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2024)第九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9.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9.2.2 用坐標表示平移優(yōu)秀課后復習題,文件包含922用坐標表示平移-知識點梳理+練習含答案解析docx、922用坐標表示平移-知識點梳理+練習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知識點01 坐標系中點的平移
點的平移:
左右平移: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左右平移時,縱坐標 不變 ,橫坐標進行 加減 。向右平移時 加 ,向左平移時 減 。即a,b左右平移m各單位后得到 a±m(xù),b 。
巧記:左右平移,橫加減,縱不變,右加左減。
上下平移: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上下平移時,橫坐標 不變 ,縱坐標進行 加減 。向上平移時 加 ,向下平移時 減 。即a,b上下平移m各單位后得到 a,b±m(xù) 。
巧記:上下平移,縱加減,橫不變,上加下減。
【即學即練1】
1.點P(﹣2,﹣3)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則所得點的坐標為( )
A.(﹣5,2)B.(1,2)C.(﹣5,﹣8)D.(1,﹣8)
【分析】根據(jù)向右平移,橫坐標加,向上平移縱坐標加,求出點P對應點的坐標即可得解.
【解答】解:點P(﹣2,﹣3)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則所得點的坐標為(﹣2+3,﹣3+5),即(1,2).
故選:B.
【即學即練2】
2.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P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2,﹣1),則點P的坐標是( )
A.(5,﹣1)B.(﹣1,﹣1)C.(2,﹣4)D.(2,2)
【分析】根據(jù)將點P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2,﹣1),則﹣1﹣3=﹣4,即可作答.
【解答】解:∵將點P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2,﹣1),
∴﹣1﹣3=﹣4,
∴點P的坐標是(2,﹣4).
故選:C.
【即學即練3】
3.在直角坐標系中,把點P(m,n)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恰好與原點重合,則m的值為( )
A.2B.﹣2C.3D.﹣3
【分析】點P(m,n)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后得(m﹣2,n+3),根據(jù)平移后恰好與原點重合,即可求出m的值.
【解答】解:∵點P(m,n)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后得(m﹣2,n+3),且恰好與原點重合,
∴m﹣2=0,
∴m=2.
故選:A.
知識點02 坐標系中圖形的平移
圖形的平移:
圖形平移時,把圖形的關鍵點按照點的平移進行平移,然后把平移后的點按照原圖形連接。因為圖形是整體平移,所以圖形上的每一個點都遵循同一個平移規(guī)律。
【即學即練1】
4.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移△ABC至△A1B1C1的位置.若頂點A(﹣3,4)的對應點是A1(2,5),則點B(﹣4,2)的對應點B1的坐標是( )
A.(1,2)B.(1,3)C.(﹣4,3)D.(2,2)
【分析】根據(jù)點A(﹣3,4)的對應點是A1(2,5),可得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向上平移1個單位至A1,進而可以解決問題.
【解答】解:因為點A(﹣3,4)的對應點是A1(2,5),
所以2﹣(﹣3)=5,5﹣4=1,
即將△ABC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1個單位長度可得△A1B1C1,
所以﹣4+5=1,2+1=3,
即點B的對應點B1的坐標為(1,3).
故選:B.
知識點03 從圖形上的點的坐標變化判斷平移
從圖形上的點的坐標變化判斷如何平移: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上(或減去)一個正數(shù)a,那么相應的新圖形可以看做把原圖形 向左(或向右) 平移了a個單位長度得到;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上(或減去)一個正數(shù)a,那么相應的新圖形可以看做把原圖形 向上(或向下) 平移了a個單位長度得到。
【即學即練1】
5.如果將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P(a﹣3,b+2)平移到點(a,b)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方法中正確的是
( )
A.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
B.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
C.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
D.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
【分析】根據(jù)向左平移橫坐標減,向上平移縱坐標加求解即可.
【解答】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P(a﹣3,b+2)平移到點(a,b)的位置,
∴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的.
故選:C.
題型01 求平移后的坐標
【典例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A(2,4)先向右平移4個單位,再向下平移6個單位后得到點B,則點B的坐標是( )
A.(8,8)B.(6,10)C.(6,﹣2)D.(﹣2,﹣2)
【分析】根據(jù)向右平移橫坐標加,向下平移縱坐標減求解即可.
