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精品復習練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精品復習練習題,文件包含第二單元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學生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第二單元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師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基礎練習
知識點一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1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fā)展。下列文物中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的是( )
2春秋時期,手工業(yè)取得了迅速發(fā)展,專業(yè)化水平得到提高。其具體表現(xiàn)在( )
①青銅業(yè) ②冶鐵業(yè) ③煮鹽業(yè)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業(yè)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右圖是春秋鐵質空首布(一種貨幣),從這枚貨幣上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 )
①春秋時期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
②春秋時期金屬貨幣已經得到廣泛流通
③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使用的是統(tǒng)一的貨幣
④春秋時期商品交換比較活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知識點二 王室衰微
4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請求提高封號,遭拒后大怒說:“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庇谑?他自立為楚武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這表明當時( )
A.禪讓制漸成風尚
B.世襲制開始確立
C.分封制遭到破壞
D.分封制得到強化
5《史記》記載:“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諸侯之長)?!痹摬牧险f明東周時期( )
①周天子權威下降,無力控制諸侯
②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③諸侯競相爭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
④最終秦國完成國家統(tǒng)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知識點三 諸侯爭霸
6“平王東遷后,在各封國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險惡的關系。各國諸侯都了解周天子的權力和榮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唯有憑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史實中,能夠體現(xiàn)這種“險惡的關系”的是( )
A.阪泉之戰(zhàn)B.國人暴動
C.春秋爭霸D.牧野之戰(zhàn)
7(2023?西安期中)春秋時期一些強大的諸侯為取得優(yōu)勢,爭奪霸主地位??饡撕?齊桓公成為首個霸主。齊桓公能夠成為春秋時期首個霸主的原因不包括( )
A.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
B.齊國的地理位置優(yōu)越
C.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D.輔佐周天子管理國家
8據史料記載:春秋爭霸戰(zhàn)爭中,山東諸小國為齊所并,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個國家,縮減成幾個大國。史料表明( )
A.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
B.完成了局部統(tǒng)一
C.周王室強化了對諸侯國的控制
D.社會呈現(xiàn)出穩(wěn)定局面
評價春秋爭霸戰(zhàn)爭
(1)消極性:爭霸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2)積極性:在戰(zhàn)爭過程中,打擊和削弱了奴隸制貴族勢力,為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xiàn)掃清了道路,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爭霸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局部地區(qū)的統(tǒng)一,這為后來全國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大國為了爭霸,都重用人才,實行改革,出現(xiàn)了經濟發(fā)展、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景象;爭霸戰(zhàn)爭還促進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形成。
9“禮崩樂壞”指井田制、分封制、社會等級等奴隸制度在東周時期的崩潰和瓦解,且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增多。下列關于“禮崩樂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戰(zhàn)爭多針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這一時期諸侯國數(shù)量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會經濟發(fā)展
10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1)從這些歷史遺存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春秋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了怎樣的發(fā)展?
(2)這兩幅圖片繪制了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故事,請你說一說春秋爭霸局面出現(xiàn)的背景。
(3)圖片中的兩位霸主爭霸的目的是什么?他們爭霸過程中,大多采用了什么名義?
(4)有人說:“春秋爭霸給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百害而無一利?!闭堈f一說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5)春秋時期一些諸侯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開展對外活動,其實質是( )
A.尊崇周天子并擊敗周邊各族的進攻
B.幫助周天子解除周邊民族的威脅
C.保衛(wèi)都城,擊敗周邊民族
D.利用周天子名義號令諸侯,發(fā)展自己的力量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距今10 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稻,北方地區(qū)的先民開始栽培粟和黍……原始農業(yè)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fā)展到用耒耜(lěi sì)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農業(yè)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二 炎帝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用,以教萬人(廣大群眾),始教耕,故號神農氏。
——司馬貞《三皇本紀》
(1)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耒耜的用途。材料二中的炎帝還有哪些功績?(至少寫出兩點)
材料三 不違(違背)農時,谷不可勝食也(谷物就吃不完);數(shù)罟(口很小的漁網)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伐木工具)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孟子》
(2)依據材料三,請你談談在農業(yè)生產中,應該怎樣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材料四 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發(fā)掘出一批鐵制農具。此外,至遲在春秋末年,人們已使用牛來耕地。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3)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鐵器和牛耕廣泛使用對春秋時期經濟、政治產生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原始社會、夏商周、春秋三個不同時期生產工具的演變過程。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第二課 原始農耕生活精品當堂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教師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學生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課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精品同步訓練題,文件包含第一單元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每課一練學生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第一單元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每課一練教師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十六課 三國鼎立精品當堂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第四單元第16課三國鼎立教師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第四單元第16課三國鼎立學生版2023-2024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