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備課(分層練習+精美課件)(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 1《沁園春·長沙》(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精美精品課件+分層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試卷 0 次下載
- 2.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精美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試卷 0 次下載
- 2.3《峨日朵雪峰之側》(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備課(分層練習+精美課件)(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試卷 0 次下載
- 2.4《致云雀》(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備課(分層練習+精美課件)(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試卷 0 次下載
- 3.1《百合花》(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備課(分層練習+精美課件)(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 試卷 0 次下載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2.2 紅燭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展開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2.2 紅燭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22《紅燭》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件+分層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原卷版docx、22《紅燭》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件+分層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2.2 紅燭分層練習 1.根據你的理解,最適合依次填入原詩的一項是( )紅燭(節(jié)選)聞一多紅燭阿!______?____?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紅燭??!既制了,便燒著!燒吧,燒吧!____,____,____,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①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②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③燒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⑤燒破世人的夢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第一空:句子后面是問號,故應選①和②句,依據①②的語義邏輯關系分析可知應該是先有軀體,再又靈魂,故第一空應該選②;第二空:承接上文,應選①,排除CD;第三空:依據上文“燒吧,燒吧”,可知毀壞的首先是人的迷夢,故應填⑤,排除A;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夢后承接的應該是世人的血,故應填③;第五空:最后燒毀一切,拯救了世人的靈魂,故應填④。排序為:②①⑤③④故選B。2.下列對《紅燭》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句中的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一覽無余。B.“不誤,不誤”,表明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C.紅燭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委屈,為犧牲自己才能實現理想而委屈流淚。D.詩人注重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美,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和每節(jié)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能力。C.“是紅燭的心在委屈,為犧牲自己才能實現理想而委屈流淚”錯,由原文“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一句可以得知,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故選C。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試題。紅燭聞一多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①紅燭??!這樣的紅燭!詩人??!吐出你的心來比一比,可是一般顏色?②紅燭??!是誰制你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③紅燭??!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采——這正是自然的方法。④紅燭??!既制了,便燒著!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⑤紅燭啊!你心火發(fā)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⑥紅燭??!世人造就了你,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哦!我知道了!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⑦紅燭??!流罷!你怎么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出快樂的果子!⑧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倚牧鳒I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⑨紅燭?。?/span>“莫問收獲,但問耕耘。”3.全詩可分幾層?寫出每層層意。4.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全詩的主旨。5.全詩一共有九節(jié),每節(jié)都以“紅燭??!”開頭這是什么修辭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3.全詩可分為兩層。第一層(1~4節(jié))緊扣“火”字,表現了詩人的覺醒和崇高的愛國情感。第二層(5~9節(jié))緊扣“淚”字,寫出詩人的冷靜思索,表明了詩人要犧牲自己,創(chuàng)造光明未來的美好愿望。 4.全詩以詩人對“紅燭”心跡的交流為線索,歌詠燒掉自己,創(chuàng)造光明的世界,借紅燭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懷。 5.這是一種呼告的修辭手法。有力地傾訴了詩人的所見所思所感,賦予紅燭以人的思想感情,成為詩人抒情的依托。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劃分結構層次的能力。結合關鍵詞“這樣的紅燭……顏色”“是誰點的火”“要燒出你的光采”“燒罷”可知,前四節(jié)為一層,緊扣“火”字,展開內容;結合“點著靈魂”“放光出”“要燒出你的光采”“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可知,“紅燭”如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詩人要燃燒自己,要救人民于水火。