【解答】解:∵A(2,4)先向右平移4個單位,再向下平移6個單位后得到點B,
∴點B的橫坐標為2+4=6,縱坐標為4﹣6=﹣2,
∴點B的坐標為(6,﹣2).
故選:C.
【變式1】將點A(2,﹣1)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則點B的坐標是( )
A.(﹣1,4)B.(﹣2,4)C.(2,5)D.(1,5)
【分析】根據(jù):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的規(guī)律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將點A(2,﹣1)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
∴點B的橫坐標為2﹣3=﹣1,縱坐標為﹣1+5=4,
∴B的坐標為(﹣1,4).
故選:A.
【變式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線段AB平移后得到線段A′B′,點A(2,﹣1)的對應點A′的坐標為(﹣2,﹣1),則點B(﹣1,2)的對應點B′的坐標為( )
A.(﹣5,﹣1)B.(﹣5,2)C.(3,2)D.(﹣3,2)
【分析】根據(jù)圖形平移的性質,即可求解.
【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線段AB平移后得到線段A′B′,點A(2,﹣1)的對應點A′的坐標為(﹣2,﹣1),
∴線段AB向左平移4個單位,
∴點B(﹣1,2)向左平移4個單位,得到對應點B′的坐標為(﹣5,2).
故選:B.
【變式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2,0),B(0,3),將線段AB平移后得到線段CD,點A、B的對應點分別是點C、D.若點C的坐標為(1,﹣2),則點D的坐標為( )
A.(3,1)B.(1,3)C.(﹣5,﹣1)D.(﹣1,﹣5)
【分析】先通過點A的對應點為C,進而確定平移方式,然后利用平移變換的規(guī)律即可解答.
【解答】解:由題意可得:線段AB向右平移3個單位,向下平移2個單位得到線段CD,
∴點B(0,3)的對應點D的坐標為(0+3,3﹣2),即D(3,1),
故選:A.
題型02 求平移前的坐標
【典例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A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1),則點A的坐標是( )
A.(5,1)B.(2,4)C.(﹣1,1)D.(2,﹣2)
【分析】將點A'的橫坐標減3,縱坐標不變即可得到點A的坐標.
【解答】解:將點A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A'(2,1),
∴點A的坐標是(2﹣3,1),即點A的坐標為(﹣1,1),
故選:C.
【變式1】將點P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后的對應點Q的坐標為(﹣4,1),則點P的坐標為( )
A.(﹣1,3)B.(﹣4,1)C.(2,5)D.(1,0)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得將點Q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再根據(jù)“上加下減,左減右加”的平移規(guī)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將點P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后的對應點Q的坐標為(﹣4,1),
∴將點Q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
∵Q(﹣4,1),
∴點P的坐標為(﹣4+3,1+2),即(﹣1,3),
故選:A.
【變式2】已知△ABC的一個頂點A的坐標為(a,b),將△ABC沿x軸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沿y軸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點A恰好落在原點上,則平移前點A的坐標是( )
A.(2,3)B.(3,2)C.(2,﹣3)D.(3,﹣2)
【分析】利用平移變換的規(guī)律得點A平移后的坐標,根據(jù)平移后恰好落在原點上,求出a和b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點A(a,b)沿x軸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沿y軸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a﹣2,b+3),
又∵平移后恰好落在原點上,
∴a﹣2=0,b+3=0,
∴a=2,b=﹣3,
∴平移前點A的坐標是(2,﹣3).
故選:C.
【變式3】點M(m﹣2,m+5)向左平移2個單位后恰好落在y軸上,則點M的坐標為( )
A.(﹣2,5)B.(﹣7,0)C.(2,9)D.(3,10)
【分析】根據(jù)題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解:點M(m﹣2,m+5)向左平移2個單位后恰好落在y軸上,
∴m﹣2﹣2=0,
∴m=4,
∴點M(2,9),
故選:C.
題型03 判斷點或圖形的平移情況
【典例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將原圖形上的每個點的縱坐標都加2,橫坐標保持不變,則所得圖形的位置與原圖相比( )
A.向左平移2個單位B.向右平移2個單位
C.向上平移2個單位D.向下平移2個單位
【分析】根據(jù)點坐標平移特點:向左平移,橫坐標減,向右平移,橫坐標加,向上平移縱坐標加,向下平移,縱坐標減進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將原圖形上的每個點的縱坐標都加2,橫坐標保持不變,
∴所得圖形的位置與原圖相比向上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故選:C.
