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真題訓練)(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真題訓練)(原卷版+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真題訓練)(原卷版+解析),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推斷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2春?桓臺縣期中)“在工業(yè)上,通過降溫加壓使空氣液化,然后加熱液態(tài)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沸點不同,使它們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汽化,逐一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上述文字中隱含的分子性質
①分子的體積很小 ②分子在不斷運動 ③分子間有間隔 ④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正確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021秋?福綿區(qū) 期中)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上沒有兩片雪花的形狀完全相同。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冰融化時,水分子體積變大
B.形成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由運動變?yōu)殪o止
C.一片雪花由多個水分子構成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3.(2022春?香坊區(qū)校級期中)下列結構示意圖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縱行的原子的是( )
A.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③④
4.(2022春?東陽市期中)醫(yī)學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療甲亢已非常普遍。從1942年第一例放射性元素碘﹣131治療甲亢以來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已知碘﹣131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53,中子數(shù)為78,則該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 )
A.25B.53C.78D.131
5.(2022春?賓陽縣期中)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在物理變化中,分子種類不變
C.當原子失去或者得到電子后,其化學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D.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一類粒子統(tǒng)稱為元素
6.(2021秋?洋縣校級期中)如圖是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鎳屬于非金屬元素 B.圖中X的數(shù)值是2
C.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鎳的質子數(shù)是28
7.(2022春?道外區(qū)期中)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8.(2022春?溫州校級期中)在O2、CO2、SO2這三種物質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分子C.兩個氧原子D.兩個氧元素
9.(2022春?哈爾濱期中)下列各示意圖中,能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A.B.C.D.
10.(2022春?椒江區(qū)校級期中)如圖天平右盤中“▲”為一個C﹣12原子質量的,據圖推斷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B.7C.12D.84
11.(2022秋?仁壽縣校級期中)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種不同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性質:A、D相似B.D、E同族
C.核內質子數(shù):A<DD.A、B、C同周期
12.(2021秋?花都區(qū)校級期中)2020年10月,某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在常溫下達到最佳效率的碳氫硫化合物超導材料。如圖為氫、碳、硫三種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表示H
B.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2
C.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
D.三種元素組成的單質均能與氧氣反應
13.(2022春?淥口區(qū)期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A.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B.品紅在熱水中擴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C.堿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堿溶液中都含有OH﹣
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氫氣——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14.(2021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中)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里加熱冰,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保持冰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原子
B.水分子間的間隔:②<③
C.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①>③
D.①到③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15.(2022春?天心區(qū)期中)俄羅斯科學家C?霍斯特宣稱,他找到了一種新的元素,暫定名為Uue,也被稱為類鈁,其質子數(shù)為119,由此也引出了“周期表到底有沒有盡頭”的問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原子含有119個中子 B.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9
C.該元素的原子含119個電子 D.該元素的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119
16.(2019秋?寧遠縣期中)某陽離子Am+與另一種陰離子Bn﹣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a,則原子B的質子數(shù)是( )
A.a+m﹣nB.a﹣m+nC.a﹣m﹣nD.a+m+n
17.(2021秋?余干縣期中)推廣食鹽加碘可有效預防碘缺乏癥,已知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碘是一種金屬元素B.圖中x=18
C.碘原子的質量為126.9gD.碘原子的中子數(shù)為53
18.(2021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關于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都相似
B.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8個族
