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整理和復習(二)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北師大版
展開
這是一份6.2整理和復習(二)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北師大版,共4頁。
6.2整理和復習(二)一、復習目標1、在練習中,經(jīng)歷對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系統(tǒng)復習與整理的過程。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能用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回顧與復習的好習慣,查漏補缺,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二、課時安排1課時三、復習重難點在練習中,經(jīng)歷對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系統(tǒng)復習與整理的過程。四、教學過程(一)知識梳理討論交流:生:小組討論:1、本學期我們學過哪些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2、如何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3、你能用你自己的方式整理一下比例、正、反比例、圖形的移動的有關知識嗎?師生交流,生展示討論結果。知識回顧:1、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作( )。2、判斷了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看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 )。3、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 )的積。4、解比例的依據(jù)是( )。5、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 )。6、( )∶( )=比例尺7、比例尺還可以用( )表示。8、稍復雜的圖形的旋轉時,可以先旋轉關鍵( ),再確定圖形的( )??梢约粢粋€同樣大的圖形( )一下,擺一擺。9、平移時,關鍵要數(shù)清( ),找好對應的( ),再畫出相應的圖形。(二)題型、方法歸納與典例精講1、比例和比例尺。例:學校要修建一個長方體水池,在比例尺是1:200的設計圖上,水池的長為12厘米,寬為10厘米,深為2厘米。(1)按圖施工,這個水池的長、寬、深各應挖多少米?(2)這個水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2、圖形的運動。例:畫一畫。(1)圖形A向下平移4格得到圖形B。(2)以圖中的虛線為對稱軸,畫出與圖形B軸對稱的圖形C。(3)畫出圖形D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E。(4)將圖形D放大,使新圖形與原圖形對應線段長的比為2:1。3、正、反比例例:下面各題中,那兩個量成正比例,哪兩個量成正比例?(1)路程一定,時間與速度。(2)圓錐的高一定,它的體積和底面積。(3)做20道計算題,做對的題數(shù)和做錯的題數(shù)。(三)隨堂檢測1、把中間的長方形分別按比縮小和放大后得到了左、右兩個長方形,請分別寫出兩個比例,并求出未知數(shù)x和y。2、解方程:5:0.4=6:x 3、把24塊巧克力糖平均分給小朋友,將每人分到糖的數(shù)量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參與分糖的人數(shù)與每人分到糖的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4、某商場全部商品八折出售。(1)完成下表。完成下圖。(3)如果用x表示原價,y表示現(xiàn)價,那么y=( )?,F(xiàn)價與原價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5、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圖形A經(jīng)過怎樣的運動能使圖1變成圖2?(2)圖形A經(jīng)過怎樣的運動能使圖1變成圖3? 五、板書設計整理與復習(二)判斷了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看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比例尺。圖形旋轉時要先確定中心點,和旋轉方向與角度。兩種量,一種量可以隨著另一個種量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它們的比值一定,我們就說這兩種量成正比例。如果它們的積一定,我們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六、作業(yè)布置1、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是不是成比例?為什么?(1)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shù)量與總價。(2)長方體的體積一定,它的底面積與高。(3)小剛放學,已經(jīng)走的路程與剩下的路程。2、預習第63、64頁的有關內容。七、教學反思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