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專項練習試題(部編版)
專題21 詩歌對比鑒賞-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專項練習試題
展開
這是一份專題21 詩歌對比鑒賞-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專項練習試題,文件包含專題21詩歌對比鑒賞期中專項練習試題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原卷版docx、專題21詩歌對比鑒賞期中專項練習試題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1.選出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 )
A.甲詩:首聯一“望”字,即把目光從鎮(zhèn)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風煙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滿深情厚意。
B.甲詩: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表現了依依不舍的傷感之情。
C.乙詩:僅“離亭掩”三字寫送行,其余皆寫送別時和送別后的景致。
D.乙詩:此詩運用的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是中國詩歌抒寫情懷獨特而高明的表現方式。
2.甲乙兩詩都用借景抒情的寫法,但運用卻有差別,試結合內容比較其不同之處。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蒹葭》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蒹葭》之美,并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4.本詩與《無衣》同收錄在《詩經·秦風》之中,但風格迥異。請從主題方面分析兩詩風格迥異的原因。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閱讀《蒹葭》和《出其東門》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乙】
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
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①,聊樂我員。
出其闉阇②,有女如荼③。
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縞衣茹藘④,聊可與娛。
【注】①綦(qí)巾:青灰色佩巾。②闉阇( yīn dū):外城門。③荼:茅、葦一類植物所開的白花,花開時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眾多。④茹藘(rúl?):絳紅色。
5.《蒹葭》和《出其東門》大量運用的形式,一唱三嘆,反復吟詠,顯得婉轉纏綿,滋味雋永。
6.《蒹葭》和《出其東門》都出自《詩經》,兩首詩分別抒發(fā)了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甲】
蒹葭(節(jié)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乙】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①,不知其期。曷至②哉?
雞棲于塒③,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④。曷其有任⑤?
雞棲于桀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⑦。
君子于役,茍⑧無饑渴!
【注釋】①役:服勞役。②曷至:何時歸家。③塒(shí):雞舍。④不日不月:沒法用日月來計算時間。⑤估(huó):相會,聚會。⑥桀:供雞棲息的小木樁。⑦括:來到。⑧茍:表推測的語氣詞,大概、也許。
7.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詩主要敘寫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
B.【乙】詩開頭兩句點明全篇主旨,陳述了所詠之事。用“不知”來說明丈夫役期之長。
C.【甲】詩中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與【乙】詩中的“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都直接而熱烈地訴說了主人公綿遠悠長的思念之情。
D.【甲】【乙】兩首詩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使詩句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美感,增強了情感的抒發(fā)。
8.【甲】【乙】兩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欣賞王勃的兩首送別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薛華①
王勃
送送多窮路,遑追②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注釋】①本詩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詩人因觸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華是王勃的同鄉(xiāng)密友。②遑:同“惶”,匆忙驚惶狀。
9.對詩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風煙望五津”的“望”字將送別的地點與友人“之任”的“蜀州”相聯。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頸聯的內容和《別薛華》頸聯的內容相比,其境界更宏大,
C.“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表現了詩人依依不舍的傷感之情。
D.“俱是夢中人”中的“俱”字,是說雙方對等,都是彼此夢中之人,但由詩人這方面寫出,便占得了雙倍的思念。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聯氣勢恢宏,請對其中的“輔”字進行賞析。
11.這兩首都是王勃送別友人的詩,請結合詩句內容比較兩首詩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甲】
《蒹葭》
《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乙】
風雨
《詩經·鄭風》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①。既見君子,云胡不夷②?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③。既見君子,云胡不瘳④?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注釋】①喈喈(jiē):雞呼伴的叫聲。②夷:平,此指心情從焦慮到平靜。③膠膠:雞呼伴的叫聲。④瘳(chōu):病愈。
12.下列選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現“宛”字,給人以恍惚迷離,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寫出了伊人的飄忽難尋。
B.《蒹葭》中“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表現了主人公對追尋道路艱難曲折的抱怨和不滿。
C.《風雨》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問句式,三章疊詠,強化感情,表現了女主人公見到心愛之人的喜悅、歡欣之情。
D.《風雨》中多次使用疊詞,如“凄凄”“喈喈”“瀟瀟”“膠膠”,增添了詩歌的音韻美。
13.《詩經》常采用起興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詠之對象。甲、乙兩詩均使用了這種寫作手法,請分別結合兩首詩的內容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問題。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華。之子于歸②,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⑤。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②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于:去,往。③宜:和順、親善。④蕡(fén):草木果實累累的樣子。⑤蓁(zhēn)蓁:葉子茂盛的樣子。
14.依據你對以上兩首詩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
《詩經》經常使用比、興手法。《關雎》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起興,引出“①,”,由雎鳩和鳴聯想到②;《桃夭》用盛開的桃花,比喻③。
15.《詩經》前六篇中,五篇是圍繞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說明古人非常重視它。請你從兩首詩中任選一篇,結合內容說一說在古人眼中什么樣的女子是理想的伴侶。
16.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楊少府貶郴州
王維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①,惡說南風五兩②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③,白頭浪里出湓城④。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⑤。
【注釋】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②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時所生的瘴氣。夏口:古地名,位于漢水下游入長江處。④湓(pén)城:歷史古縣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內。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國詩人屈原。漢文帝四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及渡湘水,歷屈原放逐所經之地,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的不幸遭遇深致傷悼,作《吊屈原賦》。
對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聯描畫送別地與友人出發(fā)地;頷聯點明離別的必然性;頸聯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B.《送楊少府貶郴州》寫朋友旅途中的見聞、感受和遭遇,全詩融情于景,意味深長。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聯承上作結;同為宦游,分別實屬自然,不必有兒女之態(tài);《送楊少府貶郴州》尾聯用典,勸慰友人不必像賈誼悼念屈原那樣傷感。
D.兩首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立意不在惜別,而是在勸勉友人,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種樂觀積極的情感。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問題。
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乙:
歲暮歸南山①
孟浩然
北闕②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③逼歲除。永懷④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 ①大約公元 728 年,四十歲的孟浩然到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他大為懊喪,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南山,唐人詩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這里指作者家鄉(xiāng)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②北闕:皇官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后用作朝廷的別稱。③青陽:指春天。④永懷:悠悠的思懷.
17.選出對兩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 )
A.[甲]詩是一首投贈詩,意在求仕,作者希望得到舉薦,卻不直接告白,大方得體。
B.[甲]詩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景象和恢宏氣勢,后四句借此抒發(fā)政治熱情和希望。
C.[乙]詩是歸隱之作,發(fā)泄怨恨之情:表面上是自怨自艾,實際上卻是怨天尤人。
D.[乙]詩頸聯中,詩人借“白發(fā)”“青陽”恰切地表現自己想要歸隱的迫切心情。
18.[甲][乙]兩詩共同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請結合[乙]詩具體詩句對這一藝術特點進行簡要分析。
19.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李端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選出對這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心胸和曠達的胸懷。
B.“城闕輔三秦”中的“城闕”是指長安,“風煙望五津”中的“五津”代指蜀州。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友誼不會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已經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親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D.《送李端》“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兩句詩的意思是: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紛繁,再相見不知何時,表達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詩歌鑒賞期中專項練習試題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選出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9:詩歌鑒賞-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復習熱點題型,文件包含專題09詩歌鑒賞-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熱點必刷100題原卷版docx、專題09詩歌鑒賞-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專項熱點必刷100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詩歌鑒賞-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專項復習,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表述有誤的一項是,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什么情感,閱讀古詩,完成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