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同族元素原子,電子層數(shù)自上而下依次增加
19.(2021秋?嵩縣期中)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碳是第二周期元素
B.鋁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一定為13
C.硅和碳原子序數(shù)相差8
D.鋁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
20.(2021秋?花都區(qū)校級期中)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shù)據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雙手緊貼并倒轉瓶口。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中的MN段、NP段和PR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曲線中M﹣N的變化過程,說明氧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曲線中M﹣N和N﹣P相比較,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C.曲線中N﹣P和P﹣Q相比較,說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D.曲線中P﹣Q和Q﹣R相比較,說明Q點后氧分子的運動速率減慢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23分)
21.(2022秋?臺兒莊區(qū)期中)“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體現(xiàn)化學學科特征的思維方法。如圖是幾種元素的粒子結構示意圖或元素的信息,請回答:
(1)圖E為硫原子結構示意圖,x= 6 ,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2.06 。
(2)氦﹣1、氦﹣2、氦﹣3,它們都是同一種元素的原因是 質子數(shù)相同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取回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它是由一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的,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圖中 A 。(選A、B、C、D中一項)
22.(2022春?順德區(qū)校級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的元素屬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
(2)科學家宣布,現(xiàn)已人工合成了第120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 120 。
(3)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氮 (填元素名稱)。
(4)根據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我能回答下列問題:
①屬于陰離子的是 B (填序號);
②D的符號是 Al3+ 。
23.(2022春?銀川期中)圖甲是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乙是幾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分析答題:
(1)圖甲中有一處關于鋁元素的錯誤信息,請改正 Al 。
(2)圖乙中,屬于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是 AD 。(填序號,下同)
(3)圖乙中,與鋁不屬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A 。
(4)微粒B的化學符號是 Na+ 。
24.(2021秋?赤坎區(qū)校級期中)圖a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b是鋁原子結構示意圖,圖c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
(1)由圖a可知,銫元素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32.9 。
(2)圖b方框內的數(shù)字是 3 ,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其離子符號為 Al3+ 。
(3)有關圖c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填序號)。
A.原子序數(shù):Z>Y
B.核外電子數(shù):X=Y
C.Y和Z同處于第二周期
25.(2021秋?新野縣期中)化學可以從微觀角度認識世界,請用微粒觀點解釋。
(1)空氣中氧氣無處不在,是 分子在不停運動 的結果。
(2)氧原子和氧離子都屬于氧元素,是因為 質子數(shù)相同 。
(3)氧氣和液氧都有助燃性,是因為 原子構成相同 。
三、實驗題(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26.(2021秋?慶陽期中)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并完成相關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長頸漏斗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過氧化氫水+氧氣 ,若從控制反應速率和節(jié)約藥品的角度考慮,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B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一瓶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收集裝置是 F 。
(3)在G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
(4)某興趣小組做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如圖2、圖3所示。
①如圖2所示,注射器內封閉一段空氣,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內推,發(fā)現(xiàn)注射器內氣體被壓縮了,說明 分子之間有間隔 。
②如圖3所示,燒杯C裝入濃氨水,A、B盛放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一段時間后燒杯 A (填“A”、“B”或“C”)液體變紅。
四、推斷題(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7分)
27.(2021秋?玉州區(qū)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如圖(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1)原子序數(shù)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它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2)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序數(shù)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號是 S2﹣ .
(3)根據氟原子核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由于氟原子核氯原子的 最外層電子數(shù) 相同,所以氟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4)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 遞增 .
(5)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的名稱是 鋁 .
