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 (含解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9 課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9 課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含解析),共5頁。
1.蘇軾《定風波》中寫作者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沖雨,從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2.《定風波》中寫歸途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3.《定風波》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一邊是料峭春風,絲絲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些些暖意,在寫景中傳達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憂患中有喜悅。
4.《定風波》中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定風波》中最能體現蘇軾超然物外情懷的句子:也無風雨也無晴。
6.蘇軾在《定風波》中,描寫歸途遇雨,自己卻照常漫步的句子是“何妨吟嘯且徐行。
7.從蘇軾《定風波》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讀出了人生的曠達。
8.蘇軾的《定風波》中表現詩人“任由雨驟風狂,依然放聲吟詠,從容慢行”的詩句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9.蘇軾的《定風波》中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三句飽含人生哲理,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
10.蘇軾的《定風波》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幾句寫天晴后,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
11.蘇軾的《定風波》作于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耙矡o風雨也無晴”一句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12.蘇軾《初入廬山》詩中寫道“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他想涂個清凈逍遙、自在曠達的生活,即使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才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抖L波》中相對應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13.蘇軾的《定風波》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一邊是料峭春風,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寫景中傳達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憂患中有喜悅。
14.《定風波》的上片和下片中分別表現蘇軾人生態(tài)度的兩句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
15.《定風波》中表現主旨的詞句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16.《定風波》詞中寫出詞人此時布衣生活的內心感受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輕勝馬。
(二)臨江仙·夜登小閣(陳與義)
1. 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描寫詩人回首往事時的心情的句子是: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2.《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的句子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4.《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內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經歷和友情的范圍,而把目光轉向歷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詞句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5.《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概括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寫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6.《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側面顯示詩人對現實的極度不滿,同時表達自己內心寂寞悲涼的情緒,以景語來代替敘事抒情的詞句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7.陳與義在《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夜登小閣,回憶當年洛陽舊游,將古今滄桑和國恨家仇融入漁唱之中發(fā)出了“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的感嘆。
8.《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長溝流月去無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描寫了白天和朋友們暢飲,晚上在杏樹底下吹笛,一直到天明,竟不知月光悄悄消失了的情景。
9.《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詩人追憶當年英雄的詩句是:憶及午橋橋是飲,坐中多是英豪。
10.《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1.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點題并回憶當年豪酣歡樂的生活畫面的句子是: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12.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描寫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的句子是: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4.《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體現空間變化的句子是:長溝流月去無聲。
15.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寫雨后新晴時的月色及漁唱樵歌的句子是: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
1.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現俯瞰祖國的山河的豪情壯志的詩句是: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2.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達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yè)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也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的詩句是: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作者幻想飛入月宮,砍去枝葉婆娑的桂樹,灑向人間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達作者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的詩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5.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達“月亮仿佛一面剛剛打磨過的明鏡”意思的詩句是: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現月輪轉動、時光飛逝的句子是: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寫一輪圓月,從東方冉冉升起,初升的時候,還是一片朦朧,當它慢慢升高,就變得更加明亮,金色的波光,象重新磨過的銅鏡那樣明亮了的詩句是: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四)浣溪沙(納蘭性德)
1.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寥廓的意境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2.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面圖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3.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的“身向云山那畔行”一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此詞主旨的句子是:古今幽恨幾時平。
4.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觸景生情,用了工整的對仗句勾勒出“遠塞”也即“荒戍壘”“舊城關”的荒涼破舊景象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陽舊城關”。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9 1-3單元古詩文默寫訓練(含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文默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古詩文積累與理解,默寫,古詩詞默寫,古詩文名句填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8 1-3單元古詩文理解性默寫背誦(含解析),共7頁。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理解性默寫(含解析),共5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