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4單元 身邊的土地第20課 土壤資源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教材版本:2024 粵教科技版三年級科學上冊
單元主題:第四單元 身邊的土地
課時安排:2 課時
授課對象:小學三年級學生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觀念
知道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能列舉土壤中種植的農作物(如棉花、小麥、蔬菜)及對應的生活物品(衣服、食物),理解土壤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人類活動對土壤的雙重影響(如濫伐森林破壞土壤、植樹造林保護土壤),認識常見的土壤保護方法(如植樹、合理施肥、減少污染),明確保護土壤資源的必要性。
(二)科學思維
通過搜集 “農作物 - 生活物品” 關聯(lián)信息,發(fā)展 “分類梳理、邏輯關聯(lián)” 的思維能力,建立 “土壤→農業(yè)→人類生活” 的認知鏈條。
結合人類活動對土壤影響的調查,提升 “辯證分析、歸納總結” 的思維,理解 “人類活動與土壤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的關系。
(三)探究實踐
能通過查閱資料、生活經驗梳理,完成 “農作物 - 生活物品” 調查記錄表,掌握基礎的信息搜集與整理方法。
學會調查分析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歸納保護土壤的方法,能提出適合小學生的土壤保護行動建議,培養(yǎng)調查與實踐能力。
(四)責任態(tài)度
養(yǎng)成關注自然資源的意識,樹立 “珍惜土壤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的責任感,理解人類與土壤相互依存的關系。
激發(fā)參與土壤保護實踐的興趣,愿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如節(jié)約糧食、參與植樹),培養(yǎng)環(huán)保行動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土壤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列舉土壤相關的農作物與生活物品;認識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及常見保護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 “土壤→農作物→人類生活” 的完整關聯(lián)鏈條;辯證分析人類活動對土壤的積極與消極影響,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建議。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教具:PPT 課件(含土壤資源重要性圖、農作物與生活物品關聯(lián)圖、人類活動影響土壤圖(濫伐、植樹)、我國不同顏色土壤分布圖)、調查記錄表模板(農作物 - 物品、人類活動 - 影響 - 保護方法)、卡片(農作物卡片、生活物品卡片、人類活動卡片)。
學具:小組資料包(每組:調查記錄表 2 張、卡片套裝、鉛筆、彩筆、資料搜集手冊(含常見農作物與土壤相關知識))。
其他:布置教室 “土壤與生活” 展區(qū),張貼農作物圖片、生活物品圖片及土壤保護宣傳圖;準備我國不同顏色土壤標本(如黑土、紅土、黃土)或高清圖片。
(二)學生準備
預習教材內容,每組自帶筆記本,提前搜集身邊與土壤相關的生活物品(如棉花衣服、小麥面粉制品),回憶生活中見過的人類活動(如植樹、垃圾填埋)。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土壤 —— 人類生活的 “基石”
(一)情境導入:土壤與我們的日常(5 分鐘)
實物展示:教師拿出棉花衣服、小麥面包、蔬菜(如青菜),提問:“這些我們每天接觸的物品,它們的‘源頭’在哪里?棉花衣服來自棉花,面包來自小麥,青菜直接從地里采摘,而棉花、小麥、青菜都需要種在土壤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土壤資源與人類生活的關系?!?br>圖片播放:展示 “土壤種植農作物→農作物加工成生活物品” 的流程圖(如土壤→棉花→紡紗→衣服),引導學生思考:“土壤到底為人類提供了哪些重要資源?”
