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新魯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課件PPT+導學案+練習整套(含單元復習和測試)
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生物圈與植被公開課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生物圈與植被公開課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一課時
本節(jié)內容是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講解的:1.認識生物圈。主要描述了生物圈的范圍以及生物圈對地表環(huán)境的影響。2.識別植被類型。分別簡述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種典型植被的分類、分布和特點。3.植被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多個案例,分別闡述植被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區(qū)域認知:結合地球的圈層結構了解生物圈的范圍。
綜合思維:多角度綜合分析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規(guī)律及特點。
地理實踐力:通過實地考察深入了解本地的植被類型,識別主要植被。
人地協(xié)調觀:結合現(xiàn)實中的地理現(xiàn)象,理解生物圈與地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1. 理解生物圈與地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2. 世界上主要的植被類型的分布、特點。
教師準備:掛圖、課件、投影儀等;發(fā)學案。
學生準備:結合學案課前預習。
【導入新課】
內蒙古自治區(qū)地處我國北部,東西橫跨經度約28°。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森林茂盛,中部分布有大面積的肥美草原,西部則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這些植被分別具有哪些特點呢?
一、認識生物圈
(學生閱讀課文總結)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下層、巖石圈上層和整個水圈。
生物圈對地表環(huán)境的影響:
1、影響地表環(huán)境形成和變化
①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影響大氣的形成;
②生物通過新陳代謝影響地表環(huán)境的變化。
2、調節(jié)和穩(wěn)定地表環(huán)境
使地表溫度穩(wěn)定在15℃左右。
二、識別植被類型
植被:覆蓋地表的植物群落
類型:森林、草原和荒漠
(一)森林
定義:由樹木組成的植物群落
類型: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1、常綠闊葉林
組成:常綠的闊葉樹
分布:溫暖濕潤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區(qū)
特點:四季常青,樹冠渾圓。樹葉表面光滑,質地較硬
典型樹種:樟樹、椰子樹、榕樹……
2、落葉闊葉林
組成:落葉的闊葉樹
分布:濕潤、半濕潤的溫帶氣候區(qū)
特點:夏季蔥綠,冬季落葉。樹葉寬而薄
典型樹種:樺樹、楊樹、楊樹……
3、針葉林
組成:針葉樹
分布:主要在寒溫帶(亞寒帶)帶氣候區(qū)
特點:葉子呈針狀
落葉松 明亮針葉林
典型樹種:云杉、落葉松、雪松……
亞寒帶針葉林(泰加林)
云杉、冷杉 暗針葉林
(二)草原植被
定義:在較干旱環(huán)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
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
1、熱帶草原
組成:成片的高草、零星的樹木
分布:南北緯10°~20°的熱帶大陸
特點:濕季郁郁蔥蔥,干季一片枯萎
2、溫帶草原
組成:結構簡單,僅有草本層
分布: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
特點:植物耐旱,“一歲一枯榮”
(三)荒漠植被
定義:植物覆蓋稀疏、種類單一的地面景觀
分布: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的干旱氣候區(qū)
特點:①植被葉面縮小或退化 減少蒸騰
②具有肉質莖或葉 貯存水分
③莖葉覆蓋茸毛 抵抗灼熱
④根系發(fā)達 吸收水分
植被生產量低,生物積累緩慢。
【課堂小結】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生物圈與植被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探究活動,知識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冊第二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第三節(jié) 生物圈與植被精品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生物圈與植被優(yōu)秀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探究活動,知識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