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第09講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暑假銜接講義】2025年新高二物理暑假提升講義(含答案)(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第09講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預習原卷版docx、第09講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預習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一步:學
析教材 學知識:教材精講精析、全方位預習
練習題 講典例:教材習題學解題、快速掌握解題方法
練考點 強知識:核心考點精準練
第二步:記
串知識 識框架:思維導圖助力掌握知識框架、學習目標復核內(nèi)容掌握
第三步:測
過關測 穩(wěn)提升:小試牛刀檢測預習效果、查漏補缺快速提升
知識點1: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1.彈性碰撞:系統(tǒng)在碰撞前后動能不變的碰撞。即碰撞過程中機械能不損失,即碰撞前后系統(tǒng)總動能守恒,Ek1′+Ek2′=Ek1+Ek2。
2.非彈性碰撞:系統(tǒng)在碰撞后動能減少的碰撞。
(1)非彈性碰撞:碰撞過程中機械能有損失,系統(tǒng)總動能不守恒,Ek1′+Ek2′<Ek1+Ek2。
(2)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后兩物體“合”為一體,具有共同的速度,這種碰撞動能損失最大。
知識點2:碰撞三原則
1.動量守恒:即p1+p2=p1′+p2′.
2.動能不增加:即Ek1+Ek2≥Ek1′+Ek2′或eq \f(p\\al( 2,1),2m1)+eq \f(p\\al( 2,2),2m2)≥eq \f(p1′2,2m1)+eq \f(p2′2,2m2).
3.速度要合理
①若碰前兩物體同向運動,則應有v后>v前,碰后原來在前的物體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兩物體同向運動,則應有v前′≥v后′。
②碰前兩物體相向運動,碰后兩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可能都不改變。
知識點3:兩種彈性碰撞
1. “動碰靜”彈性碰撞的結論
兩球發(fā)生彈性碰撞時應滿足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以質(zhì)量為m1、速度為v1的小球與質(zhì)量為m2的靜止小球發(fā)生正面彈性碰撞為例,則有m1v1=m1v1′+m2v2′ (1) eq \f(1,2)m1veq \\al(2,1)=eq \f(1,2)m1v1′2+eq \f(1,2)m2v2′2 (2)
解得:v1′=eq \f((m1-m2)v1,m1+m2),v2′=eq \f(2m1v1,m1+m2)
結論:(1)當m1=m2時,v1′=0,v2′=v1(質(zhì)量相等,速度交換)
(2)當m1>m2時,v1′>0,v2′>0,且v2′>v1′(大碰小,一起跑)
(3)當m1<m2時,v1′<0,v2′>0(小碰大,要反彈)
(4)當m1?m2時,v1′=v0,v2′=2v1(極大碰極小,大不變,小加倍)
(5)當m1?m2時,v1′=-v1,v2′=0(極小碰極大,小等速率反彈,大不變)
2. “動碰動”彈性碰撞
發(fā)生彈性碰撞的兩個物體碰撞前后動量守恒,動能守恒,若兩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碰前速度為v1,v2,碰后速度分別為v1ˊ,v2ˊ,則有:
(1) (2)
聯(lián)立(1)、(2)解得:
v1’=,v2’=.