【變式1】若使△ABC的三個頂點在直角坐標系中的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增加3個單位,則△ABC平移方向和距離是( )
A.向左平移3個單位B.向右平移3個單位
C.向上平移3個單位D.向下平移3個單位
【分析】根據(jù)平移中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判斷即可.
【解答】解:∵使△ABC的三個頂點在直角坐標系中的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增加3個單位,
∴△ABC平移方向和距離是向右平移3個單位.
故選:B.
【變式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2,3)經(jīng)兩次平移后,所得到的點的坐標為(4,1),則點P經(jīng)過的兩次平移是( )
A.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
B.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
C.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
D.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
【分析】根據(jù)點P和其平移后對應點的坐標,得出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據(jù)此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因為點P坐標為(2,3),其平移后的對應點坐標為(4,1),
所以4﹣2=2,1﹣3=﹣2,
即將點P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4,1).
故選:A.
【變式3】將線段AB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移,已知點A(﹣2,2),B(0,0),將線段平移后,其兩個端點的對應點分別為A'(﹣1,4),B'(1,2),則它的平移情況是( )
A.向左平移了1個單位長度,向上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B.向右平移了1個單位長度,向下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C.向右平移了1個單位長度,向上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D.向左平移了1個單位長度,向下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分析】由點A(﹣2,2)及其對應點A'(﹣1,4),知橫坐標增加1,縱坐標增加2,據(jù)此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點A(﹣2,2)及其對應點A'(﹣1,4),知向右平移了1個單位長度,向上平移了2個單位長度,
故選:C.
題型04 利用平移規(guī)律求值
【典例1】如圖,點A,B分別在x軸和y軸上,OA=1,OB=2,若將線段AB平移至線段A'B',則a+b的值為( )
A.2B.3C.﹣2D.﹣3
【分析】先求出線段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再求出a,b的值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題意得A(﹣1,0),A'(2,a),
∴A'是點A向右平移2﹣(﹣1)=3個單位得到;
∵B(0,2),B'(b,1),
∴點B'是點B向下平移2﹣1=1個單位得到;
∴線段A'B'是線段AB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得到,
故a=0﹣1=﹣1,b=0+3=3,
∴a+b=﹣1+3=2,
故選:A.
【變式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P坐標為(0,﹣3)、點Q坐標為(5,1),連接PQ后平移得到P1Q1,若P1(m,﹣2)、Q1(2,n),則nm的值是( )
A.19B.18C.8D.9
【分析】根據(jù)平行的性質,建立關于m,n的等式,據(jù)此進行計算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由題知,
0﹣m=5﹣2,﹣3﹣(﹣2)=1﹣n,
解得m=﹣3,n=2,
所以nm=2﹣3=18.
故選:B.
【變式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2,0),B(0,3),將線段AB平移后,得到線段CD,點A與點C對應,若點C(2,a),點D(b,0),則a+b= 1 .
【分析】點A(﹣2,0)對應點C的坐標為C(2,a),知道平移的軌跡為向右平移4個單位,點B(0,3)對應點D(b,0),知道平移軌跡是向下平移3個單位,根據(jù)平移規(guī)律得出a、b的值,即可作答.
【解答】解:∵點A(﹣2,0)對應點C的坐標為C(2,a),點B(0,3)對應點D(b,0),
∴線段AB向右平移4個單位,向下平移3個單位得到線段CD,
∴a=0﹣3=﹣3,b=0+4=4,
∴a+b=﹣3+4=1,
故答案為:1.
【變式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點P(a﹣1,3)向右平移5個單位得到點Q(2﹣2b,3),則2a+4b+7的值為 3 .
【分析】根據(jù)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可得答案.
【解答】解:∵把點P(a﹣1,3)向右平移5個單位得到點Q(2﹣2b,3),
∴a﹣1+5=2﹣2b,
∴a+2b=﹣2,
∴2a+4b+7=2(a+2b)+7=﹣4+7=3.
故答案為:3.
【變式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2m+1,﹣3)和點B(2,1﹣m).
(1)若AB⊥x軸,求m的值;
(2)若將點A向上平移a個單位,再向右平移a個單位,得到點B,求a的值.
