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4蘇科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單元、期中、期末素質(zhì)評價試卷(附解析)
2024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12章證明綜合素質(zhì)評價試卷(附解析蘇科版)
展開
這是一份2024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12章證明綜合素質(zhì)評價試卷(附解析蘇科版),共10頁。
第12章綜合素質(zhì)評價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24分)
1.(母題:教材P146習題T1)下列語句中,不是命題的是( ?。?A.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B.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C.同旁內(nèi)角互補 D.如果a=b,c>0,那么ac>bc
2.下列命題是假命題的是( ?。?A.如果a>0,b>0,那么a+b>0 B.直角都相等
C.若|a|=6,則a=6 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下列數(shù)據(jù)中,可以說明命題“若a2>b2,則a>b”是假命題的是( ?。?A.a=-3,b=2 B.a=3,b=2
C.a=2,b=-1 D.a=3,b=-2
4.如圖,下列推理及依據(jù)正確的是( ?。?
(第4題)
A.因為DE∥BC,所以∠1=∠C.依據(j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B.因為∠2=∠3,所以DE∥BC.依據(jù):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C.因為DE∥BC,所以∠2=∠3.依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D.因為∠1=∠C,所以DE∥BC.依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2023·揚州梅嶺中學二?!磕惩瑢W制作簡易工具來測量物體表面的傾斜程度,方法如下:將刻度重新設(shè)計的量角器固定在等腰直角三角板上,使量角器的90°刻度線與三角板的底邊平行,將用細線和鉛錘做成的重錘線頂端固定在量角器中心點O處,現(xiàn)將三角板底邊緊貼被測物體表面,如圖所示,此時重錘線在量角器上對應(yīng)的刻度為32°,那么被測物體表面的傾斜角∠α為( ?。?
(第5題)
A.24° B.32° C.36° D.58°
6.如圖,AB、CD、EF兩兩相交于點P、M、N,連接AC、BE、DF,則圖中∠A+∠B+∠C+∠D+∠E+∠F=( ?。?
(第6題)
A.180° B.360° C.540° D.720°
7.【2023·南京鐘英中學月考】給出下列4個命題:①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②互補的兩個角中一定有一個銳角;③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④一組同旁內(nèi)角的兩條角平分線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 ?。?A.1 B.2 C.3 D.4
8.【2023·福州七年級期中】如圖,AB∥CD,點E在AB上,∠AEF=α(10°<α<50°),點O,M,N分別在EF,CD,AB上,∠MOE=∠NOF,∠OMD=60°,則∠ONE不可能取到的度數(shù)為( ?。?
(第8題)
A.18° B.50° C.68° D.80°
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30分)
9.命題“如果∠1=∠2,∠2=∠3,那么∠1=∠3”的條件是 ,結(jié)論是 .
10.【2022·南京市玄武區(qū)期中】命題“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為 .
11.命題“能被5整除的數(shù),它的末位數(shù)字是5”的逆命題是 .
12.下列命題:①同位角相等;②若a>b,則a-c>b-c;③四邊形是多邊形;④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其中原命題和逆命題都是真命題的是 .(填序號)
13.【2023·上海寶山區(qū)期末】如圖,在△ABC中,CD、BE分別是AB、AC邊上的高,CD、BE交于點O,如果∠EOC=50°,那么∠A= °.
(第13題)
14.(母題:教材P166復(fù)習題T13)如圖,AB∥CD,∠A=38°,∠C=∠E,則∠C的度數(shù)為 .
(第14題)
15.在△ABC中,∠A=58°,則∠B和∠C的平分線相交所成的銳角的度數(shù)為 .
16.如圖,直線l∥m,將含有45°角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頂點C放在直線m上.若∠1=25°,則∠2的度數(shù)為 .
(第16題)
17.【2023·福州第一中學期末】如圖①所示,三角形紙片ABC中,∠B=∠C,將紙片沿過點B的直線折疊,使點C落到AB邊上的E點處,折痕為BD(如圖②),再將紙片沿過點E的直線折疊,點A恰好與點D重合,折痕為EF(如圖③),則∠ABC的大小為 °.
(第17題)
18.【2023·揚州邗江區(qū)期末】如圖,點M,N分別在∠AOB兩邊OA,OB上運動(不與點O重合),在運動的過程中,∠AMN+∠BNM=224°,ME平分∠AMN,ME的反向延長線與∠MNO的平分線交于點F,在M,N的運動過程中,∠F的度數(shù)為 .