特殊情況: 若m1=m2 ,v1ˊ= v2 ,v2ˊ= v1
知識點4:非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
1.非彈性碰撞
介于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之間的碰撞。動量守恒,碰撞系統(tǒng)動能損失。
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1v1+m2v2=m1v1ˊ+m2v2ˊ (1)
損失動能ΔEk,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1v12+ m2v22=m1v1ˊ2+m2v2ˊ 2 + ΔEk. (2)
2.完全非彈性碰撞
碰后物體的速度相同, 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m1v1+m2v2=(m1+m2)v共 (1)
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tǒng)損失的動能最多,損失動能:
ΔEk= ?m1v12+ ? m2v22- ?(m1+m2)v共2 (2)
聯(lián)立(1)、(2)解得:v共 =;ΔEk=
考點一:碰撞可能性分析
1.“充氣碰碰球”游戲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模型:直徑相同的A球和B球碰撞前后都在同一水平直線上運動,碰前A球的動量pA=50kg?m/s,B球靜止,碰后B球的動量變?yōu)閜B=30kg?m/s。則兩球質(zhì)量mA與mB間的關系可能是( )
A.mA=mBB.mA=3mBC.mA=4mBD.mA=5mB
【答案】A
【詳解】以A球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得
解得
根據(jù)碰撞過程總動能不增加,有
解得
碰后兩球同向運動,A的速度不大于B的速度,則有
解得
因此,兩球質(zhì)量關系為
故選A。
2.在光滑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速度大小為的A球與質(zhì)量為靜止的B球發(fā)生對心碰撞,則碰撞后( )
A.A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B.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C.A球所受最大沖量為
D.B球所受最大沖量為
【答案】B
【詳解】AB.如果兩個小球發(fā)生的是完全非彈性碰撞,則有
解得
如果兩個小球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則有
解得
故A錯誤,B正確;
CD.球和B球所受最大沖量相等,根據(jù)動量定理有
故CD錯誤;
故選B。
3.A、B兩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mA=1 kg,mB=2 kg,vA=6 m/s,vB=2 m/s,當A追上B并發(fā)生碰撞后,A、B兩球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3 m/s,vB′=3.5 m/s
B.vA′=5 m/s,vB′=2.5 m/s
C.vA′=1.5 m/s,vB′=3 m/s
D.vA′=?3 m/s,vB′=6.5 m/s
【答案】A
【詳解】A.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碰前總動量為
碰后總動量為
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碰前總動能為
碰后總動能為
可知總動能沒有增大,A、B兩球速度可能為3m/s,3.5m/s,A正確;
B.根據(jù)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知,碰后速度均為正值,則碰后兩球同向,此時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大于B的速度,而
可知,A、B兩球速度不可能為5m/s,2.5m/s,B錯誤;
C.碰后總動量為
可知碰后的動量小于碰前的動量,碰撞前后動量不守恒,可知,A、B兩球速度不可能為1.5m/s,3m/s,C錯誤;
D.碰后總動量為
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碰后總動能為可知碰后的總動能大于碰前的總動能,而碰撞前后總動能不增加,可知,A、B兩球速度不可能為-3m/s,6.5m/s,D錯誤。
故選A。
考點二:彈性碰撞模型
4.如圖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兩個小球發(fā)生正碰。小球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圖乙為它們碰撞前后的圖像。已知m1=0.1 kg。由此可以判斷( )
A.碰后m2和m1都向右運動
B.碰撞過程中m2對m1的沖量大小為0.2N·s
C.m2=0.1kg
D.碰撞過程是彈性碰撞
【答案】D
【詳解】A.根據(jù)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碰后向右運動,向左運動,故A錯誤;
BC.根據(jù)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碰前和的速度分別為
,
碰后和的速度分別為
,
根據(jù)動量守恒可得
聯(lián)立解得
對,根據(jù)動量定理可得
可知碰撞過程中對的沖量大小為,故BC錯誤;
D.碰撞前系統(tǒng)的機械能為
碰撞后系統(tǒng)的機械能為
可知碰撞過程是彈性碰撞,故D正確。
故選D。
5.如圖所示,半徑為R、豎直放置的半圓形軌道與水平軌道平滑連接,不計一切摩擦。圓心O點正下方放置質(zhì)量為2m的小球A,質(zhì)量為m的小球B以初速度向左運動,與小球A發(fā)生彈性碰撞。碰后小球A在半圓形軌道運動時不脫離軌道,則小球B的初速度不可能為(重力加速度為g)( )
A.B.C.D.
【答案】A
【詳解】根據(jù)題意可知,小球B與小球A發(fā)生彈性碰撞,設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為,小球A的速度為,取向左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由于碰后小球A在半圓形軌道運動時不脫離軌道,則小球A未通過與圓心的等高點或通過圓弧最高點,若小球A恰好到達圓心的等高點,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解得
若小球恰好通過圓弧最高點,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解得
解得
則碰后小球A在半圓形軌道運動時不脫離軌道,小球B的初速度取值范圍為
或
選不可能的,故選A。
6.如圖所示為一種基于伽利略大炮原理的簡易模型。兩小球P、Q豎直疊放在一起,小球間留有較小空隙,從距水平地面高度為h處同時由靜止釋放。已知小球Q的質(zhì)量是P的3倍。設所有碰撞均為彈性碰撞。忽略空氣阻力及碰撞時間,則兩球第一次碰撞后小球P上升的高度為( )
A.B.C.D.