板書課題:第 20 課 土壤資源(第一課時:土壤與人類生活),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二)探究實踐 1:農作物與生活物品的關聯(lián)(25 分鐘)
明確任務與方法
任務講解:“我們需要通過資料搜集和生活經驗,找出哪些農作物生長在土壤中,這些農作物能加工成哪些生活物品,填寫‘農作物 - 生活物品’調查記錄表?!?br>示范關聯(lián):以 “棉花” 為例,引導學生分析:“棉花生長在土壤中,經過紡紗、織布,能制成衣服、毛巾、床單等生活物品”,完成表格對應行填寫;再以 “小麥” 為例,關聯(lián) “小麥→面粉→面包、面條、饅頭”。
卡片游戲:發(fā)放農作物卡片(棉花、小麥、蔬菜、樹木)和生活物品卡片(衣服、面包、筷子、青菜),小組合作將對應的農作物與物品卡片配對,加深關聯(lián)認知。
分組調查與記錄
小組分工:每組 4 人,1 人負責梳理農作物,1 人負責匹配生活物品,1 人負責記錄,1 人負責核對資料,填寫記錄表: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拓展關聯(lián):“除了棉花,還有哪些農作物能做衣服?(如亞麻)樹木除了做家具,還有什么用途?(造紙、提供水果)”
交流與匯總
各小組展示記錄表,分享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教師將典型關聯(lián)匯總到黑板,形成 “土壤資源關聯(lián)網”:
土壤
↓
棉花→衣服、毛巾;小麥→面包、面條;青菜→直接食用;樹木→筷子、紙張
↓
滿足人類穿、吃、用需求
引導學生總結:“土壤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沒有土壤,很多農作物無法生長,我們就難以獲得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物品,土壤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三)討論與發(fā)現(xiàn)(8 分鐘)
小組討論:“如果沒有土壤,我們的生活會受到哪些影響?(食物減少、衣服原料短缺、家具材料不足)這說明土壤資源有什么重要性?”
拓展延伸:播放 “我國不同顏色土壤” 視頻(東北黑土、云貴紅土、黃河流域黃土),講解:“我國土壤類型豐富,不同土壤適合種植不同農作物(如黑土肥沃適合種大豆、玉米;紅土適合種茶葉、甘蔗),多樣的土壤資源為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br>總結歸納:結合學生發(fā)言,明確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衣物、用品等關鍵資源”,引導學生填寫教材 “我發(fā)現(xiàn)” 處。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yè)(2 分鐘)
回顧重點:土壤與農作物、生活物品的關聯(lián),土壤資源的重要性。
課后任務:“人類在利用土壤資源的同時,也會對土壤產生影響。課后觀察身邊的人類活動(如植樹、垃圾堆放),思考這些活動會給土壤帶來什么變化,下節(jié)課分享。”
第二課時:守護土壤 —— 人類的責任
(一)復習導入:土壤重要性回顧與新問(5 分鐘)
快速問答:“土壤為人類提供了哪些生活物品?這些物品來自哪些農作物?”(學生集體回答,教師板書 “土壤→農作物→人類生活”)
提出問題:“人類在利用土壤的過程中,有些活動能保護土壤,有些活動卻會破壞土壤。我們身邊有哪些影響土壤的人類活動?應該如何保護土壤資源?”
板書課題:第 20 課 土壤資源(第二課時:人類活動與土壤保護),銜接上節(jié)課內容,明確探究目標。
(二)探究實踐 2: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與保護(25 分鐘)
調查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
任務講解:“我們需要調查常見人類活動(如濫伐森林、填埋垃圾、亂排工業(yè)廢水、植樹造林)對土壤的影響,區(qū)分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填寫‘人類活動 - 影響 - 保護方法’調查記錄表?!?br>案例分析:
消極影響:①濫伐森林:展示 “森林被砍伐后土壤裸露、水土流失” 圖片,分析 “樹木根系能固定土壤,砍伐后土壤易被雨水沖刷,肥力下降”;②填埋垃圾:講解 “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滲透到土壤中,污染土壤,導致農作物無法生長”;③亂排工業(yè)廢水:說明 “廢水含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失去種植能力”。
積極影響:④植樹造林:展示 “植樹后土壤被固定、植被覆蓋” 圖片,分析 “樹木根系固定土壤,落葉腐爛形成腐殖質,增加土壤肥力”。
分組調查:每組結合生活經驗和資料,補充其他人類活動(如過度開墾、合理施肥),記錄影響,填寫表格:
討論土壤保護方法與行動
小組討論:“針對人類活動對土壤的消極影響,除了表格中的方法,我們還能采取哪些保護措施?作為小學生,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行動建議:引導學生提出具體建議,如 “節(jié)約糧食(減少農作物種植需求,減輕土壤負擔)、參與校園植樹、不隨意丟棄垃圾(避免土壤污染)、向家人宣傳土壤保護知識”。
(三)討論與總結(8 分鐘)
