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中職)基礎模塊 下冊看吧,我終于辦到了/劉 墉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
教學要求
一、把握課文的主旨,引導學生領悟戰(zhàn)勝壓力的方法。
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靈活多樣的議論形式及簡捷利索的行文風格,把握文章內(nèi)容簡明、針對性強、現(xiàn)實意義顯明的特點。
課文分析指導
本文是一篇隨感錄式的雜文,以議論為主,針砭時弊,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針對性強,現(xiàn)實性強。本文議論的中心是:壓力無處不在,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只要堅定信念,就一定能沖破壓力,取得事業(yè)的成功。
文章行文較自由靈活,但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議論。標題是參加世界溜冰大賽并取得成功的克莉絲蒂·山口小姐回答記者的一句話。以此做文章標題,隱含于其中的意思是,只要能頂住壓力,不怕困難,就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文章標題是借山口小姐的話在吶喊:生活在世上的人一定要堅定信念。
文章開頭3段是全文議論的中心,是全文的總說,以下五個小標題圍繞這個中心展開論述。
文章總說部分先從人們談論“壓力太大”的話題入手,就事論事,得出一個論斷:從孕育生命開始一直到死,人的一生總是面臨壓力。接著作者用兩個實驗的例子說明這個論斷的正確性。面對壓力人為什么能輕松地活動呢?原因是體內(nèi)產(chǎn)生了相對壓力。作者蘊涵于其中的寓意是:不怕壓力,頂住壓力,就能輕松生活,并取得事業(yè)的成功。這是全文主旨所在,統(tǒng)領下文五個小標題的議論方向。
第一個小標題議論的中心是高壓下能生存。
文章列舉植物在高壓下出頭的例子,喻指人在高壓下能出頭并取得成功。作者以政治家的回憶和“我”的生活經(jīng)驗為例展開議論,說明壓力越大,沖破壓力的力量越強,這是自然規(guī)律,對于人的成長來說,壓力是不可或缺的。議論形象,貼近生活,易于理解。
第二個小標題議論的中心是感慨在壓力下退縮的人。
這在內(nèi)容上與第一個小標題形成對比。作者列舉了競選的政治家、世界運動大賽的國手、把聯(lián)考掛在心上的學生等,他們有才氣,有能力,有健康的身體,然而因受不了壓力而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退縮下去。作者在感慨中透露出幾分惋惜,意在警示人們要堅定信念,頂住壓力。這也是從反面論證人們只要選擇了應戰(zhàn),壓力完全是可以戰(zhàn)勝的。
第三個小標題議論的中心是痛斥那些面對恐懼任憑宰割的人。
這比面對壓力退縮的人更令人痛恨。因為這種人的特點是面對壓力,不僅是回避,而且是喪失自主,完全把命運交給別人,任憑處置。這是可悲的、可怕的一種人,是人類的恥辱和精神的弱點。
作者先敘寫了城隍爺抓來罪人的場面,這是一種民間迷信活動,是一種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杀氖?/span>“被邊走邊打的惡人會愈來愈多”。接著作者指出這種人可悲的本質(zhì)在于面對恐懼沒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最后作者又舉出恐高癥的例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能主宰自己。以上的議論實質(zhì)是從反面告誡人們,人類是可以戰(zhàn)勝壓力從而主宰自己的。那些可悲的人們的做法更容易喚起人們警醒,這是本文論證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個小標題議論的中心是面對壓力應采取的對策和辦法。
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對文章開頭總說部分內(nèi)容的照應性論述,意在強化本文議論的中心。在這一部分里,作者先感嘆人性的可悲,再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證明,最后指出面對壓力的對策和辦法:體內(nèi)產(chǎn)生相對的壓力,兩相抵消。
第五個小標題議論的中心是壓力、困難是可以戰(zhàn)勝的。
關鍵是面對壓力、困難時,人的內(nèi)心一定要產(chǎn)生一種自信自己能戰(zhàn)勝壓力和困難的力量。這是對全文議論中心的深化論證,更是對全文主旨的強調(diào)說明。
在這一部分里,作者列舉了三個事例,運用正反對比的方法,進一步深入論證壓力、困難是可以戰(zhàn)勝的這一全文基本觀點,從而簡潔地收束全文。勇奪溫布爾登網(wǎng)球大賽冠軍的德國網(wǎng)球好手貝克爾是反面論證,以下兩個例子是正面論證,他們之間又形成鮮明對照,使全文論證中心更加鮮明突出。
