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 1.4 速度的測量(知識解讀)-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物理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試卷 0 次下載
- 2.1 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專題訓練)【七大題型】-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物理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試卷 0 次下載
- 2.2 聲音的特性(專題訓練)【八大題型】-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物理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試卷 0 次下載
- 2.2 聲音的特性(知識解讀)-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物理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試卷 1 次下載
- 2.3 聲的利用(專題訓練)【六大題型】-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物理同步知識解讀與專題訓練(人教版2024) 試卷 0 次下載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1節(jié) 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當堂檢測題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1節(jié) 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當堂檢測題,文件包含21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知識解讀原卷版docx、21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知識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知識點1 聲音的產(chǎn)生
?知識點2 聲音的傳播條件
?知識點3 聲速及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
?知識點4 回聲及其應用
?知識點5 骨傳導以及雙耳效應
?作業(yè) 鞏固訓練
知識點1
聲音的產(chǎn)生
1、聲音的產(chǎn)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注意:“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fā)聲,而原來發(fā)出的聲音仍會繼續(xù)存在并傳播。
2、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又叫發(fā)聲體,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是聲源,聲源是指具體的發(fā)聲部位,如人在說話時的聲源不能說是人,應該說是聲帶。
記住幾個易混的聲源:蟬叫的聲源是腹膜;笛子等管樂器的聲源是空氣柱;向暖瓶中灌水的聲源是空氣柱;氣球爆炸的聲源是氣球周圍的空氣。
3、關于發(fā)聲與振動的關系理解:
(1)一切發(fā)聲都振動,但振動不一定被人們看到。
不論科技多么發(fā)達,都沒有任何一種不振動就能發(fā)聲的現(xiàn)象;敲音叉或敲桌面發(fā)聲時的振動看不到,需要通過轉換法來體現(xiàn)。
(2)一切振動都發(fā)聲,但聲不一定被人們聽到;振動發(fā)聲有的是超聲或次聲,不在人的聽覺范圍內,故聽不到;有的聲音響度很小,故聽不到。
【典例1-1】下列事物中不屬于聲源的是( )
A.演奏中的樂隊B.飛行中的戰(zhàn)斗機
C.高舉著的指路牌D.震動著的手機
【典例1-2】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如圖甲,學生正在學習吹葫蘆絲,優(yōu)美的葫蘆絲聲是由葫蘆絲內空氣柱而產(chǎn)生的;如圖乙,學生正在參加長跑訓練活動,某同學跑完1000m所用的時間為250s,則他的平均速度是m/s。
【變式1-1】下列樂器中,主要通過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的是( )
A.編鐘B.二胡C.鋼琴D.長笛
【變式1-2】如圖用兩個圓紙盒、一根棉線做成的土電話。小女孩的聲音是由于她的聲帶產(chǎn)生的,小男孩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中傳播。
知識點2
聲音的傳播條件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
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
注意: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典例2-1】《夢溪筆談》中有這樣的記載:行軍宿營,士兵常用“伏地聽聲”的方法來判斷有無夜襲敵人的馬蹄聲?!胺芈犅暋闭f明了( )
A.聲音不能在空氣中傳播B.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D.聲音不能在固體中傳播
【典例2-2】讓全西安市民期待已久的“豪骨西安——柔情海倫堡群星演唱會”于2015年4月26日晚在西安城市體育館火熱開唱。演唱會上歌手動聽的歌聲是通過歌手聲帶的產(chǎn)生的,又通過傳到很遠處觀眾的耳朵里。
【典例2-3】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觀察到,它說明了聲音是由產(chǎn)生的;
(2)如圖②所示,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③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所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減小,并由此推理可知。
【變式2-1】下列關于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敘述正確的是( )
A.手拍桌子,桌子振動發(fā)聲B.有些樂器不振動也能發(fā)出聲音
C.聲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空氣中聲音每秒一定傳播340m
【變式2-2】小紅按照課本上的操作步驟,在筷子上捆了些碎布做了一個活塞,用水蘸濕碎布后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用力吹管的上端就發(fā)出了悅耳的哨音。哨聲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教室里的同學能聽到傳來的哨聲,是靠把聲音傳播過來的。
【變式2-3】為了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小明和小麗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麗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過對上面種種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產(chǎn)生的;
(2)小華同學,用手敲鼓,鼓面發(fā)出響聲,但是他看到鼓面幾乎沒有什么異樣。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3)小明、小麗等同學在探究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jīng)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傳播需要物質做媒介 ②聲音傳播不需要物質做媒介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機,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發(fā)現(xiàn)手機鈴聲越來越。(選填“大”或“小”)由此現(xiàn)象可以推得猜想(選填①或②)是正確的;