【答案】C
【詳解】設小球P、Q的質(zhì)量分別為m、3m,落地前的瞬間二者速度均為v,由動能定理可得
解得
Q與地面碰撞后速度等大反向,然后與P碰撞,P、Q碰撞過程滿足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規(guī)定向上為正方向,則有
,
解得
碰后小球P機械能守恒,則有
解得
故選C。
考點三:完全非彈性碰撞模型
7.超市里用的購物車為顧客提供了購物方便,又便于收納,收納時一般采用完全非彈性碰撞的方式把購物車收到一起,如圖甲所示。某興趣小組在超市對同款購物車(以下簡稱“車”)的碰撞進行了研究,分析時將購物車簡化為原來靜止的小物塊。已知車的凈質(zhì)量均為,將1號車以速度向右推出,先與2碰撞結合為一體后再撞擊3,最終三車合為一體。忽略一切摩擦和阻力,則第二次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 )
A.18JB.36JC.54JD.72J
【答案】B
【詳解】依題意,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可得
解得
,
則第二次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
故選B。
8.A、B兩球沿一直線運動并發(fā)生正碰,如圖所示為兩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時間圖像。a、b分別為A、B兩球碰撞前的位移—時間圖線,c為碰撞后兩球共同運動的位移—時間圖線。若A球的質(zhì)量m=2kg,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碰撞過程A的動量變化量為4kg?m/s
B.B球的質(zhì)量是4kg
C.碰撞過程中A對B的沖量為4N?s
D.碰撞中A、B兩球組成的系統(tǒng)損失的動能為8J
【答案】A
【詳解】由圖可知,碰撞前A、B兩球的速度大小分別為
碰撞后兩球共同運動的速度大小
A.碰撞過程A的動量變化量為
A正確;
B.根據(jù)動量守恒可得
求得
B錯誤;
C.由動量定理可知,碰撞時A對B的沖量為
C錯誤;
D.根據(jù)能量守恒可得
D錯誤。
故選A。
9.如圖所示,A、B和C是光滑水平面上的三個質(zhì)量都為m的相同的小球,其中B、C兩小球用不計質(zhì)量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后靜止在水平面上?,F(xiàn)A球以速度沿B、C兩球球心的連線向B球運動,碰后A、B兩球粘在一起。對A、B、C及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械能守恒,動量不守恒
B.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等于
C.三球速度相等時,彈簧一定處于壓縮狀態(tài)
D.三球速度相等后,速度將保持不變
【答案】B
【詳解】A.對A、B、C及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其所受合外力為零,機械能守恒,動量守恒,A錯誤;
B.A、B碰撞動量守恒,設粘在一起時速度為,有
A、B整體和C通過彈簧作用時第一次達到共速v的過程,根據(jù)動量和能量守恒有
,
解得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B正確;
CD.根據(jù)動量守恒和牛頓第二定律,A、B整體和C通過彈簧作用的過程中,一段時間內(nèi)的圖見下圖,在0~t2時間內(nèi),彈簧先壓縮后恢復原狀。在t2~t4時間內(nèi),彈簧先拉長后恢復原狀。且分別在t1和t3時刻系統(tǒng)有共同速度,CD錯誤。
故選B。
知識導圖記憶
知識目標復核
1.了解彈性碰撞、非彈性碰撞,知道碰撞現(xiàn)象的特點。
2.彈性碰撞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及特點。
1.如圖所示為雜技表演“胸口碎大石”。其原理可解釋為,當大石獲得的速度較小時,下面的人感受到的震動就會較小,人的安全性就較強。若大石塊的質(zhì)量是鐵錘的120倍,則撞擊后大石塊的速度可能為鐵錘碰撞前速度的( )
A.B.C.D.
