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一選(每題2分,共20分),填空題(每題2分,共16分),連一連,實驗與探究,思考與分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2分)越來越多的白天鵝喜歡遷徙到三門峽越冬,最主要的原因是游人會投喂大量的食物。
2.(2分)人類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員,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和植物。
3.(2分)某個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受到地質災害破壞嚴重,為了保護金絲猴,最好的營救措施是轉移到周邊農(nóng)戶家中。
4.(2分)天然氣是一種較清潔的能源,燃燒時不會產(chǎn)生任何污染。
5.(2分)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前言、主體、結論四個部分組成。
6.(2分)非供暖期間,鐵制供暖設施中仍充滿水,目的是防止鐵生銹。
7.(2分)用集氣瓶將一支蠟燭罩起來,蠟燭會正常燃燒。
8.(2分)想要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要與自然的再生保持平衡。
9.(2分)科技的發(fā)展?jié)M足了人類的需求,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和舒適,所以發(fā)展比環(huán)境更重要。
10.(2分)在其他小組介紹他們的作品時,要認真傾聽,并給出適當?shù)脑u價和建議。
二、選一選(每題2分,共20分)
11.(2分)達爾文蛾短短幾十年間從淡色、帶斑點變成黑色的原因是( )
A.污染加重,黑色的達爾文蛾可以隱藏自己,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B.日照強,達爾文蛾被曬成了黑色
C.達爾文蛾喜歡在夜間活動,變成黑色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12.(2分)下列植物與其生長環(huán)境對應不正確的是( )
A.仙人掌——沙漠B.椰子——海南
C.榕樹——東北
13.(2分)關于能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海洋潮汐能被稱為“藍色的煤海”,潮汐能是海水在漲落過程中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
B.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用途廣泛,所以應該大力開發(fā)
C.核能的利用肯定會造成污染,所以不應開發(fā)核能更多優(yōu)質滋源請 家 威杏 MXSJ663 14.(2分)有些學校的部分教科書是循環(huán)使用的,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 )
A.學校缺少資金B(yǎng).這些學校不重視學習
C.節(jié)約用紙
15.(2分)下列關于鐵生銹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解釋最有說服力的是( )
A.鐵銹跟鐵連在一起,是鐵的組成部分,所以鐵生銹沒有生成新物質
B.與鐵相比,鐵銹易碎,不能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C.鐵銹和鐵的名稱中都有“鐵”字,所以鐵銹只是鐵的一種,不是新物質
16.(2分)在不同環(huán)境中,鐵生銹的快慢會不一樣,下列環(huán)境中鐵最容易生銹的是( )
A.干旱的沙漠B.干燥的高原
C.潮濕的熱帶海邊
17.(2分)下列做法中,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是( )
A.對環(huán)境排放的廢棄物超過大自然的“消化”能力
B.將所有野生動物都放在動物園飼養(yǎng)
C.牧羊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要給草原留足時間再生
18.(2分)下列關于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描述正確的是( )
A.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我們要盡可能多地使用手機
B.推廣公共自行車有利于減少城市的大氣污染
C.大量噴灑農(nóng)藥能提高作物產(chǎn)量,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19.(2分)很多路燈帶有感應功能,天一黑燈就亮,天一亮燈就滅( )
A.光照度傳感器B.溫度傳感器
C.聲音傳感器
20.(2分)奇奇小組制作了一個太陽能小車,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小車在陽光下可以正常工作,沒有陽光的時候就停止工作了,需要在太陽能小車中增加的最合適的元件是( )
A.蓄電池B.干電池C.太陽能電池
三、填空題(每題2分,共16分)
21.(2分)動物長期生活在符合它生活習性的環(huán)境里,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被稱為動物的 。
22.(2分)科學論文必須具備的“三性”包括: 、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
23.(2分) 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暗綠或黑色的液體,被稱為工業(yè)的血液。
24.(2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太陽能熱水器一般朝 (方向)放置,這樣放置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太陽光。
25.(2分)對蝦、海帶、章魚都屬于海洋資源中的 資源。
26.(2分)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和 是空氣的主要成分。
27.(2分)既要尋求發(fā)展,又要保護環(huán)境。只有 ,才能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
28.(2分)在班級科技制作大比拼評比活動中,我們可以從作品的 、 和可行性等方面對同學的創(chuàng)意進行評價。
四、連一連(共10分)
29.下面資源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請思考并連一連。
五、實驗與探究(24分)
30.(12分)學校準備開運動會了,探探在認真地練習投實心球。奇奇認為:是因為探探扔得不夠高,所以實心球被投得距離太近了,他們共同探究“物體投射距離與投射角度之間的關系”。實際投球的角度和力度不好控制,他們設計了“噴水實驗”。(如圖1所示)
(1)保持礦泉水瓶的高度不變,瓶里的水面和噴嘴的 不變,只改變噴嘴的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水從噴嘴流出時的 相同。