(4)探究問題的過程通常有下列步驟:
A.猜想與假設 B.得出結論 C.分析歸納 D.實驗研究 E.提出問題
你認為小明他們的第二個探究活動依次采取的步驟是。(填字母序號)
知識點3
聲速及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
1、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固體傳聲速度大,能量損失少,所以通過固體傳聲能及早地聽到,并且更加清楚。
2、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3、由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聲源,距離相等的位置可能聽到多次聲音;如長水管一端敲擊一次,另一端聽到三次聲音,第一次由鐵傳播,第二次由水傳播,第三次由空氣傳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長”,其次注意管內有沒有水;第三注意聽到的多次聲音是不同介質傳播的,并不是回聲。
4、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典例3-1】甲同學把耳朵貼在一根裝有水的長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則甲同學聽到的聲音情況是(鐵管足夠長,不考慮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的損耗)( )
A.響了一下,聲音是從鐵管傳來的
B.響了兩下,先聽到從空氣傳來的聲音
C.響了兩下,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聲音
D.響了三下,先聽到從鐵管傳來的聲音
【典例3-2】“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些聲音都是由物體的產(chǎn)生的。鐵路檢修人員常用耳朵貼著鐵軌來提前判斷火車是否來了,這是利用聲音在鐵軌中的傳播速度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典例3-3】某次軍演使用無人機對一輛長度為400m,運行速度為72km/h的軍用列車進行偵察軍演時,列車需要經(jīng)過長度為1600m的隧道。為了安全,列車向前方鳴笛,2s后聽到隧道口處峭壁反射的回聲,已知聲速為340m/s。求:
(1)列車完全通過隧道需要多長時間?
(2)列車鳴笛時離隧道口有多遠?
【變式3-1】一根長約10cm的鐵管,管內裝滿了水,一個人在鐵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個人在鐵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口處可聽到(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空氣=340m/s,v水=1500m/s,v鐵=5200m/s)( )
A.一次敲擊聲B.兩次敲擊聲C.三次敲擊聲D.四次敲擊聲
【變式3-2】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會看到水花飛濺,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產(chǎn)生,用水的目的是放大實驗效果使現(xiàn)象更明顯,這種實驗方法叫做;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變式3-3】潛艇靜止在海面上,向海底發(fā)出超聲波,10s后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若潛艇在海面上發(fā)出超聲波脈沖的同時,9.9s后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回聲。已知超聲波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海的深度;
(2)潛艇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結果在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數(shù)字)。
知識點4
回聲及其應用
1、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2、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最少需要0.1s,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3、回聲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
4、回聲測距方法: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典例4-1】在教室里,我們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回聲主要原因是( )
A.教室門窗是開著的,不能產(chǎn)生回聲
B.聲音被墻壁吸收了,教室里沒有回聲
C.回聲被同學擋住了
D.回聲和原聲進入耳朵的時間差太小,人耳無法分辨
【典例4-2】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輛轎車正以20m/s的速度勻速駛向一座高山,司機鳴笛5s后聽到回聲,汽車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m(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
【變式4-1】小麗同學假期跟隨爸爸去游玩,站在兩座山之間的開闊地帶,看到美麗的風景,小麗高興地大喊了一聲,經(jīng)過0.4s聽到第一次回聲,又經(jīng)過0.6s聽到第二次回聲(聲速取340m/s)。那么兩座山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m。
A.102B.170C.272D.238
【變式4-2】如圖所示,當游客在天壇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聽到的聲音格外響亮,這是建筑師利用聲音的,使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加強造成的音響效果;人說話時的聲音是由于聲帶的產(chǎn)生的,周圍人聽到的聲音是通過傳到耳朵里的。
知識點5
骨傳導以及雙耳效應
1、骨傳導原理:固體能傳聲,且效果更好。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聲也叫作骨傳導;一些失去聽覺的人(只限于傳導障礙,即鼓膜、聽小骨損壞,也就是非神經(jīng)性耳聾者)可以利用骨傳導來聽聲音。
2、人耳的構造:外耳、中耳、內耳
聲音的傳導途徑: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鏈→內耳。
聲音傳到兩耳的時間不同形成的雙耳效應(雙耳效應是人們依靠雙耳間的音量差、時間差和音色差判別聲音方位的效應)
我們能夠聽到的聲音,正確的傳播途徑是:物體振動--介質--良好的耳朵。
【典例5-1】關于雙耳效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雙耳效應就是兩只耳朵產(chǎn)生的效應
B.雙耳效應可以使人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向
C.音響的雙道立體聲就是雙耳效應的直接應用
D.雙耳效應能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典例5-2】有句成語叫“隔墻有耳”,若把耳朵貼在墻上,就可以聽到隔壁房間里的人的說話聲,這個說話聲是通過和傳入人耳的.這說明和都能傳聲.“骨傳導”就是利用了能傳聲的原理.
