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檢測試題
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九年級上冊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同步練習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版(2024)九年級上冊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同步練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于( )
A. 14 世紀中葉的意大利
B. 15 世紀中葉的英國
C. 16 世紀中葉的法國
D. 13 世紀中葉的西班牙
2.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教會對人們精神控制的加強
B. 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C.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
D.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3.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 )
A. 人文主義
B. 理性主義
C. 自由主義
D. 社會主義
4.被譽為 “文藝復興之父” 的是( )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亞
5.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這部作品( )
A. 宣傳了教會的教義
B. 批判了教會的貪婪和腐化
C. 倡導人們信仰上帝
D. 是一部純粹的神話故事
6.彼特拉克的作品大多以( )為主題。
A. 愛情和榮譽
B. 宗教和神學
C. 戰(zhàn)爭和和平
D. 科學和技術
7.薄伽丘的《十日談》是一部( )
A. 長篇歷史小說
B. 短篇小說集
C. 詩歌總集
D. 哲學著作
8.文藝復興時期,美術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達?芬奇的代表作是( )
A.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B. 《大衛(wèi)》《創(chuàng)世紀》
C. 《西斯廷圣母》《雅典學派》
D. 《向日葵》《星月夜》
9.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 )為特點。
A. 展現(xiàn)人性的優(yōu)美與和諧
B. 體現(xiàn)人物的力量感和氣勢
C. 色彩絢麗、充滿生活氣息
D. 強調形式美和幾何圖案
10.拉斐爾的繪畫風格是( )
A. 優(yōu)雅、和諧、秀美
B. 雄渾、壯麗、豪放
C. 細膩、寫實、莊重
D. 抽象、奇幻、神秘
11.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杰出代表是( )
A. 莎士比亞
B. 喬叟
C. 彌爾頓
D. 培根
12.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包括( )
A. 《哈姆雷特》
B. 《羅密歐與朱麗葉》
C. 《奧賽羅》
D. 《戰(zhàn)爭與和平》
13.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不包括( )
A. 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B.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C. 徹底擺脫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D. 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14.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感興趣的原因不包括( )
A. 古希臘、羅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B. 新興資產(chǎn)階級希望從古代文化中尋找可以利用的思想材料
C. 古希臘、羅馬文化是宗教神學的對立面
D. 當時的人們對古代文化盲目崇拜
15.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倡導( )
A. 以神為中心
B. 以自然為中心
C. 以人為中心
D. 以科學為中心
16.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與中世紀藝術作品相比,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 )
A. 色彩更加鮮艷
B. 題材更加廣泛
C. 更注重表現(xiàn)人性
D. 制作工藝更復雜
17.文藝復興運動在傳播過程中,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的主要途徑是( )
A. 宗教傳播
B. 戰(zhàn)爭征服
C. 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
D. 殖民擴張
18.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們對古典文化的研究( )
A. 只是簡單的模仿
B. 進行了批判性繼承和創(chuàng)新
C. 完全否定了古典文化
D. 是為了恢復古代文化的原貌
19.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對教會的態(tài)度是( )
A. 完全支持
B. 堅決反對
C. 既有批判又有一定的依賴
D. 不關心
20.與文藝復興運動同時期的中國,正處于( )
A. 唐朝時期
B. 宋朝時期
C. 元朝時期
D. 明朝時期
二、非選擇題(共 40 分)
21. 簡答題(每題 10 分,共 20 分)
(1)簡述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及其表現(xiàn)形式。
(2)簡述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領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特點。
22. 材料分析題(20 分)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材料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br>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莎士比亞對人的贊美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什么思想?這種思想對當時的社會有什么影響?(10 分)
(2)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文藝復興是 “一次精神的新生” 的理解。(10 分)
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答案
1.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于 14 世紀中葉的意大利,然后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15 世紀中葉的英國、16 世紀中葉的法國、13 世紀中葉的西班牙都不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
2.C。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使得新興資產(chǎn)階級產(chǎn)生,他們需要打破封建教會的束縛,追求財富和現(xiàn)世的幸福,從而推動了文藝復興。教會對人們精神控制加強不是原因,古希臘、羅馬文化復興是表現(xiàn),新航路開辟在文藝復興之后。
3.A。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自由主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含義,社會主義與文藝復興無關。
4.B。被譽為 “文藝復興之父” 的是彼特拉克,他最早提出以 “人的學問” 代替 “神的學問”。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薄伽丘也是重要代表,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后期英國的杰出代表。
