確;
    B、要培育轉基因山羊成為乳腺生物反應器,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要乳腺蛋白基因的啟動子,使目的基因只在乳腺細胞中表達,B正確;
    C、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基因槍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之一,C錯誤;
    D、乳腺生物反應器是指從轉基因動物的乳汁中獲取所需產物,因此山羊需要進入泌乳期才能成為“批量生產藥物的工廠”,D正確。
    故選ABD。
    21.下圖是一種“生物導彈”的作用原理示意圖,沒有與腫瘤細胞結合的“生物導彈”一段時間后會被機體清除。已知阿霉素是一種抗腫瘤藥,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對正常細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將相關抗原注射到小鼠體內,可從小鼠脾臟中獲得所需的單克隆抗體
    B. 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細胞中的DNA復制和轉錄
    C. 在治療中,應同時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導彈”
    D. 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能減輕阿霉素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答案】BCD
    【解析】
    【詳解】A、單克隆抗體是由雜交瘤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將相關抗原注射到小鼠體內,可從小鼠脾臟中獲得所需的已免疫的B淋巴細胞,A錯誤;
    B、由于阿霉素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說明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細胞中的DNA的復制和轉錄過程,B正確;
    C、在治療中,應將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導彈同時注射,單克隆抗體能與腫瘤細胞特異性結合,而堿性磷酸酶將非活化磷酸阿霉素轉化成活化磷酸阿霉素,進而治療癌癥,C正確;
    D、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阿霉素能定位殺死癌細胞,而且能減輕阿霉素對正常細胞的傷害,D正確。
    故選BCD。
    22.下列關于胚胎干細胞核移植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從供體的內細胞團分離胚胎干細胞,培養(yǎng)時需接種在滋養(yǎng)層上
    B. 采集體內成熟的卵細胞經過去核處理,作為核移植的受體細胞
    C. 胚胎干細胞具有發(fā)育全能性和二倍體核型,理論上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內所有細胞
    D. 胚胎移植中,需向受體注射免疫抑制劑,以避免受體對植入胚胎產生排斥反應
    【答案】ABD
    【解析】
    【詳解】A、從供體的內細胞團分離胚胎干細胞,培養(yǎng)時需接種在飼養(yǎng)層細胞上,A錯誤;
    B、采集體內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細胞經過去核處理,作為核移植的受體細胞,B錯誤;
    C、胚胎干細胞具有發(fā)育全能性和二倍體核型,理論上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內所有細胞,C正確;
    D、胚胎移植時,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不發(fā)生排斥反應,因此不需要向受體注射免疫抑制劑,D錯誤。
    故選ABD。
    23.某細菌產生的InIc蛋白可以抑制人類細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細胞膜更易變形,利于細菌在人類細胞間快速轉移,使人類患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InIc蛋白和 Tuba蛋白的區(qū)別在于氨基酸的數(shù)目不同
    B. 該細菌產生的InIc蛋白使人類細胞膜失去選擇透過性
    C. InIc蛋白和 Tuba蛋白合成后均需要在內質網(wǎng)上加工
    D. 該細菌能在人類細胞間快速轉移與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有關
    【答案】ABC
    【解析】
    【詳解】A、Inlc蛋白和Tuba蛋白的區(qū)別在于蛋白質結構不同,A錯誤;
    B、細菌產生的Inlc蛋白使人類細胞膜更易變形,利于細菌在人類細胞間快速轉移,而不是使得細胞膜失去選擇透過性,B錯誤;
    C、該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而原核細胞中不含內質網(wǎng),因此Inlc蛋白和Tuba蛋白的合成均不需要內質網(wǎng),C錯誤;
    D、該細菌能在人細胞間快速轉移與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有關,D正確。
    故選ABC。
    24.在病毒侵染等多種損傷因素的作用下,內質網(wǎng)腔內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質一般不會被運輸?shù)竭M一步修飾加工的場所,而是引起如下圖所示的一系列應激過程。BiP是內質網(wǎng)應激蛋白。內質網(wǎng)膜上的?IRE1?蛋白被激活后,能催化Hac1mRNA?的剪接反應,增強Bip基因的表達。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 )

    A. 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質駐留在內質網(wǎng)將影響內質網(wǎng)的正常功能
    B. 內質網(wǎng)應激蛋白(BiP)能與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結合
    C. IRE1?蛋白被激活,能避免因BiP產生過多、應激反應過強對內質網(wǎng)的損害
    D. Hac1?蛋白進入細胞核是通過核孔,說明核孔允許大分子物質自由通過
    【答案】AB
    【解析】
    【詳解】A、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質駐留在內質網(wǎng)將影響內質網(wǎng)的正常功能,A正確;
    B、由圖可知,內質網(wǎng)應激蛋白(BiP)能與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結合,B正確;
    C、IRE1蛋白被激活,能催化Hac1mRNA的剪接反應,增強Bip基因的表達,C錯誤;
    D、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但其具有選擇性,不是所有大分子物質都能自由通過,D錯誤。
    故選AB。
    三、非選擇題:
