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初中物理新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教案(2025春)
初中物理新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整理與復習教案(2025春)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新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整理與復習教案(2025春),共4頁。
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
2.認識彈力,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3.認識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體,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會用公式G=mg計算重力.
4.認識合力、分力,知道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的方法.
5.知道什么是平衡狀態(tài);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條件,能對平衡力進行分析.
6.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7.理解什么是慣性,會利用慣性知識解決生產(chǎn)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8.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教學方法】
1.歸納法:通過對本章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體會知識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系統(tǒng)復習本章知識.
2.觀察法: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構(gòu)造,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講練結(jié)合法:通過典型習題的講練,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熟悉解題方法與技巧.
4.實驗法: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引導分析法:通過引導學生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內(nèi)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二、本章總結(jié)
1.知識結(jié)構(gòu)(用多媒體展示并總結(jié))
2.例題講解(用多媒體展示)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例題1 甲圖表示小鐵球受磁鐵作用力的情況,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乙圖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時,自己坐的船同時后退的情景,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
解析:從甲圖可以看出,運動的小球受磁鐵的作用后,運動軌跡發(fā)生了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而乙圖中用力推一只小船時,另一只船向后移動,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運動狀態(tài)相互的
例題2 如圖所示,(1)用較大的力在A點推門與用較小的力在A點推門相比,用較大的力能 (填“快速”或“緩慢”)地推開門,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有關(guān);(2)用相等的力在A點拉門、推門,力的大小、作用點都沒變,但力的 改變了,力的作用效果改變了;(3)用相同的力分別在A點、B點推門,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但力的 不同,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不同;(4)以上事實說明: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 、 、 決定,這三者叫作力的 。
解析:從題中提到的內(nèi)容可知,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分別改變時,力的作用效果就能夠改變,這說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能夠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答案:(1)快速 力的大小 (2)方向 (3)作用點
(4)大小 方向 作用點 三要素
力的示意圖
例題3 一位小朋友坐在雪橇上被他媽媽拉著,雪橇連人共重為300N,受到35N的拉力(拉力沿著細繩方向向上).如圖甲所示,雪橇在水平冰面上滑動.請在圖中畫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的示意圖.
甲 乙
解析:作力的示意圖必須把力的三要素標出來,因此,首先按要求分析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拉力是沿著繩子的方向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答案:如圖乙所示 彈力
例題4 為了研究受到拉力時彈簧長度的增加量與彈簧自身因素的關(guān)系,小華同學選用彈簧A、B、C、D和測力計進行實驗.已知彈簧A、C由同種金屬絲繞制而成,彈簧B、D由另一種金屬絲繞制而成,A、B原來的長度均為l0,C、D原來的長度均為l′0,且A、B、C、D的橫截面積均相同.他將彈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別用水平向右的力通過測力計拉伸彈簧,它們的長度各自增加了Δl1、Δl2、Δl3、和Δl4,如圖(a)、(b)、(c)、(d)所示.請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
(1)分析比較圖中(a)和(b)或(c)和(d)中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的增加量以及相關(guān)條件,可得: (2)分析比較圖中(a)和(c)或(b)和(d)中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的增加量以及相關(guān)條件,可得: 解析:比較圖中的(a)、(b),可發(fā)現(xiàn)彈簧A、B原來的長度均為l0,橫截面積相同,讀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知所受外力也相同,只有制成A、B的金屬絲不同,造成這樣一個結(jié)果:Δl1≠Δl2.比較(c)、(d)也可知Δl3≠Δl4,故有:不同材料制成的彈簧,原長與橫截面積相同,在同樣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長長度不同.同理比較(a)、(c)或(b)、(d)時,可發(fā)現(xiàn)其他條件相同,只有原長不同的彈簧在同樣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長長度不同.
答案:(1)不同材料制成的彈簧,原長與橫截面積相同,在同樣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長的長度不同(2)材料、橫截面積相同的彈簧,原長不同,在同樣大小外力作用下,伸長長度不同
重力
例題5 滑塊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壓縮彈簧彈出.滑塊離開彈簧后沿斜面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圖中關(guān)于滑塊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解析:由于斜面是光滑的,因此滑塊在滑動過程中不受阻力,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重力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作用在物體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圖是正確的.
答案:B
例題6 在光滑墻壁上用網(wǎng)兜把足球掛在A點,足球與墻壁的接觸點為B.在圖甲中畫出球受到的重力G、懸繩對球的拉力F、墻壁對球的支持力N的示意圖.
甲 乙
解析:球的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在球的中心,即球心處,方向豎直向下.拉力屬于彈力,方向沿著繩子收縮方向向上,即與繩子發(fā)生形變的方向相反,為了研究方便,其作用點也可以在球心處.墻壁對球的支持力也是彈力,方向與球?qū)Ρ诘膲毫Ψ较蛳喾矗此较蜃螅?,其作用點也可以在球心處.