五、解答題(本題共4小題,共16分)
28.(2022春?蘭溪市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的構成
史料一:198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
史料二: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
史料三: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他從氮原子核中打出一種粒子,并將其命名為“質子”。后來他還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請問他推測的理由是 原子不顯電性 。
(2)史料三中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據此請?zhí)岢龊侠淼牟孪耄?原子核中含有質子 。
(3)結合以上關于原子結構發(fā)現(xiàn)的歷程,我們認識到 AD 。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可以憑空想象的。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29.(2022春?桓臺縣期中)有關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化學符號間的關系可用如圖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①是NaCl,則④是 鈉離子、氯離子 ,③是 氯化鈉 (以上寫名稱,下同);
(2)若③是氧氣,則②是 氧元素 ,④是 氧分子 ;
(3)若④是鎂原子,則③是 鎂 。
30.(2021秋?倉山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是鈉、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4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回答:
(1)氯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 17 ,相對原子質量為 35.45 ;鈉元素與氯元素的最本質區(qū)別是 質子數(shù)不同 。
(2)圖①②③④四種粒子中,表示鈉原子的是 ② (填序號);構成氯化鈉的粒子是 Na+、Cl﹣ (填符號)。
(3)若⑤表示Mg2+,則x= 12 ,④和⑤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是 MgCl2 。
(4)日本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內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的氫原子,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A 。
31.(2021秋?洋縣校級期中)微粒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水是純凈物,蔗糖水是混合物。
(2)過氧化氫分解成氧氣和水。
(3)在北方的冬季將擰緊瓶蓋的空礦泉水瓶從室內拿到室外時,發(fā)現(xiàn)礦泉水瓶會變癟。
選項
事實
解釋
A
品紅在熱水中比冷水中擴散快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B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D
6000L氧氣可壓縮儲存在40L的鋼瓶中
加壓時氧分子的體積變小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2春?桓臺縣期中)“在工業(yè)上,通過降溫加壓使空氣液化,然后加熱液態(tài)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沸點不同,使它們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汽化,逐一從空氣中分離出來”。上述文字中隱含的分子性質
①分子的體積很小 ②分子在不斷運動 ③分子間有間隔 ④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正確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答】解:在工業(yè)上,通過降溫加壓使空氣液化,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然后加熱液態(tài)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沸點不同,說明不同分子性質不同,使它們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汽化,逐一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用肉眼看不到,說明分子的體積很小,逐一從空氣中分離出來,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故選:D。
2.(2021秋?福綿區(qū) 期中)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上沒有兩片雪花的形狀完全相同。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冰融化時,水分子體積變大
B.形成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由運動變?yōu)殪o止
C.一片雪花由多個水分子構成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間有間隔,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fā)生變化,水分子體積不變,故A錯誤;
B、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在雪花的形成過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斷運動的,故B錯誤。
C、一片雪花由多個水分子構成,故C正確;
D、同種分子性質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學性質相同,故D錯誤。
故選:C。
3.(2022春?香坊區(qū)校級期中)下列結構示意圖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縱行的原子的是( )
A.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③④
【答案】B。
【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從原子結構方面看:同一縱行,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從上到下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加;①有兩個電子層,穩(wěn)定結構,④有一個電子層,穩(wěn)定結構,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縱行的原子。
故選:B。
4.(2022春?東陽市期中)醫(yī)學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療甲亢已非常普遍。從1942年第一例放射性元素碘﹣131治療甲亢以來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已知碘﹣131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53,中子數(shù)為78,則該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 )
A.25B.53C.78D.131
【答案】B。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碘﹣131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53,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53。
故選:B。
5.(2022春?賓陽縣期中)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在物理變化中,分子種類不變
C.當原子失去或者得到電子后,其化學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D.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一類粒子統(tǒng)稱為元素
【答案】D。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而電子的質量相對于原子核小很多,忽略不計,故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確;
B、在物理變化中,分子種類不變,只是分子間隔發(fā)生改變,正確;
C、當原子失去或者得到電子后,變成了穩(wěn)定結構,其化學性質也發(fā)生了改變,正確;
D、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統(tǒng)稱為元素,粒子還包括分子和離子等,錯誤。
故選:D。
6.(2021秋?洋縣校級期中)如圖是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鎳屬于非金屬元素 B.圖中X的數(shù)值是2
C.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鎳的質子數(shù)是28
【答案】A。
【解答】解:A.鎳偏旁為“钅”,則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鎳原子中含有28個質子數(shù),則原子中核外有28個電子,則X=28﹣2﹣8﹣16=2,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鎳原子核外有四個電子層,則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數(shù)字為原子序數(shù),原子序數(shù)=質子數(shù),鎳的原子序數(shù)為28,則質子數(shù)是28,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7.(2022春?道外區(qū)期中)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答案】D。
【解答】解:A、品紅在熱水中比冷水中擴散快,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選項解釋正確。
B、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是因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C、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D、6000L氧氣可壓縮儲存在40L的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錯誤。
故選:D。
8.(2022春?溫州校級期中)在O2、CO2、SO2這三種物質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分子C.兩個氧原子D.兩個氧元素
【答案】A。
【解答】解:A、O2、CO2、SO2三種物質中都含有氧元素,說法正確;
B、氧氣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中含有二氧化硫分子,二者均不含氧分子,說法錯誤;
C、O2、CO2、SO2這三種物質的一個分子中都含有兩個氧原子,說法錯誤;
D、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說法錯誤。
故選:A。
9.(2022春?哈爾濱期中)下列各示意圖中,能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A.B.C.D.
