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知識點
全冊 新大象版專用
新大象版六上科學知識梳理
目錄
準備單元《水滑梯的秘密》................................................................................4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第1課 顯微鏡下的細胞.........................................................................................4
第2課 發(fā)面的秘密.................................................................................................6
第3課 發(fā)霉的饅頭.................................................................................................7
第4課 不一樣的“感冒”.....................................................................................8
第5課 疫情與防護.................................................................................................8
第二單元 循環(huán)的水
第1課 霧和云.......................................................................................................10
第2課 雨和雪.......................................................................................................11
第3課 霜和露.......................................................................................................12
第4課 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13
第5課 水與地表形態(tài)...........................................................................................14
第三單元 浩瀚宇宙
第1課 月球、地球和太陽...................................................................................15
第2課 太陽系.......................................................................................................16
第3課 星座...........................................................................................................17
第4課 星系...........................................................................................................18
第5課 浩瀚宇宙...................................................................................................19
第四單元 遺傳和變異
第1課 我像誰.......................................................................................................20
第2課 動物的遺傳和變異...................................................................................21
第3課 植物的遺傳和變異...................................................................................22
第4課 追根溯源...................................................................................................23
第五單元 我愛我家
第1課 我家的水電氣暖..................................................................................24
第2課 小小住宅設計師......................................................................................25
第3課 小小住宅建造師......................................................................................26
第4課 最佳宜居獎..............................................................................................27
反思單元 “撲克牌”里的秘密..........................................................................28
新大象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精品知識點
準備單元《水滑梯的秘密》
1.物體在地面的滑行距離與物體下滑點高度的關系
(1)不變因素:物體的重量、斜面坡度等。
(2)改變因素:物體下滑點的高度。
(3)實驗結論:物體在地面的滑行距離與物體下滑點高度有關。物體的下滑點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離越遠。
2.物體在地面的滑行距離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1)不變因素:物體下滑點的高度、斜面坡度等。
(2)改變因素:物體的重量。原創(chuàng):蒙蒙de雨科學課堂
(3)實驗結論:物體在地面的滑行距離與物體的重量無關。
3.實驗中,相同條件下,每次的測量結果也會有一定的差別,這是小車與地面的輕微撞擊、地面摩擦等難以避免的因素導致的,屬于實驗誤差。
4.在處理數據時,我們可以用多次實驗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但是,如果相同條件下,某次測量結果與其他多次測量結果相差較大,則應剔除該次測量結果,重新測量。另外,在比較最后的實驗結果時,也要考慮實驗誤差的影響。
5.用統(tǒng)計圖的方式把數據表示出來更直觀。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第1課 顯微鏡下的細胞
1.認識顯微鏡
2.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
(1)滴清水:用潔凈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凈,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2)撕表皮:用刀在洋蔥鱗片的內表皮上劃“井”字,撕取內表皮,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
(3)浸潤標本: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下。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端,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端吸引碘液,使碘液浸潤標本全部。
