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第2單元 地球的運動-2023-2024學年六年級科學上冊期中期中專項復習(教科版),共3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陸地組成,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億歲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地球是一個球體。是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上有水、空氣、巖石、生物等。地球的結構:由地殼、地幔和地核構成。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陸地組成。其中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約占29%。
3.地球是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這個運動叫地球公轉。同時,地球還在自轉。
4.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億歲。
5.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jù)觀測的數(shù)據(jù)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jù)新的數(shù)據(jù),不斷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想要表達的地球知識,選擇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如:地球結構模型、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自轉模型等。
6.我們用三色橡皮泥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我們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分布情況,我們用橙子模擬地球自轉。
7.由于地球與宇宙中的有關現(xiàn)象、事物和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我們常常通過制作模型和模擬實驗進行宇宙科學領域的學習。
8.觀察常用的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級、指示南北方向的線是經線。
9.地球儀是為了方便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1.地球的模型是( )。
A.圓形 B.球形 C.方形 D.三角形
2.地球內部結構由地核、地幔和( )組成。
A.泥土 B.地皮 C.地殼 D.地面
3.如果想研究關于地球運動的問題,我選擇( )模型最好。
A.地球結構模型
B.海陸分布模型
C.自轉模型
D.地球氣候模型
4.地球由外到內的結構是( )。
A.地核-地幔-地殼
B.地慢-地殼-地核
C.地殼-地幔-地核
5.關于地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是一個球體
B.地球表面的陸地比海洋多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靜止的
6.在“用橙子模擬地球自轉”的活動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用吸管模擬地球自轉的軸
B.用橙子的果肉模擬地核
C.用橙子的橫切線模擬赤道
7.在“觀察地球結構模型”的活動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顏色深,半徑最大
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顏色較深,厚度最小
C.表示地殼的橡皮泥顏色淺,厚度最大
1.實際上,地球是沒有經線和緯線的,經線和緯線都是假想線。 ( )
2.通過制作地球海陸分布模型,我們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陸地和海洋構成。 ( )
3.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 )
4.地球的結構由地核、地慢、地殼以及大氣層組成。 ( )
5.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它靜止不動。 ( )
下圖是兩個不同星球的局部畫面,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分析 B 星球是( )。
A.太陽 B.月球 C.地球
2.A 星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我們把它叫做( )。
A.盆地 B.環(huán)形山 C.月海
3.判斷:地球上的潮漲潮落是受到月球對地球引力的影響。( )
4.很久很久以前,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天圓地方”,認為地球( )。
A.是方的 B.是球體
5.但一部分人根據(jù)( )和( ),推測地球可能是球體。
A.看遠方的來船,總先看到帆頂
B.太陽每天東升西落
C.北極星始終“不動”
D.月食時,地球的影子總是圓形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C
3.C
4.C
5.A
6.C
7.A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1.C
2.B
3.√
4.A
5.A D
4.會聚
第2課 晝夜交替現(xiàn)象
1.地球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晝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現(xiàn)。晝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現(xiàn)象。
2.地球上晝夜顯現(xiàn)的產生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有關,一晝夜的時間是24小時。
3.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陽光照到的地方處于白晝,沒被照到的地方處于黑夜。晝夜交替原因的假說。
4.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假設。
地球圍著太陽轉,
同時地球自轉
地球自轉
太陽不動,
地球圍著太陽轉
地球不動,
太陽圍著地球轉
上面的四種假說,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故無法判斷出哪一種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檢驗假說。
5.在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中,需要的器材有手電筒、地球模型,其中手電筒代表太陽。手電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斷變化,對應晝夜交替現(xiàn)象。
6.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7.晝夜交替現(xiàn)象與地球、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1.用手電筒代替太陽照射地球時,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擬的是( )。
A.白天 B.黑夜
C.日出 D.都有可能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 )。
A.年 B.月
C.天 D.時
3.下列各種假說中不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是( )。
A.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B.地球不動,太陽自轉
C.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
D.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
4.我們在做“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模擬實驗時,可以用手電筒當( )。
A.月球 B.太陽 C.地球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沒有新證據(jù)之前,能解釋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各種假說暫時都是正確的
B.地球的南北極地區(qū)不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
C.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只能有一種可能解釋
1.如果太陽不動,地球只繞地軸自轉,就不能產生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 )
2.同一時間,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jié)是不一樣的。( )
3.造成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太陽的東升西落。( )
4.地球運動和地球上的一些現(xiàn)象沒有關系。( )
5.晝夜溫度的變化與太陽的照射角度無關。( )
將下列現(xiàn)象與產生的原因用線連起來
晝夜長短變化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公轉
各地迎來黎明時間不同
四季變化現(xiàn)象 地球自轉
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C
3.B
4.B
5.B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晝夜長短變化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公轉
各地迎來黎明時間不同
四季變化現(xiàn)象 地球自轉
晝夜交替現(xiàn)象
第3課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1.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 菜昂·傅科 在巴黎 先賢祠 懸掛一枚錘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2.托勒密是古希臘天文學家,約生于公元100年。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理論?!暗匦恼f”理論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
3.哥白尼是波蘭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日心說”?!叭招恼f”理論認為,太陽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太陽運動。哥白尼在臨終前出版了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
4.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衛(wèi)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而不是圍繞地球旋轉。
1.地球上產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太陽繞地球轉 B.地球繞太陽轉
C.地球自轉 D.太陽自轉
2.改進地球模型時,穿金屬絲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A.從南極穿入,北極穿出 B.從下面穿入,上面穿出