【答案】D。
【解答】解:A、該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但該粒子質子數(shù)=12>核外電子數(shù)=10,為陽離子,故選項錯誤。
B、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6,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2個電子而形成陰離子,不具有穩(wěn)定結構,故選項錯誤。
C、該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質子數(shù)=17<核外電子數(shù)=18,為陰離子,故選項錯誤。
D、該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但該粒子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8,是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故選項正確。
故選:D。
10.(2022春?椒江區(qū)校級期中)如圖天平右盤中“▲”為一個C﹣12原子質量的,據圖推斷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B.7C.12D.84
【答案】B。
【解答】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是以一種碳原子(即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實際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值,就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圖可知,天平平衡,故右盤中7個小塊的總質量等于一個A原子的質量,而這個小塊對應的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則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7。
故選:B。
11.(2022秋?仁壽縣校級期中)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種不同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性質:A、D相似B.D、E同族
C.核內質子數(shù):A<DD.A、B、C同周期
【答案】B。
【解答】解:A、A、D位于同一族,它們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化學性質:A、D相似,故選項說法正確。
B、D、E位于同一橫行,D、E同周期,故選項說法錯誤。
C、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A<D,故選項說法正確。
D、A、B、C位于同一橫行,則A、B、C同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2.(2021秋?花都區(qū)校級期中)2020年10月,某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在常溫下達到最佳效率的碳氫硫化合物超導材料。如圖為氫、碳、硫三種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表示H
B.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2
C.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
D.三種元素組成的單質均能與氧氣反應
【答案】B。
【解答】解:A、X表示H,故選項說法正確。
B、根據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6;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故選項說法正確。
D、三種元素組成的單質分別是氫氣、碳、硫,均能與氧氣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3.(2022春?淥口區(qū)期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A.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B.品紅在熱水中擴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C.堿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堿溶液中都含有OH﹣
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氫氣——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答案】A。
【解答】解:A、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決定了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錯誤。
B、品紅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的更快,是由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故選項解釋正確。
C、堿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于堿溶液中都含有OH﹣,故選項解釋正確。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是由于化學變化中分子分為原子,原子又結合成新的分子,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A。
14.(2021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中)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里加熱冰,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保持冰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原子
B.水分子間的間隔:②<③
C.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①>③
D.①到③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答案】B。
【解答】解:①是冰的狀態(tài),②是水的狀態(tài),③是水蒸氣的狀態(tài);
A、冰由是水分子構成的固體,保持冰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A選項說法錯誤;
B、②是液態(tài)的水,③是水蒸氣,水分子間的間隔:②<③,故B選項說法正確;
C、①是冰的狀態(tài),③是水蒸氣,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①<③,故C選項說法錯誤;
D、①是冰的狀態(tài),③是水蒸氣,①到③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15.(2022春?天心區(qū)期中)俄羅斯科學家C?霍斯特宣稱,他找到了一種新的元素,暫定名為Uue,也被稱為類鈁,其質子數(shù)為119,由此也引出了“周期表到底有沒有盡頭”的問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元素的原子含有119個中子 B.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9
C.該元素的原子含119個電子 D.該元素的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119
【答案】A。
【解答】解:該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119,根據在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可知該元素原子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為119,原子序數(shù)為119,核電荷數(shù)為119,核外電子數(shù)為119,但質子數(shù)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綜上所述,BCD說法正確,A說法錯誤。
故選:A。
16.(2019秋?寧遠縣期中)某陽離子Am+與另一種陰離子Bn﹣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其中原子A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a,則原子B的質子數(shù)是( )
A.a+m﹣nB.a﹣m+nC.a﹣m﹣nD.a+m+n
【答案】C。
【解答】解:設元素B的質子數(shù)為z,
因為A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a,它的陽離子Am+,所以它的陽離子中帶有(a﹣m)個電子;
而陰離子Bn﹣與A元素的陽離子Am+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即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
所以z+n=a﹣m,即z=a﹣m﹣n。