(4)觀察記錄:將裝片放在載物臺上,標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用壓片夾壓住,移動裝片,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結構并記錄。
3.顯微鏡下,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比較規(guī)則的格子組成的,就像一個個小房間。小格子里還有小點點······小格子是洋蔥表皮細胞,大體呈長方形,小點點是細胞核。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
5.植物體是由很多細胞構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細胞,形狀、大小也不同。
6.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科學家發(fā)現,動物和人體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樣的細胞構成的。不同的細胞,形狀、大小也不同。
7.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
第2課 發(fā)面的秘密
1.酵母菌是能發(fā)酵糖類的單細胞真菌,常呈圓形、卵圓形或者圓柱形。它有很多種,每種的形態(tài)有所不同,而且會隨著菌齡與環(huán)境不斷變化。
2.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28~30℃的溫糖水中能夠迅速生長繁殖,發(fā)面效果也最好。
3.酵母菌能夠將生面團中的葡萄糖代謝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團中形成氣泡,從而使面團中產生很多蜂窩狀的小孔。這就是酵母菌發(fā)面的原理。
4.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具有細胞核的生物)中與植物界、動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類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類的微生物。
5.真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樣自己制造養(yǎng)分,必須像動物那樣從其他生物或環(huán)境中吸收有機養(yǎng)分。
6.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7.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細胞真菌,是肉眼可見的“微生物”。
第3課 發(fā)霉的饅頭
1.通過實驗可以證明,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fā)霉,在寒冷、干燥的條件下不容易發(fā)霉。
2.使食物發(fā)霉的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營養(yǎng)菌絲和氣生菌絲。
3.霉菌不僅能使食品、物品發(fā)霉變質,還能在食品中產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4.發(fā)霉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極大,不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食物一旦發(fā)霉,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
5.黃曲霉菌在食品中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有致癌性的劇毒物質,而且即使煮沸也不能將其分解。
6.真空包裝、放干燥劑、低溫保存、太陽暴曬、高溫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7.預防真菌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真菌會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長,應經常修剪。
(2)多汗的皮膚褶皺里容易滋生霉菌,要保持皮膚干燥和清潔。
(3)選擇天然纖維如棉花制成的衣服,使皮膚能夠透氣。
(4)避免和別人共用衣物和梳子、毛巾等清潔用品。
(5)衣物要經常暴曬;如果有家人感染了真菌,衣服一定要分開洗;洗衣機要定期消毒。
(6)為避免感染腳氣,應該準備幾雙備用鞋,以便經常替換。
第4課 不一樣的“感冒”
1.根據國家防疫要求,發(fā)熱要及時到醫(yī)院發(fā)熱門診就醫(yī)。
2.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細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醫(yī)學上所說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
3.病毒和細菌都是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
4.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細菌的細胞沒有細胞核,病毒則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
5.有一部分細菌對人體有益,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而有些病毒和細菌能引起多種疾病,如流感病毒、痢疾桿菌.......
6.細菌按形狀可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幾大類。
7.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難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真菌、細菌、病毒等,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8.要根據醫(yī)囑定時定量用藥,不要私自增減藥量、改變用藥時間、停止用藥,不要不經診斷盲目用藥或私自在醫(yī)囑之外增加其他藥品。
第5課 疫情與防護
1.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具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是已知的第七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2.傳染源: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fā)病后5天內傳染性較強。
3.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5.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措施。
6.當細菌和病毒入侵時,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會進行自衛(wèi),保護身體。
7.人體免疫的分類
(1)非特異性免疫
①天然屏障: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吞噬作用:免疫細胞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體。
③體液因子:通過免疫調節(jié)作用清除病原體。
(2)特異性免疫:打疫苗等。
8.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1)經常洗澡,勤換衣服。
(2)睡前不吃糖果,按時刷牙。
(3)不吃不潔凈、腐爛變質的食物。
(4)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凈。