通過5次實驗他們得到了如圖2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
(2)利用折線圖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能更加直觀地觀察比較出:隨著水噴出的角度變大,噴出的距離 。
(3)投實心球時,拋出點與落地點有一定的高度差,所以你在參加投實心球比賽時,采取的投射角度應大約為 。
A.72°
B.42°
C.24°
31.(12分)你們喜歡吃甜品嗎?甜甜圈、冰糖葫蘆、焦糖布丁等是不是很誘人。這些不同的甜品在制作過程中白糖都有哪些變化?請你一起來探究吧。
(1)甜甜圈上面有一層白色的粉末,這是糖塊磨成的糖粉,嘗一嘗還是甜的 發(fā)生了變化。
(2)向勺子中加入少量白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糖的變化。
①加熱后白糖首先會熔化成糖漿,這種透明糖漿可以做冰糖葫蘆,此刻 (填“有”或“沒有”)新物質生成,你的依據(jù)是: 。
②長時間加熱后,糖漿變成了焦黃色的液體,它是一種和白糖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你的依據(jù)是: 。
六、思考與分析(共10分)
32.(4分)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在馬里亞納海溝,在溝底也發(fā)現(xiàn)了只有深海才有的物種。但是,就在這看似與世隔絕的海溝里,也是不應該看到的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被海洋生物食用之后,進入它們的身體之內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會破壞海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海洋生物又通過食物鏈不斷的傳播,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人體內排出,最終人類將受到懲罰。
(1)科學家在萬米深海發(fā)現(xiàn)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有很大危害,這最終 (選填“會”或“不會”)危害人類自身。
(2)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減少“白色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
33.(6分)遠古時代,地球上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生長茂盛。由于地質變化,泥沙越積越厚,植物越埋越深。這些植物在地下與空氣隔絕,經(jīng)過幾百萬年,變成了煤。
(1)今天,我們利用煤炭獲取的能量,實際上是在利用上億年前的 。
(2)煤炭是人類18世紀以來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下列不是煤炭的主要用途的是 。
(3)(判斷)煤炭價格較低,為節(jié)約成本
2023年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小升初科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辨一辨(正確的在橫線中打“√”,錯誤的打“×”,每小題2分,共
1.(2分)越來越多的白天鵝喜歡遷徙到三門峽越冬,最主要的原因是游人會投喂大量的食物。 ×
【答案】×
【分析】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解答】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的環(huán)境,只有當環(huán)境滿足它們生存需要的時候,這是生物的環(huán)境適應性。環(huán)境變化促使越來越多的白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遷徙到三門峽越冬。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依賴于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分析作答。
2.(2分)人類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員,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和植物。 √
【答案】√
【分析】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
【解答】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的動。
故答案為:√。
【點評】此題重點考查人與動物的關系以及應用。
3.(2分)某個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受到地質災害破壞嚴重,為了保護金絲猴,最好的營救措施是轉移到周邊農(nóng)戶家中。 ×
【答案】×
【分析】中國是世界上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已建有22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種類。
【解答】保護野生動物形勢非常艱巨,我國大力宣傳保護珍稀動物的重要性,為物種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場所,通過完善法律法規(guī)等措施對瀕臨滅絕的動物進行保護。所以某個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受到地質災害破壞嚴重,最好的營救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野生動物,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4.(2分)天然氣是一種較清潔的能源,燃燒時不會產(chǎn)生任何污染。 ×
【答案】×
【分析】煤、石油、天然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后逐漸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
【解答】天然氣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還成為火力發(fā)電廠的首選燃料。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的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有助于減少酸雨形成,從根本上改善環(huán)境質量,題目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答題角度是保護礦產(chǎn)資源,然后依據(jù)課本內容判斷即可。
5.(2分)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前言、主體、結論四個部分組成。 √
【答案】√
