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版(2024)第14課 星空的故事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嶺南版(2024)第14課 星空的故事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甲骨文中的“天”,探索天體之美,創(chuàng)意星球制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 星空的故事》
授 課 類 型
課時
新 授
一共(1)課時
教 學
目 標
審美感知:通過了解甲骨文“天”字的由來,感受天的浩瀚美。
藝術表現、創(chuàng)意實踐: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嘗試用揉、捏、搓等方法制作星球。
文化理解:感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教
材
分
析
重點
1、了解甲骨文“天”字的由來,感受天空的浩瀚美。
2、嘗試利用揉、捏、搓等方法表現星球的造型。
難點
能靈活運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利用混合的顏色表現不同的星球造型。
教具
課件,范畫,鉛筆一支,畫紙,勾線筆,彩筆,超輕黏土
學具
鉛筆一支,勾線筆,彩筆,超輕黏土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思維→明確目標
活動一 甲骨文中的“天”
1.通過古代書童和師傅的對話引出:甲骨文“天”字為何像正面站立的人?它傳達了怎樣的意象?
2.(1)學生活動要求:根據課件展示的甲骨文“天”字進行討論和思考;
回答問題,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義。(觀看甲骨文科普視頻)
(2)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回答,探討甲骨文“天”字的文化內涵。
(3)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觀察甲骨文“天”字的字形特征,并寫一寫。
設疑激趣:看圖說故事
活動二 探索天體之美
1.觀看關于星球科普視頻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天體的名稱?
2.學生活動要求:說一說天體的名稱和特點,通過觀察不同天體的形狀,感受天體的造型美、色彩美。
3.教師指導要求:
(1)提供天體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并鼓勵學生分享所見所感,探討天體背后所蘊藏的宇宙奧秘。
(3)總結天體的形狀和色彩變化規(guī)律。
三、佳作欣賞→了解方法→活躍思維
活動三 創(chuàng)意星球制作
活動開展
思考并回答
1.畫一畫:試試看把八大行星畫出來
2.提問:運用所學的哪些方法可以制作出混色的星球造型作品?(揉、捏、搓)
3.學生活動要求:觀察示范作品,學習天體模型的基本制作技法;小組討論并確定制作方案,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制作天體模型,探索不同材料的運用效果。
3.教師指導要求:
(1)提供制作示范和技法指導。
(2)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嘗試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組合。
(3)及時指導和解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四、渲染氣氛→手腦并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學習并繪制
1.課堂任務:了解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通過模仿游戲來感受它們的運動軌跡。
2.學生活動要求:了解天體運動的基本知識,小組合作設計并表演一個關于天體運動的小劇場或舞蹈。
3.教師指導要求:
(1)提供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介紹。
(2)設計并組織模仿游戲和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
五、展評交流→拓寬思維→延伸空間
1.能介紹甲骨文“天”字的由來,并分析字形特征。
2.能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天體之美。
3.能夠用揉、捏、搓等方法制作星球。
最后完成課堂評價,讓學生自評、互評。
第14課星空的故事
1.不同星球的名稱與特點。
地球(蔚藍色與綠色相結合)等。
2.不同星球的制作手法。
揉、捏、搓。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欣賞圖片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天體的外形、顏色,從而對天空、宇宙產生濃厚的興趣,表現出對主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學生在實踐、練習中積極參與,認真創(chuàng)作,初步嘗試使用揉、捏、搓等方法表現藝術作品。作品完成度較高,能夠較好地表達出星球主題,愿意與同伴分享彼此的創(chuàng)作心得和體會。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嶺南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8課 線條變化多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思維→明確目標,展評交流→拓寬思維→延伸空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美術嶺南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7課 毛筆真神奇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筆墨繪交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美術嶺南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5課 天空的顏色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天空采集師,藝術家眼中的天空,你心中的天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