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卷,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作圖與讀圖題,實驗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許多居民近距離出行更樂意選擇公共自行車,這種出行方式有利于減少城市的( )
A.水污染B.大氣污染
C.固體廢棄物污染
2.原本直行的小船,在船尾裝上向右偏的船舵(如圖),船會( )
A.向左拐彎B.保持直行C.向右拐彎
3.麥哲倫組織了一支由五艘船組成的船隊。那時候正是處于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帆船擁有多層甲板和三根以上的主梔桿,體積龐大,排水量可達1000噸以上,并能攜帶重型武器。麥哲倫號輪船在海上航行的動力是( )
A.蒸汽動力B.電力C.風力
4.選擇班里的2位同學作為“生物考察員”,將剩下的同學分成8﹣10組,每組同學分別扮演一種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個圓環(huán),思考在田野綠豆苗叢中能吃誰又會被誰吃掉。“生物考察員”將田野幾條食物關系用“線”和“圓環(huán)”聯(lián)結起來,這就( )
A.食物鏈B.食物網(wǎng)C.生態(tài)系統(tǒng)D.群落
5.地球是宇宙的奇跡,下列選項是其原因之一的是( )
A.地球上有大氣,大氣就像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溫度每年穩(wěn)定增長
B.地球的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比其他氣體都多
C.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離太陽不太近也不太遠的一段距離內(nèi),保證了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
6.我們擔憂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包括( )
①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
②水污染嚴重
③地下水資源豐富
④海水雖然總量很大,但是不能直接飲用
⑤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
7.如圖所示,獨木舟旁邊固定一根木頭,這根木頭可以( )
A.在劃船的時候使用B.增加獨木舟的穩(wěn)定性
C.裝載一定的貨物
8.工廠生產(chǎn)保溫杯時,要使保溫效果更好,隔層應( )
A.填充水B.填充氮氣
C.抽走空氣,變成真空
9.下列物體中都屬于熱的不良導體的是( )
A.水銀和塑料B.木頭和玻璃
C.銅和鉛
10.在田野里生活著許多生物,它們之間形成許多條食物鏈,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
A.蚜蟲→瓢蟲→蜘蛛
B.綠豆苗→蝗蟲→小鳥
C.小草←蚜蟲←瓢蟲←蜘蛛
11.如圖,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字母a、b代表的物質(zhì)分別是( )
A.養(yǎng)料、二氧化碳B.氮氣、養(yǎng)料
C.二氧化碳、養(yǎng)料
12.我們一般選擇透明的瓶子制作生態(tài)瓶,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讓陽光照進瓶內(nèi),使瓶子里的水溫更高
B.讓我們能看見瓶內(nèi)生物的狀況,便于觀察
C.讓陽光照進瓶內(nèi),植物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
13.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校園草地上的生物和非生物可以看做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B.我們制作的生態(tài)瓶是模擬一個池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C.生態(tài)瓶中,水草和浮萍等植物只是為了給動物提供食物
14.生活中我們會利用廢棄紙再生紙,下列關于再生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活中常見的再生紙產(chǎn)品有紙板、紙箱、衛(wèi)生紙等
B.為了節(jié)約紙,我們可以愛護并重復使用教科書、紙張雙面打印、使用紙巾等
C.制作再生紙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原材料,特別是節(jié)約了大量林木,但是會消耗更多的煤,產(chǎn)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15.如圖,熱的傳遞方式有三種,圖中茶壺變熱的方式主要是( )
A.熱對流B.熱輻射C.熱傳導
二、作圖與讀圖題(共20分)
16.(4分)熱在水中的傳遞。
(1)如果在三角形鐵片上加熱,用箭頭表示,畫出熱傳遞的方向。(圖1)
(2)如圖(圖2)是水加熱的過程,用箭頭表示,畫出熱傳遞的方向。
17.(9分)太陽能智能壓縮垃圾箱。
近期,“太陽能智能壓縮垃圾箱”被申請發(fā)明專利并遍布廣場、學校、街道、小區(qū)、辦公樓等各處。這種垃圾箱其實是太陽能壓縮機,只需要小小的陽光就能運作,自動壓縮垃圾,使得垃圾的體積大大減小,清潔人員原本每天收集一次垃圾,如今只需要每周收一次。使用這種垃圾箱意味著市政清潔車隊不需頻頻出動;該垃圾箱的另一個特點是全封閉、雙門結構,阻止氣味溢出,從而防止蒼蠅成群,美觀又安全。
(1)該太陽能垃圾箱能防止氣味溢出,可防止 污染。
(2)使用太陽能壓縮垃圾箱的好處是 、 (至少2條)。
(3)目前解決垃圾的方法是減量化、 、 。
(4)關于解決垃圾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是 、 。
18.(7分)下列是某實驗小組研究種子發(fā)芽的實驗。
(1)這個實驗研究的問題是 。
(2)像這樣研究的實驗方法我們稱為 。
A.參考實驗
B.模擬實驗
C.對比實驗