這一節(jié)表現了詩人的覺醒和崇高的愛國情感。結合關鍵詞句“正是淚流開始之日”“又何苦傷心流淚”“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可知,后五節(jié)都圍繞“淚”字展開內容,為第二層;“世人造就了你,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詩人不斷追問思考,明白就是要燃燒自己,來創(chuàng)造光明。寫出詩人的冷靜思索,表明了詩人要犧牲自己,創(chuàng)造光明未來的美好愿望。4.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詩歌主旨的能力。全詩都在寫紅燭,詩中作者托明確地表達了對紅燭的態(tài)度:寧可犧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其中“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揭示出紅燭流淚和發(fā)光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果關系,為著“創(chuàng)造光明”,結果只落得“灰心流淚”,但這是社會使然。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獻。點明了紅燭精神的本質和靈魂——只要創(chuàng)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心愿——如紅燭一般照亮沉睡的中國,使民眾覺悟、奮起,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中獲得解放。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修辭手法及作用的能力。“紅燭??!”是一種呼告的修辭手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把紅燭作為自己的對話者,賦予紅燭以人的思想感情,表面是直接將自己所見所思所感有力地向其傾訴,其實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紅燭成為詩人抒情的依托,實為托物言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意象——意境——意圖(主旨),這是詩歌鑒賞的基本步驟,而聯想在其中起著統(tǒng)攝的作用。聯想的過程一般是從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從表層含義到深層含義。例如一提到“木葉”我們就會想到秋意,想到蕭瑟蒼涼的氣氛。如“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句,它給我們的直觀感受是落葉紛飛,秋意正濃,從詩句中我們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風颯颯,落葉飄蕩,一派蕭瑟的景象,這正是語言的符號意義使然。而此情此景“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讀者的思維一下子便從木葉的清秋氣息跳躍到離人的愁情別緒,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覺到感知,我們體會到了( ),人生不易,這就是聯想的作用。詩歌欣賞,起始點是意象,著眼點是意境,落腳點是意圖。靈魂則在于聯想,因此詩歌的審美價值取決于這種聯想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歌的語言形象是“形”,它的暗示性是“神”,因此詩歌只有形神兼?zhèn)?,才會境界全出,才會產生美的效果。反過來說,我們只有抓住了詩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領略詩歌美的精神要義,從而觸摸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歌藝術的神圣殿堂。6.請問畫橫線處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7.請問括號處所缺的成語應為“世事無常”還是“歲月不居”?請談談你的理解。8.請你結合文段關于聯想在詩歌鑒賞中作用的論述,分析《紅燭》中意象的“形”與“神”。紅燭聞一多紅燭?。?/span>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紅燭??!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答案】6.表示意思的遞進。“意象”“意境”“意圖”這三者是從個體到整體,從具象到抽象的關系,呈現遞進關系。 7.世事無常。這里是強調世間人事有很多變化,令人徒增憂傷之意。 8.《紅燭》選段的主要意象是“紅燭”,這也是意象的“形”。而“紅燭”這一“形”燃燒自己,產生光明照亮世界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引人聯想,想到那些自我犧牲、創(chuàng)造光明的形象,也讓人聯想到詩人敢于犧牲、勇于創(chuàng)造、給人間帶來光明的奉獻精神。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準確運用常見標點符號的能力。原文說“意象——意境——意圖(主旨)”是詩歌鑒賞的基本步驟,而根據原文“聯想的過程一般是從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從表層含義到深層含義”“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覺到感知”“起始點是意象,著眼點是意境,落腳點是意圖”可知,“意象”“意境”“意圖”在邏輯層次上以及詩歌欣賞步驟上,都體現出一定的階梯性、層次性。而這正符合破折號表示意思的遞進的作用。7.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并運用常見的成語的意義的能力。“世事無常”意思是說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東西。這個詞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就是世間的人無常,也就是人心叵測的意思;第二就是世間的事情無常,不可能永遠好,也不可能永遠壞。“歲月不居”意思是時光不停流逝,指時光一去不返。兩個成語,一個強調世態(tài)的起伏不定,一個強調時間的逝去。而結合原文“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離人的愁情別緒”可知,此處強調的是人生的變化與無常,故應填“世事無常”。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結合原文“聯想的過程一般是從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從表層含義到深層含義”可知,對于《紅燭》中意象的“形”與“神”的分析,就可采取從具象到抽象,從表層到深層這一思路進行。毫無疑問,詩中的“形”就是紅燭的形。而結合紅燭這一“形”的特征的聯想,我們可以知道紅燭,是赤誠的象征,在詩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詩人的那顆赤子之心,是如此純潔率真。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人與物化,意與境融”。詩人以“紅燭”為中心意象,配之以“軀體”“靈魂”“灰”“光”等子意象,疊加在一起,與中心意象形成輻射式組合方式,從而傳達出由衷地贊美紅燭的自我犧牲精神的主題立意。同時,結合對《紅燭》全詩的理解以及對作者生平的知人論世,可知作者也在其中賦予“紅燭”新的意義,喚醒民眾,追求光明,驅散黑暗,塑造出自我犧牲、創(chuàng)造光明的形象,歌頌點亮世界的奉獻精神。而這些,就是《紅燭》最重要、最本質的“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很多人______①_____的二十四節(jié)氣歌。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知識體系,是中國農耕社會安排農業(yè)生產、協調農事活動所遵循的基本準則。