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小學蘇教版 (2017)第4單元 探索宇宙11 太陽系大家族精品教案設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標落實,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時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1.太陽系大家族 【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讀圖、觀察、討論、建模等一系列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知道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況。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tǒng)計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科學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象湖公園西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高年段要求。13.4太陽系是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體上,有的力可以通過看不見的物質施加在物體上。【教材分析】《太陽系大家族》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的第一課時。通過二年級上冊《天空中的星體》、四年級下冊《地球、月球與太陽》和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太陽系中的主要星體太陽(恒星)、地球(行星)和月球(衛(wèi)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夠區(qū)分不同星體的不同特征。本課在此基礎上,從宏觀的角度帶領學生認識太陽系的整體結構,并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對比大小和距離并建立模型的方式幫助學生搭建三維立體空間的概念,對太陽系的結構和組成有更加深入和具體的了解。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解讀活動,主要介紹什么是太陽系,強調太陽系不僅包括太陽、八大行星、衛(wèi)星,還包括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等。大小各異的天體組合在一副全景圖中,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認識太陽系大家族的構成,通過圖文資料的閱讀,建立太陽系的科學概念。第二部分是建模活動,主要認識八大行星的大小特征和距離太陽的遠近特征,學生通過數(shù)據(jù)解讀和分析,學習搭建太陽系模型。第三部分是閱讀活動,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八大行星的概況及部分行星的發(fā)現(xiàn)歷程。【學情分析】太陽系的知識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各種各樣有關信息。他們可能會說出太陽是恒星,也可能會說出太陽系的幾大行星,甚至個別學生還能說出更多的知識。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是模糊的、淺意識的、缺少直觀的經驗,甚少觀察。尤其對于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課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和模型的建立,根據(jù)《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對于工程技術應用的相關要求,讓學生對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太陽系有完整認識,并在建模過程中,認識到太陽系的遼闊和宇宙的浩瀚。同時引發(fā)學生思考并主動參與學習,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意識,使知識的學習變得有趣,并從數(shù)據(jù)分析中學會科學建模,從動手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在課后能夠不斷自主研究。【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2.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并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陽系的科學概念;科學探究:1.通過閱讀文本資料、分析數(shù)據(jù)、觀察比較等方式,獲取太陽系的信息;2.根據(jù)獲取到的信息,通過交流討論、整理歸納等方式處理信息,建立對太陽系的科學認知;3.在觀察與交流的基礎上,對他人的想法和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科學態(tài)度:1.閱讀文本資料,體悟人類探索行星奧秘的意義;2.對太空探索產生興趣,對自然產生敬畏之情;3.通過參與設計、制作等操作性活動,體會到“做”的成功和樂趣,養(yǎng)成通過“動手做”解決問題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1.通過搭建太陽系模型,理解太陽系行星之間的關系;2.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將自己的設計轉化為簡易的模型;【教學重點】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舉例太陽遠近的數(shù)據(jù)信息。