辯證分析:“人類活動既能破壞土壤,也能保護土壤,這說明人類與土壤的關系是怎樣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人類需要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壤)”
拓展延伸:結合教材 “生活中的科學”,展示我國不同顏色土壤及對應的農業(yè)利用(如東北黑土種植大豆、玉米,產量高;云貴紅土種植茶葉、橡膠),講解:“不同土壤有不同特性和用途,合理利用并保護不同類型的土壤,才能實現(xiàn)土壤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br>總結提升:結合教材 “總結與提升”,明確 “土壤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和生活原料,人類活動對土壤影響重大,我們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壤資源,積極參與土壤保護”,引導學生填寫教材 “我發(fā)現(xiàn)” 處。
(四)思考練習與評價(2 分鐘)
思考與練習:“為什么說土壤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從 “食物來源、衣物原料、用品材料” 等方面回答,結合具體例子,如 “沒有土壤,就沒有小麥,我們就吃不到面包;沒有土壤,就沒有棉花,我們就沒有棉質衣服”)
課堂評價:根據小組調查記錄表的完整性、關聯(lián)分析的邏輯性、保護建議的可行性進行星級評定,表揚積極思考、關注環(huán)保的小組,布置 “課后制作‘土壤保護’宣傳畫,向家人或同學宣傳保護土壤的重要性” 的任務。
六、板書設計
第20課 土壤資源
一、 土壤與人類生活(第一課時)
1. 土壤的重要性:農業(yè)生產的基礎,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2. 農作物與生活物品關聯(lián):
棉花→衣服、毛巾;小麥→面包、面條;青菜→食物;樹木→筷子、紙張
3. 核心邏輯:土壤→農作物→滿足人類穿、吃、用需求
二、 人類活動與土壤保護(第二課時)
1. 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
消極影響: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填埋垃圾(污染)、亂排廢水(中毒)
積極影響:植樹造林(固土增肥)、合理施肥(保持肥力)
2. 土壤保護方法:
宏觀:退耕還林、垃圾處理、廢水達標排放
個人:節(jié)約糧食、參與植樹、不丟垃圾、宣傳環(huán)保
3. 我國多樣土壤:黑土(東北)、紅土(云貴)、黃土(黃河流域)→合理利用
三、 核心觀念
珍惜土壤資源,合理利用,積極保護,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七、教學反思(課后填寫)
學生能否完整建立 “土壤→農作物→生活物品” 的關聯(lián)鏈條?是否能結合生活實例充分說明土壤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學生在分析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時,能否辯證區(qū)分積極與消極作用?提出的保護建議是否具體可行,符合小學生的能力范圍?
課堂中對我國不同顏色土壤的介紹是否幫助學生理解土壤資源的多樣性?如何進一步加強 “土壤保護” 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易參與其中?
農作物
生長依賴土壤情況
生產的生活物品
棉花
依賴土壤種植
衣服、毛巾、床單、紗布等
小麥
依賴土壤種植
面包、面條、饅頭、餅干、小麥粉等
蔬菜(青菜)
依賴土壤種植
直接食用(炒菜、煮湯)、制作咸菜等
樹木
依賴土壤生長
筷子、桌椅、紙張、木箱等
人類活動
對土壤的影響(積極 / 消極)
保護土壤資源的方法
濫伐森林
消極: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禁止濫伐、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填埋垃圾
消極:土壤污染、結構破壞
分類回收垃圾、減少垃圾填埋、垃圾無害化處理
亂排工業(yè)廢水
消極:土壤中毒、無法種植
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關停污染企業(yè)、加強環(huán)保監(jiān)管
植樹造林
積極:固定土壤、增加肥力
開展植樹活動、保護現(xiàn)有植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過度開墾
消極:土壤板結、沙漠化
合理輪作、休耕、種植綠肥作物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25課 “科技與生活”手抄報精品教案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第22課 節(jié)約資源公開課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教版(2024)三年級上冊(2024)1單元 研究土壤4 植被與土壤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程基本信息,整體教學目標,分課時教案設計,教學評價與拓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