(第18題)
三、解答題(第19、20題每題6分,第21、22題每題8分,第23、24題每題9分,第25、26題每題10分,共66分)
19.如圖,已知∠1=∠2,∠5=∠6,∠3=∠4,求證:AD∥BC,AE∥BD.請完成下列證明過程.
證明:
∵∠5=∠6( ?。?,
∴AB∥CE( ),∴∠3= .
∵∠3=∠4,∴∠4=∠BDC( ?。?∴ ∥BD( ?。唷?= .
∵∠1=∠2,∴∠1= ,∴AD∥BC.
20.寫出下列各命題的逆命題,并判斷其逆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如果是假命題,請舉出一個反例說明.
(1)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2)同一平面內(nèi),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3)相等的角是內(nèi)錯角;
(4)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21.根據(jù)真命題“若a-b≥0,則a≥b”,比較多項式x2+2y2與2xy+4y-4的大小.
22.【2023·徐州五中月考】證明: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在下列方框內(nèi)畫出圖形)
已知:
求證:
證明:
23.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求證:BE∥DF.
24.【2023·北京十三中月考】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D=116°,CA平分∠BCD,E是BC上一點,EF∥AC交AB于點F.
(1)求∠DAC的大??;
(2)若∠BFE=3∠B,求∠BAC的大小.
25.(母題:教材P42復(fù)習題T19)如圖,把△ABC沿DE折疊,點A的落點記為A',當點A'在四邊形BCDE內(nèi)部時,∠A與∠1+∠2之間存在的一種數(shù)量關(guān)系始終保持不變,請寫出這種數(shù)量關(guān)系,并加以證明.
26.【2023·鎮(zhèn)江華陽中學月考】在△ABC中,∠A=70°,點D,E分別是邊AC,AB上的點(不與A,B,C重合),點P是平面內(nèi)一動點(P與D,E不在同一直線上),設(shè)∠PDC=∠1,∠PEB=∠2,∠DPE=∠α.
(1)若點P在邊BC上運動(不與點B和點C重合),如圖①所示,則∠1+∠2= (用含∠α的代數(shù)式表示);
(2)若點P位于如圖②所示的位置,則∠α,∠1,∠2之間有何關(guān)系?寫出你的結(jié)論,并說明理由.
(3)當點P在邊BC的延長線上運動時,試畫出相應(yīng)圖形,標注有關(guān)字母與數(shù)字,并求出對應(yīng)的∠α,∠1,∠2之間的關(guān)系式.
第12章綜合素質(zhì)評價
一、1.B 2.C 3.A 4.C
5.B 【點撥】如圖,因為MN∥AB,OD⊥MN,
所以O(shè)D⊥AB,所以∠PQO=90°,
易知OC⊥AD,
所以∠ACP=90°,
又因為∠APC=∠OPQ,
所以∠BAC=∠COD=32°,即∠α=32°.
6.B 【點撥】易知∠A+∠C=∠MNB,∠B+∠E=∠APM,∠D+∠F=∠EMN,∠MNB+∠APM+∠EMN=360°,所以∠A+∠B+∠C+∠D+∠E+∠F=∠MNB+∠APM+∠EMN=360°.
7.B 【點撥】①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是真命題;②互補的兩個角有可能都是直角,原命題是假命題;③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題;④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得到的一組同旁內(nèi)角的兩條角平分線互相垂直,原命題是假命題.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2,故選B.
8.A 【點撥】如圖,設(shè)OM交AB于點G,
因為AB∥CD,∠OMD=60°,
所以∠OGE=∠OMD=60°,
因為∠EOG+∠OGE+∠GEF=180°,∠AEF=α,
所以∠GOE=120°-α,
因為∠MOE=∠NOF,所以∠NOF=120°-α,
所以∠NOG=180°-240°+2α=2α-60°,
所以∠NOE=∠NOG+∠GOE=60°+α,
所以∠ONE=180°-∠NOE-∠NEF=120°-2α,
因為10°<α<50°,所以20°<120°-2α<100°,
即20°<∠ONE<100°.故選A.
二、9.∠1=∠2,∠2=∠3;∠1=∠3
10.如果兩條直線垂直于同一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11.末位數(shù)字是5的數(shù)能被5整除 12.②④
13.50 【點撥】因為BE為AC邊上的高,所以∠OEC=90°,又因為∠EOC=50°,所以∠ECO=90°-50°=40°,因為CD為AB邊上的高,所以∠ADC=90°,所以∠A=90°-∠ECO=50°.
