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第15課 水的沸騰與結冰優(yōu)秀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教材版本:2024 粵教科技版三年級科學上冊
單元主題:第三單元 熱與溫度
課時安排:2 課時
授課對象:小學三年級學生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觀念
知道在一般狀況下,水在 100℃時開始沸騰,沸騰時伴隨氣泡產生、水面翻滾等現象,液態(tài)水會轉化為氣態(tài)水蒸氣;水在 0℃時開始結冰,結冰時伴隨溫度穩(wěn)定、體積膨脹等現象,液態(tài)水會轉化為固態(tài)冰。
理解溫度是影響水狀態(tài)變化(沸騰、結冰)的關鍵因素,明確水的沸點(100℃)和冰點(0℃)是水的重要物理特性。
(二)科學思維
通過觀察水沸騰與結冰的實驗過程,發(fā)展 “實時記錄、數據分析、歸納規(guī)律” 的思維能力,建立 “溫度變化與狀態(tài)轉化” 的對應認知。
結合實驗現象與數據對比,提升 “基于證據得出結論” 的邏輯思維,理解 “水的狀態(tài)變化是可逆的,且有固定溫度節(jié)點”。
(三)探究實踐
能按規(guī)范組裝水沸騰實驗裝置(鐵架臺、酒精燈、燒杯等),實時記錄水溫變化與現象,準確填寫實驗記錄表,掌握基礎的加熱實驗操作技能。
學會開展水結冰實驗(配置冰鹽混合物、放置試管、測量溫度),觀察并記錄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與形態(tài)變化,培養(yǎng)低溫實驗的操作意識。
(四)責任態(tài)度
養(yǎng)成細致觀察、規(guī)范操作、如實記錄的科學習慣,樹立 “安全實驗” 的態(tài)度(如正確使用酒精燈、避免低溫凍傷)。
激發(fā)探究水的狀態(tài)變化與生活聯(lián)系的興趣,感受科學現象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煮火鍋、自制冰棒),培養(yǎng)關注生活科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確定水沸騰的溫度(100℃)與現象、水結冰的溫度(0℃)與現象;理解溫度對水狀態(tài)變化的影響。
教學難點:正確組裝并操作水沸騰實驗裝置(避免酒精燈使用不當);理解冰鹽混合物降低溫度的原理,準確捕捉水開始結冰的溫度節(jié)點。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教具:PPT 課件(含水沸騰與結冰的生活場景圖(煮面條、池塘結冰)、實驗裝置組裝動畫、酒精燈使用安全視頻、冰鹽混合物原理示意圖)、實驗演示裝置(鐵架臺、酒精燈、三腳架、陶土網、燒杯(250mL)、水溫計、試管、大燒杯、冰塊、食鹽、攪拌棒、毛巾、計時器、實驗記錄表模板)。
學具:小組實驗材料包(每組:鐵架臺 1 套、酒精燈 1 個、三腳架 1 個、陶土網 1 片、燒杯 1 個、水溫計 2 支、試管 2 支、大燒杯 1 個、冰塊若干、食鹽 50g、攪拌棒 1 根、毛巾 2 塊、計時器 1 個、實驗記錄表(沸騰記錄、結冰記錄)、鉛筆、抹布)。
其他:提前檢查實驗器材的安全性(如酒精燈燈芯、燒杯完好度);準備滅火器材(濕抹布、滅火器);布置教室 “水的狀態(tài)變化展區(qū)”,張貼沸騰與結冰的實驗步驟圖;準備實驗安全提示卡(如 “酒精燈用燈帽蓋滅、冰鹽混合物接觸需戴手套”)。
(二)學生準備
預習教材內容,每組自帶筆記本,回憶生活中水沸騰(如燒開水)和結冰(如冰箱凍冰塊)的現象,了解 “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 的安全常識。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探究水的 “沸騰秘密”
(一)情境導入:沸騰的水現象(5 分鐘)
視頻播放:播放 “煮面條時水沸騰” 的短視頻,提問:“水燒開時,我們能看到哪些現象?(氣泡、水面翻滾、白氣)水沸騰時的溫度是多少?為什么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不再升高?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索水的沸騰?!?br>實物展示:出示水沸騰實驗裝置(已組裝好),引導學生觀察:“要研究水的沸騰,我們需要用這些工具測量水溫、觀察現象。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實驗操作方法?!?br>板書課題:第 15 課 水的沸騰與結冰(第一課時:水的沸騰),激發(fā)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實踐 1:水的沸騰實驗(25 分鐘)