重點難點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隨感錄式雜文,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都很強。教學時應重點圍繞中心論點即“壓力無處不在,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只要堅定信念,就一定能沖破壓力,取得事業(yè)的成功”來展開。教學時,可以從文章標題的來源及隱含于其中的意思、文章行文風格及分章結(jié)構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切實把握文章新穎而頗具開創(chuàng)性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本文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議論,論證靈活多樣、生動有力,這對于學生的寫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學時,可運用以點帶面、舉例解析、逐一突破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建議
一、本文內(nèi)容簡明,針對性強,有較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教學中要多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領會全文的議論中心。
二、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開頭的總說與以下五個小標題之間的論證關系,把握每個小標題議論的側(cè)重點及運用的論證方法。
思考與練習參考答案
一、本題意在訓練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把握關鍵語句的能力。
1.指大氣壓力。
2.那是因為我們的體內(nèi),相對地產(chǎn)生壓力。兩個壓力抵消,就毫無感覺了。
二、本題意在使學生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1.先敘后議——作者就第一個小標題展開議論的時候用的方法。
2.先議后敘——作者就第二個小標題展開議論的時候用的方法。
3.由此喻彼——列舉植物在高壓下出頭的例子,喻指人在高壓下能出頭并取得成功。
4.對比論證——第五個小標題下,作者列舉了三個事例,運用正反對比的方法。
三、本題意在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理解課文主旨。
相關資料
一、劉墉:愛與成功(嚴曉)
劉墉,不知道有多少個孩子讀過他的書。你只要看過他在全國各地簽名售書的現(xiàn)場,聽過他在隨便一個大學禮堂的演講,你就會嚇一跳:他簽名售書的數(shù)量,常常創(chuàng)了所在城市的紀錄;他演講的場所,常常會有大學生提前一天搶占座位,演講過程中會有大量學生擁堵在會場的各個角落,為此很多校方擔心禮堂的玻璃會不會被擠碎了。劉墉到底寫了些什么,講了些什么,讓這么多大學生著迷?
排行榜上“暢銷”十六年
有人說劉墉是個謎,他的書沒有太多暢銷的理由,卻往往是書市上暢銷榜的冠軍。有研究劉墉的人做了這樣的解答:他的書中不乏許多勵志和心理輔導性的東西,總在研究凡人的心理時提出許多不凡的見解。
認識劉墉的人都說他很年輕,不論是外表,還是心態(tài),沒有誰能從他身上讀出苦難的影子。劉墉說自己1949年生于臺北。9歲時,父親去世,13歲時,家中失火,夷為平地,孤兒寡母在廢墟上蓋了一間小草房棲身。幼年的劉墉雖然開始感悟生命的無常,但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喜歡玩沙、捕魚、捉蟲,苦難好像沒有壓垮他的心靈,他反而長得更茁壯了。在小學時,他在演講方面就初露頭角,獲得臺北市演講比賽小學組第一名,上高中后,獲臺灣省演講比賽高中組第一名。
高中畢業(yè)后,劉墉考上臺灣師大美術系。大學期間,劉墉非?;钴S,主編雜志,主演話劇,指導朗誦詩,畫作參展,最大的收獲是:大三那年自作主張與畢薇薇結(jié)婚,請自己的同學做了證婚人,從此與妻子相濡以沫三十多年。
大學畢業(yè)第一年,劉墉主持臺灣及金馬地區(qū)最大規(guī)模電視聯(lián)播節(jié)目“全民自強晚會”,從此一舉成名。第二年出版《螢窗小語》第一集,從此一發(fā)不可收,一寫就是三十年。回憶起處女作《螢窗小語》,劉墉至今清楚地記得,他到臺北的一家出版社請求出版,出版社把稿子當場還了回來:“這么小小一點東西,你自己印吧。”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劉墉,靠著編??瘜W到的那點東西,真的就自己印了。印了6 000本后把版給毀了,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他當時只是渴望將自己寫的東西變成鉛字。沒想到,書上市后被一搶而光,從此劉墉成了暢銷書作家,在臺灣最有名的金石堂書店排行榜上,一呆就是十六年,成了華人出版界的一個被研究的現(xiàn)象。