【分析】(1)根據(jù)AB⊥x軸得出AB∥y軸,得出A、B兩點橫坐標相等,構建方程求解;
(2)利用平移變換的規(guī)律,構建方程組求解.
【解答】解:(1)∵AB⊥x軸,
∴AB∥y軸,
∴2m+1=2,
解得:m=12;
(2)由題意得?3+a=1?m2m+1+a=2,
∴解方程組得:m=?3a=7,
∴a=7.
1.若將點A(2,3)向左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4個單位,得到點B,則點B的坐標為( )
A.(5,﹣1)B.(﹣1,﹣1)C.(5,7)D.(﹣1,7)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質分別得出平移后橫縱坐標進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將點A(2,3)向左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4個單位,得到點B,則點B的坐標為(2﹣3,3﹣4),
即(﹣1,﹣1).
故選:B.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經(jīng)過M(﹣1,2),N(1,﹣1)兩點.現(xiàn)將直線l平移,使點M到達點(1,﹣2)處,則點N到達的點是( )
A.(3,﹣5)B.(3,3)C.(﹣1,﹣5)D.(﹣1,3)
【分析】根據(jù)點的坐標平移“左減右加,上加下減”進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點N(1,﹣1)經(jīng)過平移后到達的點的坐標是(3,﹣5);
故選:A.
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線段A′B′是由線段AB經(jīng)過平移得到的,已知點A(﹣3,2)的對應點為A′(2,﹣1),點B的對應點B′的坐標為(6,1),則點B的坐標為( )
A.(﹣1,3)B.(﹣1,4)C.(1,4)D.(2,5)
【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點的變化規(guī)律求解即可.
【解答】解:∵點A(﹣3,2)的對應點為A′(2,﹣1),
∴線段A′B′是由線段AB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得到,
而點B的對應點為B′(6,1),
∴點B的坐標為(1,4).
故選:C.
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m,n)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最后所得點的坐標是( )
A.(m+3,n﹣2)B.(m+3,n+2)C.(m﹣3,n﹣2)D.(m﹣3,n+2)
【分析】根據(jù)點的坐標的平移規(guī)律: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求解即可.
【解答】解:將點(m,n)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最后所得點的坐標是(m+3,n+2),
故選:B.
5.如圖,點A(﹣1,0),點B(0,2),線段AB平移后得到線段A′B′,若點A′(2,a),點B′(b,1),則a﹣b的值是( )
A.4B.﹣2C.2D.﹣4
【分析】各對應點之間的關系是橫坐標加3,縱坐標減1,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解:由題意得,對應點之間的關系是橫坐標加3,縱坐標減1,
∴0﹣1=a,0+3=b,
∴a=﹣1,b=3,
∴a﹣b=﹣1﹣3=﹣4.
故選:D.
6.將P點(m,m+1)向上平移3個單位到Q點,且點Q在x軸上,那么Q點坐標為( )
A.(﹣2,0)B.(0,﹣2)C.(0,﹣4)D.(﹣4,0)
【分析】根據(jù)上下平移時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可得點Q(m,m+4),再根據(jù)x軸上的點縱坐標為0可得m+4=0,算出m的值,可得點Q的坐標.
【解答】解:∵P點(m,m+1)向上平移3個單位到Q點,
∴Q(m,m+4),
∵點Q在x軸上,
∴m+4=0,
解得:m=﹣4,
∴點Q點坐標為(﹣4,0).
故選:D.
7.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ABCD的頂點都在網(wǎng)格點上,將四邊形ABCD平移使得點B與點D重合,則點A的對應點的坐標為( )
A.(0,0)B.(2,﹣2)C.(2,3)D.(﹣2,4)
【分析】首先由點B平移至點D,可得先向右平移4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長度,再根據(jù)平移方法可得A平移后的坐標.
【解答】解:由點B平移至點D,可得先向右平移4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長度,
∵A的坐標是(﹣2,﹣1),
∴點A的對應點的坐標為(﹣2+4,﹣1﹣1),即(2,﹣2).
故選:B.
8.如圖,已知A,B的坐標分別為(1,2),(3,0),將△OAB沿x軸正方向平移,使B平移到點E,得到△DCE,若OE=4,則點C的坐標為( )
A.(2,2)B.(3,2)C.(1,3)D.(1,4)
【分析】由B(3,0)可得OB=3,進而得到BE=1,即將△OAB沿x軸正方向平移1個單位得到△DCE,然后將A向右平移1個單位得到C,最后根據(jù)平移法則即可解答.