【分析】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經(jīng)驗,最后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
【解答】調查方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調查效果的好壞,采用不同的調查方式,要根據(jù)所調查的問題。在調查完成后,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主體。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調查報告,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6.(2分)非供暖期間,鐵制供暖設施中仍充滿水,目的是防止鐵生銹。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huán)境中與鐵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解答】非供暖期間,鐵制供暖設施中仍充滿水,減少生銹。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鐵生銹的條件。
7.(2分)用集氣瓶將一支蠟燭罩起來,蠟燭會正常燃燒。 ×
【答案】×
【分析】燃燒的本質是可燃物和氧氣發(fā)生的劇烈反應,氧氣是助燃氣體,氧氣能使可燃性物質燃燒。
【解答】物質的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將一支點燃的蠟燭用集氣瓶罩起來,導致蠟燭熄滅。題目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
【點評】審清題意,把握燃燒的原理等知識,結合問題要求分析總結。
8.(2分)想要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要與自然的再生保持平衡。 √
【答案】√
【分析】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類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chǎn)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氣候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解答】自然資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如土地、水利、氣候。自然資源是短缺的、用之不竭的,不破壞大自然的系統(tǒng)循環(huán)。為了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資源利用率;清潔生產(chǎn);控制人口數(shù)量;加大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等,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要與自然的再生保持平衡。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自然資源,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
9.(2分)科技的發(fā)展?jié)M足了人類的需求,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和舒適,所以發(fā)展比環(huán)境更重要。 ×
【答案】×
【分析】環(huán)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xiàn)實或潛在的環(huán)境問題,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保障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發(fā)展改變了世界,造福人類,如帶來大氣污染,發(fā)展和環(huán)境都重要。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善用科技。完成本題的關鍵是了解科技的利弊。
10.(2分)在其他小組介紹他們的作品時,要認真傾聽,并給出適當?shù)脑u價和建議。 √
【答案】√
【分析】交流時、耐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虛心、完整地傾聽別人的講述同樣也很重要。
【解答】因為事物的復雜性,使得人們的看法往往并不完全一致,要認真傾聽,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點評】結合對交流的注意事項解答。
二、選一選
11.(2分)達爾文蛾短短幾十年間從淡色、帶斑點變成黑色的原因是( )
A.污染加重,黑色的達爾文蛾可以隱藏自己,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B.日照強,達爾文蛾被曬成了黑色
C.達爾文蛾喜歡在夜間活動,變成黑色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答案】A
【分析】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解答】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下去,環(huán)境影響動物的行為,污染加重,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故選:A。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把握好動物依賴于環(huán)境,依據(jù)課本內容作答即可。
12.(2分)下列植物與其生長環(huán)境對應不正確的是( )
A.仙人掌——沙漠B.椰子——海南
C.榕樹——東北
【答案】C
【分析】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F(xiàn)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
【解答】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的環(huán)境,只有當環(huán)境滿足它們生存需要的時候,這是生物的環(huán)境適應性。仙人掌生活在沙漠,榕樹生長在陽光充足,且土質疏松肥沃呈酸性的地區(qū)。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依賴于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分析作答。
13.(2分)關于能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海洋潮汐能被稱為“藍色的煤?!?,潮汐能是海水在漲落過程中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
B.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用途廣泛,所以應該大力開發(fā)