(3)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有土壤的綠豆發(fā)芽了,沒有土壤的綠豆沒有發(fā)芽,因此得出了結論:綠豆的種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發(fā)芽。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
三、實驗探究題(共35分)
19.(5分)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
從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東非的食草動物們悠閑地生活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保護區(qū)內(nèi)。這里有著豐富的水草,為它們提供了足夠多的食物。從5月中后期開始,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只為追尋青草和水源。
到了7、8月,持續(xù)的干旱嚴重地威脅到動物們的生存,所以大量的動物紛紛渡過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從10月份開始,塞倫蓋蒂大草原會重新迎來雨季,草原開始返青。同時,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并不足以維持數(shù)量龐大的食草動物。所以,食草動物們又開始從東線南遷回塞倫蓋蒂,整個過程大概持續(xù)一個月,要在12月才基本結束。
12月,動物們回到了塞倫蓋蒂大草原,開始繁衍后代、休養(yǎng)生息,為第二年做準備。
(1)當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迎來了旱季,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會 。但是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并不足以維持數(shù)量龐大的食草動物,它們又會 。這樣的遷徙活動主要是為了 。
(2)你還知道動物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哪些行為?舉例說出兩種。
① ;
② 。
20.(12分)某小組想設計一個比較銅、鐵、鋁三種金屬導熱性能的實驗,請你幫助完成實驗。
(1)用來研究傳熱快慢的三種金屬要求是① ,② 。
(2)為了能觀察到三根金屬絲傳熱快慢,我們采用的辦法是 ,看到的現(xiàn)象是 。
(3)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三種金屬傳熱快慢不同,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
(4)我們使用的筆記本電腦由于體積小,所以需要有很好的散熱系統(tǒng),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選擇 作為導熱材料。
A.銅片
B.鐵片
C.鋁片
21.(18分)把鋁箔做成船型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用邊長12厘米的正方形鋁箔可以做成不同的船。某同學認為船的底面積越大,載重量越大,請幫他一起完成實驗的設計。
(1)根據(jù)某同學的猜測,他的假設是 越大,船的載重量越大。
(2)在做這個實驗中,我們用 代表船的載重量。
(3)一個底面積是100平方厘米的船,當放到第11個鉤碼的時候船就下沉了,所以我們記錄的最大載重量是 個鉤碼。如果每個鉤碼重0.3牛,那么這個船最大載重量是 牛。
(4)當船的邊長是8厘米時,船的底面積是 平方厘米。
(5)當?shù)酌娣e是 平方厘米時,船載重量最大。
(6)根據(jù)上面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
(7)如果換成重量更小的墊圈作為測試的載重物,船的載重量可能會變 (填“大”或“小”),理由是 。
2021-2022學年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五年級(下)期末科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分析】減少廢氣和廢物排放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辦法。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廣“無車日”活動,以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
【解答】選擇公共自行車作為出行方式可以減少大氣污染,機動車的使用會排放大量的尾氣,從而造成大氣污染,我們應該積極響應低碳生活。汽車會排放大量尾氣污染大氣,我們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許多市民也開始不使用汽車而騎自行車上班,能有效地改善大氣質(zhì)量。
故選:B。
2.【分析】在船上安裝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進的方向,船舵偏轉的角度越大,船調(diào)轉方向越快。
【解答】船的行進方向由船舵方向決定,操縱船舵的方向與船行駛的方向一致,若將船舵向左偏轉,船會向左轉彎;將船舵向右偏轉,船會向右轉彎。原本直行的小船,在船尾裝上向右偏的船舵。因此,原本直行的小船,在船尾裝上向右偏的船舵,船會向右拐彎。故C選項正確。
故選:C。
3.【分析】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駛,也可以把很多貨物運到遠方。
【解答】科學技術在改變著船的動力系統(tǒng),推動著船的發(fā)展,船的動力從人力逐漸過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機械動力,其發(fā)展順序為人力→風帆→電動風輪→蒸汽裝置→核能等。麥哲倫號輪船是帆船,在海上航行的動力是風力。
故選:C。
4.【分析】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個網(wǎng)狀結構,叫做食物網(wǎng)。