駱駝、獅子、嬰兒
——成功者的心路歷程
劉墉在最火的時候,離開了臺灣,只身前往美國。當時他被《綜合電視周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記者”,但就在當選第二天,他遞了辭呈。劉墉是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狀態(tài):“我在‘中視’做了四年多,越做越心虛,越做越空。外面的掌聲越多,越覺得自己不夠,好像一個大百貨公司,旺季雖然風光,后面?zhèn)}庫卻已經(jīng)空了。”
劉墉有一句名言:不走下這個山頭,怎么攀上那個山頭?他說自己把人生分作三個境界:駱駝境界、獅子境界、嬰兒境界。他這樣詮釋這三個境界——
駱駝境界:不怕苦地向前走,當駱駝能不畏艱苦,勇往直前,明明知道前面的路途遙遠,沒吃沒喝,“雖九死其猶無悔”,那駱駝就走著走著,騰升為一頭獅子。
獅子境界:堅持到底的駱駝,成為了獅子!這世上沒有人能不經(jīng)過駱駝而直接成為獅子。獅子經(jīng)過十年寒窗的積累,要沖擊了。關鍵的問題是,這沖擊沒有盡頭。劉墉說,當自己站在這個山頭,覺得另一個山頭更高更美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這個山頭。“沒錯,我是很可能再也爬不上另一個山頭,但作為一頭獅子,如果我不去試,不去冒險,沒有不信自己辦不到的魄力,又如何稱得上獅子?”在劉墉看來,守成的人,再成功,如果他不能突破,那只稱得上駱駝,算不得獅子。當獅子走下山頭,他又要穿過荊棘,行過沼澤,忍饑受渴,可能再次成為一只卑微的駱駝,一步一步攀向另一個高峰。他可能半路體力不支,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他心里有一座山峰,他是獅子,所以要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征途,他要超越自己的極限,再一次證明他是一只獅子。
嬰兒境界:人老了,如同秋天,經(jīng)歷了春華秋實,做完了一生的功課,該走了?;叵肭皦m,歷歷在目,生命在演替,新的生命又在經(jīng)歷著他們的春華秋實了。在經(jīng)過了強壯、威武的獅子階段后,獅子抗拒不了大自然的規(guī)律,開始老去,老去的獅子成了嬰兒,需要照顧,需要呵護,并在下一代獅子的成長中,回歸了大自然。
我把你們都當成我的孩子
每年劉墉都要來一次大陸,都要去各地的大學和中學做演講。這一次,劉墉先后去了福建、貴州、山西,做了十多場演講,這十多場演講的主題有兩個: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和創(chuàng)造超越的人生??释晒Φ拇髮W生中,很多人把劉墉當作自己的人生導師,當作成功的偶像,而劉墉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把送給兒子的話也送給他們。
大學生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劉墉老師,您認為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劉墉送給大家的只有四個字:鍥而不舍。“如果說我有些成功,我不認為是靠聰明、智慧、天才,最主要是努力,今天認準這一點就要做下去。”劉墉說他很喜歡古人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京城的和尚要到南海去,窮和尚說我也要去,有錢的和尚說我已經(jīng)存了多年的錢,要去還沒去,你怎么去?窮和尚說我現(xiàn)在就走,然后沒過多久,窮和尚從南?;貋砹?,這個富有的和尚還沒有動身。“在這個世界上,你會發(fā)覺,那些窮簡的,但是說到做到的人,他想做什么,當下就把小小的步子踏出去,這樣的人,他能夠成功。如同我住在違章建筑區(qū),9歲死了父親,13歲家居夷為平地,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在廢墟上蓋了草屋,你會發(fā)覺這種東西會激發(fā)你的力量。一個人鍥而不舍的力量,不是來自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而是來自一種憤懣。”
劉墉把給兒子劉軒三十歲生日的贈言轉(zhuǎn)贈給大學生們:眼光要遠,目標要高,姿勢要低。他說,越是經(jīng)過困頓的駱駝,有一天成為獅子,越會兇猛。因為他的成功得來不易,因為他曾經(jīng)忍辱負重。
愛是我們活著的理由
成功和愛是劉墉演講的兩大主題。有人說,劉墉是談情說愛的高手,這次大陸之行,劉墉除了在大學的禮堂里講述他對人生、對愛的理解外,他更用行動表明了,在他心中還深藏著一種大愛。實際上,這些年來,劉墉已經(jīng)用他在大陸的版稅蓋了二十一所希望小學,他的理想是蓋一百所,但他在公眾場合說五十所,他說要加緊,因為年歲已經(jīng)大了。他還計劃要帶女兒來貴州看望希望小學的學生,并給他們上課。他所到之處總要看看小學,看看孩子,他還表示要把設在紐約的燃燈計劃介紹給需要幫助的地方。