故選:C。
17.(2021秋?余干縣期中)推廣食鹽加碘可有效預防碘缺乏癥,已知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碘是一種金屬元素B.圖中x=18
C.碘原子的質量為126.9gD.碘原子的中子數(shù)為53
【答案】B。
【解答】解:A、碘元素是非金屬元素,該選項不正確;
B、x=53﹣2﹣8﹣18﹣7=18,該選項正確;
C、碘原子的質量遠小于126.9g,該選項不正確;
D、碘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53,中子數(shù)≈127﹣53=74,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B。
18.(2021秋?沙坪壩區(qū)校級期中)下列關于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都相似
B.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8個族
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同族元素原子,電子層數(shù)自上而下依次增加
【答案】D。
【解答】解: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似,例如氦原子和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2,化學性質不相似,該選項不正確;
B、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該選項不正確;
C、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鋁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是3,位于第三周期,該選項不正確;
D、同族元素原子,電子層數(shù)自上而下依次增加,該選項正確。
故選:D。
19.(2021秋?嵩縣期中)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碳是第二周期元素
B.鋁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一定為13
C.硅和碳原子序數(shù)相差8
D.鋁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
【答案】D。
【解答】解:A、碳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是2,是第二周期元素,該選項正確;
B、鋁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一定為13,該選項正確;
C、硅和碳原子序數(shù)相差:14﹣6=8,該選項正確;
D、鋁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不是同一族,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D。
20.(2021秋?花都區(qū)校級期中)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shù)據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雙手緊貼并倒轉瓶口。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中的MN段、NP段和PR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曲線中M﹣N的變化過程,說明氧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曲線中M﹣N和N﹣P相比較,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C.曲線中N﹣P和P﹣Q相比較,說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D.曲線中P﹣Q和Q﹣R相比較,說明Q點后氧分子的運動速率減慢
【答案】D。
【解答】解:A.能夠說明氧分子不斷運動的曲線是MN段,這是因為敞口放置,氧氣體積分數(shù)不斷減小,是因為氧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部分氧分子運動到瓶外;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內溫度升高,分子之間間隔變大,會導致部分氣體膨脹逸出,不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將塑瓶的瓶口朝下,在重力作用下,部分氧氣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不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正確。
B.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內溫度升高,分子之間間隔變大,運動速率加快,正確;
C.將塑瓶的瓶口朝下,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在重力作用下,部分氧氣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正確;
D.Q點以后,由于手依然緊貼瓶口,溫度并未明顯改變,因此氧分子運動速度不會減慢,錯誤。
故選:D。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23分)
21.(2022秋?臺兒莊區(qū)期中)“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體現(xiàn)化學學科特征的思維方法。如圖是幾種元素的粒子結構示意圖或元素的信息,請回答:
(1)圖E為硫原子結構示意圖,x= 6 ,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2.06 。
(2)氦﹣1、氦﹣2、氦﹣3,它們都是同一種元素的原因是 質子數(shù)相同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取回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它是由一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的,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圖中 A 。(選A、B、C、D中一項)
【答案】(1)6;32.06;(2)質子數(shù)相同;A。
【解答】解:(1)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所以圖E中,x=16﹣2﹣8=6,由元素周期表中文字下方可知,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2.06;
(2)氦—1、氦—2、氦—3,它們都是同一種素的原因是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相同;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取回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它是由一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的,核外應有兩個電子,所以應該是圖中的A。
故答案為:(1)6;32.06;(2)質子數(shù)相同;A。
22.(2022春?順德區(qū)校級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的元素屬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
(2)科學家宣布,現(xiàn)已人工合成了第120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 120 。
(3)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 氮 (填元素名稱)。
(4)根據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我能回答下列問題:
①屬于陰離子的是 B (填序號);
②D的符號是 Al3+ 。
【答案】(1)金屬;(2)120;(3)氮;(4)①B;②Al3+。
【解答】解:(1)漢字下面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的元素為鈉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2)原子中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現(xiàn)已人工合成了第120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120。
(3)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氮元素。
(4)①B、質子數(shù)=9,核外電子數(shù)=10,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陰離子。
②D質子數(shù)=13,核外電子數(shù)=10,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其離子符號為:Al3+。
故答案為:(1)金屬;(2)120;(3)氮;(4)①B;②Al3+.