C.核能的利用肯定會造成污染,所以不應開發(fā)核能
【答案】C
【分析】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寶庫 海洋占了全球表面積的70%,理論能量總量約為766 億千瓦,是名副其實的“藍色煤?!?。全球僅可利用的潮汐能就達30 億千瓦。
【解答】A.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能源庫,潮汐能被稱為“藍色煤海”,說法正確;
B.太陽是人類的“能源之母”,是一種清潔能源,所以應該大力開發(fā);
C.核電的利用中,只要注意防范就會形成功大于過的良性循環(huán),說法錯誤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各類能源利用的認識。
14.(2分)有些學校的部分教科書是循環(huán)使用的,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 )
A.學校缺少資金B(yǎng).這些學校不重視學習
C.節(jié)約用紙
【答案】C
【分析】循環(huán)使用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又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解答】我們使用的教科書的材料是紙張,有些學校的部分教科書是循環(huán)使用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故選:C。
【點評】結合對材料循環(huán)使用的認識解答。
15.(2分)下列關于鐵生銹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解釋最有說服力的是( )
A.鐵銹跟鐵連在一起,是鐵的組成部分,所以鐵生銹沒有生成新物質
B.與鐵相比,鐵銹易碎,不能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C.鐵銹和鐵的名稱中都有“鐵”字,所以鐵銹只是鐵的一種,不是新物質
【答案】B
【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huán)境中與鐵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解答】A.鐵銹跟鐵雖然連在一起,但不是鐵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物質;
B.與堅硬的鐵相比,鐵銹結構松散,也不能導電,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C.鐵銹和鐵的名稱中雖然都有“鐵”字,只是說明鐵銹與鐵有聯(lián)系,是一種新物質。
故選:B。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鐵生銹的條件,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6.(2分)在不同環(huán)境中,鐵生銹的快慢會不一樣,下列環(huán)境中鐵最容易生銹的是( )
A.干旱的沙漠B.干燥的高原
C.潮濕的熱帶海邊
【答案】C
【分析】鐵生銹的主要因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huán)境中與鐵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呈紅褐色。
【解答】根據(jù)鐵生銹的認識,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鐵制品不易生銹,溫度高,鐵制品容易生銹。
故選:C。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鐵生銹的條件,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7.(2分)下列做法中,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是( )
A.對環(huán)境排放的廢棄物超過大自然的“消化”能力
B.將所有野生動物都放在動物園飼養(yǎng)
C.牧羊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要給草原留足時間再生
【答案】C
【分析】環(huán)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xiàn)實或潛在的環(huán)境問題,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保障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A、對環(huán)境排放的廢棄物超過大自然的“消化”能力,選項觀點錯誤;
B、將所有野生動物都放在動物園飼養(yǎng),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C、牧羊的數(shù)量不能太多,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故選:C。
【點評】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保護環(huán)境,根據(jù)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8.(2分)下列關于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描述正確的是( )
A.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我們要盡可能多地使用手機
B.推廣公共自行車有利于減少城市的大氣污染
C.大量噴灑農(nóng)藥能提高作物產(chǎn)量,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答案】B
【分析】環(huán)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xiàn)實或潛在的環(huán)境問題,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保障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A、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容易影響視力,我們要盡可能地少使用手機;
B、推廣公共自行車有利于減少城市的大氣污染;
C、大量噴灑農(nóng)藥能提高作物產(chǎn)量,但是會污染環(huán)境,選項觀點錯誤。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明確考查了保護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
19.(2分)很多路燈帶有感應功能,天一黑燈就亮,天一亮燈就滅( )
A.光照度傳感器B.溫度傳感器
C.聲音傳感器
【答案】A
