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科學五年級上冊1 光源獲獎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探索,課外拓展,練一練,整理,板書設計,課堂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單元
《光與色彩》
課題
1.光源
課時
1
核心概念
3.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學習內容及要求
3.3聲音與光的傳播。
5~6年級 ④知道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能使人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核心素養(yǎng)
科學觀念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發(fā)光物體,認識到有些物體是自己發(fā)光的,而有些物體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從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學思維
會按照光源的特征給發(fā)光物體分類。
探究實踐
通過實驗交流、分析,概括出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態(tài)度責任
樂于研究光現象,樂于發(fā)現與分享,認識到光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舉例說明光源的特征,區(qū)分光源與反光物體。
教學難點
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
觀察某些物體發(fā)光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1.火柴、蠟燭、鋼絲球、兩節(jié)電池、兩個帶導線的鱷魚夾,裝有細沙的托盤。
學生:1.手電筒、鏡子等;2.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
上課儀式
教師自我介紹:
同學們好!
……
好,我們開始上課了。大家坐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一起認識光。
和學生簡單互動拉近距離。
2.讓學生意識到進入上課狀態(tài)。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預設5分鐘)
(一)給光源分類
白天,陽光照亮大地;夜晚,燈光和燭光給我們帶來光明。太陽、開啟的電燈、點燃的蠟燭都是光源,它們能自己發(fā)光。
出示燭光、螢火蟲、煙火、雷電圖片
提問: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在觀察和描述的基礎上引出光源的概念;強調其特征:能自己發(fā)光。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類掌控與操作、沒有經過加工和改良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人工制造出來的光源。
二、探索:認識光源(預設10分鐘)
出示圖片:玻璃幕墻、月光及其倒影
提問:這些物體是光源嗎?為什么?
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胡發(fā)光。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要看物體是自己發(fā)光還是因為有其他發(fā)光物體存在而發(fā)光。玻璃幕墻和月亮發(fā)光是太陽導致的,所以它們都不是光源。
三、
研討:沒有光會怎樣?(預設20分鐘)
(三)觀察物體發(fā)光的過程,認識到發(fā)光需要能量
1.活動一:點燃蠟燭,觀察它燃燒發(fā)光的過程
蠟燭發(fā)光過程:點燃蠟燭,蠟油受熱熔化,熔化的蠟油隨著燭芯燃燒而發(fā)光發(fā)熱,蠟燭變短。
2.活動二:給細鋼絲通電,觀察鋼絲發(fā)光的過程
實驗步驟:1.從鋼絲球中抽出一根細鋼絲,將兩個帶導線的鱷魚夾分別夾在細鋼絲的兩端。2.將兩個鱷魚夾立在沙盤中,把其中一根導線固定在電池的電極上。3.用另一根導線觸碰電池的另一極,觀察細鐵絲發(fā)光的現象。
細鋼絲發(fā)光過程:通電時,細鋼絲發(fā)熱,逐漸變紅發(fā)光。
注意:整個過程中細鋼絲處于高溫狀態(tài),千萬不要用手觸碰。
本活動就是通過做使某種材料發(fā)光發(fā)熱的實驗,引導學生感受光是一種能量表現形式,體會光源發(fā)光是需要能量的。
四、課外拓展:夜視儀原理(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夜視儀
1.思考: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也能看到物體?
2.討論: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體,可以借助儀器拓寬人的視野并看清目標。
使學生知道夜視儀可以拓寬人們的視野,感受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知道夜視儀也需要光,只是將人眼看不到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呈現在屏幕上。
五、練一練
一、判斷題
1.太陽、雷電、螢火蟲、發(fā)光水母是人造光源。( )
2.月球本身就是光源。( )
3.能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
4.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會發(fā)光,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要看物體是自己發(fā)光還是因為光體存在而發(fā)光。( )
5.螢火蟲的光比較微弱,所以它不是光源。( )
答案:1.× 2.× 3.√ 4.√ 5.×
二、選擇題
1,光源是能自己發(fā)光的,以下物體是光源的是( )。
A.玻璃 B.太陽 C.月亮 D.鏡子
2.下列光源中,屬于自然光源的是 ( )。
A.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的鏡子 B.螢火蟲 C.手電筒 D.以上都不是
3,太陽和燈泡發(fā)出的光分別屬于 ( )。
A.自然光和反射光 B.人造光和反射光 C.自然光和人造光 D.以上都不是
4.( )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光源。
A.北極星 B.月球 C.太陽 D.電燈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光很亮,所以它們是很好的光源
B.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屬于光源
C.關閉臺燈,臺燈不能發(fā)光,所以它就不是光源了
D.以上都不對
答案:1.B 2.B 3.C 4.C 5.C
在線練習
六、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yǎng)學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習慣。
七、板書設計
光源(課題)
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
八、課堂反思
一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光與色彩》第一課。本課逐漸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根據光源概念與生活經驗,討論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進而學會給光源分類。第二部分,分析圖片呈現的發(fā)光現象,知道發(fā)光物體分為光源與反光物體兩類,學會區(qū)分。第三部分,通過點燃蠟燭、給細鋼絲通電兩個活動,觀察物體發(fā)光的過程,認識到發(fā)光需要能量。
二、教學反思
1.積極搭建教與學的支架,將課堂交給學生
新課改要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體到科學課堂上,教師應摒棄原先的授受課堂,而應當蹲到學生的身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提供結構化的教學材料等積極地為學生搭建思維的支架,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本節(jié)課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認識光源”,在認識了光源的定義后,我挑選了生活中另一些典型的光源與反光的物體,然后通過“獨立判斷”、交流、討論、匯報這些形式,將課堂交給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生的思維都主動參與了,當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致時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他的表達、分析、判斷等能力都能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運用和發(fā)展。
2.利用多種策略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
《光源》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需要吸引學生進入光的美妙世界。因此,我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挑選了生活中發(fā)光物體的圖片和視頻,輔以文字介紹和音樂,喚起學生的記憶讓他們沉浸在光的世界中,感受光帶來的美
在“讓鋼絲發(fā)光”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可以非常肯定鋼絲不是光源,通過故意制造矛盾,通過提問“那它有沒有機會成為光源呢”一下子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投入試驗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的技術,例如:小組實驗記錄可以采用白板、樹狀圖或者利用一些模擬軟件進行模擬實驗等等,這些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的過程。
這是一份科學五年級上冊13 云和霧優(yōu)質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問題導入,探究新知,拓展與應用,練一練,整理,板書設計,課堂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五年級上冊第2單元 熱傳遞7 熱輻射優(yōu)秀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問題導入,探究新知,拓展與應用,練一練,整理,板書設計,課堂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蘇教版 (2017)五年級上冊6 熱對流精品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問題導入,探究新知,拓展與應用,練一練,整理,板書設計,課堂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