【解答】解:∵B(3,0),
∴OB=3,
∵OE=4,
∴BE=OE﹣OB=1,
∴將△OAB沿x軸正方向平移1個單位得到△DCE,
∴點C是將A向右平移1個單位得到的,
∴點C是的坐標是(1+1,2),即(2,2).
故選:A.
9.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A(m+1,n﹣2)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若點A′位于第二象限,則m,n的取值范圍分別是( )
A.m>1,n<﹣2B.m>1,n>﹣2C.m<1,n<﹣2D.m<1,n>﹣2
【分析】先根據(jù)“上加下減,左減右加”的平移規(guī)律得到A′(m﹣1,n+2),再根據(jù)第二象限內的點橫坐標為負,縱坐標為正進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將點A(m+1,n﹣2)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
∴A′(m﹣1,n+2),
∵A′(m﹣1,n+2)在第二象限,
∴m﹣1<0,n+2>0,
∴m<1,n>﹣2,
故選:D.
10.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三角形ABC平移至三角形A1B1C1,點P(a,b)是三角形ABC內一點,經(jīng)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1B1C1內對應點P1(a+8,b﹣5),若點A1的坐標為(5,﹣1),則點A的坐標為( )
A.(﹣4,3)B.(﹣1,2)C.(﹣6,2)D.(﹣3,4)
【分析】先根據(jù)P點坐標的變化得出平移的方向和距離,進而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點P(a,b)是三角形ABC內一點,經(jīng)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1B1C1內對應點P1(a+8,b﹣5),
∴設A(x,y),
∵點A1的坐標為(5,﹣1),
∴x+8=5,y﹣5=﹣1,
解得x=﹣3,y=4,
∴A(﹣3,4).
故選:D.
11.若點A(﹣5m,2m﹣1)向上平移3個單位后得到的點在x軸上,則m的值為 ﹣1 .
【分析】先平移點,再根據(jù)x軸上點縱坐標為0列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點A(﹣5m,2m﹣1)向上平移3個單位,
∴點A1(﹣5m,2m﹣1+3)向上平移3個單位,
∵點A1(﹣5m,2m﹣1+3)在x軸上,
∴2m﹣1+3=0,解得:m=﹣1,
故答案為:﹣1.
12.將平面直角坐標系平移,使原點O移至點A(5,﹣3)的位置,則在新坐標系中原來點O的坐標為 (﹣5,3) .
【分析】由原點O移至點A(5,﹣3)的位置,可知坐標系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然后根據(jù)逆向思維可進行求解.
【解答】解:在新坐標系中原來點O的坐標為(﹣5,3);
故答案為(﹣5,3).
1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點P(a﹣1,5)向左平移3個單位得到點Q(2﹣2b,5),則2a+4b+3的值為 15 .
【分析】根據(jù)橫坐標,右移加,左移減;縱坐標,上移加,下移減可得答案.
【解答】解:將點P(a﹣1,5)向左平移3個單位,得到點Q,點Q的坐標為(2﹣2b,5),
∴a﹣1﹣3=2﹣2b,
∴a+2b=6,
∴2a+4b+3=2(a+2b)+3=2×6+3=15,
故答案為:15.
14.我們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上下或左右平移,可以得到相應點的坐標.如圖是一組密碼的一部分,為了保密,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密碼.若輸入數(shù)字密碼(1,5),(2,2),對應中轉口令是“相交”,最后輸出口令為“平行”;按此方法,若輸入數(shù)字密碼(6,5),(7,3),則最后輸出口令為 數(shù)學 .
【分析】根據(jù)輸入數(shù)字密碼(1,5),(2,2),對應中轉口令是“相交”,最后輸出口令為“平行”,得出平移規(guī)律進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輸入數(shù)字密碼(1,5),(2,2),對應中轉口令是“相交”,最后輸出口令為“平行”,可得平移規(guī)律為:向右平移1個單位,向上平移2個單位,
所以輸入數(shù)字密碼(6,5),(7,3),則最后輸出口令為數(shù)學,
故答案為:數(shù)學.
