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科學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學設計【教材簡析】《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是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的第3課。在上一節(jié)課中,學生自己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地球結構的感知,知道地球內部是不斷運動的。本節(jié)課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地震是引發(fā)地表變化的內在因素,相對于風、水等很緩慢的外力作用,是一種劇烈變化。通過模擬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感受地震爆發(fā)時的現(xiàn)象,了解其形成原因。教科書中提供了地震的資料,通過閱讀與研討,讓學生了解地震時的真實情景以及給地表帶來的改變。【學生分析】學生能夠從各種媒體上知道地震和地震帶來的影響,知道它是一種災害性地質現(xiàn)象。并通過上節(jié)課的知識鋪墊,學生知道了地殼運動對巖層的影響。但學生對于地震的成因、地震發(fā)生后地形地貌的變化不是很清楚。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的興趣,并形成科學的解釋,了解應對措施。【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地殼運動是地震發(fā)生的原因。2.地震的發(fā)生會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能夠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片和視頻、分析地震后給地表帶來的變化。3.能夠制作關于抗震防災的手抄報,宣傳防災的常識。科學態(tài)度目標1.保持對地震現(xiàn)象的探究熱情,樂于參與模擬實驗。2.能基于證據(jù)大膽表達證據(jù)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形成集體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了解科學技術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知道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地震的模擬實驗,了解地震的成因是地殼運動。難點:找準實驗觀察點,根據(jù)現(xiàn)象,做出基于證據(jù)的解釋。【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塑料小盒、保鮮袋、泥土、鏟子、水。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教學過程】一、聚焦課件展示地震災害的圖片。教師:從圖中你觀察到了什么?學生:發(fā)生了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開……教師追問: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地震時又會發(fā)生什么?會給地球表面帶來什么改變?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影響。(板書: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猜測成因 教師:請小組討論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可以根據(jù)之前我們學過的地球結構、地殼運動等知識進行猜測和假設。學生交流、匯報:①地球板塊產(chǎn)生撞擊、碰撞;②地球板塊裂開;③地球內部運動導致巖石圈錯位或破裂……教師整理、板書。(2)收集證據(jù)教師: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進行探究。課前已經(jīng)讓同學們準備好了實驗材料,你能說出材料對應的實際物體嗎?學生:兩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殼中的兩個板塊,鋪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巖層,拉開或擠壓代表巖層受到的作用力。教師:觀看實驗操作視頻,強調注意事項。教師:在實驗時要注意觀察什么?學生:①要注意觀察“地面”的變化;②觀察“地面”斷裂、隆起的位置與“板塊”對接邊界的位置關系。學生動手實驗,完成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3)建構解釋教師:通過實驗,你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學生:①當很用力用手拉開盒子的時候,“地面”裂開了,而用手擠壓盒子時,“地面”隆起形成了褶皺。②裂開和隆起的位置大都發(fā)生在“板塊”對接邊界。教師:這是自然界中能找到的巖層模樣。觀察下面兩張圖,試著對地震的成因做出解釋。學生:巖層發(fā)生彎曲是因為受到了擠壓,發(fā)生斷裂和錯動是因為板塊發(fā)生分離。教師:觀看地震成因的科普視頻。師生總結:組成巖石圈的六大板塊在不停地運動,它們相互碰撞、彼此分離。在這樣的過程中,地殼或巖石圈會發(fā)生機械變形、變位,比如褶皺、斷裂、地震等。板塊邊緣構成地球表面的活動帶,是地震高發(fā)地區(qū)。(二)了解地震給地表帶來的變化教師:你們知道地震發(fā)生時有什么現(xiàn)象嗎?是從哪里了解到的?學生:從電視或網(wǎng)絡中看到過的地震情景:地震會破壞房屋、路面。從科普讀物的閱讀中知道了地震會引起海嘯、山體滑坡,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等。教師:觀看地震的視頻,閱讀關于地震的資料,請同學們結合視頻、圖片分析地震發(fā)生后給地表帶來的改變。通過對資料的深入分析,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①地震后路面裂縫、塌陷,鐵軌扭曲變形的情況。②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師生總結:地震會給地形地貌帶來改變:地震會使地面斷裂、隆起,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強烈的地震會使一個地區(qū)的地形地貌發(fā)生巨大的改變。(三)了解地震自救知識教師:地震發(fā)生時我們應該如何自救呢?學生:跑到空曠的地方,躲在桌子下……教師:下面我們通過一小段視頻了解一下地震自救的方法吧。 教師:通過視頻我們知道地震時要就地避險,地震后要迅速撤離,三、研討教師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試著分析一下地震給地表帶來的改變是劇烈的還是緩慢的?為什么?學生:地震給地表帶來的改變是劇烈的。地震會使地面斷裂、隆起,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四、拓展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關于抗震防災的資料,可以制作抗震防災的海報。 【板書設計】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地殼運動作用 改變地表形態(tài)抗震防災方法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五年級上冊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科學聚焦,科學探索,科學研討,科學拓展,課堂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公開課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作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年級上冊3.測量肺活量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材料準備,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生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