23.(2022春?銀川期中)圖甲是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乙是幾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分析答題:
(1)圖甲中有一處關于鋁元素的錯誤信息,請改正 Al 。
(2)圖乙中,屬于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是 AD 。(填序號,下同)
(3)圖乙中,與鋁不屬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A 。
(4)微粒B的化學符號是 Na+ 。
【答案】(1)Al;(2)AD;(3)A;(4)Na+。
【解答】解:(1)元素符號的書寫要遵循“一大二小”原則,因此,鋁元素的元素符號為Al;故答案為:Al;
(2)圖乙中A、C、D屬于原子,A的核外只有一個電子層,該電子層上有2個電子,屬于穩(wěn)定結構;C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2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的電子;D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8個電子,屬于穩(wěn)定結構;故答案為:AD;
(3)鋁原子的核外有三個電子層,位于第三周期,圖乙中,A所示是氦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層,位于第一周期;B是鈉離子,鈉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位于第三周期;C是鎂原子,D是氬原子,核外均為三個電子層,均位于第三周期;故答案為:A;
(4)B所示粒子的質子數(shù)為11,核外有10個電子,因此該粒子是帶有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其離子符號為Na+;故答案為:Na+。
24.(2021秋?赤坎區(qū)校級期中)圖a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b是鋁原子結構示意圖,圖c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
(1)由圖a可知,銫元素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32.9 。
(2)圖b方框內的數(shù)字是 3 ,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其離子符號為 Al3+ 。
(3)有關圖c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填序號)。
A.原子序數(shù):Z>Y
B.核外電子數(shù):X=Y
C.Y和Z同處于第二周期
【答案】(1)金屬;132.9。(2)3;失去;Al3+。(3)A。
【解答】解:(1)由圖a可知,銫元素屬于金屬元素,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2.9。
故答案為:金屬;132.9。
(2)圖b方框內的數(shù)字是:13﹣2﹣8=3,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形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其離子符號為Al3+。
故答案為:3;失去;Al3+。
(3)A.原子序數(shù):Z>Y,該選項正確;
B.核外電子數(shù):X<Y,該選項不正確;
C.Y和Z同處于第三周期,是因為它們都處在第三橫行,該選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A。
25.(2021秋?新野縣期中)化學可以從微觀角度認識世界,請用微粒觀點解釋。
(1)空氣中氧氣無處不在,是 分子在不停運動 的結果。
(2)氧原子和氧離子都屬于氧元素,是因為 質子數(shù)相同 。
(3)氧氣和液氧都有助燃性,是因為 原子構成相同 。
【答案】(1)分子在不停運動;(2)質子數(shù)相同;(3)原子構成相同。
【解答】解:(1)空氣中氧氣無處不在,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結果。
(2)氧原子和氧離子都屬于氧元素,是因為核內質子數(shù)相同。
(3)氧氣和液氧都有助燃性,是因為分子構成相同。
故答案為:(1)分子在不停運動;(2)質子數(shù)相同;(3)原子構成相同。
三、實驗題(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26.(2021秋?慶陽期中)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氧氣并完成相關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長頸漏斗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過氧化氫水+氧氣 ,若從控制反應速率和節(jié)約藥品的角度考慮,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B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一瓶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收集裝置是 F 。
(3)在G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
(4)某興趣小組做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如圖2、圖3所示。
①如圖2所示,注射器內封閉一段空氣,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內推,發(fā)現(xiàn)注射器內氣體被壓縮了,說明 分子之間有間隔 。
②如圖3所示,燒杯C裝入濃氨水,A、B盛放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一段時間后燒杯 A (填“A”、“B”或“C”)液體變紅。
【答案】(1)長頸漏斗。(2)過氧化氫水+氧氣;B;F。(3)鐵+氧氣四氧化三鐵。(4)分子之間有間隔。②A。
【解答】解:(1)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
故答案為:長頸漏斗。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過氧化氫水+氧氣,若從控制反應速率和節(jié)約藥品的角度考慮,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B;若要收集一瓶較純凈的氧氣,應選擇收集裝置是F。
故答案為:過氧化氫水+氧氣;B;F。