【教學難點】通過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教學微課視頻、教學課件、活動記錄單-《八大行星“身份認證”》、二維碼資源拓展包。學生材料:行星卡片、泡沫板(0.5m*1m)、太陽系背景圖(0.5m*1m)、米尺、牙簽、竹簽、雙面膠、小燈珠、剪刀、圓規(guī)、鉛筆、尺子。【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一.閱讀資料,了解太陽系基本概況1.微課導入(科幻小說與電影中關于尋找宜居星球+ 2017年12月15日NASA發(fā)現(xiàn)“第二太陽系”)2.交流:你獲取到了什么信息?3.思考:什么樣的星系能夠被稱為“第二太陽系”?生:要和我們的太陽系相似;要有像太陽一樣的恒星,還要有行星……4.引導:所以我們的太陽系有恒星,是誰?(太陽)還有行星,幾顆?(八顆)5.追問:(1)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書)(2)書上的知識是怎么來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6.交流:那我們就跟著科學家的腳步,一起了解一下太陽系里還有些什么吧。7.微課學習:《太陽系》。8.交流匯報: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太陽系里還有些什么結構? (師生交流,根據(jù)生的回答貼板貼)追問:(1)行星和恒星什么關系?(2)衛(wèi)星和行星什么關系?9.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大家族》。1.學生觀看視頻,提取信息,思考并總結歸納太陽系的組成和結構。 [設計意圖:利用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第二太陽系”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用“什么樣的星系能夠被稱為第二太陽系”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出我們的太陽系結構。]二.提取數(shù)據(jù),收集八大行星基本信息1.談話:我們有辦法直接看到整個太陽系嗎?科學家們在對無法直接觀測或感知的事物進行研究時,常常會用到建立模型這種直觀的方法來進行模擬研究。想不想自己親自做一個太陽系模型?2.思考:太陽系模型里,至少要有什么?生:恒星、行星……師:太陽有了,在這,八大行星放哪里?3.提問:(1)為什么放這里?(2)除了順序,還有什么要注意的?(生上臺拖動白板)4.引導:這么隨意?這樣放,我可以推測一會你做出來的模型一定不夠合理。怎樣可以讓我們做的模型更科學?(生:需要知道位置順序.具體大小和距離)5.小結:我們至少可以先把八大行星的順序排列確定下來,應該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6.交流:行星大小和距離的數(shù)據(jù),你覺得可以如何獲取呢?(生:上網查資料.看書……)7.談話:雖然我們沒法到宇宙空間中親眼看一看,但我們也可以有很多方法獲取想要的知識和信息。今天我?guī)砹艘粋€超厲害的APP,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更多八大行星的知識,一起來看看。8.介紹:打開Solar Walk Lite軟件,點擊想要了解的行星,點擊屏幕下方“”圖標,在左側出現(xiàn)的一列圖標中點擊“”和“”,會出現(xiàn)該行星的詳細信息。你學會了嗎?9.引導:了解了這個行星之后,麻煩大家順便把行星“身份證”上的信息補充完整。10.溫馨提示:先分工,再合作(1)分工:一人負責一顆行星的信息收集,填寫行星“身份證”;(2)合作:相互交流,交換行星信息;11.完成任務:利用Solar Walk Lite APP,探究八大行星的秘密,完成活動記錄單-《八大行星“身份認證”》。12.交流:科學家常常在有重大發(fā)現(xiàn)的時候,會舉行一場科學發(fā)布會,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公之于眾。我們也來舉辦一場關于八大行星的小型科學發(fā)布會,請按照這個格式匯報你的發(fā)現(xiàn)吧。? 我制作的是 的“身份證”;? 它的半徑是 ;? 它與太陽的距離是 ;? 我還發(fā)現(xiàn) ;師匯總數(shù)據(jù)表:表1 八大行星數(shù)據(jù)匯總行星半徑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水星0.4*地球57 909 227km金星0.95*地球108 208 930 km地球6371km150 000 000 km火星0.53*地球227 936 640 km木星11*地球778 412 020 km土星9*地球1 426 725 400 km天王星4*地球2 870 972 200 km海王星4*地球4 498 252 900 km13.引導:數(shù)據(jù)已經有了,模型能做了嗎? 生:不行,太大了。師:怎么辦?生:縮小數(shù)據(jù)。師:這是個好辦法。14.出示縮小后的數(shù)據(jù):這樣可以了嗎?表1 八大行星的“直徑”和“半徑”數(shù)據(jù)行星“直徑”“半徑”行星“直徑”“半徑”水星0.38cm0.19cm木星11.20cm5.60cm金星0.95cm0.48cm土星9.45cm4.73cm地球1.00cm0.5cm天王星4.01cm2.01cm火星0.53cm0.27cm海王星3.88cm1.94cm表2 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數(shù)據(jù)行星到太陽的“距離”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水星0.8cm木星10.4cm金星1.4cm土星20.0cm地球2.0cm天王星39.2cm火星3.2cm海王星77.6cm1.利用APP自主探究并收集八大行星的半徑與距離數(shù)據(jù);2.