14.19° 15.61° 16.20°
17.72 【點撥】設(shè)∠A=x,根據(jù)翻折不變性可知∠A=∠EDA=x,∠C=∠BED=∠A+∠EDA=2x,所以∠ABC=∠C=2x,因為∠A+∠ABC+∠C=180°,所以5x=180°,所以x=36°,所以∠ABC=72°.
18.22° 【點撥】因為∠AMN和∠BNM是△OMN的外角,
所以∠AMN=∠O+∠ONM,∠BNM=∠O+∠OMN,
所以∠AMN+∠BNM=2∠O+∠ONM+∠OMN=224°.
又因為∠O+∠OMN+∠ONM=180°,
所以∠O=224°-180°=44°.
因為∠EMN是△FMN的外角,
所以∠EMN=∠F+∠FNM,
因為ME平分∠AMN,NF平分∠MNO,
所以∠EMN=12∠AMN,∠FNM=12∠ONM.
所以∠F=∠EMN-∠FNM=12∠AMN-12∠ONM=12(∠AMN-∠ONM)=12∠O=12×44°=22°.
三、19.已知;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BDC;等量代換;AE;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ADB;∠ADB
20.【解】(1)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真命題.
(2)同一平面內(nèi),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真命題.
(3)內(nèi)錯角相等.假命題.反例:如圖,∠1與∠2是內(nèi)錯角,但∠1≠∠2.(反例不唯一)
(4)面積相等的三角形等底等高.假命題.反例:底邊是2,高是6的三角形與底邊是6,高是2的三角形.(反例不唯一)
21.【解】因為x2+2y2-(2xy+4y-4)
=x2+2y2-2xy-4y+4
=x2-2xy+y2+y2-4y+4
=(x-y)2+(y-2)2≥0,
所以x2+2y2≥2xy+4y-4.
22.【解】畫出圖形如圖.
已知:在△ABC中,∠C=90°.
求證:∠A與∠B互余.
證明:因為∠A+∠B+∠C=180°,
∠C=90°,
所以∠A+∠B=180°-90°=90°,
所以∠A與∠B互余.
23.【證明】因為∠A=∠C=90°,∠A+∠ABC+∠C+∠ADC=360°,
所以∠ADC+∠ABC=180°.
因為BE平分∠ABC,DF平分∠ADC,
所以∠FDC=12∠ADC,∠CBE=12∠ABC,
所以∠FDC+∠CBE=90°.
因為∠C=90°,所以∠BEC+∠CBE=90°,
所以∠FDC=∠BEC,所以BE∥DF.
24.【解】(1)因為AD∥BC,
所以∠D+∠BCD=180°,∠DAC=∠ACB,
所以∠BCD=180°-116°=64°,
因為CA平分∠BCD,
所以∠ACB=12∠BCD=12×64°=32°,
所以∠DAC=∠ACB=32°.
(2)因為EF∥AC,
所以∠BEF=∠ACB=32°,∠BFE=∠BAC,
因為∠BFE=3∠B,∠BEF+∠BFE+∠B=180°,
所以3∠B+∠B+32°=180°,
所以∠B=37°,
所以∠BAC=∠BFE=3×37°=111°.
25.【解】∠A與∠1+∠2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為2∠A=∠1+∠2.
證明如下:
設(shè)∠AED=x,∠ADE=y(tǒng),
因為△ABC沿DE折疊,所以∠A'ED=x,∠A'DE=y(tǒng),
因為∠A+x+y=180°,∠1+2x=180°,∠2+2y=180°,
所以x+y=180°-∠A,∠1+∠2+2x+2y=2×180°,
所以∠1+∠2+2(180°-∠A)=2×180°,
所以2∠A=∠1+∠2.
26.【解】(1)∠α+70°
(2)結(jié)論:∠2-∠1=∠α-70°.
證明如下:
設(shè)PD與AB交于點F,根據(jù)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可知,∠AFD=∠1-∠A=∠1-70°,∠2=∠α+∠PFE,
因為∠PFE=∠AFD,所以∠2=∠α+∠1-70°,
所以∠2-∠1=∠α-70°.
(3)如圖①,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得:∠AFE=∠2-∠A=∠2-70°,∠CFP=∠1+∠α,
因為∠AFE=∠CFP,所以∠2-70°=∠1+∠α,
所以∠2-∠1=∠α+70°.
如圖②,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得:∠AFE=∠2-∠A=∠2-70°,∠CFP=∠1-∠α,
因為∠AFE=∠CFP,所以∠2-70°=∠1-∠α,
所以∠2-∠1=70°-∠α.
綜上所述,∠2-∠1=∠α+70°或∠2-∠1=70°-∠α. 題 號一二三總 分得 分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