二十四節(jié)氣及其實踐活動所代表的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氣象科學蓬勃發(fā)展、現代農業(yè)______②_____的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jié)氣似乎有了某種程度的“脫鉤”。那么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保護二十四節(jié)氣?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保護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保護民族精神。漫漫歷史長河中,二十四節(jié)氣形成了諸多民俗,盡管帶有地域色彩,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一以貫之。二十四節(jié)氣蘊含的思想精神,是______③_____的農耕文化的命脈之所在,始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根與魂”。通過保護二十四節(jié)氣,使其發(fā)揮“激活全盤”的“酵母”作用,還能讓民族自信心得到壯大和培育。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的引號作用相同的項是( )A.黃河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河,怎么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搖籃”呢?B.陶淵明在“復得返自然”的淡泊中,展現出世間另一種美好的人生。C.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撿拾一些爛菜葉,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D.聞一多的《紅燭》化用“蠟炬”這一古典意象,賦予了它新的含義。1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9. 耳熟能詳 方興未艾 源遠流長 10.A 11.應改為:保護二十四節(jié)氣,使其發(fā)揮“激活全盤”的“酵母”作用,還能讓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壯大。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指很多人很熟悉二十四節(jié)氣歌,用“耳熟能詳”合適。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第二空:語境為事物有正在蓬勃發(fā)展的趨勢。用“方興未艾”更合適。方興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第三空:語境為修飾某種文化起源和發(fā)展都接續(xù)不斷,歷史悠久,用“源遠流長”更合適。源遠流長:意思是源頭很遠、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1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根與魂”表特殊含義。A“搖籃”表特殊含義。B“復得返自然”表直接引用。C“慈祥”表示反語。D“蠟炬”表強調突出。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兩處錯誤:一是“通過保護二十四節(jié)氣,使其發(fā)揮……”屬于介詞誤用,應該去掉“通過”;二是“壯大和培育”語序不當,不合邏輯,可改為“培育和壯大”。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發(fā) 現聞一多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嘔出一顆心來,你在我心里!12.詩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寫自己的發(fā)現的?這些意象說明了什么?13.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復“我來了”“那不是你”?14.“噩夢”本來就夠壓心的了,為什么作者還要說“噩夢掛著懸崖”?15.下面對詩句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詩人懷著美好的希望自美國返回,但看到的卻不是理想中的祖國,因此“迸著血淚”,痛心到了極點。B.“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前一句表達了詩人聽到祖國召喚,要為建設祖國而奮斗的感情,“時間的罡風”“火”都比喻返回祖國的急切心情。C.“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追問”的內容是祖國為什么會變得如此黑暗,“逼迫”表達詩人急于知道這原因的心情。D.“嘔出一顆心來,你在我心里!”這句詩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和希望把祖國建設得美好的赤膽忠心。 【答案】12.用“噩夢”“噩夢懸掛著懸崖”這些令人恐怖、絕望的意象,形象地表現了當時軍閥混戰(zhàn)下的祖國殘破的黑暗現實。 13.形成鮮明對比。“我來了”顯示出作者回國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那不是你”又顯示出作者是多么失望。急切與失望形成巨大反差,襯托出作者異常痛苦的心情。 14.更顯示出“噩夢”的沉重和驚人,更使人感到絕望和恐怖,表達了詩人悲痛欲絕的感情。 15.B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由“我來了”可知,這是詩人滿懷報國之情回到中國的“發(fā)現”;結合“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可知,詩人的發(fā)現是“噩夢”,是“噩夢掛著懸崖”。無論是“噩夢”,還是“噩夢掛著懸崖”,都給人恐怖之感,可見當時祖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和軍閥的混戰(zhàn)之下哀鴻遍野的慘景,而這慘況在作者“噩夢”“噩夢懸掛著懸崖”這些意象之下鮮明地表現出來。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語言,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我來了”“那不是你”這些句子,然后結合詩句分析作者一再重復的用意。詩中三處提到“我來了”,結合后面“這不是我的中華”可知,“我來了”是作者從國外歸來;三處說“我來了”可以看出作者歸國心情之急切。作者反復強調“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哪里是你”“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可以看出,詩人本是懷著熾熱的愛國情思回到祖國,然而當他踏上中國的土地的那一剎那,巨大的黑暗的窒息和滿目的瘡痍幾乎將他擊倒,所以他反復說“那不是你”,回國心情的急切和眼前所見后的失望形成反差,凸顯出作者內心的痛苦。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噩夢”是引起極度不安或驚恐不已的夢,以比喻的方式精煉概括了黑暗的現實,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強烈失望;“懸崖”是高聳陡峭的山崖,意味著危險;而“噩夢懸掛著懸崖”將兩種讓人恐怖不安的事物進行疊加,則更使人感到“恐怖”和絕望。由此可以看出,眼前所見給詩人的打擊之大,凸顯出詩人面對國內滿目瘡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的悲痛欲絕。15.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B.“‘火’都比喻返回祖國的急切心情”錯誤,詩句中的“火”喻指詩人對祖國火一般的熱情。故選B。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新時代應當能夠產生偉大詩人及其偉大詩篇,這是新時代向詩人們提出的新課題。然而,現階段我們有些詩歌充斥著物質主義,個人主義和技術主義。除了能夠看到詩歌技術上的一些進步外,在詩歌精神和詩歌美學上反而給人以萎縮和晦暗之感。尤其是某些口水詩和網絡詩歌竟然以規(guī)避崇高和抵制優(yōu)美為傲,在它們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茍且,沒有光亮和遠方。