【變式5-1】在電影院里,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影片的效果,人們往往在劇場的各個方位都裝有大大小小的音箱,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 )
A.使觀眾聽到的聲音響一些
B.使電影院里各個座位上的觀眾都能聽到聲音
C.使觀眾聽到的聲音更清楚些
D.利用雙耳效應,讓觀眾感到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產(chǎn)生立體聲的效果
【變式5-2】貝多芬耳聾后仍利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骨傳導,說明可以傳聲;(填“固體”、“液體”或“氣體”)在月球上的宇航員面對面的交談也要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這是因為真空傳聲。
一、單選題
1.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對著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聲,聽到回聲需經(jīng)過的時間是( )
A.1.25 sB.2.5 sC.0.8 sD.5 s
2.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下列有關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更早聽到馬蹄聲是因為地面振動產(chǎn)生次聲B.一般來說,固體傳播聲音比空氣快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傳播聲音D.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
3.關于聲音的傳播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聲比小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
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C.一般聲音在固體中、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得慢
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
4.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傳播情況如圖所示,聲音在哪種介質中傳播速度最快( )
A.空氣B.水C.冰D.鐵棒
5.如圖所示,不能說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是( )
A.敲擊音叉乒乓球被彈開
B.揚聲器發(fā)聲小紙片跳動
C.撥動尺子發(fā)出聲音
D.抽出罩內空氣聲音減小
6.2023年9月23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吉祥物琮琮、蓮蓮、宸宸以水浪鋼琴奏響了青春的韻律,他們在地屏與網(wǎng)幕上自由穿梭,打通了地面橫向與網(wǎng)幕縱向的空間。它們破水而出、騰躍而起……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歌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歌聲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C.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D.當他們在地屏上攜手前行時,琮琮是運動的
7.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天宮空間站遨游太空。如圖所示,航天員在出艙活動時,需要利用無線電進行對話,其原因是( )
A.太空中航天員聲帶不能振動B.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在太空中傳播的速度太快D.航天員在太空中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太小
8.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以下解釋中錯誤的是( )
A.馬蹄踏在地面時,使地面振動而發(fā)聲
B.馬蹄聲可以通過地面?zhèn)鞑?br>C.馬蹄聲不能通過空氣傳入人耳
D.地面?zhèn)鞑ヂ曇舻乃俣缺瓤諝饪?br>9.不同的介質傳播聲音的速度差異很大。在一根很長的自來水鐵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會聽到三次敲擊聲,請判斷傳來的三次響聲的介質按照先后依次是( )
A.水、空氣、鐵管B.空氣、水、鐵管
C.空氣、鐵管、水D.鐵管、水、空氣
10.如圖所示,下列實驗中不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的是( )
A.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撥動鋼尺,發(fā)現(xiàn)鋼尺上下振動
B.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聽到鬧鈴聲越來越小
C.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感覺到手在振動
D.敲擊音叉后,立即將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濺
11.請你想象一下,如果“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變?yōu)?.1m/s”,小華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遠處等他,于是一邊奔跑一邊對著小李大聲喊道:“(單拼音節(jié))aiu?!贝藭r發(fā)生的情況是()
A.和正常時一樣B.小華先追上小李,然后聽到“uia”
C.小李什么也聽不到D.小華先追上小李,然后聽到“aiu”
12.北宋時,學者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這是由于( )
A.箭筒提高了士兵的聽力
B.箭筒改變了馬蹄聲的音色
C.箭筒使馬蹄聲的音調變高了
D.馬蹄聲在大地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快
二、填空題
13.小強同學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做了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響鈴的聲音逐漸減弱,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傳聲。
