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課件+內嵌視頻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教學ppt課件
展開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教學ppt課件,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除害興利并舉,自救互救,洪水時,遭遇臺風時,遭遇地震時,泥石流時,熟悉校園緊急疏散路線,課堂小結,課堂小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通過分析不同地區(qū)的自然災害類型和發(fā)生頻率,理解自然災害的區(qū)域性特征。對比不同地區(qū)在相同或不同類型自然災害下的影響程度,探討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對災害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根據區(qū)域特點制定針對性的防災減災措施,提高區(qū)域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需要綜合考慮自然因素(如地形、氣候)和人為因素(如人類活動強度)對災害發(fā)生的影響。從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多個維度評估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理解災害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全面、系統(tǒng)的防災減災策略,包括監(jiān)測預報、應急響應、災后恢復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通過學習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臺風等)的成因,理解這些災害往往是自然因素(如地殼運動、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如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破壞)共同作用的結果。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學會在自然災害面前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在了解自然災害的危害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保護自然環(huán)境,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組織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模擬演練,如地震逃生、火災疏散等,提高學生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組織學生參觀防災減災教育基地或實地考察自然災害現場,了解災害發(fā)生后的實際情況和應對措施。鼓勵學生參與社區(qū)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修建于兩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防洪和灌溉并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積極應對自然災害、除害興利并舉,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
古代防洪措施——都江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顯著提升災前、災中、災后各環(huán)節(jié)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災害損失,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建設防災工程水利樞紐工程保障旱可灌、澇可防,兼發(fā)電、航運之利。
開展災害監(jiān)測氣象監(jiān)測可提前數日、數小時發(fā)布預報預警,以便提前防備。
建設救災物資儲備庫救災物資儲備庫可以保證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及時提供救災物資。
搶救受災人員啟動應急響應,緊急搶救并轉移安置災民,減少人員傷亡。
搶修基礎設施搶修道路等基礎設施,保障救災通暢,降低財產損失。
重建家園搶修道路等基礎設施,保障救災通暢,降低財產損失。
恢復正常秩序通過心理干預,消除心理創(chuàng)傷等,保障個人心理健康和社會穩(wěn)定
江蘇興化為什么要堆垛田
江蘇興化垛田是“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每年 3—4 月,興化“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美景(圖5.7),吸引了眾多游客。興化為什么有這么多垛田呢?這里地勢低洼、湖沼遍布,歷史上經常遭受洪澇災害的威脅。人們通過開挖水道,增強排水、泄洪能力;堆泥成“垛”,用于種植農作物。如今,興化垛田不僅是生態(tài)農業(yè)的典范,還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圖5.7 江蘇興化垛田
了解緊急救災需要儲備的主要物資
自然災害的類型和發(fā)生地點、時間不同,用于救助、安置災民的物資會有所差別。例如,雪災可能造成人員受凍、交通中斷,需要提前儲備應急食品、取暖和御寒物資等。
1. 結合地震或臺風災害的特征,說一說為保障災害發(fā)生時人們的基本生活,政府需要儲備的主要物資。
食品類:方便食品(如方便面、壓縮餅干等)、飲用水,地震可能破壞基礎設施,導致正常食品供應和供水系統(tǒng)中斷,這些物資能保障受災群眾基本飲食需求。生活用品類:帳篷、毛毯、睡袋等,用于解決受災群眾臨時居住和保暖問題;衛(wèi)生紙、洗漱用品等保障基本生活衛(wèi)生。醫(yī)療用品類:急救藥品(如止血藥、消炎藥等)、繃帶、消毒藥水等,地震易造成人員受傷,可及時進行傷口處理和疾病防治。其他物資:手電筒、電池、收音機等,方便在停電及通信中斷情況下照明、獲取外界信息
2. 你的家鄉(xiāng)主要有哪些自然災害?針對最嚴重的災害,討論當地政府應主要儲備的救災物資。
(以東南沿海地區(qū)為例):主要災害:臺風、洪澇、山體滑坡。最嚴重災害:臺風(伴隨強降雨和風暴潮)。重點儲備物資:防洪類:沙袋、抽水機、救生艇、救生衣。生活類:防水帳篷、速食食品、瓶裝水、凈水片。醫(yī)療類:消毒用品、急救包、防蚊噴霧。電力通信:防水手電、衛(wèi)星電話、應急發(fā)電機。
遭遇自然災害時,每個人都應該冷靜應對,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境遇,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災。
暴雨天盡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漲時,就近向高處轉移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關注臺風預警信息前往安全場所避險停止戶外活動