顯然,新時代詩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軟骨癥、侏儒癥和自閉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急切地向新時代中國詩人發(fā)出鄭重的吁請: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②詩歌的崇高美,是多樣化的。在百年中國新詩史上,我們既有吶喊型的崇高,又有飽含熱淚深情型的崇高,還有家國情懷和人類意識的勇于擔當型的崇高。這種多姿多彩的崇高傳統(tǒng),在新時代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那么,我們在已有豐厚的新詩崇高傳統(tǒng)面前,應該如何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來?③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論崇高》聞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說:“沒有任何東西像真情的流露得當那樣能夠導致崇高。”他強調了“真”及其“流露得當”對于崇高產生的必要性。以往我們唾棄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假大空”,現今大家不滿于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都能產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激越情感方能導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感、幸福感,境界感、責任感和光榮感,是治愈新時代詩歌缺鈣的靈丹妙藥。許多詩歌淡忘人民,不去領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而縮進自我的小天地,兩耳不聞“人民事”,一心只寫“自我詩”。這種把“個人寫作”和“宏大寫作”二元對立起來的觀點和現象比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寫作”是非詩的,而唯有欲望性的“個人寫作”才是詩的。殊不知,“個人寫作”與“宏大寫作”是可以互為借鑒的,從前者出發(fā),可以抵達后者。④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我們的心靈是可以鍛煉的,鍛煉得好,就可以到達崇高,進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有無此認識?我們有了此認識后,愿不愿意錘煉我們的心靈?以及我們該如何錘煉?這就要求詩人努力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同時要與自然和傳統(tǒng)“競賽”,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對自我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樂此不疲的摹寫;也不能對古今中外傳統(tǒng)無腦地模仿,而是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與之對話,乃至對抗,進而超越它們,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詩藝。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偉大的詩人必須大公無私,心懷遠大志向,必須統(tǒng)攬全局,無私奉獻,全心全意服務于人民、國家、社會和歷史的進步,同時具備廣博學識和良好學養(yǎng),才能寫出“第一等真詩”。⑤要有表達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長久以來,西方“純詩神話”像宗教般控制了許多中國詩人。在西方純詩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詩”和“反詩”的。純詩唯技術至上和語言至上,成為一種看上去很美實則平庸的文字游戲。顯然,作為自娛自樂的文字游戲,純詩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將其視為傳達人類思想的武庫,純詩的合理性就顯得極其脆弱。史詩性寫作是對純詩寫作的置換。進入新時代,登月工程、大國重器和時代楷模等,這些恢宏雄壯的事物和英雄,一起來到了中國詩人面前。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們會激發(fā)詩人磅礴的想象,最終凝結成崇高的詩歌意象。史詩的時代需要時代的史詩。而時代的史詩,或者說,史詩性寫作,需要與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結構以及使之最終得以呈現的華美壯麗的詩意辭藻。⑥概言之,新時代的詩歌寫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偽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熱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許玷污,更嚴禁消解。畢竟具有崇高美的詩歌不是說服,而是給人以狂喜、驚嘆和激奮,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也只有具備如此崇高美的詩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摘編自楊四平《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1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百年來,中國新詩的崇高美豐富多彩,這種崇高傳統(tǒng)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展。B.并不是所有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都能產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產生的必要條件。C.詩人應努力克服自我、戰(zhàn)勝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傳統(tǒng)。D.作為自娛自樂的文字游戲,純詩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難以表達人類的崇高情感和思想。17.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重在提醒新詩創(chuàng)作者們要避免新詩創(chuàng)作中的“假大空”,詩作要有“崇高美”。B.當前某些詩人鼓吹欲望性的“個人寫作”,把自己縮進自我的狹小天地,這值得警惕。C.新時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應以凈化思想、升華品格為價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偽崇高。D.當下的某些新詩缺少崇高的情感,這些新詩的作者需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18.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觀點的一項是( )A.“雪天/我們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條線/我/尿了一個坑”,這樣的詩歌至多只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文字游戲,沒有崇高的詩歌意象,缺少時代的使命感,不可能成為時代的史詩。B.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飽含熱淚深情型的崇高。C.詩人舒婷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描述了中國貧弱的過去,又展現了中國讓人振奮的崛起和新生,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熱愛以及為之獻身的決心,詩歌具有崇高之美。