【解答】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個網(wǎng)狀結構,叫做食物網(wǎng)。選擇班里的2位同學作為“生物考察員”,將剩下的同學分成8﹣10組,每組同學分別扮演一種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個圓環(huán),思考在田野綠豆苗叢中能吃誰又會被誰吃掉?!吧锟疾靻T”將田野幾條食物關系用“線”和“圓環(huán)”聯(lián)結起來,這就食物網(wǎng)。
故選:B。
5.【分析】地球是宇宙的奇跡,地球上適宜生命存在,主要是因為地球大氣中含有大量氧氣,適合生命呼吸;地球在太陽系中近乎居中的位置,保證了地球上有大量的液態(tài)水;地球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氣候,氣溫適宜生命生存。
【解答】A.地球上有大氣,大氣就像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溫度穩(wěn)定、適中,故A錯誤;
B.地球的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占比約是21%,比氮氣78%少,故B錯誤;
C.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離太陽不太近也不太遠的一段距離內(nèi),溫度適中,保證了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故C正確。
故選:C。
6.【分析】淡水資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積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組成的。
【解答】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儲量為3500萬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體總儲量的 2.53%。我們?nèi)祟愓嬲軌蚶玫牡Y源是江河湖泊里的水和部分地下水。我們擔憂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包括地球上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水污染嚴重,海水雖然總量很大,但是不能直接飲用,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①②④⑤符合題意。
故選:A。
7.【分析】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駛,也可以把很多貨物運到遠方。
【解答】船的穩(wěn)定性主要與船的體積和底面積大小有關,船底越寬,體積越大,船浸入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較大,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可以裝載較多的物體,且船的穩(wěn)定性更好,不易傾翻。讀圖可以看出,圖中獨木舟的旁邊固定一根木頭,增加了與水接觸的面積,這根木頭是為了增加獨木舟的穩(wěn)定性。故B選項正確。
故選:B。
8.【分析】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解答】工廠生產(chǎn)杯子時,要使保溫效果更好,隔層把空氣抽走,使其變成真空,因為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空氣的流動形成熱對流。
故選:C。
9.【分析】不同材料傳熱快慢不同,金屬等傳熱性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塑料、木頭、空氣、水等傳熱性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熱的不良導體適合做隔熱材料。
【解答】傳熱性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傳熱性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塑料、玻璃、木頭傳熱性弱,屬于熱的不良導體;水銀、銅、鉛傳熱性強,屬于熱的良導體。故B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B。
10.【分析】動物、植物之間具有食物關系,根據(jù)食物關系,可以把一些動物、植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串,就像一條由很多鏈環(huán)組成的鎖鏈一樣。人們把動物、植物之間的這種食物聯(lián)系稱為食物鏈。食物鏈常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解答】動物、植物之間具有食物關系,根據(jù)食物關系,可以把一些動物、植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串,就像一條由很多鏈環(huán)組成的鎖鏈一樣。人們把動物、植物之間的這種食物聯(lián)系稱為食物鏈。食物鏈常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在田野里生活著許多生物,它們之間形成許多條食物鏈,食物鏈正確的是綠豆苗→蝗蟲→小鳥。
故選:B。
11.【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氧氣,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
【解答】綠色植物的葉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過吸收陽光,在綠葉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養(yǎng)分,同時放出氧氣,這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可知,字母a、b代表的物質(zhì)分別是二氧化碳、養(yǎng)料。
故選:C。
12.【分析】生態(tài)瓶就是把一些小動物、植物(提供氧氣)放入一個玻璃瓶中,自給自足,短時間內(nèi)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