在室內選擇易形成支撐的地方躲避,保護頭部,采取地伏姿態(tài)擇機沿著逃生通道,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要向與滾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兩側迅速逃離、躲避若無法逃離,可尋找大型、堅固物體躲避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積極救助他人,并設法把消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出去,尋求救援。
請記住:生命至上!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即使受災被困,也要保持鎮(zhèn)定,堅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
通常,學校會在開闊地帶設立應急避險場所,在建筑物上標識應急疏散路線,引導師生快速有序撤離。師生應熟悉校園的應急避險場所和疏散路線,并實地演練。
1. 找出校內所有的應急避險場所。
操場(最開闊,適合地震、火災等大規(guī)模疏散)廣場或草坪(無高空墜物風險)體育館(可臨時安置,防風雨)地下人防工程(適用于臺風、空襲等)
2. 熟悉從教室到戶外、再到最近應急避險場所的最佳疏散路線。
(以教室為例)步驟:教室內:確認前后門位置,避免擁堵。樓道內:按綠色“安全出口”指示燈方向行進,不乘電梯。戶外路徑:選擇最短路線(如直通操場的側門)。示例路線:教室→樓梯→一樓大廳→東側通道→操場避險點
3. 假定某種災害情景,完成一次應急疏散演練,記錄從教室到達最近應急避險場所的用時。
(模擬地震情景)演練流程:警報響起:立即蹲下,用書包護住頭部(1分鐘)。疏散開始:按預定路線快速撤離,不推擠、不折返。到達避險點:班長清點人數,報告缺勤人員。記錄用時:理想時間:3分鐘內(參考日本學校標準)。實際記錄:演練后統(tǒng)計班級平均用時(如 2分45秒)
能力提升:了解我國工業(yè)的分布變遷及特征,明確科技是如何促進工業(yè)低碳發(fā)展的,明確人地協(xié)調觀在工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性。
北京時間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措果鄉(xiāng)(北緯28.50度,東經87.45度)發(fā)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讀世界局部地區(qū)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地震屬于( )A.地質災害B.氣象災害C.海洋災害D.生物災害
解析:氣象災害包括臺風、洪澇、干旱、寒潮、沙塵暴等;地質災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日喀則易發(fā)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所在地區(qū)( )A.深受季風氣候影響B(tài).位于板塊交界地帶C.人口、城市密集D.多滑坡、泥石流
解析:讀圖可知,日喀則位于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屬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因此多地震,B正確;地震的發(fā)生與該地的氣候、人口無關,AC錯誤;滑坡、泥石流的發(fā)生不是地震的誘因,D錯誤;故選B。
3.為避免和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失,下列措施正確的有( )①明確逃生通道②帶離所有貴重物品③開展應急演習④學習防震知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避免和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失可采取的措施有明確逃生通道,開展應急演習和學習防震知識,①③④正確;帶離貴重物品可能會錯失珍貴的逃生時機,②錯誤;故選C。
2024年7月以來,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馬烈鄉(xiāng)遭遇持續(xù)強降雨天氣,20日發(fā)生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4.本次泥石流災害最主要的誘因是( )A.地表崎嶇B.暴雨集中C.土質疏松D.植被稀疏
解析:讀材料可知,受連日強降雨天氣的影響,2024年7月,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馬烈鄉(xiāng)發(fā)生一起泥石流自然災害,故本次泥石流的最主要誘因是強降水集中,B正確;地表崎嶇、土質疏松、植被稀疏不是最主要誘因,排除ACD。故選B。
5.遭遇滑坡泥石流時,一般正確的做法是( )①迅速避讓和撤離②就近選擇樹木生長密集的高地躲避③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兩側山坡上跑④迅速躲進房子或車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遭遇滑坡泥石流時,一般正確的做法是迅速避讓和撤離,應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兩側逃生,盡快離開滑坡區(qū)域,尋找安全地點,逃離滑坡的范圍,確保自身安全,并及時報警求救,①②③正確,A正確;迅速躲進房子或車子里是錯誤的,只會被泥石流掩埋,④錯誤,排除BCD。故選A。
地球上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災難。平時多掌握一些自救與互救的知識、技能,就會在關鍵時刻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生活中一旦災害突然發(fā)生,不應該做的事情是( )A.擇機逃離現場B.保持清醒的頭腦C.立即乘電梯逃生D.切斷電、火、煤氣等災源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災害發(fā)生后,不要慌張,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逃離災害發(fā)生區(qū),A正確;災害發(fā)生后,要沉著冷靜,保持大腦清醒,B正確;災害發(fā)生如地震火災等,切記不要乘坐電梯逃生,C錯誤;切斷電、火、煤氣等可能引發(fā)二次災害的災源,D正確。故選C。
相關課件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五章 建設美麗中國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與防災減災教學課件ppt,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核心素養(yǎng),自然災害嚴重,我國自然災害特征,知識拓展,自然災害的定義,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7-11,-8-13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課文內容ppt課件,共22頁。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教案配套ppt課件,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常見的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禍不單行,防災減災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課件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