(3)在G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故答案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4)①如圖2所示,注射器內封閉一段空氣,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內推,發(fā)現(xiàn)注射器內氣體被壓縮了,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故答案為:分子之間有間隔。
②如圖3所示,燒杯C裝入濃氨水,A、B盛放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蒸餾水,一段時間后燒杯A液體變紅,是因為濃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運動到酚酞溶液中時,與水結合生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
故答案為:A。
四、推斷題(本題共1小題,每空1分,共7分)
27.(2021秋?玉州區(qū)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如圖(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1)原子序數(shù)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它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2)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序數(shù)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號是 S2﹣ .
(3)根據氟原子核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由于氟原子核氯原子的 最外層電子數(shù) 相同,所以氟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4)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 遞增 .
(5)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的名稱是 鋁 .
【答案】(1)三;金屬;(2)得到;S2﹣;(3)最外層電子數(shù);(4)遞增;(5)鋁。
【解答】解:(1)12號元素是鎂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鎂屬于金屬元素;故填:三;金屬;
(2)16號元素是硫,其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離子;故填:得到;S2﹣;
(3)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關系非常密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氟元素和氯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它們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故填:最外層電子數(shù);
(4)同一周期元素之間從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從1到8依次遞增;故填:遞增;
(5)地殼含量較多的元素按含量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氧、硅、鋁、鐵、鈣,在金屬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鋁;故填:鋁.
五、解答題(本題共4小題,共16分)
28.(2022春?蘭溪市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的構成
史料一:198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
史料二: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
史料三: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他從氮原子核中打出一種粒子,并將其命名為“質子”。后來他還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請問他推測的理由是 原子不顯電性 。
(2)史料三中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據此請?zhí)岢龊侠淼牟孪耄?原子核中含有質子 。
(3)結合以上關于原子結構發(fā)現(xiàn)的歷程,我們認識到 AD 。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可以憑空想象的。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答案】(1)原子不顯電性;(2)原子核中含有質子;(3)AD。
【解答】解:(1)1987年,湯姆森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他推測的依據是原子不顯電性;故答案為:原子不顯電性;
(2)史料三中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的質量比質子的質量大,據此請?zhí)岢龊侠淼牟孪耄涸雍酥泻匈|子;故答案為:原子核中含有質子;
(3)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故正確;
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故錯誤;
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不可以憑空想象的,故錯誤;
D.、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正確;
故選:AD。
29.(2022春?桓臺縣期中)有關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化學符號間的關系可用如圖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①是NaCl,則④是 鈉離子、氯離子 ,③是 氯化鈉 (以上寫名稱,下同);
(2)若③是氧氣,則②是 氧元素 ,④是 氧分子 ;
(3)若④是鎂原子,則③是 鎂 。
【答案】(1)鈉離子、氯離子;氯化鈉;(2)氧元素;氧分子;(3)鎂。
【解答】解:(1)NaCl是氯化鈉的化學式,氯化鈉是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因此④是鈉離子、氯離子,③是氯化鈉;故答案為:鈉離子、氯離子;氯化鈉;
(2)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因此②是氧元素,④是氧分子;故答案為:氧元素;氧分子;