【答案】B
【詳解】如果發(fā)生的是完全非彈性碰撞,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如果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得,
解得
所以撞擊后大石塊的速度可能為鐵錘碰撞前速度的和之間。
故選B。
2.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A球的動量為,B球的動量為。當A球追上B球時發(fā)生碰撞,則碰撞后A、B兩球的動量可能值是( )
A.,B.,
C.,D.,
【答案】A
【詳解】設兩球質(zhì)量均為m.碰撞前總動量
碰撞前總動能為
A.若,,則碰撞后總動量
碰撞后總動能為
滿足動量守恒和總動能不增加原則,故A正確;
B.若碰撞后,,可知碰撞后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不符合速度合理性,故B錯誤;
C.若碰撞后,,則碰撞后總動量
不滿足動量守恒,故C錯誤;
D.若碰撞后,,則碰撞后總動量為
不滿足動量守恒,故D錯誤。
故選A。
3.斯諾克原意是“阻礙、障礙”,所以斯諾克臺球也被稱為障礙臺球,打球過程中可以利用球來作障礙迫使對方失誤,而且作障礙是每個職業(yè)斯諾克球手都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術.假設光滑水平面一條直線上依次放4個質(zhì)量均為m的彈性紅球,質(zhì)量為1.5m的白球以初速度與4號紅球發(fā)生彈性正碰,則4號紅球最終的速度大小為( )
A.B.C.D.0
【答案】B
【詳解】假設光滑水平面一條直線上依次放4個質(zhì)量均為m的彈性紅球,質(zhì)量為1.5m的白球以初速度與4號紅球發(fā)生彈性正碰,根據(jù)一動碰一靜的彈性碰撞特點可知,每碰撞一次白球的速度變?yōu)樵瓉淼?,?號紅球每次將速度傳給右側球,故白球與4號紅球碰撞3次后,白球速度
此時4號球速度為零,根據(jù)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有
,
解得,4號紅球最終的速度大小為
故選B。
4.如圖所示,水平面上A、B兩處有甲、乙兩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滑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B點右側水平面粗糙,左側水平面光滑。若甲在水平向右的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向右運動,當時撤去拉力F,緊接著甲與乙發(fā)生彈性正碰,其中乙滑行1.6m后停下,已知乙的質(zhì)量為1kg,乙與粗糙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取,則( )
A.0~2s內(nèi),拉力F的沖量為12N·s
B.撤去拉力F時甲的速度大小為3m/s
C.兩個滑塊碰撞以后乙的速度是1m/s
D.甲的質(zhì)量為1kg
【答案】B
【詳解】A.F與t線性關系,力F對甲的沖量為I
故A錯誤;
C.對乙碰撞后的過程中利用動能定理得
故C錯誤;
BD.設甲的質(zhì)量為m1,碰前速度為v0,碰后速度為v1,根據(jù)動量守恒得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得
聯(lián)立得
B正確,D錯誤。
故選B。
5.如圖3所示,質(zhì)量為的木塊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質(zhì)量為的子彈以水平速度打入木塊并停在木塊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子彈打入木塊后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為
B.子彈對木塊做的功
C.木塊對子彈做正功
D.子彈打入木塊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
【答案】A
【詳解】A.根據(jù)動量守恒可得
解得子彈打入木塊后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為
故A正確;
B.根據(jù)動能定理可知,子彈對木塊做的功為
故B錯誤;
C.由于子彈的動能減小,根據(jù)動能定理可知,木塊對子彈做負功,故C錯誤;
D.根據(jù)能量守恒可知,子彈打入木塊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為
故D錯誤。
故選A。
6.如圖所示,用長度為L的輕質(zhì)細繩懸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一個質(zhì)量為m的子彈自左向右水平射穿此木塊,穿透前后子彈的速度分別為和v。子彈穿過木塊的時間和空氣阻力不計,木塊和子彈可以看作質(zhì)點,以木塊初始位置為零勢能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子彈穿透木塊過程中,子彈、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子彈剛穿透木塊時,木塊速度為
C.子彈剛穿透木塊時,繩子的拉力為
D.子彈剛穿透木塊后,木塊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
【答案】C
【詳解】A.子彈穿透木塊過程中,由于子彈穿過木塊的時間不計,子彈、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滿足動量守恒;子彈與木塊間有摩擦,一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成內(nèi)能,故系統(tǒng)不滿足機械能守恒,故A錯誤;
B.子彈剛穿透木塊過程中,根據(jù)系統(tǒng)動量守恒可得
解得子彈剛穿透木塊時,木塊速度為
故B錯誤;
C.子彈穿透木塊時,以木塊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繩子的拉力為
