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2024)教學設計整套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3.4 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 第3課時 加減消元法教學設計 (表格式) 教案 0 次下載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3.4 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 第4課時 靈活利用代入法和加減法解方程組教學設計 (表格式) 教案 0 次下載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3.5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第2課時 物質配比與方案問題教學設計 (表格式) 教案 0 次下載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3.5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第3課時 分配及其他問題教學設計 (表格式) 教案 0 次下載
- 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3.6 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教學設計 (表格式) 教案 0 次下載
初中數(shù)學滬科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精品第1課時表格教案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滬科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精品第1課時表格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例題,師生活動,歸納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課題
比賽與行程問題
課型
新授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8-12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比賽與行程問題.
2.通過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問題中隱含的未知數(shù),尋找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組.
教 學 過 程
備 注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教師活動:方程組是反映等量關系的模型.前面我們學習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本節(jié)著重研究如何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板書課題:第1課時 比賽與行程問題)
2.觀察探究,學習新知
【教材例題】
例1 某市舉辦中學生足球比賽,規(guī)定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在本次比賽中,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比賽11場,沒有輸過一場,共得27分.該隊勝幾場,平幾場?
解法一 如果設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勝x場,那么該隊平(11-x)場.根據(jù)得分規(guī)定,勝x場,得3x分,平(11-x)場,得(11-x)分,共得27分,得方程
3x+(11-x)=27.
解方程,得 x=8.
此時 11-x=11-8=3.
答: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勝8場,平3場.
【思考】如果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勝的次數(shù)與平的場數(shù)分別用未知數(shù)x,y來表示,是否能列出方程組來求解呢?
【師生活動】同學交流討論,嘗試回答,老師指導列出方程組.
解法二 設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勝x場,平y(tǒng)場.由該隊共比賽11場,得方程
x+y=11. ①
又根據(jù)得分規(guī)定,勝x場,得3x分,平y(tǒng)場,得y分,共得27分,因而得方程
3x+y=27. ②
解方程①②組成的方程組
x+y=11, x=8,
3x+y=27,得 y=3.
答:該市第二中學足球隊勝8場,平3場.
例2 甲、乙兩人相距4 km,以各自的速度同時出發(fā).如果同向而行,甲2 h追上乙;如果相向而行,兩人0.5 h后相遇.兩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用示意圖來表示數(shù)量關系比較直觀.本例中“同時出發(fā),同向而行”可用圖3-4表示.
“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可用圖3-5表示.
圖3-5
解:設甲、乙的速度分別是x km/h,y km/h.根據(jù)題意得
解方程組,得
答:甲的速度是5 km/h,乙的速度是3 km/h.
【歸納總結】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1.審:審題,分析題中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出題中的兩個等量關系.
2.設:設未知數(shù),一般求什么,就設什么,多采用直接設元.
3.列:根據(jù)兩個等量關系列出兩個方程,組成方程組.
4.解:解方程組求得未知數(shù)的值.
5.答:檢驗所求未知數(shù)的值是否符合題意,寫出結論.
3.學以致用,應用新知
考點 比賽與行程問題
例 籃球聯(lián)賽中,每場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1場得2分,負1場得1分.某隊10場比賽中得到16分,那么這個隊勝負場數(shù)分別是多少?
解:設勝x場,負y場.根據(jù)題意,得
x + y =10,2x+ y =16.
解得x=6,y=4.
答:這個隊勝6場,負4場.
變式訓練 小穎家離學校4 800米,其中有一段為上坡路,另一段為下坡路.她跑步去學校共用了30分.已知小穎在上坡時的平均速度是6千米/時,下坡時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時.問小穎上、下坡各多少千米?
解:設上坡x時,下坡y時.
根據(jù)題意可得
解得
所以(千米),(千米).
答:小穎上、下坡分別是1.2千米、3.6千米.
4.隨堂訓練,鞏固新知
1.某體育場的一條環(huán)形跑道長400 m.甲、乙兩人從跑道上同一地點出發(fā),分別以不變的速度練習長跑和騎自行車.如果背向而行,每隔eq \f(1,2) min他們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每隔1eq \f(1,3) min乙就追上甲一次.問甲、乙每分鐘各行多少米?
解:設乙騎車每分鐘行x m,甲每分鐘跑y m,由題意,得eq \b\lc\{(\a\vs4\al\c1(\f(1,2)x+\f(1,2)y=400,,\f(4,3)x-\f(4,3)y=400.))解得eq \b\lc\{(\a\vs4\al\c1(x=550,,y=250.))
答:甲每分鐘跑250m,乙每分鐘騎550m.
2.A,B兩碼頭相距140 km,一艘輪船在其間航行,順水航行用了7 h,逆水航行用了10 h,求這艘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解:設這艘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x km/h,水流速度為y km/h.由題意,得eq \b\lc\{(\a\vs4\al\c1(7(x+y)=140,,10(x-y)=140.))解得eq \b\lc\{(\a\vs4\al\c1(x=17,,y=3.))
答:這艘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17 km/h,水流速度為3 km/h.
5.課堂小結,自我完善
(1)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行程問題可以畫示意圖幫助我們理清數(shù)量間的關系.
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1.審:審題,分析題中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出題中的兩個等量關系.
2.設:設未知數(shù),一般求什么,就設什么,多采用直接設元.
3.列:根據(jù)兩個等量關系列出兩個方程,組成方程組.
4.解:解方程組求得未知數(shù)的值.
5.答:檢驗所求未知數(shù)的值是否符合題意,寫出結論.
(2)你還有什么疑惑?
6.布置作業(yè)
課本P120練習第1-3題.
直接引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通過兩種設未知數(shù)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兩種方法各自的優(yōu)越性.
通過例題講解,鞏固所學內容.
為學生提供自我檢測的機會,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查缺補漏.
通過小結,使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掌握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
板書設計
比賽與行程問題
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提綱掣領,重點突出.
教后反思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多種多樣,本節(jié)課介紹分析行程等問題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畫示意圖.數(shù)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找到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在設元的技巧上加以引導,如在例題中,可以設一個未知數(shù)解決,也可轉化為設兩個未知數(shù)解決;比較設未知數(shù)的思維難度和計算難度,然后進行優(yōu)化選擇,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種思維方式,突破難點.
反思,更進一步提升.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數(shù)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精品第3課時表格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例題,師生活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滬科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一等獎第2課時表格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例題,師生活動,歸納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滬科版(2024)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一等獎第1課時表格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例題解析,師生活動,歸納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