匯報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及八大行星的有趣發(fā)現(xiàn);[設計意圖:任務驅動,利用搭建太陽系模型任務驅動學生了解八大行星的位置順序、行星大小及與太陽的距離等信息,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平板和APP 的使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尋找制作模型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三、建立整體認知,搭建太陽系模型1.談話:既然有了可以用了數(shù)據(jù),接下來你打算怎么做?(生交流制作方法)2.引導:當然,制作方法肯定不止一種,今天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初級版的太陽系模型。活動一:制作八大行星模型卡片1.談話:無論用什么方法,首先得把八大行星做出來,如何用行星卡紙、圓規(guī)、剪刀,制作八大行星?2.確定制作方法:? 用圓規(guī)量取相應行星“半徑”,在卡紙上畫圓;? 沿邊緣將圓剪下;? 將行星模型卡片粘貼在牙簽或竹簽的一端;3.交流:請舉起你們制作的八大行星,相互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師引導對比大小差異)活動二:確定八大行星位置,組裝模型1.引導:八大行星已經有了,怎么把它們放到對應的位置上呢?2.確定制作方法:? 用尺子量取相應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用鉛筆畫點標記,確定軌道位置;3.提示:太陽的位置已經確定了,你想把行星放在哪,就用尺子量出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就好了。4.交流:然后該做什么了?? 將牙簽或竹簽的另一端插入泡沫板的相應點位固定;? 用行星“身份證”對模型進行美化;? 組裝好八大行星的小組可以換取“太陽”,將它粘貼到太陽點位上,組裝完成;5.溫馨提示:先分工,再合作(1)分工:一人負責一顆行星任務;(2)合作:相互交流,核實是否有誤。6.完成任務:根據(jù)給定數(shù)據(jù)和提供的材料,完成太陽系模型制作。7.交流匯報:(實物展示)請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模型作品,并答“記者”問:(1)剛剛的制作過程中你們遇到什么困難嗎?(2)如何解決困難的?(3)有什么感受?8.交流:我們還可以做這樣、這樣或者這樣的太陽系模型,我們甚至還能找個空曠的地方,擺出一個太陽系模型。當然,這些模型作品也不是完美的作品,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9.小結:畢竟,在實際的宇宙空間中,八大行星之間的距離,比我們今天制作的要大5萬億倍,它們的大小也比我們制作的要大10億倍,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之初開始,就一直不斷往外擴張,至今沒有人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里。1.交流太陽系模型制作方法;2.利用縮小后的數(shù)據(jù)制作八大行星模型卡片并建立太陽系模型;3.匯報模型作品并交流感受;[設計意圖:通過搭建太陽系模型讓學生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體積大小差異與距離遠近,意識到宇宙空間的浩瀚與龐大。]四、拓展延伸,了解科學史1.引導:宇宙的空間是無限大的,隔了那么遠,你有沒有想過,人們到底是怎么發(fā)現(xiàn)地球以外行星的存在的?2.介紹:(1)“鄰居”: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肉眼觀察發(fā)現(xiàn);(2)遠方的“朋友”:天王星-工具觀察發(fā)現(xiàn);(3)更遠的“朋友”:海王星-數(shù)學推算發(fā)現(xiàn);(4)太陽系外、銀河系外:更先進的工具和技術發(fā)現(xiàn);3.拓展:現(xiàn)在的科技飛速發(fā)展,也幫助科學家們在太空探索中節(jié)約了許多時間與成本,我們現(xiàn)在已經能對太陽系外、銀河系外的星體進行觀測和研究了,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天眼”,中國制造,它對太空探索做出的貢獻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現(xiàn)在也能登陸其他行星展開近距離的研究,比如前段時間剛發(fā)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中國制造。4.引導:還記得我們最開始說到的第二太陽系的事情嗎?它又是怎么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去哪里找? 5.小結:雖然沒有最前沿的科技設備,也沒有科學家那么豐富的知識儲備,但我們有書(圖片)、有APP(圖片)、還能上網(網站介紹),只要你想知道的知識,就一定能夠獲得。我給你們準備了太空探索大禮包,就在這個二維碼里,請各位小科學家下課后也不要停止你的好奇,繼續(xù)展開太空探索吧!1.學習科學史,了解八大行星的發(fā)現(xiàn)過程;2.通過拓展資源包展開課后探究;[設計意圖:通過了解科學史,認識八大行星的發(fā)現(xiàn)過程,了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太空探索的關系,通過拓展資源包激發(fā)學生的課后探究欲望,延伸對太空的好奇和敬畏之心。] 【板書設計】11.太陽系大家族
這是一份六年級上冊(2017)11 太陽系大家族優(yōu)質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活動,游戲活動,驗證猜想,拓展延伸,總結,練一練,整理,板書設計,課堂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2.太陽系大家族教學設計,共4頁。
這是一份科學蘇教版2.太陽系大家族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拓展延伸,歸納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