C.從北極穿入,南極穿出 D.隨意穿,沒要求
3.下面( )圖,小圓片的亮暗情況與實際觀察結果是一致的。
A. B.
D.
4.下列內容中不屬于日心說的觀點是( )。
A.地球是球形的 B.太陽在宇宙的中心
C.地球圍繞太陽轉并且繞地軸自轉 D.地球在宇宙的中心
5.“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共同觀點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6.“日心說”認為:地球是在運動的,并且( )自轉一周。
A.12 小時 B.24 小時 C.一個月
1.哥白尼創(chuàng)立了“地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天體運行論》( )
2.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tài)。 ( )
3.太陽東升西落佐證了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 ( )
4.傅科擺實驗證明了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在自轉。 ( )
5.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論點的天文學家是托勒密。( )
成成參觀北京天文館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傅科擺”,這讓他想起了學習過的“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1851年,萊昂·傅科做了一個超級大擺的實驗。擺長67米,擺錘重28千克,擺下的地面畫有一個刻度盤。做這么大的一個擺,主要是為了( )。
A.觀察起來更方便
B.讓實驗更科學,更能反映實際情況
C.更吸引注意,影響力更大
2.“傅科擺”在擺動時,由于慣性,擺動的方向始終不變,但擺尖在刻度盤上留下的痕跡卻發(fā)生了偏轉,這是因為( )。
A.地球在公轉
B.地球在自轉
C.月球在公轉
3.成成觀察“傅科擺”時,發(fā)現(xiàn)刻度盤的方向沿順時針方向發(fā)生了偏轉,由此可以推測( )。
A.地球是順時針公轉的
B.地球是順時針自轉的
C.地球是逆時針自轉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A
3.B
4.D
5.C
6.B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1.B
2.B
3.C
第4課 誰先迎來黎明
1.在自轉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如太陽、星星等)東升西落,這其實正是地球與它們相對運動的結果。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要24小時。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qū)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地區(qū)早,西邊地區(qū)晚。在北京比烏魯木齊先看到太陽。
2.坐在向前行駛的車上,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后運動的;坐在轉椅上逆時針轉動,看到周邊的物體是順時針轉動的。這說明我們看到的物體“運動”與我們自身的運動方向相反(填“相同”或“相反”)。
3.從地球儀上可以觀察到,北京在東,烏魯木齊在西,根據(jù)北京比烏魯木齊早迎來黎明的事實,可以推測,地球是沿逆時針(自西向東)方向轉動的。
4.根據(jù)我們看到的太陽的“轉動”方向來判斷地球自轉方向:我們看到的太陽、月亮、星星都是自東向西(或順時針)運動的,其實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所以,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
1.地球是一個球體,北京在我國的東面,烏魯木齊在我國的西面,蘭州位于這兩個城市之間,你認為哪一個城市先看到日出?( )
A.北京 B.烏魯木齊 C.蘭州 D.同時看到日出
2.當你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時,你看到車窗外的景物的移動方向是( )。
A.和汽車運動方向相同,向前移動
B.和汽車運動方向相反,向后移動
C.和汽車運動方向沒有關系,不動
D.不清楚
3.你認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C.有時自西向東,有時自東向西
D.不清楚
4.我們每天看到太陽和其他天體東升西落,是由于( )產生的。
A.太陽自轉 B.地球自轉 C.地球公轉
5.利用( ),我們可以觀察并確認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地理位置。
A.世界地形圖 B.地球儀 C.地球結構模型
6.下圖中最先看到日出的地點是( )。
7.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迎來黎明的時間存在差異,其原因在于( )。
A.地球的自轉運動
B.地球的公轉運動
C.地球表面受熱不同
1.北京和拉薩,北京先迎來黎明。 ( )
2.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 ( )
3.烏魯木齊比北京先迎來黎明。 ( )
4.北京、上海都位于地球東方,所以可以同時看見日出。( )
5.地球自東向西繞地軸自轉,形成了太陽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 )
觀察下圖,請思考坐在不同的運動物體上,周圍的景物是如何變化的。
1.坐在順時針轉動的轉椅上,周圍的景物的運動方向是( )。
2.坐在地球這個“大轉椅”上,我們看到太陽、行星的運動方向是東升西落。這能說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B
3.A
4.B
5.B
6.A
7.A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1.逆時針
2.自西向東
第5課 影長的四季變化
1.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同一地點,同一物體在正午時分的影長不同,因為一年四季正午太陽位置高度不同,冬至太陽位置低,影子長;夏至太陽位置高,影子短;春分、秋分太陽位置中等,影長適中。圭表是利用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jié)氣的觀測儀器。
2.古人對四季日影變化的觀測發(fā)現(xiàn):夏短冬長,循環(huán)變化,
連續(xù)測量到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最短或最長之間的時間間隔是一年。
3.制作簡易圭表
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不同(太陽高度角不同)。
4.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的不同位置,觀測影子的長度變化。圭表上的影長隨手電筒的位置變化而變化,模擬夏至時影長最短;模擬冬至時影長最長;夏至→秋分→冬至,影長變長;冬至→春分→夏至,影長變短。