實驗準備與安全培訓
裝置組裝講解:結合 PPT 動畫,分步演示實驗裝置組裝順序(自下而上):①放置鐵架臺→②固定三腳架在鐵架臺中層→③放置陶土網在三腳架上→④將裝 100mL 水的燒杯放在陶土網上→⑤固定水溫計(玻璃泡浸沒在水中,不碰燒杯壁 / 底)→⑥將酒精燈放在鐵架臺底層(火焰對準陶土網中心)。
酒精燈安全操作:播放安全視頻,強調 “三不原則”:①不向燃燒的酒精燈加酒精;②不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③熄滅時用燈帽蓋滅,不吹滅。教師現場示范酒精燈的點燃與熄滅,提醒學生 “加熱時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燙傷”。
分組實驗與記錄
實驗任務:每組按規(guī)范組裝裝置,點燃酒精燈加熱水,從加熱開始計時,每 2 分鐘記錄一次水溫與現象,直至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 2 分鐘,共記錄 5-6 組數據。
記錄要點:引導學生關注 “水溫變化趨勢”(加熱初期水溫上升,沸騰后水溫穩(wěn)定)和 “現象變化”(初期杯壁有小氣泡,中期氣泡增多上升,沸騰時大量氣泡翻滾、水面冒 “白氣”),填寫記錄表: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操作困難的小組調整裝置(如水溫計位置、酒精燈火焰大?。?,及時糾正不規(guī)范操作(如用手觸碰燒杯、熄滅方式錯誤)。
實驗結束與整理
規(guī)范收尾:提醒學生 “先熄滅酒精燈,待燒杯冷卻后再拆卸裝置”,用濕抹布擦拭桌面,將器材歸位。強調 “冷卻后的水可倒入廢液桶,避免燙傷”。
(三)討論與發(fā)現(8 分鐘)
小組討論:“分析實驗數據,水沸騰前和沸騰后水溫變化有什么不同?水開始沸騰的溫度是多少?沸騰時伴隨哪些典型現象?”
集體交流:各小組匯報數據,教師匯總發(fā)現 “多數小組測得水沸騰時溫度穩(wěn)定在 100℃左右”(若有偏差,簡單解釋 “海拔影響沸點,標準大氣壓下為 100℃”),總結 “水在 100℃時開始沸騰,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不變,液態(tài)水轉化為氣態(tài)水蒸氣(水面‘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填寫教材:引導學生在 “我發(fā)現” 處填寫實驗結論,強化對水沸騰規(guī)律的認知。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yè)(2 分鐘)
回顧重點:水沸騰的溫度(100℃)、現象及酒精燈安全操作方法。
課后任務:“水加熱到 100℃會沸騰,那水冷卻到多少度會結冰呢?回家觀察冰箱冷凍室的冰塊,明天我們探究水的結冰?!?br>第二課時:解密水的 “結冰規(guī)律”
(一)復習導入:沸騰回顧與新問(5 分鐘)
快速問答:“水在什么溫度下開始沸騰?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水溫會升高嗎?”(學生集體回答,教師板書 “水沸騰:100℃,液態(tài)→氣態(tài)”)
提出問題:“冬天池塘里的水會結冰,冰箱里的水也會變成冰。水結冰時的溫度是多少?結冰過程中水溫會變化嗎?今天我們通過實驗尋找答案。”
板書課題:第 15 課 水的沸騰與結冰(第二課時:水的結冰),銜接上節(jié)課內容,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目標。
(二)探究實踐 2:水的結冰實驗(25 分鐘)
實驗原理與準備
冰鹽混合物原理:講解 “純冰塊溫度約 0℃,加入食鹽后,鹽會降低冰的熔點,使混合物溫度降至 0℃以下(約 - 5℃),為水結冰提供更低的環(huán)境溫度”,出示冰鹽混合物實物,讓學生感受低溫(用毛巾包裹燒杯外側,避免凍傷)。
實驗裝置介紹:展示實驗器材(大燒杯、冰塊、食鹽、試管、水溫計),說明步驟:①在大燒杯中放入冰塊(占燒杯容積 2/3),加入食鹽(每 50g 冰加 10g 鹽),用攪拌棒攪拌均勻;②向試管中加入約 1/2 容積的常溫水,插入水溫計(玻璃泡浸沒,不碰試管壁 / 底);③將試管放入大燒杯的冰鹽混合物中,靜置觀察,每 1 分鐘記錄一次水溫與現象。
分組實驗與記錄
實驗任務:每組按步驟配置冰鹽混合物,放置試管,實時記錄水溫變化與試管內水的形態(tài)變化,直至水完全結冰后再記錄 2 分鐘,共記錄 6-7 組數據。