5.B。但丁的《神曲》批判了教會的貪婪和腐化。這部作品雖然有宗教元素,但不是宣傳教會教義,也不是倡導人們單純信仰上帝,更不是純粹的神話故事,它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社會和教會的反思。
6.A。彼特拉克的作品大多以愛情和榮譽為主題,表達了對人性和現(xiàn)世生活的追求,擺脫了中世紀文學以宗教和神學為主的束縛。
7.B。薄伽丘的《十日談》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書中講述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批判了教會的禁欲主義,宣揚了人性。
8.A。達?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洞笮l(wèi)》《創(chuàng)世紀》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西斯廷圣母》《雅典學派》是拉斐爾的作品,《向日葵》《星月夜》是梵高的作品,梵高是近代畫家。
9.B。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體現(xiàn)人物的力量感和氣勢為特點,他的雕塑和繪畫作品展現(xiàn)出人體的強健和精神的偉大。
10.A。拉斐爾的繪畫風格是優(yōu)雅、和諧、秀美,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優(yōu)美,畫面充滿了溫馨與和諧的氛圍。
11.A。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的杰出代表是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喬叟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在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影響更大,彌爾頓、培根在文學成就上不如莎士比亞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強。
12.D。《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等。
13.C。文藝復興運動沒有徹底擺脫宗教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宗教神學,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14.D。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感興趣不是因為盲目崇拜。古希臘、羅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新興資產(chǎn)階級希望從中尋找可利用的思想材料,而且其與宗教神學有一定對立性。
15.C。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倡導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以神為中心的神學思想。以自然為中心、以科學為中心不符合文藝復興核心思想,雖然科學在這一時期有發(fā)展但不是中心思想。
16.C。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與中世紀藝術作品相比,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更注重表現(xiàn)人性。中世紀藝術主要是為宗教服務,表現(xiàn)神的威嚴,文藝復興藝術則展現(xiàn)人的情感、欲望等。色彩、題材、制作工藝等方面雖有變化但不是最本質區(qū)別。
17.C。文藝復興運動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的主要途徑是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意大利商人在歐洲各地活動,同時文化作品也隨之傳播,促進了文藝復興思想的擴散。宗教傳播、戰(zhàn)爭征服、殖民擴張都不是主要途徑。
18.B。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們對古典文化進行了批判性繼承和創(chuàng)新。他們不是簡單模仿,也不是完全否定或單純恢復原貌,而是取其精華,結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
19.C。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對教會既有批判又有一定的依賴。他們批判教會的腐敗和禁欲主義等,但在思想上和社會環(huán)境中仍受到宗教影響,沒有完全脫離教會。
20.D。文藝復興運動(14 - 16 世紀)同時期的中國正處于明朝時期(1368 - 1644 年)。唐朝(618 - 907 年)、宋朝(960 - 1279 年)、元朝(1271 - 1368 年)時間均不符合。
二、非選擇題答案及解析
21.(1)
答案:
興起背景:
經(jīng)濟基礎:14 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他們要求擺脫封建制度的束縛。
文化基礎:意大利是古代羅馬的故鄉(xiāng),擁有豐富的古典文化遺產(chǎn),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文化素材。同時,東羅馬帝國滅亡時,大批學者攜帶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來到意大利,促進了文化的交流。
社會心理:中世紀,基督教會壟斷文化教育,人們生活在蒙昧之中。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的繁榮,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日益強烈,對教會長期宣揚的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產(chǎn)生了懷疑。
核心思想:人文主義。其內涵包括:
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鼓勵人們發(fā)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反對宗教禁欲主義。
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主張用知識來認識和改造世界。
表現(xiàn)形式:
文學領域: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詩歌、小說、戲劇等。這些作品以人性為主題,批判教會的腐朽和封建等級制度,展現(xiàn)了人的情感、欲望和智慧。
藝術領域:包括繪畫、雕塑等。藝術家們通過作品展現(xiàn)人體之美、人性之美,擺脫了中世紀藝術以宗教題材為主且刻板的風格,更加注重寫實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
學術研究領域:學者們對古希臘、羅馬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對古典著作進行整理和注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思想和觀點,推動了思想的解放。
解析:從經(jīng)濟、文化、社會心理闡述興起背景,詳細說明人文主義核心思想,從文學、藝術、學術研究領域介紹表現(xiàn)形式。
(2)
答案:
文學領域:
但?。捍碜鳌渡袂?。特點是通過夢幻之旅的形式,描寫了作者在地獄、煉獄、天堂的所見所聞,批判了教會的貪婪和腐化,同時展現(xiàn)了對人性的思考。作品融合了宗教元素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辟了道路。
彼特拉克:作品多以愛情和榮譽為主題。他的十四行詩抒情優(yōu)美,抒發(fā)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對個人榮譽的追求,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對人性和現(xiàn)世生活的關注,擺脫了中世紀文學以宗教神學為主題的束縛,開創(chuàng)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先河。