D.只要將“神舟十三號順利著陸”這一大事件放在詩人面前,便能激發(fā)詩人恢宏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崇高的時代史詩。19.請概括文章的行文脈絡。20.下列文字是聞一多先生《紅燭》一詩的節(jié)選部分,請分析它從哪些方面體現了本文的觀點。紅燭啊/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紅燭啊/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紅燭啊/你心火發(fā)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哦!我知道了/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時/才著急得流淚!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答案】16.C 17.A 18.D 19.①第一段先述現象后明觀點:新時代詩歌出現了急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應該呼喚崇高美。②第二段提出問題:應該如何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③三四五段分別從“真情”和“思想”“能力”三個角度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④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20.①該詩飽含熱淚充滿深情,表現出家國情懷和勇于擔當的崇高精神。②詩人寧愿犧牲自我也要救治世人的靈魂,可見該詩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③該詩托物言志,將紅燭擬人化,采用問答的形式謀篇布局,抒情脈絡分明,情感抑揚起伏。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達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④該詩順應時代洪流而生,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詩人創(chuàng)作出了崇高的詩歌意象——犧牲自我、為他人帶去光明的“紅燭”。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傳統(tǒng)”錯,曲解原文意思,原文是“也不能對古今中外傳統(tǒng)‘無主腦’地模仿”,選項說法絕對化。故選C。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要避免新詩創(chuàng)作中的‘假大空’”錯,曲解文意,文中是“以往我們唾棄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假大空’,現今大家不滿于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假小空’”,應是“提醒新詩創(chuàng)作者力避‘假小空’”。故選A。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只要……便能……”錯,忽略了“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這個先決條件。原文觀點是“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們會激發(fā)詩人磅礴的想象,最終凝結成崇高的詩歌意象”。故選D。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根據結尾“我們才急切地向新時代中國詩人發(fā)出鄭重的吁請: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可知,第一段先提出文章觀點: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第二部分是第二段,根據“那么,我們在已有豐厚的新詩崇高傳統(tǒng)面前,應該如何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來”可知,第二段提出問題:如何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出屬于新時代新詩的崇高精神。第三部分是第三至五段,根據“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要有表達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可知,三四五段分別從“真情”和“思想”“能力”三個角度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第四部分是第六段,根據“概言之,新時代的詩歌寫作,既要力避……也要警惕……”可知,最后一段總結全文。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的觀點是“新時代詩歌呼喚崇高美”,根據題干要求,需要分析本詩崇高美的體現。根據文中“我們既有吶喊型的崇高,又有飽含熱淚深情型的崇高”,據此分析本詩可知,“啊?。『梅鶋邀惖谋北蟮那榫皢?!”“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等,具有吶喊型的崇高美。根據文中“要有始終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莊嚴偉大的崇高思想”,據此分析,本詩“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表達了渴望摧毀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熱情和決心,也是對勞動者和工農大眾的頌揚,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國的崇高思想。根據文中“要有表達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本詩的前四句,著力于景象描繪。四個詩句,四種景象,結構上看,四個詩句構成“起—承”關系。第五句在結構上屬于“轉”,將詩歌內容由寫景狀物轉入抒情。第六句兩個“力喲”連用,在簡單重復中強化詩歌的創(chuàng)作主旨。第七句是第六句的細化。結構清晰,想象奇特,句式自由,節(jié)奏鮮明。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達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根據文中“進入新時代,登月工程、大國重器和時代楷模等,這些恢宏雄壯的事物和英雄,一起來到了中國詩人面前。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們會激發(fā)詩人磅礴的想象,最終凝結成崇高的詩歌意象”,面對“五四”運動的時代洪流,在豐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郭沫若寫下了這首杰作。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2.2 紅燭精品達標測試,文件包含22《紅燭》分層練習-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原卷版docx、22《紅燭》分層練習-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0.2* 師說精品一課一練,文件包含102《師說》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原卷版docx、102《師說》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0.1 勸學精品鞏固練習,文件包含101《勸學》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原卷版docx、101《勸學》分層練習-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同步精品課堂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