劉墉說:“其實做善事挺難的。”是啊,在這個社會,人們總要問你動機,你是不是為了揚名,你是不是為了推銷,甚至是不是為了買良心,因為你曾經(jīng)昧過良心。“我知道人心復雜,但我知道人心有時候也很簡單,做這些事不需要太多理由,我現(xiàn)在生活好了,當我看到那些可憐的孩子時,我就想我的女兒在紐約,生活得很好,那么如果我能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的話,就幫助他們一下。”我們說:“有的人很想幫助那些失學兒童,但看到一些報道,怕捐出的錢被濫用,所以他們就一直不敢去做。”劉墉說:“慈善是要你當下去做的,如果你因為怕被騙不去做,或者你因為被騙過而不去做,那個理由不是理由。我也被騙過,但我還是繼續(xù)捐,只是直接和學?;蚝⒆勇?lián)系,把錢直接給他們,或者委托我信得過的朋友,讓他們?nèi)プ觥V挥忻總€人都去做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才會提高。做慈善不要太多理由,太多時間,只要你當下里有條件,你就去做。”
劉墉手里拿著一疊他捐助的孩子的照片,說:“我們將來很可能面對面走過,誰也不認識誰。那又何妨?我知道我?guī)瓦^一些孩子,這些孩子知道這世上有人愿意幫他們,這不就行了。”
(選自《今日中國》中文版2003年第1期)
二、平平淡淡才是真——解讀劉墉散文的文本魅力(滕劍鋒)
劉墉的散文近年來深受讀者的喜愛,其文常以生活點滴小事而生發(fā)感悟,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用平凡無奇的文字顯示不平常之理,于平淡中見魅力,解讀其文本的魅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文本結(jié)構嚴謹有序
劉墉散文在結(jié)構上頗具匠心,因內(nèi)容不同,而選取不同的結(jié)構。常用一事一議,卒章顯志的結(jié)構手法,先敘后議,議中揭示主題,常能以精辟的語言一語破的,闡發(fā)一個大道理,讓你折服于作者別具慧眼的洞察力和對人事的參透力。如《龍游深水》一文,先敘述熱衷寫作的阿忠在小地方一直獲獎無望,后經(jīng)老師點撥參加全國性的比賽,最終獲獎。阿忠前去謝師,作者借老師之口道:“不要以為在小地方出不了頭,在大地方也會一籌莫展,有真本事的人,往往在大場面里,更能有所發(fā)揮呀!”這種借事講理的辦法,更易為讀者接受,也可見作者思維的開闊性。
其次是以講故事的形式結(jié)構,隱道理于敘述之中,通篇只講故事,而道理則交付讀者去品味。這種結(jié)構模式更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如《商場之戰(zhàn)》,借李、鄭兩位老板在爭取市場時使用的不同手段暗示讀者,商場猶如戰(zhàn)場,知己知彼,方能取勝。再如《離婚的原因》,借小李離婚后不同時間內(nèi)的兩個截然不同的解釋,暗示讀者去品味生活中誰對誰錯關鍵是看你是否能冷靜地評價。
此類文章讀者只有反復地思考,方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何在。這種類似雜文的結(jié)構手法在劉墉散文中占據(jù)著較多的篇幅。他不僅寫生活故事,亦寫佛家禪事,借師徒對話或大師之口講述充滿哲理與禪機的故事,講佛家禪語又講人生哲理,這也是劉墉散文的一大特色。
再次是以逐層遞進來講理的結(jié)構模式,此類結(jié)構充滿思辨色彩。如《一》這篇文章,全文就圍繞個“一”字,講述其中哲理,極小又極大,生于一又歸于一。通篇句句字字是在講理,從生到死,由字觀人生,體味人生哲理。再如《取與舍》,從人的一生的“取與舍”中去勸誡世人珍待人生。此文結(jié)構嚴謹有序,是典型的論文結(jié)構,顯示了作者嚴謹?shù)膭?chuàng)作思維。
劉墉散文常用這三種結(jié)構模式,而無論是哪一種,都總是能以一種最恰當?shù)姆绞?,體現(xiàn)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思考。
(二)文本語言平淡簡練
莫言曾說,語言是一個作家風格最主要的體現(xiàn),語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人的精神分泌。在劉墉的散文中沒有激情的描述,也沒有生硬的說教,言語中間很少用帶有明顯情感色彩的語詞。往往以一種話家常、促膝談心的口吻,講述故事和道理,這種敘述方式可稱之為中性情感的敘述。如《誓死不“偷”》一文:有位老先生為人主婚,并致賀詞,但賀詞的稿子是別人捉刀的。老先生扶著眼鏡,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眼看到了結(jié)尾,老先生特別提高嗓門:“祝你們白頭偕老,誓死不偷。”全場賓客嘩然,機警的司儀趕快趨前湊到老先生耳邊:“你講錯了,是誓死不‘渝’!”老先生頭一揚,沒好氣地大聲說:“這年頭不渝管什么用,只要不偷就成了!”全文不過一百余字,似在玩笑之中講故事,沒有鋪陳敷衍,沒有強烈的情感傾向,讓情感壓抑、淡化。這應得自作者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中國古典散文常以抒寫個人瑣事、內(nèi)心情懷取勝,文字常常悠然寧靜,無爭,安適,又有情趣。正如作者自己在《庭園》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我愛東方庭園,不是為那份幽深,而是為那份悠然;不是為了許多優(yōu)美,而是為了幾分閑適。”