故C正確;
D.彈剛穿透木塊后,若木塊上升的最大高度低于天花板,對木塊,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可得
解得
故D錯誤。
故選C。
7.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一個質(zhì)量為2kg的內(nèi)側帶有光滑弧形凹槽的滑塊M,凹槽的底端切線水平,離地高度為5cm,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kg的小物塊m以的水平速度從滑塊M的底端沿槽上滑,恰好能到達滑塊M的頂端,然后滑下離開凹槽。重力加速度取,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物塊落地時與槽左端的水平距離為30cm
B.小物塊m離開槽后做自由落體運動
C.弧形凹槽的高度為45cm
D.小物塊對滑塊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答案】A
【詳解】AB.小物塊在槽上運動的過程中,小物塊與凹槽構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設小物塊剛離開槽時,小物塊速度為v1,槽的速度為v2,以向右為正方向,則水平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整個運動過程機械能守恒,故有
聯(lián)立解得
(方向向左),
故小物塊離開凹槽后做平拋運動,故小物塊離開凹槽到落地過程中,豎直方向上有
水平方向上有
此過程中凹槽移動位移為
小物塊落地時與槽左端的水平距離為
聯(lián)立解得
,
故A正確,B錯誤;
C.小物塊運動到凹槽最高點時,小物塊與凹槽的水平方向速度相等,小物塊與凹槽構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設小物塊到達凹槽最高點時速度為v,以向右為正方向,則水平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故有
聯(lián)立解得
故C錯誤;
D.小物塊在凹槽上運動過程中,小物塊對滑塊的正壓力始終指向斜右下方,對滑塊始終做正功后。故D錯誤。
故選A。
8.如圖,質(zhì)量和半徑都相同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體A、B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圓弧面的最低點和水平面相切,圓弧的半徑為R。圓弧體B鎖定,一個小球從A圓弧體的最高點由靜止釋放,小球在圓弧體B上升的最大高度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小球與圓弧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
B.小球與圓弧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
C.若圓弧體B沒有鎖定,則圓弧體B最終獲得的速度大小為
D.若圓弧體B沒有鎖定,則圓弧體B最終獲得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C
【詳解】AB.設小球質(zhì)量為m,圓弧體質(zhì)量為M,小球從圓弧體A上滾下時,A的速度大小為v1,小球的速度大小為v2,由題意可知
,
根據(jù)能量守恒
解得
,
故AB錯誤;
CD.若圓弧體B沒有鎖定,則小球滑上B過程到滑離
,
解得圓弧體B最終獲得的速度大小為,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9.如圖所示,一小車靜止于光滑水平面,其上固定一光滑彎曲軌道,整個小車(含軌道)的質(zhì)量為m?,F(xiàn)有質(zhì)量也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從左端滑上小車,沿彎曲軌道上升到最高點,最終從軌道左端滑離小車。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與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B.小球沿軌道上升到最高點時,小車的速度為零
C.小球沿軌道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D.小球滑離小車后,做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D
【詳解】A.小球在豎直方向分速度的初始值與末狀態(tài)值均為0,可知,豎直方向上先加速后減速,即豎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存在超重與失重,小球和小車構成的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合力不為0,系統(tǒng)的動量不守恒,但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為0,即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上的動量守恒,故A錯誤;
B.小球沿軌道上升到最高點時,小球豎直分速度為0,結合上述可知,在水平方向,系統(tǒng)動量守恒,則小球與小車的速度相等,均不為零,故B錯誤;
C.小球沿軌道上升到最高點時,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故C錯誤;
D.小球從軌道左端滑離小車時,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即小球滑離小車后,做自由落體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10.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滑塊,滑塊的左端固定一輕質(zhì)彈簧。兩個滑塊以大小為的速度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滑塊的質(zhì)量為,滑塊的質(zhì)量為。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的動能達到最小值