記錄要點:引導學生關注 “水溫變化”(初期下降,達到 0℃后穩(wěn)定,完全結冰后繼續(xù)下降)和 “形態(tài)變化”(初期水透明,達到 0℃時試管壁出現冰晶,逐漸向中間蔓延,最終完全變成白色固體冰),填寫記錄表: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幫助學生調整試管位置(完全浸沒在冰鹽混合物中),提醒 “接觸大燒杯時用毛巾包裹,防止凍傷”,觀察是否有冰晶生成,避免錯過關鍵記錄節(jié)點。
(三)討論與總結(8 分鐘)
小組討論:“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是多少?結冰過程中水溫有什么特點?水結冰后形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拓展延伸:結合生活實例提問:“冬天自來水管為什么會凍裂?(水結冰后體積膨脹,撐破水管)這說明水結冰時除了狀態(tài)變化,還有什么變化?(體積變大)”
總結提升:結合教材 “總結與提升”,明確 “在一般狀況下,水在 0℃時開始結冰,結冰過程中溫度保持 0℃不變,液態(tài)水轉化為固態(tài)冰;溫度是影響水沸騰和結冰的關鍵因素,100℃是水的沸點,0℃是水的冰點”,引導學生填寫教材 “我發(fā)現” 處。
(四)思考練習與評價(2 分鐘)
思考與練習:
問題 1:“煮火鍋時,鍋里的水越來越少,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回答 “水沸騰后轉化為水蒸氣,散失到空氣中,所以水量減少”)
問題 2:“利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嘗試自制一根冰棒?!保ㄒ龑W生說出步驟 “將果汁倒入模具,放入冰箱冷凍室(溫度低于 0℃),等待果汁結冰”)
課堂評價:根據小組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數據記錄準確性、安全意識表現進行星級評定,表揚認真操作、積極思考的小組,布置 “課后按步驟自制冰棒,記錄結冰所用時間” 的任務。
六、板書設計
第15課 水的沸騰與結冰
一、 水的沸騰(第一課時)
1. 實驗裝置(自下而上):
鐵架臺→三腳架→陶土網→燒杯→水溫計→酒精燈
2. 關鍵特征:
溫度:100℃(一般狀況),沸騰后溫度不變
現象:氣泡翻滾、水面冒“白氣”(水蒸氣液化)
變化:液態(tài)水→氣態(tài)水蒸氣
二、 水的結冰(第二課時)
1. 實驗關鍵:
冰鹽混合物→溫度降至0℃以下(提供結冰環(huán)境)
2. 關鍵特征:
溫度:0℃(一般狀況),結冰過程溫度不變
現象:試管壁結冰晶→完全變固體冰
變化:液態(tài)水→固態(tài)冰(體積變大)
三、 核心規(guī)律
溫度決定水的狀態(tài):0℃結冰(液→固),100℃沸騰(液→氣)
七、教學反思(課后填寫)
學生在水沸騰實驗中,能否正確組裝裝置并規(guī)范使用酒精燈?實驗數據記錄的準確性如何?是否能捕捉到 “沸騰后水溫不變” 的關鍵現象?
學生對冰鹽混合物降低溫度的原理理解是否到位?在水結冰實驗中,能否準確記錄 “0℃時開始結冰” 的溫度節(jié)點?
課堂中是否充分結合生活實例(如煮火鍋、凍冰棒)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何進一步加強實驗現象與生活應用的關聯(lián),讓學生更易掌握規(guī)律?
時間 / 分
水溫 / 攝氏度
現象描述
0
25
水靜止,杯壁無明顯氣泡
2
45
杯底出現細小氣泡,氣泡上升后消失
4
70
氣泡增多,上升速度加快,水面輕微波動
6
95
大量氣泡產生,上升至水面破裂,水面開始翻滾
8
100
劇烈翻滾,大量氣泡持續(xù)產生,水面冒 “白氣”,水溫保持 100℃
10
100
繼續(xù)劇烈沸騰,水溫仍為 100℃
時間 / 分
水溫 / 攝氏度
現象描述
0
20
試管內水透明,無明顯變化
1
12
水溫下降,水仍透明
2
5
水溫繼續(xù)下降,試管壁出現少量細小冰晶
3
0
水溫穩(wěn)定在 0℃,冰晶增多,開始向水中間擴散
4
0
一半水變成冰,另一半仍為液態(tài),水溫保持 0℃
5
0
水完全變成白色固體冰,冰晶結構明顯
6
-2
冰的溫度開始下降,質地變硬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25課 “科技與生活”手抄報精品教案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22課 節(jié)約資源公開課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4單元 身邊的土地第20課 土壤資源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