【解答】生態(tài)瓶的制作步驟:將透明的玻璃瓶內(nèi)外清洗干凈,再淘洗一些沙子備用;將沙子鋪在玻璃瓶底部,加水至三分之二處;將水草栽種在沙子上,水面上放一些浮萍;待植物存活后,加入少量的小魚、小蝦、田螺等小動物;將瓶子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周圍環(huán)境通風,防止陽光直射;長期觀察并做好記錄。所以我們一般選擇透明的瓶子制作生態(tài)瓶,有利于讓我們能看見瓶內(nèi)生物的狀況,便于觀察,讓陽光照進瓶內(nèi),植物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不是為了讓陽光照進瓶內(nèi),使瓶子里的水溫更高,A符合題意。
故選:A。
13.【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nèi),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在這個統(tǒng)一整體中,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nèi)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解答】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tài)群落。故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個生態(tài)群落。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校園草地上的生物和非生物可以看做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制作的生態(tài)瓶是模擬一個池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AB觀點正確,C觀點錯誤,生態(tài)瓶中,水草和浮萍等植物為了給動物提供食物和氧氣,維護生態(tài)平衡。
故選:C。
14.【分析】再生紙是一種以廢紙為原料,經(jīng)過多道工序生產(chǎn)出來的紙張,生產(chǎn)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垃圾排放量,還可以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
【解答】A.生活中常見的再生紙產(chǎn)品有:紙板和紙箱、包裝紙袋、衛(wèi)生紙等。使用1張再生紙可以節(jié)約1.8克標準煤,相應減少4.7克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該說法正確,故A符合題意;
B.為了節(jié)約紙,我們可以愛護并重復使用教科書、紙張雙面打印的做法是正確的,但使用紙巾不屬于節(jié)約紙的做法。故B不符合題意;
C.普通紙的材質(zhì)主要是植物纖維,再生紙的材料是再生后的廢紙。再生紙與使用木材造紙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有節(jié)約了自然資源,減少了能源消耗,說“會消耗更多的煤,產(chǎn)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說法錯誤,故C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分析】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的。(1)熱傳導是熱可以沿著物體,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至溫度低部分的過程。熱傳導是固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2)對流是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使內(nèi)能從溫度較高部分傳至較低部分的過程。對流是液體和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比液體明顯。(3)熱輻射是熱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質(zhì)直接向周圍發(fā)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質(zhì)。
【解答】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的。熱傳導是熱可以沿著物體,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至溫度低部分的過程。熱傳導是固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讀圖可知,圖中茶壺直接與火爐的火焰接觸,茶壺是固體的,因此,其變熱的方式主要是熱傳導。故C選項正確。
故選:C。
二、作圖與讀圖題(共20分)
16.【分析】熱傳遞是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的。(1)熱傳導是熱可以沿著物體,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至溫度低部分的過程。熱傳導是固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2)對流是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使內(nèi)能從溫度較高部分傳至較低部分的過程。對流是液體和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氣體的對流比液體明顯。(3)熱輻射是熱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質(zhì)直接向周圍發(fā)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質(zhì)。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解答】(1)熱傳導是固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熱傳導是熱可以沿著物體,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至溫度低部分的過程。從圖1可知,如果在三角形鐵片上加熱,熱量從加熱點沿著鐵片放射狀傳遞,圖中箭頭表示熱傳遞的方向。