1.下列四個節(jié)日中,正午影子最長的是( )。
A.春節(jié) B.端午節(jié)
C.中秋節(jié) D.重陽節(jié)
2.古人用圭表觀察的是( )。
A.一天中,物體影長的變化規(guī)律
B.正午時分,物體影長的變化規(guī)律
C.一天中,物體影子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
D.正午時分,物體影子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
3.在劃分住宅樓群時,為了使底層住戶全年正午能見到陽光,樓間距應該根據(jù)( )時樓影的長度進行計算。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關于古人觀測的日影長度變化規(guī)律,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春到冬,逐漸變長;從冬到春,逐漸變短
B.夏短冬長,循環(huán)變化
C.春季和秋季影子適中
5.導致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物體影長不同的原因是( )。
A.觀察方法不同
B.物體的熱脹冷縮
C.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
1.正午時,物體影子隨季節(jié)變化呈有規(guī)律的變化。 ( )
2.用主表測量時,圭表要放在向陽的地方,方向可以隨意。 ( )
3.夏季太陽位置低,影子短,冬季太陽位置高,影子長。 ( )
4.主表是古代測量一天中日影長度變化的工具。 ( )
5.在不同的季節(jié),正午陽光下物體影長是不同的。( )
小科自制了圭表,并和同學們一起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的不同位置,觀察影長的四季變化。下面是他們測量的不同季節(jié)的影長。據(jù)此回答下題:
1.小組記錄員漏寫了一個數(shù)據(jù),下列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 ( )。
A.5 B.11.6 C.18
2.小科連續(xù)幾天觀察圭表影長變化,發(fā)現(xiàn)正午影長正在逐漸變短,此時可能是 ( )。
A.5月份 B.9月份 C.11月份 D.1月份
3.組裝圭表,測量日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選取同一地點
B.早晚測量
C.靠窗放置圭表
D.用尺測量日影長度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A
3.D
4.A
5.D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1.B
2.D
3.B
第6課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
1.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旋轉叫自轉,地球繞著太陽自西向東旋轉叫公轉。
2.地球公轉的軌道呈橢圓形,公轉一周是一年(約365天),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或逆時針)。
3.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總數(shù)傾斜的,公轉時地軸傾斜的方向、角度都不變,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4.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到不同地方,會使地球上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時間里迎來不同的季節(jié)。
5.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方向、角度不變有關。
6.地球公轉軌道的形狀是橢圓形,地球處于近日點的時間在每年一月初,地球處于遠日點的時間在每年七月初。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億千米。而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是1.47億千米,是我們北半球的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是1.52億千米,是我們北半球的七月初。
7.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同一時間內,當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冬季時,南半球是夏季。同一時間地球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相反。
8.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從資料中找到能支持或反駁有關觀點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1.四季的形成主要與( )有關。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且地軸傾斜角度不變
C.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
D.太陽黑子
2.當?shù)厍蛟诠D過程中距離太陽較近時,北半球處于( )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關于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球在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
B.地球公轉時地軸傾斜角度不變
C.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D.地球自轉一周和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樣的
4.關于地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先自轉再圍繞著太陽公轉
B.地球先圍繞著太陽公轉再自轉
C.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公轉
5.由于地球公轉而產生的現(xiàn)象是( )。
A.潮起潮落
B.四季變化
C.晝夜交替
6.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圍繞太陽公轉的方向是( )。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不斷變化的
1.地球的公轉軌道是圓形的。 ( )
2.同一時間,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是不一樣的。 ( )