    25.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的研制先后經歷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階段。血源性乙肝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離心法提純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將其滅活,制成乙肝疫苗,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如圖所示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生產和使用過程。根據(jù)所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從基因文庫中獲得?;蛭膸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過程①最好選用的限制酶組合是_____,請說出你的選擇理由:_______
    (3)重組質粒中,啟動子與復制原點的化學本質_____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啟動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過程②常需要用____處理,使大腸桿菌細胞轉化為感受態(tài)細胞,由圖中過程③可知,該目的基因的具體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種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試從疫苗的結構特點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組文庫 (2). cDNA文庫 (3). BamH Ⅰ和EcoR Ⅰ (4). 可以保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同時防止目的基因和質粒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 (5). 相同 (6). 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基因轉錄形成mRNA (7). Ca2+ (8). 指導合成乙肝病毒外殼蛋白 (9). 研制血源性疫苗需滅活破壞乙肝病毒的核酸結構,滅活不成功則會導致接種者患病,而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核酸,其中起作用的是蛋白質,不會引發(fā)病毒增殖和感染
    【解析】
    【詳解】(1)基因文庫包括基因組文庫和部分基因文庫(cDNA文庫),基因組文庫包含了一個種生物的全部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庫只包含了一種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2)根據(jù)圖解可知,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運載體上都有限制酶BamHI、EcoRl和EcoRV的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用EcoRV切割會破壞目的基因,因此圖中過程①有兩種限制酶選擇方案,它們分別是只用BamHI或同時用EcoRI和BamHI,其中同時用EcoRI和BamHI可以保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同時防止目的基因和質粒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
    (3)啟動子與復制原點的化學本質相同,都是DNA片段。啟動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基因轉錄形成mRNA。
    (4)將目的基因導入大腸桿菌細胞,需要先用Ca2+處理,使大腸桿菌細胞轉化為感受態(tài)細胞,從過程③可知,該目的基因的具體功能是控制病毒蛋白質外殼的合成。
    (5)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種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原因是該疫苗不具有遺傳物質(DNA、病毒的DNA),不會出現(xiàn)病毒的增殖和感染。
    26.研究發(fā)現(xiàn),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為有包膜病毒,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長度為29.8Kb。基于其特異性的基因組序列,科研工作者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快速、簡便、精準的核酸檢測方案。RT-PCR熒光探針法即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通過熒光標記的特異性探針,對PCR產物進行標記跟蹤,實時在線監(jiān)控反應過程,通過儀器和相應的軟件分析結果,對待測樣品通過檢測熒光信號的累積(以Ct值表示)來確定樣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圖。根據(jù)所學知識,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相關蛋白能在宿主細胞中正常表達的理論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反應體系中,過程①需要用到___________酶,在該體系中使用TaqDNA聚合酶而不使用大腸桿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程③使反應體系中的模板DNA解鏈為單鏈的條件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破壞了DNA雙鏈分子中的___,引物A、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采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咽部細胞樣本提取核酸進行上述RT-PCR過程,每一個擴增出來的DNA序列,都可與預先加入的一段熒光標記探針結合,產生熒光信號,擴增出來的目的基因越多,觀察到的Ct值就越_________。
    (5)RNA病毒分兩類,一類以自身RNA為模板直接進行RNA的復制;另一類以自身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DNA,再以DNA為模板合成RNA,即逆轉錄病毒。請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設計實驗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是逆轉錄病毒________________。(現(xiàn)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及其他必要試劑,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
    【答案】 (1). 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核酸,具有相似的組成成分和結構;遺傳信息的傳遞都遵循中心法則(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 (2). (2)逆轉錄酶 (3). Taq酶熱穩(wěn)定性高,而大腸桿菌DNA聚合酶在高溫下會失活 (4). 加熱至90~95 ℃ (5). 氫鍵 (6). 定位目的基因的位置,與模板鏈結合并為子鏈的延伸提供起點 (7). 大 (8). 實驗思路:設法將新型冠狀病毒破碎,獲取其提取液,置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逆轉錄酶、ATP等原料,并將其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一段時間后檢測試管中DNA分子放射性的有無。
    【解析】