薄伽丘:《十日談》是其著名作品。這部短篇小說集以 100 個故事為內容,通過講述不同人物的故事,批判了教會的禁欲主義,宣揚了人性的解放,強調了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故事生動有趣,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莎士比亞:作品涵蓋了悲劇、喜劇、歷史劇等多種類型。其作品特點是深刻地刻畫了人性的復雜多樣,無論是愛情、權力、嫉妒還是復仇等主題,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哈姆雷特》中對人性善惡、道德抉擇的探討,《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對愛情的贊美和對封建家族仇恨的批判,作品語言優(yōu)美,情節(jié)生動,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細膩入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藝術領域:
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他的繪畫特點是將科學知識與藝術完美結合,善于運用明暗對比來表現(xiàn)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人物形象生動逼真。《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留下無盡的遐想,展現(xiàn)了人性的溫柔與神秘;《最后的晚餐》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生動地刻畫了耶穌和十二門徒在得知有人出賣耶穌時的不同反應,體現(xiàn)了復雜的人物心理。
米開朗琪羅:作品以展現(xiàn)人物的力量感和氣勢著稱。在雕塑《大衛(wèi)》中,大衛(wèi)的形象高大威猛,肌肉線條剛勁有力,體現(xiàn)了人體的美和力量,同時也象征著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的信念。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chuàng)世紀》中,他以宏大的場面和雄渾的氣勢描繪了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過程,人物形象極具張力,表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上帝的敬畏。
拉斐爾:繪畫風格優(yōu)雅、和諧、秀美。他的作品如《西斯廷圣母》,畫面中的圣母和圣嬰形象優(yōu)美、慈祥,周圍的天使姿態(tài)輕盈,整個畫面色彩柔和,充滿了溫馨與和諧的氛圍,體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和宗教與人性的融合,展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理想中的美。
解析:分別在文學和藝術領域按代表人物闡述其作品特點,使內容豐富全面,更清晰地展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的風貌。
22.(1)
答案:
體現(xiàn)的思想:莎士比亞對人的贊美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肯定了人的高貴理性、偉大力量、優(yōu)美儀表、文雅舉動等,把人置于中心地位,與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觀念形成鮮明對比。
對社會的影響:
思想解放方面:極大地沖擊了中世紀的宗教神學思想,打破了教會對人們思想的長期束縛,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激發(fā)了人們對知識、智慧和自身能力的追求,推動了思想的解放。
社會行為方面:鼓勵人們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和物質享受,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使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例如,在生活方式上,人們開始更加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和生活品質,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增加,促進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文化發(fā)展方面:為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動力,促使藝術家、文學家和科學家們以人文主義為指導,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解析:先指出體現(xiàn)的人文主義思想,再從思想解放、社會行為、文化發(fā)展三個方面分析對社會的影響。
(2)
答案:
思想內涵的更新:文藝復興是 “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它帶來了思想內涵的根本變化。從以神為中心轉變?yōu)橐匀藶橹行?,這是對中世紀思想的重大突破。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讓人們開始關注自身的價值、尊嚴和能力,重新審視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不再僅僅將希望寄托于來世,而是積極地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和成就。
文化形式的創(chuàng)新:在文化形式上也有了全新的發(fā)展。文學方面,不再局限于宗教文學,而是出現(xiàn)了各種題材的作品,如愛情詩、戲劇、小說等,這些作品以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人性的各個方面。藝術領域,繪畫和雕塑從單純地表現(xiàn)宗教題材和神的形象,轉向描繪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人性之美,在風格、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創(chuàng)新。例如,透視法等繪畫技巧的發(fā)展,使畫面更加逼真,更能體現(xiàn)
繼續(xù)
現(xiàn)實世界。這種創(chuàng)新使得文化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也更能反映新興資產(chǎn)階級和廣大民眾的精神需求。
社會價值觀念的重塑:文藝復興促使社會價值觀念得到重塑。對人的肯定改變了人們對成功、榮譽等概念的理解。在中世紀,人們的價值往往取決于對上帝的虔誠和在宗教體系中的地位,而文藝復興時期,個人的才能、智慧和努力成為衡量價值的重要標準。例如,商人因在商業(yè)活動中的成功而受到尊重,學者因知識的貢獻而獲得贊譽,這種價值觀念的變化推動了社會朝著更加多元化和世俗化的方向發(fā)展。
對古典文化的繼承與超越:文藝復興以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為起點,但并非簡單的復古。它是在繼承古典文化人文精神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環(huán)境進行了超越。學者們和藝術家們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如古希臘文化對人體美的崇尚、羅馬文化的法律和政治思想等,然后運用到新的創(chuàng)作和思想表達中。同時,他們又根據(jù)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要求,賦予這些文化元素新的含義,如對財富和自由的追求等,從而使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具有了獨特的時代特色,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新生。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歷史人教部編版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當堂檢測題,文件包含2023-2024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2023-2024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優(yōu)秀課后練習題,共4頁。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鞏固練習,文件包含第五單元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分層練習教師版2022-2023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doc、第五單元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分層練習學生版2022-2023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