3.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軸的傾斜方向是保持不變的。 ( )
4.四季變化會給生物的生活帶來影響。 ( )
5.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年,在一個自轉周期中會發(fā)生四季變化。 ( )
在《地球的運動》的單元學習中,陽陽采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請根據(jù)你已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地球公轉的方向( )。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C.自南向北
2.當?shù)厍蜻\行到 B 位置時,我國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3.關于“實驗中的地球儀擺放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儀的自轉軸始終豎直指向正上方
B.地球儀的自轉軸始終水平指向“太陽”
C.地球儀的自轉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D
3.D
4.C
5.B
6.A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1.A
2.B
3.C
第7課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1.地球不停地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季變化。
2.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白晝與黑夜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晝光強,黑夜光弱。有的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動,稱為晝行性動物,比如蝴蝶、猴子等。有些動物適應弱光,主要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比如貓頭鷹、蝙蝠、老鼠等。
3.有一些植物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例如郁金香隨著太陽升起而開放,晚上郁金香會收攏花瓣。像郁金香這樣,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的植物還有曇花、夜來香等,總是夜晚開放;合歡的葉子總是白天舒展,晚上收攏等。
4.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不同的季節(jié),一些動物會隨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更換毛的顏色,比如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北極狐,夏季和冬季都會換上不同顏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動物會用冬眠的方式過冬,比如青蛙、刺猬、蛇;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節(jié)會落葉,比如楓樹、楊樹等。
5.晝夜交替會影響生物的習性,例如貓頭鷹、蝙蝠這類夜行性動物適應弱光,主要在夜間活動,而蝴蝶這類晝行性動物適應較強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動。
1.下列四種動物中,生活習性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
A.貓頭鷹 B.蝙蝠
C.狗 D.老鼠
2.北極狐是一種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狐貍,它的毛色會隨季節(jié)不同而改變,那當北極進入夏季時,它的毛色是( )。
A.白色 B.棕色
C.黃色 D.黑色
3.生活在北京,住哪個房間夏天相對會比較涼爽一些?( )。
A.東邊房間 B.西邊房間
C.北邊房間 D.都一樣
4.下列現(xiàn)象中,與四季變化無關的是( )。
A.北極狐換毛
B.夜來香開放
C.刺猬冬眠
5.關于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照是晝夜交替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
B.動物都是在白晝活動的
C.植物只能在白晝活動
6.關于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冬季,所有植物都會落葉
B.一些動物的毛色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
C.冬季,所有動物都會選擇以冬眠的方式過冬
1.晝夜交替對生物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 )
2.蝙蝠是夜行性動物。 ( )
3.常綠植物在冬季不會落葉。 ( )
4.候鳥遷徙體現(xiàn)了晝夜交替對動物的影響。 ( )
5.有些動物進行冬眠體現(xiàn)了四季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 )
請把地球自轉與公轉和產生的現(xiàn)象連線。
四季變化
晝夜交替 地球自轉現(xiàn)象
不同地方時間的差異 地球公轉現(xiàn)象
不同季節(jié)影子長短變化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C
4.B
5.A
6.B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綜合題
四季變化
晝夜交替 地球自轉現(xiàn)象
不同地方時間的差異 地球公轉現(xiàn)象
不同季節(jié)影子長短變化
這是一份第2單元 遺傳與變異-2023-2024學年六年級科學上冊期中專項復習(蘇教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生物的遺傳》,下列現(xiàn)象屬于遺傳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單元 水-2023-2024學年三年級科學上冊期中專項復習(教科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水到哪里去了,水沸騰了,水結冰了,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質,加快溶解,混合與分離,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單元 光-2023-2024學年五年級科學上冊期中專項復習(教科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造成傷害,光是沿傳播的,光穿過透明的物體,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與光的傳播有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