其散文語言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簡練。“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詞切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劉墉散文常不逾千字,而神、情、意、味則無一不備,《倚》一文,全文僅二百余字,寫盡了荷的形態(tài)美與意象美。情真意切,味淡神遠。寫荷的枝“頎細而柔弱”,她的葉“飄展而不輕佻”,她的花“香遠而益清”,她的蓮“素樸”,“且溫潤如玉”,“晶瑩的蓮子間夾一葉如翡翠般的——苦苦的蓮心”。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出了渾身是寶、香淡悠遠、意味不盡的荷的一生。作者不是在寫荷,而是在寫一位優(yōu)雅美麗令人神往的女子,然而作者確是在寫荷,寫荷的風態(tài),寫荷的神韻。文字雖簡卻情意、神韻俱備。如若不是作者對所寫的事物用心感受,何來這樣簡潔而又雅致的文字!
作者不僅能用十分簡練的語言概括事物的形與神,而且還常將感受歸結(jié)成一句精辟而又警醒的話,讓人牢記,反復玩味。如《戒指》的文末:“平凡而能被肯定,必然因為它不平凡。也唯有在平凡中被肯定的情感,是最不平凡,也最真實的。”《刮胡子》中的:“人們常在享安逸時,忘記了其間隱藏的危險,甚至得意忘形地興起邪念,豈知那正是‘最要命’的時刻。”《古董》一文中:“人們?yōu)槭裁纯倳⒁饽切⌒〉拇萌?,而忽略大體的美好,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實呢?”
(三)感悟人生寓意深遠
所謂語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分泌,也就是說寫作者的思想決定著他的語言的使用。我們在讀劉墉散文時,不斷地能感受作者開闊悠遠的思想。他的生活范圍十分廣闊,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受到不同文化的洗禮,因而他的思維往往能超越一種文化的限制,得以融會貫通,十分開闊活躍。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其影響特別深。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歸隱、佛家的禪悟,他無一不涉獵,又有旅居海外的經(jīng)歷,構成了他的思想的特點:崇尚悠閑淡遠,能用平常心看一切事,追求真善美。文章在平淡中講述著“真”與“美”,勸人為真為善,唯真與善才是最美。《滿了嗎》是勸人要謙虛。《先奉獻的愛》:“犧牲愈大,愛得愈深。”《且慢下手》說明歷經(jīng)長久觀察才能識得珍才。諸如此類,莫不引導人們向真、向善。也正因此,劉墉散文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是劉墉散文文本魅力的第三個特點。正如其在《平凡》一文中所說的那樣:“偉大的哲學家,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不平凡的思想理論,使平凡的人們讀了,找到不平凡的意義。偉大的藝術家,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創(chuàng)作題材,使平凡的人們欣賞之后,將心靈提升到不平凡的境界。偉大的科學家,在平凡的事務中,找到不平凡的秩序與方法,使平凡的物質(zhì)能化腐朽為神奇。最重要的是,這些偉大的人,在創(chuàng)造那許多不平凡之后,卻仍然跟我們一樣,有愛,有憎,有喜,有悲,是那么的平凡。”
這是一份語文基礎模塊 下冊朗誦會——唱出我心中的歌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感知課文,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語文版(中職)基礎模塊 下冊啊,船長,我的船長! 惠特曼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作者簡介,寫作背景介紹,文本研習,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17 雨巷/戴望舒教案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雨巷,步入雨巷,徜徉雨巷,沉醉雨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