【分析】完整的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組成。電從電池的一端正極流出來,通過燈泡從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jīng)過燈絲,再從燈泡的另一個連接點流出,回到這個電池的另一端負極,形成一條完整的環(huán)路,燈泡就會發(fā)光。
【解答】開關是組成電路的重要元器件,起到控制電流通斷的作用,有接觸式開關和非接觸式開關、光控開關。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天一黑燈就亮,這種路燈需要用到的傳感器是光照度傳感器。故A選項正確。
故選:A。
【點評】正確理解認識不同類型的開關特點,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0.(2分)奇奇小組制作了一個太陽能小車,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小車在陽光下可以正常工作,沒有陽光的時候就停止工作了,需要在太陽能小車中增加的最合適的元件是( )
A.蓄電池B.干電池C.太陽能電池
【答案】A
【分析】太陽能利用包括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太陽能熱發(fā)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房,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食品加工(曬干)、發(fā)電、加熱(熱水器)、養(yǎng)殖、種植等等。
【解答】太陽光普照大地,沒有地域的限制無論陸地或海洋,都處處皆有,便于采集。奇奇小組制作了一個太陽能小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蓄電池、反復使用的化學能電池的總稱。
故選:A。
【點評】答題時要注意認真讀題,體會材料反映的問題或考查的目標是太陽能的用途,以此分析解答即可。
三、填空題
21.(2分)動物長期生活在符合它生活習性的環(huán)境里,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被稱為動物的 棲息地 。
【答案】棲息地。
【分析】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解答】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的環(huán)境,只有當環(huán)境滿足它們生存需要的時候,這是生物的環(huán)境適應性。動物長期生活在符合它生活習性的環(huán)境里。
故答案為:棲息地。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依賴于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分析作答。
22.(2分)科學論文必須具備的“三性”包括: 科學性 、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
【答案】科學性。
【分析】科學論文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后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后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
【解答】科學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后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正文和結尾三部分、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
故答案為:科學性。
【點評】本題考查了科學論文必須具備的“三性,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
23.(2分) 石油 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暗綠或黑色的液體,被稱為工業(yè)的血液。
【答案】石油。
【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后逐漸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
【解答】石油是工業(yè)社會重要的動力燃料,它的許多優(yōu)點是其他燃料無法比擬的、暗綠或黑色的液體。
故答案為:石油。
【點評】本題屬基礎知識題煤炭、石油、天然氣,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分析作答。
24.(2分)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太陽能熱水器一般朝 南 (方向)放置,這樣放置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太陽光。
【答案】南。
【分析】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太陽光將水溫加熱的裝置。
【解答】太陽能熱水器,吸收光能轉化為水的熱能,太陽能熱水器一般朝南放置,這樣放置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太陽光。
故答案為:南。
【點評】本題考查了太陽的位置與太陽能熱水器的放置,結合教材知識點及生活實際解答此題。
25.(2分)對蝦、海帶、章魚都屬于海洋資源中的 海洋生物 資源。
【答案】海洋生物。
【分析】海洋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分類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關資源。
【解答】海洋資源豐富,包括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生物(水產(chǎn))資源和海洋動力資源等四項。對蝦、章魚都屬于海洋資源中的海洋生物資源。
故答案為:海洋生物。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海洋資源,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26.(2分)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氮氣 和 氧氣 是空氣的主要成分。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諝庵兄С秩紵臍怏w叫做氧氣,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21%。
【解答】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水蒸氣等,氮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78%。
故答案為:氮氣;氧氣。
【點評】該題屬于識記類題目,難度不大,正確記憶空氣成分組成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7.(2分)既要尋求發(fā)展,又要保護環(huán)境。只有 保護好環(huán)境 ,才能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