15.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任意點P(x,y),給出如下定義:將點P(x,y)平移到P′(x+t,y﹣t)稱為將點P進行“t型平移”,點P′稱為將點P進行“t型平移”的對應點;已知點A(1,1),點B(6,0),C(8,﹣2),點M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將點A進行“t型平移”后得到的對應點為A′,當t的取值范圍是 3≤t≤5 時,A′M的最小值保持不變.
【分析】作出圖形,根據(jù)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得到點A′在A′A″上時滿足條件,即可解答.
【解答】解:如圖,A′A″∥BC,當點A′在A′A″上時,根據(jù)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可得A′M的最小值保持不變,
∵A′(4,﹣2),A″(6,﹣4),
∴3≤t≤5.
故答案為:3≤t≤5
16.如圖,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都在網(wǎng)格點上,其中,C點坐標為(1,2).
(1)填空:點A的坐標是 (2,﹣1) ,點B的坐標是 (4,3) ;
(2)將△ABC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1個單位長度,得到△A′B′C′.請寫出△A′B′C′的三個頂點坐標;
(3)求△ABC的面積.
【分析】(1)利用點的坐標的表示方法寫出A點和B點坐標;
(2)利用點的坐標平移規(guī)律寫出點A′、B′、C′的坐標,然后描點得到△A′B′C′;
(3)用一個矩形的面積分別減去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可得到△ABC的面積.
【解答】解:(1)A(2,﹣1),B(4,3);
故答案為(2,﹣1),(4,3);
(2)如圖,△A′B′C′為所作;A′(0,0),B′(2,4),C′(﹣1,3);
(3)△ABC的面積=3×4?12×2×4?12×3×1?12×3×1=5.
17.已知點P(3a﹣15,2﹣a).
(1)若點P到x軸的距離是1,試求出a的值;
(2)在(1)題的條件下,點Q如果是點P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的,試求出點Q的坐標;
(3)若點P位于第三象限且橫、縱坐標都是整數(shù),試求點P的坐標.
【分析】(1)根據(jù)點到x軸的距離等于縱坐標的絕對值構建方程求解即可.
(2)利用平移的性質解決問題即可.
(3)根據(jù)不等式組解決問題即可.
【解答】解:(1)∵點P(3a﹣15,2﹣a),
∴|2﹣a|=1,
∴a=1或a=3.
(2)由a=1得:點P(﹣12,1),
由a=3得:點P(﹣6,﹣1),
∴點Q的坐標為(﹣12,4)或(﹣6,2).
(3)∵點P(3a﹣15,2﹣a)位于第三象限,
∴3a?15<02?a<0,
解得:2<a<5.因為點P的橫、縱坐標都是整數(shù),所以a=3或4,
當a=3時,點P(﹣6,﹣1),
當a=4時,點P(﹣3,﹣2).
18.對于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的任意一點P(x,y),給出如下定義:記a=x+y,b=﹣x+y,將點M(a,b)與點N(b,a)稱為點P的一對伴隨點.例如,點M(1,﹣5)與點N(﹣5,1)為點P(3,﹣2)的一對伴隨點.
(1)點A(4,1)的一對伴隨點坐標為 (5,﹣3),(﹣3,5) ;
(2)將點C(3m﹣1,m+1)(m>0)向左平移m個單位長度,得到點C′,若點C′的一對伴隨點重合,求點C的坐標.
【分析】(1)根據(jù)“伴隨點”的定義求解即可;
(2)根據(jù)“伴隨點”的定義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1)由題意得,a=x+y=4+1=5,b=﹣x+y=﹣4+1=﹣3,
∴點A的一對伴隨點坐標為:(5,﹣3),(﹣3,5);
故答案為:(5,﹣3),(﹣3,5);
(2)由題意得,C′(2m﹣1,m+1),
此時,a=2m﹣1+m+1=3m,
b=﹣2m+1+m+1=﹣m+2,
則C′點的伴隨點為(﹣m+2,3m)和(3m,﹣m+2),
∴這兩個伴隨點重合,(即兩點的橫、縱坐標分別相等),
∴﹣m+2=3m,解得,m=12,
∴3m﹣1=12,m+1=32,
∴C點坐標為(12,32).