14.聲音的傳播在、和中都能進行,但在中不能傳播。
15.2019年2月5日零時,中央電視臺的新年鐘聲準時響起,讓全國人民感受到新年的喜悅.這優(yōu)美的鐘聲是由鐘產(chǎn)生的,現(xiàn)場觀眾聽到的鐘聲是通過傳到人的耳朵,電視機直播的鐘聲是通過傳播到觀眾的耳朵里。
16.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讓另外一個人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你會聽到兩次敲打的聲音,其中聽到的第一次敲打聲是沿傳來的,若聲音在鐵管中的傳播速度為,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聽到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為,則聲音從鐵管的一端傳到另一端的時間是(用字母表達)
17.我國古書《夢溪筆談》中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較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能夠傳聲,且比空氣傳聲的速度。音樂會上正演奏著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優(yōu)美的音樂是由于琴弦的產(chǎn)生;觀眾能在觀眾席上聽到音樂,是因為聲音能在空氣中以的形式傳播。
18.神舟十七號于10月26日11時14分發(fā)射,火箭起飛時會產(chǎn)生巨大轟鳴,轟鳴聲是由火箭發(fā)射時所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爆炸而劇烈產(chǎn)生的,電視屏幕前觀看直播的觀眾聽到的轟鳴聲是通過傳至人耳的。若以航天員為參照物,神舟十七號是的。
19.如圖所示,用手撥動塑料尺,發(fā)出的聲音是由塑料尺產(chǎn)生的。端午節(jié)期間,小美隨父母到山區(qū)爬山,他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大約 1.6s聽到回聲,他們距離山崖約m,聲速按 340m/s 計算。聲音在空氣中以形式傳播。
三、實驗題
20.某課外興趣小組做了幾個與聲音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
(1)如圖甲所示,用小球的彈起反映音叉的振動,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音叉時,與左邊的音叉接觸的乒乓球會彈起來,這一現(xiàn)象說明聲音可以在中傳播;如果乙實驗在月球上做,(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球被彈起。
21.小麗同學在學習聲現(xiàn)象時做了幾個探究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說明發(fā)出聲音的音叉在;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可以傳聲;
(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所聽到的鈴聲將會逐漸(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內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越(選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選填“能”或“不能”)傳聲。
22.關于聲現(xiàn)象,小明和小華設計了以下實驗:
(1)如圖1所示,將音叉的振動通過乒乓球的運動表現(xiàn)出來。以下實驗用到了相同的實驗方法的是(只填代號);
A.抽走玻璃罩內的空氣探究聲音的傳播
B.發(fā)聲的音叉激起水花
C.控制撥鋼尺的力度相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
(2)如圖2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能明顯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3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且把乒乓球彈開,該實驗說明可以傳聲。
四、計算題
23.一列車勻速通過全長2400m的某隧道,車上的小明測得從他自己進隧道到出隧道的時間為80s,而列車全部通過隧道的時間為92s。求:
(1)列車過隧道的速度;
(2)該列車的總長度;
(3)穿過隧道后,列車繼續(xù)前進,面對山崖鳴笛一聲,2s后聽到回聲,求聽到回聲時距山崖多遠?
24.海面上有一艘大型輪船,為了探測某處海洋的深度,靜止在海面上向海底發(fā)出超聲波,經(jīng)過4.0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回聲。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 m / s。求:
(1)超聲波探測海洋深度時到達海底所用時間?
(2)探測處的海洋深度?
(3)當輪船在海面上勻速直線前進時,發(fā)現(xiàn)前方1575m處有一山崖,于是向山崖發(fā)出超聲波信號,9 s 后接收到返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 / s ,請問這艘輪船當時的速度為多少?
25.小王和小趙到峨眉山游玩,從家自駕到重慶西站,然后乘火車去眉山東站,從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處開始計時,列車的時刻表如圖所示,求:
(1)以限定最高時速行駛至重慶西站需要,交通標志牌到重慶西站的路程;
(2)如果她們乘坐的是C6305次列車,求該趟列車的平均速度?
(3)該趟列車長正在勻速行駛,它在進入長的隧道口時鳴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小明聽到笛聲后,又過了看到火車全部駛出隧道,已知聲速為,則此時火車運行的速度是多少?
車次
始發(fā):重慶西站
終點:眉山東站
運行距離
C6024
C6305
C6347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第1節(jié) 溫度當堂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31溫度知識解讀原卷版docx、31溫度知識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3節(jié) 聲的利用當堂檢測題,文件包含23聲的利用知識解讀原卷版docx、23聲的利用知識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2節(jié) 聲音的特性課堂檢測,文件包含22聲音的特性知識解讀原卷版docx、22聲音的特性知識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