【答案】保護好環(huán)境。
【分析】環(huán)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xiàn)實或潛在的環(huán)境問題,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保障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又要保護環(huán)境,只有保護好環(huán)境。
故答案為:保護好環(huán)境。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環(huán)境,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
28.(2分)在班級科技制作大比拼評比活動中,我們可以從作品的 創(chuàng)新性 、 實用性 和可行性等方面對同學的創(chuàng)意進行評價。
【答案】創(chuàng)新新;實用性。
【分析】我們可以從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可行性等方面對創(chuàng)意進行評價。
【解答】在班級科技制作大比拼評比活動中,我們可以從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如有必要、修改和完善。
故答案為:創(chuàng)新新;實用性。
【點評】結合對評比標準的認識解答。
四、連一連(2分×5=10分)
29.(10分)下面資源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資源,請思考并連一連。
【答案】
【分析】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類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的總稱。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chǎn)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氣候資源和海洋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按是否能夠再生,可劃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解答】可再生資源是指能夠通過自然力以某一增長率保持或增加蘊藏量的自然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是指經(jīng)人類開發(fā)利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石油、可燃冰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風能屬于可再生資源。
故答案為:
【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在此基礎上分析作答。
五、實驗與探究
30.學校準備開運動會了,探探在認真地練習投實心球。奇奇認為:是因為探探扔得不夠高,所以實心球被投得距離太近了,他們共同探究“物體投射距離與投射角度之間的關系”。實際投球的角度和力度不好控制,他們設計了“噴水實驗”。(如圖1所示)
(1)保持礦泉水瓶的高度不變,瓶里的水面和噴嘴的 高度 不變,只改變噴嘴的 角度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水從噴嘴流出時的 速度 相同。
通過5次實驗他們得到了如圖2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
(2)利用折線圖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能更加直觀地觀察比較出:隨著水噴出的角度變大,噴出的距離 先變大后變小 。
(3)投實心球時,拋出點與落地點有一定的高度差,所以你在參加投實心球比賽時,采取的投射角度應大約為 B 。
A.72°
B.42°
C.24°
【答案】(1)高度;角度;速度。
(2)先變大后變小。
(3)B。
【分析】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1、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2、確保實驗的公平,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素外,其他因素應該保持一樣。
【解答】(1)在研究物體投射距離與投射角度的關系實驗中,把一個1.5升的礦泉水瓶去掉瓶底,將一段塑料管的上端與礦泉水瓶連接。保持礦泉水瓶的高度和瓶中水面的高度基本不變,只改變噴嘴與水平面的角度。
(2)對比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根據(jù)題干數(shù)據(jù)曲線圖可知,噴出的距離先變大后變小。
(3)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隨著水噴出的角度變大,當噴射角度為45°時,達到30cm,拋出點與落地點有一定的高度差,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
故答案為:
(1)高度;角度。
(2)先變大后變小。
(3)B。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對比實驗,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
31.你們喜歡吃甜品嗎?甜甜圈、冰糖葫蘆、焦糖布丁等是不是很誘人。這些不同的甜品在制作過程中白糖都有哪些變化?請你一起來探究吧。
(1)甜甜圈上面有一層白色的粉末,這是糖塊磨成的糖粉,嘗一嘗還是甜的 形狀、大小 發(fā)生了變化。
(2)向勺子中加入少量白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糖的變化。
①加熱后白糖首先會熔化成糖漿,這種透明糖漿可以做冰糖葫蘆,此刻 沒有 (填“有”或“沒有”)新物質生成,你的依據(jù)是: 只是改變了它的大小、形狀,而顏色、味道并沒有變化或者加熱熔化的糖漿冷卻以后還會結成固體的糖塊 。
②長時間加熱后,糖漿變成了焦黃色的液體,它是一種和白糖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你的依據(jù)是: 變成了新的顏色,出現(xiàn)了新的氣味,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 。
【答案】(1)形狀、大??;
(2)沒有;只是改變了它的大小、形狀,而顏色、味道并沒有變化或者加熱熔化的糖漿冷卻以后還會結成固體的糖塊;不同;變成了新的顏色,出現(xiàn)了新的氣味,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
