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大象版 (2017)四年級下冊3 水鐘教案,共3頁。
《水鐘》是大象版(2017)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精確時間的步伐》的3課,本課在上節(jié)課對日晷研究的基礎上,了解比日晷適用條件更廣的計時工具——漏刻的相關知識,并最終依照原型設計制作一個單級漏刻的模型;課程從兩個層面引領學生對這種工具進行了了解與設計制作實踐。第一個層面,是建立在科學原理與技術的關系認識層面,即科學原理支持了技術的發(fā)明,新技術又對新科學原理的發(fā)現(xiàn)起到了促進作用。日晷的科學原理基礎是光影變化規(guī)律,水鐘的科學原理基礎是一定條件下水流動的等時性,后續(xù)擺鐘的科學原理基礎是擺的等時性,所以本課教師首先組織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同一漏壺(水瓶)中相同水量所流完用時的等時性。這是基于單元整體學習目標的角度而安排的教學活動。第二個層面,是本課與下節(jié)課《改進小水鐘》又組成了一個“小單元”,以水鐘的發(fā)明與改進為主題,重點使學生體會科技工具的發(fā)明與發(fā)展歷程的豐富性,所以本課學生對單級漏刻的制作經(jīng)歷為下節(jié)課提供了支撐。
四年級的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還有待養(yǎng)成。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對科學課的認識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學生已學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后設計實驗計劃,最后進行實驗驗證,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
本課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復習回顧日晷,引入水鐘,了解新的計時工具,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
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水鐘的結構,知道水鐘有泄水型和受水型,知道它的計時原理,幫助學生學生制作水鐘。
接著,引導學生分組制作水鐘,制作前先了解水鐘的計時原理,水流的等時性,教師根據(jù)學生在制作赤道式水鐘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幫助。
最后,指導學生檢測自己做的作品,根據(jù)小組意見,進行改進。知道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鐘,發(fā)現(xiàn)了對于同一個水鐘,漏完同樣多的水,用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水鐘可以用來計時。引導學生對學會的作品進行評價。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在本次教學中仍有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在學習上不夠主動,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3 水鐘教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活動,收集信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大象版 (2017)3 水鐘獲獎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總結點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大象版 (2017)四年級下冊1 原子鐘尋親記教案設計,共4頁。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