    【詳解】(1)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核酸,具有相似的組成成分和結構;遺傳信息的傳遞都遵循中心法則(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這是生物具有統(tǒng)一性的表現(xiàn),正因如此,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相關蛋白才能在宿主細胞中進行正常表達。
    (2)該反應體系中,過程①為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在該體系中需要使用TaqDNA聚合酶,該酶耐高溫,即熱穩(wěn)定性高,而大腸桿菌DNA聚合酶在高溫下會失活,因此在PCR技術中不使用大腸桿菌的DNA聚合酶。
    (3)在反應體系中,過程③需要首先加熱至90~95℃,此時模板DNA在高溫條件下變性,即其中的氫鍵斷裂,解開為單鏈,接著反應體系中溫度降低,兩種引物分別與解開的兩條單鏈之間形成氫鍵完成中溫復性的過程,然后體系中溫度上升體系中的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依次連在引物上開始中溫延伸過程,該過程中引物A、B的作用是定位目的基因的位置,與模板鏈結合并為子鏈的延伸提供起點。
    (4)題意顯示每一個擴增出來的DNA序列,都可與預先加入的一段熒光標記探針結合,產生熒光信號,因此擴增出來的目的基因越多,產生的熒光信號越強,觀察到的Ct值就越大。
    (5)一類RNA病毒能以自身RNA為模板直接進行RNA的復制;另一類以自身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DNA,再以DNA為模板合成RNA,即逆轉錄病毒。為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是逆轉錄病毒,現(xiàn)要求用同位素標記法設計實驗進行證明,因此這里需要使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帶上放射性標記,具體設計思路如下:首先設法將新型冠狀病毒破碎,獲取其提取液(其中含模板核酸),置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以及另外三種脫氧核苷酸、逆轉錄酶、ATP等原料,并將其放在適宜的條件下,一段時間后檢測試管中是否有放射性的DNA分子出現(xiàn)。
    27.黃瓜花葉病毒(CMV)是能侵染多種植物的RNA病毒,可危害番茄的正常生長。轉基因抗病毒番茄由北京大學研發(fā),研究人員通過農桿菌介導將該病毒外殼蛋白的cDNA導入番茄植株中,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成功獲得抗CMV的番茄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轉基因操作后的番茄外植體接種于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選擇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只有部分外植體生出愈傷組織。研究人員據(jù)此確定這些生出愈傷組織的外植體都已成功導入了cDNA,你認為他們做出以上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切取的番茄莖組織塊要帶有____________,用幼嫩莖段比成熟老枝更易產生愈傷組織,且時間早,誘導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愈傷組織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要進行照光培養(yǎng),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學家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制造出了神奇的人工種子,人工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可以萌發(fā)長成幼苗,與天然種子相比能保持原有的遺傳特性,其原因是_________,人工種子萌發(fā)長成的植株不一定可育,請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寫出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番茄細胞培養(yǎng)成一個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________(用流程圖表示)。
    (5)若要驗證轉基因番茄具有較好的抗CMV能力,請寫出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重組表達載體同時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只有成功導入了重組質粒的外植體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選擇培養(yǎng)基上生出愈傷組織 (2). 形成層 (3). 幼嫩莖段細胞分化程度較低,有較高的全能性 (4). 誘導葉綠素的形成,使試管苗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5). 人工種子是以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腋芽等為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裹得到的,屬于無性繁殖,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6). 人工種子中的胚狀體可能由配子形成,(也可能是體細胞形成) (7). 含目的基因的番茄細胞愈傷組織小植株 (8). 用等量強致病力的CMV分別感染轉基因番茄與未轉基因的番茄(普通番茄),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它們對CMV的抗性
    【解析】
    【詳解】(1)重組表達載體同時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只有成功導入了重組質粒的外植體才能在含有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的選擇培養(yǎng)基上生出愈傷組織,因此可以確定這些生出愈傷組織的外植體都已成功導入了cDNA。
    (2)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切取的番茄莖組織塊要帶有形成層。幼嫩莖段細胞分化程度較低,有較高的全能性。因此用幼嫩莖段比成熟老枝更易產生愈傷組織,且時間早,誘導率高。在愈傷組織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要進行照光培養(yǎng),光能誘導葉綠素的形成,使試管苗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3)人工種子是以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腋芽等為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裹得到的,屬于無性繁殖,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因此與天然種子相比,人工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可以萌發(fā)長成幼苗能保持原有的遺傳特性。人工種子中的胚狀體可能由配子形成,也可能是體細胞形成。因此人工種子萌發(fā)長成的植株不一定可育。