(5)定期注射疫苗。
(6)勤鍛煉,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第二單元 循環(huán)的水
第1課 霧和云
1.霧的形成模擬實驗
(1)在玻璃杯里裝入的溫水,用來模擬自然界中因蒸發(fā)而導致的水蒸氣聚集的潮濕環(huán)境。
(2)將冰塊放在杯口上方約2厘米處,觀察杯口周圍的變化。這個過程模擬的是水蒸氣上升后遇到低溫環(huán)境的情形。
(3)放上冰塊之后,在冰塊周圍會產生一層像霧一樣的“白氣”;移開冰塊之后,“白氣”消失。
2.地球上的水在太陽光照射下,不斷從水面、陸地和植物表面蒸發(fā)、蒸騰,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就會凝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氣中,就形成了霧。
3.云其實就是高空中不接觸地面的霧,它同霧的成因是一樣的,也主要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云和霧的本質是一樣的。
4.水蒸氣足夠多且遇冷才有可能形成霧。
5.霧和云的形成過程中會放出熱量。
6.霾是當下存在的一種比較嚴重的大氣污染現象,和霧并不是一回事。
第2課 雨和雪
1.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
2.烏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為云層太厚,光線很難透過而呈現黑色。它有一個特點是高度較低。烏云密布預示著將要下雨。
3.在“雨的形成模擬實驗”中,冰塊的作用是給小盤子降溫,陶土網的作用是使燒杯均勻受熱,使用酒精燈加熱時一定要規(guī)范操作、注意安全。
4.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變成越來越大的水滴(溫度高于0℃時)。當水滴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形成雨。
5.雨的形成過程
6.雨來自云,有云才有可能下雨。水滴的大小差異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萬倍。
7.雪是來自云的小冰晶。寒冷的冬季,低空的氣溫通常在0℃以下,降落的小冰晶不會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雪。
8.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強大的上升氣流時,會反復被抬升。在這個過程中,小冰晶會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體積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它們時,就會落下來。如果到達地面時,它們沒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態(tài),就是冰雹。
9.人工降水:人們根據不同云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等催化劑,使云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緩解農田干旱。
10.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為人類改造自然提供了支持。
第3課 霜和露
1.深秋的早晨,我們時常會在樹葉、草葉上看見一層白白的霜。
2.霜和雪出現的時間差不多,都是比較冷的時候出現的,不同的是,霜直接出現在地面上,而雪是從天上落到地面上的。
3.霜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和雪一樣,都需要在0℃以下;二是空氣要濕潤,水蒸氣足夠多。
4.在碎冰中加人適量的食鹽(4:1),可以降低罐內的溫度。
5.在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時,如果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過高,就會附著在物體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這就是霜。
6.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當溫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會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露是液態(tài)的水。
7.形成霜的天氣比形成露的天氣冷。
8.云、霧、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氣現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環(huán)境溫度條件下形成的。
9.溫度是影響水的蒸發(fā)、沸騰和結冰的主要因素,只有滿足特定溫度才會出現沸騰或結冰現象。通常,溫度低于0℃時,水會結冰;溫度達到100℃時水會沸騰。水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蒸發(fā)。
第4課 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
1.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水,不僅地表上有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大氣中有水蒸氣、云、雨、雪等,土壤中也滲有大量的水,地表下還有我們平時看不到的地下河,連生物體內也含有水······
2.地球上最大的貯水處為海洋,它的貯水量約是地球總水量的97%。地球上水的年總蒸發(fā)量大約是505000,其中434000來自海洋。
3.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及大氣之間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之中,水的這種循環(huán)產生了云、霧、雨、雪等多變的天氣現象。
4.雨、雪、冰雹等都來自云,云來自水蒸氣。
5.大氣中的水分隨著氣流從一個地區(qū)輸送到另一個地區(qū)的現象稱為“水汽輸送”。
6.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
第5課 水與地表形態(tài)
1.地殼運動構造著山脈、海溝、平原、盆地等地形。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在流動過程中,對地表產生了侵蝕和沉積作用,塑造著溝壑、峽谷、沖積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
2.巖石由于各種物理作用(如熱脹冷縮)、化學作用和生物作用造成崩裂或分解,成為細小的沙石和土壤的過程叫風化。
3.流水可以把風化的巖石、土壤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這個過程稱為侵蝕。
4.流水中裹挾的巖石、沙礫、泥土等在河床或海灣等低洼地帶沉淀、淤積,這個過程稱為沉積。
5.河流的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當河水流速快時,侵蝕作用為主;當河水流速慢時,沉積作用為主。
凸岸:沉積作用強,泥沙不斷堆積。
凹岸:侵蝕作用強,河岸不斷退縮。
6.一般,河流入??诘牡貏萜教?,水流速度慢,沉積作用強,泥沙堆積會形成三角洲,如黃河入??诘纳持蕖㈤L江三角洲等。
7.山西大同土林是堆積物在地表流水的侵蝕下形成的。
8.植被能減弱雨水對地表的侵蝕作用。
第三單元 浩瀚宇宙
第1課 月球、地球和太陽
1.太陽的體積約為地球的130萬倍,地球的體積約為月球的49倍。
2.我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是因為月球與地球間的距離比太陽與地球間的距離近得多。