。
(2)流是液體和氣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對流是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使內(nèi)能從溫度較高部分傳至較低部分的過程。如圖2所示,水加熱的過程中,圖中箭頭表示熱傳遞的方向。
。
故答案為:
17.【分析】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垃圾分類、分裝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解答】(1)分析圖片和材料可知,該太陽能垃圾箱能阻止氣味逸出,從而可防止大氣污染。
(2)使用太陽能壓縮垃圾箱的好處是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
(3)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國際上通行的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減量化:盡可能避免產(chǎn)生額外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資源化:將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無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過程,避免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4)垃圾對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我們應該對垃圾進行分類,綜合處理與利用它們,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材料浪費與能源浪費。對于解決垃圾問題,我們可以做到盡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不購買過度包裝的物品,對家庭垃圾分類分裝分投等。
故答案為:
(1)大氣。
(2)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
(3)資源化;無害化。
(4)盡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對家庭垃圾分類分裝分投。
18.【分析】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一粒種子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只有條件合適時,種子才能萌發(fā)成幼苗。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
【解答】(1)設計對比實驗來驗證種子發(fā)芽的條件,準備兩個玻璃皿,在其中一個玻璃皿里鋪上一層土壤,另一個不鋪,在兩個玻璃皿里各放9顆以上綠豆,定期給兩個玻璃皿澆相同的水。上面實驗研究的是種子發(fā)芽必須要有土壤嗎?
(2)對比實驗,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
(3)種子發(fā)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土壤不是種子發(fā)芽的必要條件。
故答案為:
(1)種子發(fā)芽必須要有土壤嗎。
(2)C。
(3)結論錯誤;種子發(fā)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土壤不是種子發(fā)芽的必要條件。
三、實驗探究題(共35分)
19.【分析】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解答】(1)有一些動物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進行遷移,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遷徙。動物遷徙的原因,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進化,根據(jù)自身的繁殖和季節(jié)性因素一起促成的周期性遷徙。尋找充足的食物,尋找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有利于進行繁殖,都是動物遷徙的原因。當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迎來了旱季,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會遷徙。但是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并不足以維持數(shù)量龐大的食草動物,它們又會遷徙。這樣的遷徙活動主要是為了尋找充足的食物。
(2)動物能夠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進行遷徙、冬眠、換毛、儲糧,要了解動物適應季節(jié)變化的方式。動物的遷徙都是定向的、定期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進行,如天鵝、大雁。天鵝是遷徙動物。天鵝遷徙時也會像大雁一樣,保持人字形或一字形飛翔。冬眠是動物對冬季氣溫低,食物少等環(huán)境條件的一種適應。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蝙蝠。蝙蝠會冬眠,每年冬季在山洞中休息。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非常相似,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比如:蝗蟲、變色龍、壁虎。綿羊換毛,這是一種自然的求生行為,它以應對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換毛。麻雀通常在5﹣6月份換羽毛,這種鳥不是一次性換毛,而是逐步更換。通常它每年都要換毛,而且一年會換兩次,主要是適應環(huán)境。鰻魚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就是洄游,洄游時間為每年12月到次年5月。