    (4)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番茄細胞培養(yǎng)成一個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為:含目的基因的番茄細胞通過培養(yǎng)形成愈傷組織,再誘導分化成小植株。
    (5)要驗證轉基因番茄具有較好的抗CMV能力,實驗設計思路為:用等量強致病力的CMV分別感染轉基因番茄與未轉基因的番茄(普通番茄),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它們對CMV的抗性。
    28.2016年,“三親試管嬰兒”在英國出生,所謂的“三親嬰兒”,是為了避免夫妻把生理缺陷遺傳給孩子,醫(yī)生去除女性捐贈者的卵子中的細胞核,接著用母親卵細胞中對應的遺傳基因取而代之,最后再按照標準的試管嬰兒技術進行培育。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下圖表示“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進入卵細胞膜、原核形成和融合。試管嬰兒技術首先要完成體外受精,要順利完成體外受精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嬰兒的孕育過程中除了體外受精、胚胎培養(yǎng)外,還使用的生物技術是_______,“三親試管嬰兒”技術能避免母親的________________遺傳病基因傳遞給后代。
    (3)在體外對胚胎進行培養(yǎng)時,需要滿足_____________、營養(yǎng)、溫度、PH以及氣體等條件。胚胎能在受體子宮中存活的理論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管動物應用于畜牧業(yè)生產,其優(yōu)勢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編輯嬰兒”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后生下的嬰兒?;蚓庉嬍菓獙z傳性疾病的一個潛在辦法,但它極具爭議性,因為這些修改將遺傳給后代,最終有可能影響整個人類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帶 (2). 來自父方的精子需要進行獲能處理,來自母方的卵母細胞需要培養(yǎng)成熟(或培養(yǎng)至MⅡ中期) (3). 核移植、胚胎移植 (4). 線粒體(細胞質) (5). 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 (6). 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7). 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能力 (8). 基因庫
    【解析】
    【詳解】(1)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帶、進入卵細胞膜、原核形成和融合。體外受精時,來自父方的精子要進行獲能處理;來自母方的卵母細胞要培養(yǎng)促進成熟(或培養(yǎng)至Mll中期)。
    (2)該嬰兒的孕育過程中除了體外受精、胚胎培養(yǎng)外,還使用的生物技術是核移植、胚胎移植,根據(jù)圖示可知卵母細胞的細胞質來自于捐獻者,可避免母親的線粒體遺傳基因傳遞給后代。
    (3)在體外對胚胎進行培養(yǎng)時,需要滿足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營養(yǎng)、溫度、pH以及氣體等條件。胚胎能在受體子宮中存活的理論基礎是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4)試管動物應用于畜牧業(yè)生產,其優(yōu)勢在于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能力。
    (5)“基因編輯技術”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修改后的基因將遺傳給后代,最終有可能影響整個人類的基因庫。
    29.下圖1是某動物細胞的部分亞顯微結構及生理過程示意圖,圖2表示該細胞內部分細胞器的物質組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通過囊泡形式進行生物膜轉化的細胞器有_________(填序號和名稱)。結構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細胞可以通過“自噬作用”及時清除受損傷的細胞器,執(zhí)行清除功能的細胞器是_________,這些細胞器被分解后的產物最主要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2中的A對應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和名稱),采用__________法可分離得到這些細胞器。
    (4)細胞中存在很多“核酸-蛋白質”復合體,如圖2中的C。C在圖1中是__________(填序號和名稱),其與染色體(另一種“核酸-蛋白質”復合體)在組成成分上的不同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種細胞器的作用均離不開蛋白質。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可以導致蛋白質變性,通常,變性的蛋白質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內質網(wǎng)、⑤高爾基體 (2). 與核糖體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3). 溶酶體 (4). 被細胞再次利用 (5). ①線粒體 (6). 差速離心 (7). ②核糖體 (8). 核糖體具有RNA,染色體具有DNA (9). 變性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更容易被水解
    【解析】
    【詳解】(1)分泌蛋白形成過程中,內質網(wǎng)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著要運輸?shù)牡鞍踪|到達高爾基體,并實現(xiàn)膜融合。高爾基體對蛋白質進一步修飾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動到細胞膜,再次實現(xiàn)膜融合,故通過囊泡形式進行生物膜轉化的細胞器有④內質網(wǎng)、⑤高爾基體。結構③為核仁,核仁與核糖體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2)溶酶體被稱為“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且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所以細胞通過“自噬作用”及時清除受損傷的細胞器,執(zhí)行清除功能的細胞器是溶酶體,這些細胞器被分解后可以被細胞再次利用。
    (3)圖2中A細胞器含有蛋白質、脂質和核酸,說明該細胞器含有生物膜和核酸,由于該細胞為動物細胞,因此A應為線粒體,對應圖1中的①;差速離心法是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度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
    (4)圖2中,細胞器C只含蛋白質和核酸,不含磷脂,說明不含生物膜,是一種無膜細胞器,因此C應為核糖體,對應圖1中的②。核糖體和染色體雖然都是“核酸-蛋白質”復合體,但二者核酸不同,核糖體是“RNA-蛋白質”復合體,染色體是“DNA-蛋白質”復合體。
    (5)蛋白質是功能物質,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可以導致其變性從而更易被水解,原因是蛋白質在變性過程中,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