(3)金屬鎂是由鎂原子直接構成的,因此③是鎂;故答案為:鎂。
30.(2021秋?倉山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是鈉、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4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回答:
(1)氯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 17 ,相對原子質量為 35.45 ;鈉元素與氯元素的最本質區(qū)別是 質子數(shù)不同 。
(2)圖①②③④四種粒子中,表示鈉原子的是 ② (填序號);構成氯化鈉的粒子是 Na+、Cl﹣ (填符號)。
(3)若⑤表示Mg2+,則x= 12 ,④和⑤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是 MgCl2 。
(4)日本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內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的氫原子,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A 。
【答案】(1)17;35.45;質子數(shù)不同。(2)②;Na+、Cl﹣。(3)12;MgCl2。(4)A。
【解答】解:(1)根據氯元素周期表信息可以看出,左上角為氯元素原子序數(shù),原子序數(shù)與質子數(shù)相同,所以為17;相對原子質量位于最下方,所以為33.45;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因此兩種元素不同本質是質子數(shù)不同;
故答案為:17;35.45;質子數(shù)不同。
(2)鈉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11,則核外電子數(shù)也是11,符合此要求的為②;氯化鈉由鈉離子與氯原子構成;
故答案為:②;Na+、Cl﹣。
(3)鎂離子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失去2個電子形成鎂離子,此時外部有10個電子,所以鎂原子再加上失去的2個電子,一共為12個,因此核內質子數(shù)為12;④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鎂離子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根據十字交叉法形成化合物為MgCl2;
故答案為:12;MgCl2。
(4)氚含有1個質子數(shù),2個中子,則核內質子數(shù)為1,中子數(shù)為2,核外電子數(shù)為1,電子在核外運動,符合此要求的為A;
故答案為:A。
31.(2021秋?洋縣校級期中)微粒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水是純凈物,蔗糖水是混合物。
(2)過氧化氫分解成氧氣和水。
(3)在北方的冬季將擰緊瓶蓋的空礦泉水瓶從室內拿到室外時,發(fā)現(xiàn)礦泉水瓶會變癟。
【答案】(1)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一種分子,糖水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
(2)過氧化氫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部分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氣,部分氧原子與全部氫原子結合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
(3)溫度降低,分子間間隔變小,氣體體積變小,礦泉水瓶會變癟。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從分子角度看,由不由分子構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種分子構成的是純凈物。水是純凈物,而糖水是混合物,是因為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一種分子,糖水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
(2)過氧化氫分解過程中,過氧化氫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部分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氣,部分氧原子與全部氫原子結合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
(3)在北方的冬季將擰緊瓶蓋的空礦泉水瓶從室內拿到室外時,由于溫度降低,分子間間隔變小,氣體體積變小,礦泉水瓶會變癟。
故答案為:(1)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一種分子,糖水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
(2)過氧化氫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部分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氣,部分氧原子與全部氫原子結合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
(3)溫度降低,分子間間隔變小,氣體體積變小,礦泉水瓶會變癟。
選項
事實
解釋
A
品紅在熱水中比冷水中擴散快
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B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D
6000L氧氣可壓縮儲存在40L的鋼瓶中
加壓時氧分子的體積變小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單元檢測)(原卷版+解析),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解答題,推斷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推斷題專項訓練2(原卷版+解析),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訓練范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階段性考試復習精選練推斷題專項訓練1(原卷版+解析),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訓練范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