B.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值為
C.兩個滑塊分離時滑塊的速度為
D.彈簧存在彈力的過程中,彈力對的沖量大小為
【答案】C
【詳解】A.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滑塊PQ共速,以向右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
可知滑塊Q速度由向左變成向右,最小動能時為零,所以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滑塊Q的動能不是最小值,故A錯誤;
B.當彈簧被壓縮至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值為
故B錯誤;
C.兩個滑塊分離時,設滑塊P的速度為,滑塊Q的速度為,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
,
故C正確;
D.彈簧存在彈力的過程中,彈力對P的沖量大小為
負號表示方向向左,大小為,故D錯誤。
故選C。
11.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輕彈簧一端拴接著質(zhì)量為1kg的物塊Q,初始時彈簧處于原長,Q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2kg的物塊P靜止在距彈簧右端一定距離處。現(xiàn)給物塊P一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6N·s的瞬時沖量,從物塊P開始接觸彈簧到離開彈簧的過程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壓縮量最大時物塊Q的速度最大
B.物塊Q的最大速度為4m/s
C.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9J
D.物塊P離開彈簧時的速度大小為2m/s
【答案】B
【詳解】A.當彈簧恢復原長時,物塊Q的速度最大,當彈簧壓縮量最大時,兩個物塊速度相同,物塊Q的速度不最大,故A錯誤;
BD.當彈簧恢復原長時,物塊Q的速度最大,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
根據(jù)動量定理得
解得
物塊Q的最大速度為4m/s ,物塊P離開彈簧時的速度大小為1m/s ,故B正確,D錯誤;
C.彈簧最短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兩物塊速度相同,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得
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解得
故C錯誤。
故選B。
1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3m的物塊A與質(zhì)量為m的物塊B用輕彈簧和不可伸長的細線連接,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時細線剛好伸直且無彈力?,F(xiàn)使物塊A瞬間獲得向右的速度v0,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細線沒有繃斷,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細線再次伸直前,物塊A的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細線再次伸直前,物塊B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C.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等于
D.物塊A、B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最多為
【答案】C
【詳解】AB.細線再次伸直時,也就是彈簧再次恢復原長時,根據(jù)系統(tǒng)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可得
,
解得細線再次伸直時,A的速度為
,
可知細線再次伸直時,A的速度沒有反向;則細線恢復原長的過程中,A始終受到向左的彈力,一直做減速運動,B始終受到向右的彈力,即一直做加速運動,彈簧的彈力先變大后變小,故B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故AB錯誤;
C.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彈簧壓縮到最短,此時A、B速度相等,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彈性勢能最大值為
故C正確;
D.當細線再次伸直后,物塊A、B速度又變?yōu)楣菜?,根?jù)動量守恒可得
解得
細線再次伸直過程,物塊A、B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為
故D錯誤。
故選C。
13.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A、B兩個木塊用輕彈簧連接在一起,質(zhì)量分別為2m、3m,靜止時彈簧恰好處于原長,一質(zhì)量為m的木塊C以速度v0水平向右運動并與木塊A相撞。不計一切摩擦,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則碰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不可能為( )
A.B.
C.D.