故答案為:
(1)遷徙;遷徙;尋找充足的食物。
(2)冬眠是動物對冬季氣溫低,食物少等環(huán)境條件的一種適應,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蝙蝠;綿羊換毛,這是一種自然的求生行為,它以應對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換毛。
20.【分析】不同材料傳熱快慢不同,金屬等傳熱性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塑料、木頭、空氣、水等傳熱性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是一種特別的收集證據(jù)的方法。根據(jù)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對比實驗中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解答】(1)對根據(jù)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對比實驗中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因此,用來研究傳熱快慢的三種金屬要求是①粗細相同,②長短相同,控制的變量只是材料不同。
(2)為了能觀察到三根金屬絲傳熱快慢,我們采用的辦法是對比實驗。感溫油墨可以根據(jù)溫度來顯示顏色,顏色變化越快說明導熱性能越強。在三根金屬絲上均勻涂上一層感溫油墨??梢酝ㄟ^顏色的變化判斷熱量的傳遞快慢,顏色越先發(fā)生變化的,說明導熱性越強??吹降默F(xiàn)象是銅棒上的感溫材料顏色變化最快,其次是鋁棒,最慢的是鐵棒。
(3)通過以上對比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三種金屬傳熱快慢不同,最快的是銅,其次是鋁,最慢的是鐵。
(4)在銅、鋁、鐵三種金屬中,銅導熱最快,鋁次之,鐵導熱最慢。筆記本電腦需要小體積的散熱系統(tǒng),也就是需要導熱性能比較強的金屬來散熱,導熱性能最強的銅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故答案為:(1)粗細相同;長短相同。
(2)對比實驗;銅棒上的感溫材料顏色變化最快,其次是鋁棒,最慢的是鐵棒。
(3)銅;鐵。
(4)A。
21.【分析】船的載重量與船只體積大小有關,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都可以制造船,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輪船的制作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wěn)固性、動力系統(tǒng)等因素。
【解答】(1)根據(jù)研究的問題“船的底面積大小與船的載重量的關系”,某同學的假設應該是“船的底面積越大,船的載重量越大”。
(2)從表中記錄的信息可知,在做這個實驗中,他們是用鉤碼數(shù)量代表船的載重量。
(3)一個底面積是100平方厘米的船,當放到第11個鉤碼的時候船就下沉了,我們記錄船的最大載重量的時候,需要減少1個鉤碼記錄,則該船的最大載重量是10個鉤碼。如果每個鉤碼重0.3牛,那么這個船最大載重量是:0.3×10=3(牛)。
(4)當船的邊長是8厘米時,船的底面積是:8厘米×8厘米=64平方厘米。
(5)從表中記錄的信息可以看出,底面積分別是121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36平方厘米的四艘船,船載重量最大的是64平方厘米的船,載重量是13個鉤碼。
(6)根據(jù)上面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船的底面積大小不是決定載重量多少的決定因素。
(7)如果將鉤碼換成重量更小的墊圈作為測試的載重物,船的載重量可能會變大,這是因為用來測試的墊圈越小,船的載重量數(shù)值越精確。
故答案為:
(1)船的底面積越大,船的載重量越大。
(2)鉤碼數(shù)量。
(3)10;3。
(4)64。
(5)64。
(6)船的底面積大小不是決定載重量多少的決定因素。
(7)大;用來測試的墊圈越小,船的載重量數(shù)值越精確。
圖1
圖2
(1)在兩個玻璃皿中,一個鋪上土壤,另一個不鋪
(2)在兩個玻璃皿里各放3粒綠豆
研究的問題:船的底面積大小與船的載重量的關系
假設: 越大,船的載重量越大
船底的邊長
11厘米
10厘米
8厘米
6厘米
船的底面積
121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36平方厘米
最大載重量(鉤碼數(shù)量)
6個
個
13個
11個
結論:
研究的問題:船的底面積大小與船的載重量的關系
假設:船的底面積越大,船的載重量越大
船底的邊長
11厘米
10厘米
8厘米
6厘米
船的底面積
121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
64平方厘米
36平方厘米
最大載重量(鉤碼數(shù)量)
6個
10個
13個
11個
結論:船的底面積大小不是決定載重量多少的決定因素
這是一份35,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2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科學試題,共3頁。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2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科學試題,共3頁。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2-2023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