答案:如圖乙所示.
知識點5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例題7 甲、乙兩組同學合作探究“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與兩個力的大小關(guān)系”.他們將一根粗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兩個細繩套,接著用兩個測力計鉤住繩套,甲組同學沿同方向、乙組同學沿反方向拉橡皮條至O點;記錄 F1 、F2 的大小,然后用一個測力計拉橡皮條也至O點;記錄F的大小.他們改變O點的位置多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一、表二所示.
(1)該實驗應(yīng)用了力能使物體的 原理,每次都將橡皮條末端拉至O點的目的是 .(2)分析比較表一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guān)條件可初步得出: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等于 ;分析比較表二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guān)條件可初步得出: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等于 .(3)兩組同學交流了表中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甲組: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于其中較大的力.乙組: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小于其中較小的力.①就上述數(shù)據(jù)而言,以上發(fā)現(xiàn) (選填“只有甲組” “只有乙組”“都”或“都不”)正確;②基于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進行推理,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不具有普遍性.請擬組 F1 、F2 的值,以支持該推理:F1 = N,F2 = N.
答案: (1)發(fā)生形變 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3)①都 ②10 3(此兩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知識點6 二力平衡
例題8 如圖所示,小剛遛狗時,用力拉住拴狗的繩子,正僵持不動,如果繩子的質(zhì)量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剛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繩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繩的力
C.狗由于靜止不動,所以沒有慣性
D.小剛拉繩的力與狗拉繩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析:小剛用力拉住拴狗的繩子,正僵持不動,小剛、繩子和狗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那么無論是小剛、繩子還是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對于小剛來說:水平方向受到繩子對他的拉力和地面對他的摩擦力相平衡;對于繩子來說:受到小剛拉繩的力與狗拉繩的力相平衡;對于狗來說:繩子對狗的拉力和地面對狗的摩擦力相平衡.
答案:D
例題9 體重為490N的某同學用雙手握住豎直的木桿勻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
A.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
解析:同學雙手握住豎直的木桿向上勻速攀登,他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正確.
答案:B
知識點7 慣性
例題10下列現(xiàn)象中是由于慣性造成的是( )
A.向上拋石塊,石塊出手后越來越慢
B.向上拋石塊,石塊出手后最終落回地面
C.百米賽跑中,運動員到達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
D.船上的人向后劃水,船會向前運動
解析:向上拋出石塊后,石塊仍向上運動是由于慣性,但速度越來越慢最終落向地面是由于重力作用改變了其運動狀態(tài);船上的人向后劃水,船向前運動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運動員跑到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是由于慣性,答案為C.
答案:C
例題11 甲乙兩位同學坐在靜止的列車上,在他們之間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靜止的雞蛋,列車向與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啟動時,乙將看到雞蛋( )
A.向甲運動
B.向乙運動
C.靜止不動
D.在原位置轉(zhuǎn)動
解析:當列車向與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啟動時,桌子隨之一起運動,雞蛋由于具有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相對于桌面向甲的朝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因此乙看到雞蛋向甲運動.
答案:A
知識點8 牛頓第一定律
例題12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探索過程.
(1)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 . 這一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錯誤觀點被人們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紀,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正確地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有如下步驟:
①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②兩個對接的斜面,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jié)L下,小球?qū)L上另一個斜面.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qū)⑸仙皆瓉磲尫艜r的高度.
④繼續(xù)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qū)⒀厮矫嬉院愣ㄋ俣瘸掷m(xù)運動下去.上述步驟,有的屬于可靠事實,有的則是科學推論,將
這些事實和推論進行分類排序,以下正確的是( )
A.事實②→事實①→推論③→推論④
B.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③→推論④
C.事實②→推論①→推論④→推論③
D.事實②→推論③→推論①→推論④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直到伽利略
在大量實驗的基礎(chǔ)上得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才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這一錯誤觀點.在伽利略的實驗中,只有②是實驗事實,因為小球在任何面上滾動時都不可能沒有摩擦,所以①③④都是他在假設(shè)沒有摩擦的前提下的推論,排序當然是事實在前,假設(shè)推論可按照邏輯關(guān)系進行排序,依次為②→③→①→④.
答案:(1)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2)D
知識點9 摩擦力
例題13 如圖所示,車站進站口的水平傳送帶正將旅客包裹從入口車間運送到停車場.重500N的包裹靜止放到傳送帶上,包裹先在傳送帶上滑動,稍后與傳送帶一起勻速向右運動,包裹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包裹在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隨后與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
解析:當包裹與傳送帶之間有相對滑動時,包裹受到摩擦力,包裹此時相對于傳送帶是向左運動的,因此,摩擦力方向向右;隨后包裹與傳送帶無相對滑動時(即二者速度相同,一起做勻速運動時),則不受摩擦力作用.
答案:右 0
例題14 小明用如圖甲、乙、丙的步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F1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