【答案】A
【詳解】當C與A發(fā)生彈性正碰時,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聯(lián)立解得
當A、B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共同速度為,以A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
當C與A發(fā)生完全非彈性正碰時,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當A、B、C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共同速度為,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
由此可知,碰后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范圍是
故選A。
14.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的鋼板B與直立的輕彈簧連接,彈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另一個表面涂有油泥、質(zhì)量也為的物塊A,從距鋼板高度處自由落下,與鋼板碰后A、B粘連在一起向下壓縮彈簧,則 ( )
A.A、B粘連后的最大速度是
B.A、B粘連后的最大速度大于
C.在壓縮彈簧過程中,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從A開始運動到壓縮彈簧至最短的整個過程中,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答案】B
【詳解】AB. 由動能定理,可得物塊A下落3x0獲得的速度為
解得
v0為物塊與鋼板碰撞時的速度,碰撞時間極短,鋼板與物塊間動量守恒,設v0為兩者碰后的共同速度,則
解得
A、B未碰前,對彈簧狀態(tài)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彈簧的彈力與鋼板B的重力等大反向,當A、B粘連后的瞬間,彈力大小來不及突變,但A、B的重力將大于此時彈簧的彈力,A、B粘連后先要向下加速再減速,所以A、B粘連后的最大速度大于,故A錯誤,B正確;
C. 在壓縮彈簧過程中,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減小,減小的機械能等于彈簧增加的彈性勢能,故C錯誤;
D.由于A、B碰后粘連,屬于完全非彈性碰撞,會有機械能損失,所以從A開始運動到壓縮彈簧至最短的整個過程中,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故D錯誤。
故選B。
15.隨著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引力彈弓效應”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引力彈弓效應”是指在太空運動的探測器,借助行星的引力來改變自己的速度。為了分析這個過程,可以提出以下兩種模式:探測器分別從行星運動的反方向或同方向接近行星,分別因相互作用改變了速度。如圖所示,以太陽為參考系,設行星運動的速度為u,探測器的初速度大小為v0,在圖示的兩種情況下,探測器在遠離行星后速度大小分別為v1和v2。探測器和行星雖然沒有發(fā)生直接的碰撞,但是在行星的運動方向上,其運動規(guī)律可以與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在同一條直線上發(fā)生的彈性碰撞規(guī)律作類比。那么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v1 > v0B.v1= v0C.v2 > v0D.v2 =v0
【答案】A
【詳解】AB.根據(jù)題意,設行星的質(zhì)量為M,探測器的質(zhì)量為m,當探測器從行星的反方向接近行星時(左圖),再設向左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mv0+Mu=Mu′+mv1mv02+Mu2=Mu′2+mv12整理得v1-v0=u+u′所以v1 > v0,A正確,B錯誤;
CD.同理,當探測器從行星的同方向接近行星時(右圖),再設向左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mv0+Mu=Mu″-mv2mv02+Mu2=Mu″2+mv22整理得v0-v2=u+u″所以v2 < v0,CD錯誤。故選A。
教材習題01
如圖所示,動量分別為、的兩個小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一直線向右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兩球發(fā)生正碰,分別用、表示兩小球動量的變化量。則下列選項中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題方法
A.根據(jù)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定律,如果、,所以碰后兩球的動量分別為、,根據(jù)計算可知碰撞過程總動能不增加,是可能發(fā)生的,故A正確。
B.兩球碰撞過程,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兩球動量變化量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違反了動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B錯誤。
C.根據(jù)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定律,如果、,碰后兩球的動量分別為、,由題,碰撞后兩球的動量方向都與原來方向相同,A的動量不可能沿原方向增大,與實際運動不符,故C錯誤。
D.如果、,所以碰后兩球的動量分別為、,可以看出,碰撞后A的動能不變,而B的動能增大,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D錯誤。
【答案】A
教材習題02
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的物塊A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個質(zhì)量為的物塊B發(fā)生正碰,碰后B物塊剛好能落入正前方的沙坑中.假如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已知物塊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與沙坑的距離,g?。飰K可視為質(zhì)點,則碰撞前瞬間A的速度大小為( )
A.B.
C.D.
致
解題方法
碰撞后B做勻減速運動,由動能定理得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2m/sA與B碰撞的過程中,A與B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的動量守恒,選取向右為正方向,則有由于沒有機械能的損失,則有聯(lián)立解得v0=3m/s故選B。
【答案】B
教材習題03
如圖所示,大小相同、質(zhì)量分別為0.2kg和0.1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別以0.3m/s和0.9m/s的速度沿同一直線相向運動,相撞之后粘住成為一個整體,則整體的速度大小為( )
A.0.1m/sB.0.3m/s
C.0.6m/sD.1.2m/s
致
解題方法
取向左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可知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故選A。
【答案】A
這是一份第05講 動量-【暑假銜接講義】2025年新高二物理暑假提升講義(含答案)(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第05講動量預習原卷版docx、第05講動量預習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02講 磁感應強度 磁通量-【暑假銜接講義】2025年新高二物理暑假提升講義(含答案)(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第02講磁感應強度磁通量預習原卷版docx、第02講磁感應強度磁通量預習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01講 磁場 磁感線-【暑假銜接講義】2025年新高二物理暑假提升講義(含答案)(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第01講磁場磁感線預習原卷版docx、第01講磁場磁感線預習解析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