3.日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相對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4.日食可以分為日全食、日環(huán)食、日偏食三種。
5.日食的成因模擬實驗
(1)將太陽圖片貼在黑板上。
(2)面向太陽,右手拿月球模型用不同的方法圍繞地球公轉,用一只眼睛觀察是否出現日食現象。
(3)實驗現象:月球、地球和太陽不在一條直線上,不能出現日食;在一條直線上,月球自東向西運動時能出現日食,但方向不對;在一條直線上,月球自西向東運動時,能出現日食,且方向正確。
(4)實驗結論:當月球運動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時,如果三者大約處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就會擋住太陽,這時就會發(fā)生日食。
(5)月球距離地球太遠時,不會出現日全食現象。
第2課 太陽系
1.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fā)光,環(huán)繞恒星運動的天體。
2.恒星可以自身發(fā)光,它們的相對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變。
3.太陽是一顆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轉,所以看上去一年中太陽在星空中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4.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行星(以及圍繞行星轉動的衛(wèi)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叫太陽系。
5.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
(1)離太陽由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簡記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按直徑從大到?。耗拘恰列恰焱跣恰M跣恰厍颉鹦恰鹦恰恰W畲蟮男行鞘悄拘?,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6.太陽的直徑是1392000千米,約是地球的109倍。
第3課 星座
1.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星,離北天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所以人們??克鼇肀鎰e方向。
2.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將天空劃分成88個星座。
3.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認標志,北極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顆星。
4.可以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尋找北極星。
5.春季,在北方天空可以看到七顆排成像勺子形狀的亮星,這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與附近諸星并稱為大熊星座。
6.天鵝座是夏季可以看到的著名星座之一。它的主星排列得很像一個大“十”字,長長的一豎就像天鵝長長的脖子,一橫就像天鵝展開的雙翼。
7.仙后座在秋天的夜晚特別閃耀,其中的五顆星構成一個明顯的英文大寫字母“W”的形狀,這是識別仙后座最主要的標志。
8.冬季,可以找到有“夜空王者”之稱的獵戶星座,他右手揮著棍棒,左手執(zhí)著獸皮,是一位雄壯威武的獵人。有三顆亮星排成一條直線,間距基本相等,亮度也差不多,合稱為“獵戶的腰帶”。
第4課 星系
1.人類肉眼可以分辨的恒星都在銀河系內。
2.天文學家利用胡克望遠鏡第一次揭示了銀河系的真實大小及我們在其中所處的位置。
3.太陽系不是銀河系的中心。
4.銀河系約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5.在可觀測的宇宙范圍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億個,銀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稱為“河外星系”。
6.收集星系相關信息的方法有上網查詢、親自觀測、查閱書籍等。
7.銀河系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它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太陽位于距銀河中心約2.6萬光年處。俯視銀河系圖片,銀河系像一個巨大的旋渦,這個旋渦由4個旋臂組成。
8.星系結構
9.星系形態(tài)
10.可以用思維導圖和氣泡圖處理收集到的信息。
第5課 浩瀚宇宙
1.1990年,人類發(fā)射了著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可以避開大氣層的干擾,從而觀測到銀河系以外更多、更遙遠的星系。
2.我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
(1)張衡改進了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儀器渾天儀。
(2)祖沖之編制了《大明歷》,首次將歲差引入歷法。
(3)郭守敬創(chuàng)制和改進了圭表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
3.時間軸記錄法就是依據時間順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聯(lián)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記錄體系。
4.中國探索宇宙的歷史大事件
(1)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
(2)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3)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
(4)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
(5)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fā)射成功。
(6)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落成啟用。
(7)2017年4月20日,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上深一運載必簽發(fā)射成功
第四單元 遺傳和變異
第1課 我像誰
1.人的相貌特征
2.產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對后一代生物來說是親代,所產生的后一代叫子代。
3.像人的特征由親代傳給子代的這種現象叫遺傳。
4.在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同代不同個體之間,在特征方面所表現的差異叫變異。
5.人的特征有些來自父親,有些來自母親,還有一些誰也不像,這是遺傳和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
6.性狀是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的統(tǒng)稱。
7.人的部分性狀是通過遺傳物質由父母傳遞給子女的。
8.父母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沒在子女身上顯露出來,卻在子女的子女身上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叫“隔代遺傳”。
9.父母遺傳給子女的不僅有能夠看得見的形態(tài)特征,還有血型等生理特征。
10.家庭成員之間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