19.如圖,△A′B′C′是由△ABC經(jīng)過某種平移得到的,點A與點A′,點B與點B′,點C與點C′分別對應,且這六個點都在格點上,觀察各點以及各點坐標之間的關系,解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點B和點B′的坐標,并說明△A′B′C′是由△ABC經(jīng)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
(2)若點M(a+1,2b﹣5)是△ABC內一點,它隨△ABC按(1)中方式平移后得到的對應點為點N(2a﹣7,4+b),求a和b的值;
(3)連接BC′,直接寫出∠CBC′與∠B′C′O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CBC′=∠B′C′O+90° .
【分析】(1)根據(jù)所給圖形,即可得出點B和點B′的坐標,進而得出平移的方式即可解決問題.
(2)根據(jù)(1)中所得平移方式即可解決問題.
(3)根據(jù)平移的性質,得出BC∥B′C′,結合平行線的性質和∠BC′O﹣90°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解:(1)由所給圖形可知,
點B的坐標為(2,1),點B′的坐標為(﹣1,﹣2),
所以2﹣(﹣1)=3,1﹣(﹣2)=3,
則△A′B′C′是由△ABC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或先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
(2)因為點M是△ABC內一點,
所以平移后點M對應點的坐標可表示為(a+1﹣3,2b﹣5﹣3),
因為平移后點M對應點N的坐標為(2a﹣7,4+b),
所以a+1﹣3=2a﹣7,2b﹣5﹣3=4+b,
解得a=5,b=12.
(3)由平移可知,
BC∥B′C′,
所以∠CBC′=∠B′C′B.
因為∠B′C′B=∠B′C′O+∠BC′O=∠B′C′O+90°,
所以∠CBC′=∠B′C′O+90°.
故答案為:∠CBC′=∠B′C′O+90°.
20.如圖1,已知,點A(1,a),AH⊥x軸,垂足為H,將線段AO平移至線段BC,點B(b,0),其中點A與點B對應,點O與點C對應,a、b滿足4?a+(b?3)2=0.
(1)填空:①直接寫出A、B、C三點的坐標A( 1,4 )、B( 3,0 )、C( 2,﹣4 );
②直接寫出三角形AOH的面積 2 .
(2)如圖1,若點D(m,n)在線段OA上,證明:4m=n.
(3)如圖2,連OC,動點P從點B開始在x軸上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點Q從點O開始在y軸上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下運動.若經(jīng)過t秒,三角形AOP與三角形COQ的面積相等,試求t的值及點P的坐標.
【分析】(1)①利用非負數(shù)的性質求出a,b的值,可得結論.
②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求解即可.
(2)連接DH,根據(jù)△ODH的面積+△ADH的面積=△OAH的面積,構建關系式,可得結論.
(3)分兩種情形:①當點P在線段OB上,②當點P在BO的延長線上時,分別利用面積關系,構建方程,可得結論.
【解答】(1)解:①∵4?a+(b?3)2=0,
又∵4?a≥0,(b﹣3)2≥0,
∴a=4,b=3,
∴A(1,4),B(3,0),C((2,﹣4),
故答案為:1,4;3,0;2,﹣4.
②△AOH的面積=12×1×4=2,
故答案為:2.
(2)證明:如圖,連接DH.
∵△ODH的面積+△ADH的面積=△OAH的面積,
∴12×1×n+12×4×(1﹣m)=2,
∴4m=n.
(3)解:①當點P在線段OB上,12×(3﹣2t)×4=12×2t,
解得t=1.2.
此時P(0.6,0).
②當點P在BO的延長線上時,12×(2t﹣3)×4=12×2×t,
解得t=2,
此時P(﹣1,0),
綜上所述,t=1.2時,P(0.6,0),t=2時,P(﹣1,0).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①坐標系中點的平移
②坐標系中圖形的平移
③從圖形上的點的坐標變化確定平移
掌握坐標在坐標系中平移的變化規(guī)律,能夠熟練根據(jù)規(guī)律求出平移前后的坐標,也能根據(jù)坐標的前后變化判斷坐標的平移。
能夠熟練的根據(jù)點的平移得到圖形的平移。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九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9.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9.2.1 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精品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921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知識點梳理+練習含答案解析docx、921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知識點梳理+練習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9.2.2 用坐標表示平移課時作業(yè),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已知△ABC內任意一點P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9.2.2 用坐標表示平移同步練習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將點A,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P,將點B,點N可以看作由點M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