【分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的產(chǎn)生,只是物質形狀、大小、形態(tài)的變化;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的產(chǎn)生;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chǎn)生種種現(xiàn)象,如發(fā)光發(fā)熱、產(chǎn)生氣體、改變顏色、產(chǎn)生沉淀物。
【解答】解:讀圖可知,(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的產(chǎn)生、大?。换瘜W變化是有新物質的產(chǎn)生,往往伴隨產(chǎn)生種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氣體、產(chǎn)生沉淀物,這是糖塊磨成的糖粉,僅僅是糖的形狀,是物理變化。
(2)向勺子中加入少量白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
①加熱后白糖首先會熔化成糖漿,這種透明糖漿可以做冰糖葫蘆、形狀、味道并沒有變化或者加熱熔化的糖漿冷卻以后還會結成固體的糖塊,是物理變化。
②長時間加熱后,糖漿變成了焦黃色的液體;因為此時白糖變成了新的顏色,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故答案為:
(1)形狀、大?。?br>(2)沒有;只是改變了它的大小,而顏色;不同,出現(xiàn)了新的氣味。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及白糖加熱的變化,結婚基礎知識點分析解答此題。
六、思考與分析(2分×5=10分)
32.(4分)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在馬里亞納海溝,在溝底也發(fā)現(xiàn)了只有深海才有的物種。但是,就在這看似與世隔絕的海溝里,也是不應該看到的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被海洋生物食用之后,進入它們的身體之內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會破壞海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海洋生物又通過食物鏈不斷的傳播,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人體內排出,最終人類將受到懲罰。
(1)科學家在萬米深海發(fā)現(xiàn)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有很大危害,這最終 會 (選填“會”或“不會”)危害人類自身。
(2)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減少“白色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布袋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自帶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餐盒 。
【答案】(1)會。
(2)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布袋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自帶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餐盒。
【分析】環(huán)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xiàn)實或潛在的環(huán)境問題,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保障經(jīng)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1)科學家在萬米深海發(fā)現(xiàn)了人類生活垃圾。它對海洋生物有很大危害,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
(2)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的環(huán)境問題,購物時自帶購物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布袋子,自帶餐具,少用塑料餐盒。
故答案為:
(1)會。
(2)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外出就餐。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保護環(huán)境,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33.(6分)遠古時代,地球上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生長茂盛。由于地質變化,泥沙越積越厚,植物越埋越深。這些植物在地下與空氣隔絕,經(jīng)過幾百萬年,變成了煤。
(1)今天,我們利用煤炭獲取的能量,實際上是在利用上億年前的 C 。
(2)煤炭是人類18世紀以來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下列不是煤炭的主要用途的是 A 。
(3)(判斷)煤炭價格較低,為節(jié)約成本 ×
【答案】(1)C。
(2)A。
(3)×。
【分析】煤、石油、天然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后逐漸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
【解答】(1)煤炭、石油,而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太陽。
(2)煤炭、石油,它們用一些就少一些。煤炭的主要用途有發(fā)電、家用燃料、冶金等。
(3)煤炭、石油,它們用一些就少一些,另外煤炭容易產(chǎn)生大氣污染。所以不能為了節(jié)約成本,要減少使用煤炭這種燃料。
故答案為:
(1)C。
(2)A。
(3)×。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煤、石油、天然氣,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石油
太陽能
可再生資源
鐵礦石
可燃冰
不可再生資源
風能
A.風能
B.水能
C.太陽能
A.汽車燃料
B.發(fā)電
C.冶金
石油
太陽能
可再生資源
鐵礦石
可燃冰
不可再生資源
風能
A.風能
B.水能
C.太陽能
A.汽車燃料
B.發(fā)電
C.冶金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共4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共4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科學試題,共4頁。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