11.一對雙眼皮的父母,生下的小孩有可能是雙眼皮也有可能是單眼皮。
12.人類的相貌特征多種多樣,產生的相貌組合幾乎是無窮的。例如,3種相貌特征就能產生2x2x2=8種相貌組合。
13.色盲、白化病是典型的遺傳病,此外,某些類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
14.我國民法典中有關婚姻的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目的是降低子代患遺傳病的風險。
第2課 動物的遺傳和變異
1.地球上的動物種類繁多,但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
2.觀察身邊動物的子代與親代,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
3.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有遺傳和變異現象。在動物界,遺傳和變異現象是普遍的。
4.動物的遺傳和變異
(1)狗媽媽生下的幼崽還是狗,是遺傳現象
(2)右側的小狗遺傳了狗媽媽的毛色,左側的小狗相對狗媽媽的毛色發(fā)生了變異。
(3)兩只小狗的毛色不一樣是變異現象。
(4)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白色,因為狗的毛色是從父母身上遺傳來的。
5.子代之間特征上的相同和差異也是遺傳和變異。
6.動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了外貌特征可以由親代傳給子代外,生物的本能也是由親代遺傳給子代的。例如,蜜蜂采集花粉,釀造花蜜;大雁南飛等。
8.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行為方式、生活習性都會受到遺傳的影響。
9.動物子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是遺傳和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
10.遺傳和變異是動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之一。
11.尚未成熟的動物個體通常具有個頭小、聲音尖細等特征,這是生長發(fā)育的問題,不是變異。
12.變異有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兩種類型。
第3課 植物的遺傳和變異
1.植物大多數都一樣,看起來好像沒有區(qū)別,但植物和動物一樣,也存在遺傳和變異現象。
2.尚未成熟的植物個體,通常具有植株低矮、葉片嫩且顏色淺等特征,這是生長發(fā)育的問題。
3.遺傳是一種普遍現象,變異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親代鳳仙花
4.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1)相同點:葉片顏色、形狀相同。
(2)不同點:親代的花朵顏色有紅色和白色,后代的花朵是紅色的。
5.遺傳使得種族特征相對穩(wěn)定,變異可以幫助生物適應環(huán)境,使生命得以延續(xù),是生物進化的基礎,也是地球生物多種多樣的重要原因之一。
6.植物的子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是遺傳和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
7.雜交優(yōu)勢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利用雜交優(yōu)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yè)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8.雜交水稻就是選用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yōu)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同時具有兩種水稻優(yōu)勢的新品種。
9.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第4課 追根溯源
1.人們在地層中發(fā)現了許多古代動植物的痕跡,它們已經變成了化石。
2.認識化石
3.枝脈蕨是起源于二疊紀時期的樹蕨。枝脈蕨植株高大,其羽片狀葉的長度就可達1米。
4.猛犸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是冰川世紀的一個龐然大物。
5.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
6.1974年,古人類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發(fā)現了一具東非古人類化石,起名為露西。露西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和類似于人類的兩足直立行走方式。
7.根據古人類學家的研究,在漫長的年代里,人類經歷了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進化過程。從生物學分類上,現代人屬于智人種。
8.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腦容量越來越大,從使用天然工具到學會制造工具,再到火的使用,變得越來越高等。
9.受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人類的行走方式逐漸趨于直立行走。
10.生物進化是遺傳和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
11.遺傳使生物子代保持了親代的特征;變異使生物產生新的特征,促進了生物的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單元 我愛我家
第1課 我家的水電氣暖
1.總閥門、水表、管道,以及水龍頭、花灑等各部分組成了家庭住宅的供水系統(tǒng)。
2.系統(tǒng)是由幾個不同部分組成的整體。各個部分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著共同的任務。
3.工程與系統(tǒng)
工程名稱
包含的系統(tǒng)
住宅小區(qū)
住宅樓、供水排水、供電、供暖、健身休閑場所、停車場、垃圾回收箱······
學校
教室、辦公室、食堂、安保系統(tǒng)、供水排水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
汽車
動力系統(tǒng)、剎車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安全防護系統(tǒng)·····
航拍無人機
飛行動力系統(tǒng)、平衡系統(tǒng)、遙控系統(tǒng)、錄像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
4.家庭住宅是一項工程,是一個由不同的建筑結構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采光等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整體。
5.每項工程都是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
第2課 小小住宅設計師
1.建筑平面設計圖是指用規(guī)范的圖示方式把設計意圖準確地表達出來,是體現空間整體規(guī)劃的藍圖。墻壁、門、窗、床、燈、暖氣片、坐便器、洗手盆、沙發(fā)、電視、灶臺等物品都有相應的表示符號。
2.建筑平面設計圖的比例一般是1:50。
3.設計住宅平面圖時,除了房間布局,設計時還要考慮水、電、氣、暖、采光系統(tǒng)的布局······
我家住宅總體布局設計表
人口情況
爸爸、媽媽和我
結構設計
客廳、主臥、次臥、書房、廚房、餐廳、衛(wèi)生間
供電設計
房間的頂燈、壁燈、插座、空調插座·····
供水設計
衛(wèi)生間(上水:洗手盆、花灑、坐便器;
下水:洗手盆、坐便器、地漏)、廚房···.
供暖設計
客廳、臥室、衛(wèi)生間···.·
供氣設計
燃氣灶、燃氣式熱水器···..·
4.臥室里要有放床、衣柜的位置。
5.廚房、衛(wèi)生間里要留有上下水的位置。如果將洗衣機安裝在陽臺,那么陽臺也要留有上下水的位置。
6.繪制出房間布局設計圖以后,要在圖上標出電線、水管、暖氣管道和暖氣片、天然氣管道······
7.繪制住宅平面設計圖時,要標出圖例及圖例代表的含義。
8.小組內展示交流每人繪制的設計圖。要虛心聽取同學們的建議,修改完善自己的設計圖。
第3課 小小住宅建造師
1.為了把我們的設計意圖更好地展示給同學們,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采取小組同學分工合作的方式,根據小組最佳設計圖制作一個完整的住宅模型。
2.制作住宅模型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
制作住宅模型
需要的材料
供暖系統(tǒng)
吸管、泡沫塊等
供電系統(tǒng)
細電線等
制作房間
廢紙盒的紙板等
制作家具(床、書桌等)
彩色紙板等
3.施工前,我們可以根據設計圖先在材料上進行必要的標注,然后再進行制作。
4.制作住宅模型
5.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尖銳、鋒利的工具時要注意安全。
6.制作住宅模型時,要嚴格按照設計圖進行制作。
7.根據房間大小來設計暖氣片的數量,從而達到舒適、節(jié)能的目的。
8.雙向控制客廳頂燈(客廳門口和臥室門口的開關都能控制客廳的頂燈)的優(yōu)點是使用起來很方便。
9.欣賞別人的作品,傾聽他們的介紹,敢于評價,并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與建議。
第4課 最佳宜居獎
1.“最佳宜居獎”比賽的分工
(1)制作作品介紹展板。展板應清晰、直觀。展板內容應包括作品名稱、用戶需求、設計意圖和總體布局、作品設計圖、優(yōu)點和創(chuàng)新點等,并注明小組名稱和成員。
(2)講解員: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需要提前把優(yōu)點和創(chuàng)新點總結一下。
(3)評審員:客觀、公正地對參賽作品進行評比。
2.評審團協(xié)商制定評分標準,并根據評分標準對每個小組的參賽作品進行打分。
3.每個評審員不參與自己小組作品的評分。
4.“最佳宜居獎”評分項目:設計能否滿足家庭需要、布局是否合理、設計圖是否規(guī)范、模型和設計圖是否一致、模型是否牢固、外形是否美觀、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講解是否清晰準確······
5.住宅模型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又要考慮到整體布局的合理性。
6.住宅模型的設計既要考慮到住宅的整體結構,又要考慮到住宅供水、供電、供暖和采光等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
7.兩間臥室,一間書房,能滿足家庭(三口人)基本需要。
8.設計圖要有統(tǒng)一的符號。
9.根據評審團的建議進一步改進我們的模型。
反思單元 “撲克牌”里的秘密
1.門捷列夫,俄國化學家,“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者之一,并據此預言了一些尚未發(fā)現的元素,后來也得到了證實。
2.原始信息需要篩選,甄別出其中有價值的信息。
3.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信息,發(fā)現信息間的關聯(lián)和趨勢是信息處理的關鍵。
4.科學家們提出猜想假設,根據假設進行推理并做出預測,再通過實驗檢驗預測的正確性。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證明作為預測前提的假設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設是錯誤的。
5.只有收集信息并識別有價值的信息,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信息,發(fā)現信息間的關聯(lián)和趨勢,才能形成個人的觀點并得出結論。
6.在科學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通過推理從獲取的數據信息中得出結論,將這一思維過程用圖畫的形式整理出來,就是推論圖。推論圖可以直觀地展現思維過程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