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三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展開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三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工業(yè)流程題,有機推斷題,原理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學年高三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B.常溫下pH約為5.6的雨水是酸雨
C.糯米中的淀粉水解后就釀成了酒 D.丹霞地貌的巖層因含磁性氧化鐵而呈紅色
【答案】A
【詳解】A.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Ca(ClO)2,可以和CO2以及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可用于游泳池消毒,A正確;
B.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pH約為5.6,pH小于5.6的雨水才能成為酸雨,B錯誤;
C.糯米中的淀粉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C錯誤;
D.磁性氧化鐵為四氧化三鐵,丹霞地貌的巖層中含F(xiàn)e2O3,該物質為紅棕色,導致巖層顯紅色,D錯誤;
故選A。
2.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結構如圖)是常用的抗氧化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屬于脂溶性維生素
C.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氧化反應 D.大量服用有益于身體健康
【答案】C
【詳解】A.由維生素C結構可知,該分子的分子式為C6H8O6,故A錯誤;
B.維生素C含有四個羥基,是水溶性維生素,故B錯誤;
C.分子結構中含有羥基,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含有羥基、碳碳雙鍵,可發(fā)生氧化反應,故C正確;
D.大量服用維生素C會引發(fā)惡心、腹瀉等癥狀,不利于身體健康,故D錯誤;
故選C。
3.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景德鎮(zhèn)青花瓷器是硅酸鹽產(chǎn)品
B.非遺文化“北京絹人”由絲絹制成,不能用加酶洗滌劑清洗
C.安化黑茶制作工藝中包含殺青、揉捻、渥堆等,其中渥堆是發(fā)酵工序,該工序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D.非遺油紙傘能防水是因為傘面涂了由桐樹籽壓榨的桐油,桐油的化學成分是烴類化合物
【答案】D
【詳解】A.青花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故青花瓷器是硅酸鹽產(chǎn)品,A正確;
B.絲絹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會水解為氨基酸,因此不能用加酶洗滌劑清洗,B正確;
C.發(fā)酵工序中,茶葉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
D.桐油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脂肪酸甘油三酯,不是烴類化合物,D錯誤;
故選D。
4.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為
B.基態(tài)溴原子的簡化電子排布式
C.甲醛的電子式
D.水分子的空間結構模型
【答案】C
【詳解】A.烯烴的結構簡式中碳碳雙鍵不能省略,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A錯誤;
B.基態(tài)溴原子的核外有35個電子,分4層排布,基態(tài)溴原子的簡化電子排布式為[Ar]3d104s24p5,B錯誤;
C.甲醛分子中H、C原子間共用1對電子,O、C原子間共用2對電子,O原子外圍達到8e-結構,其電子式為 ,C正確;
D.水中氧原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形成共價鍵,O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4,含有2個孤電子對,則水分子為V形結構,空間結構模型為,D錯誤;
故選C。
5.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固體中所含陽離子數(shù)為
B.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氣體中所含鍵數(shù)為
C.3.9gK在氧氣中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
D.與足量充分反應生成的分子數(shù)為
【答案】A
【詳解】A.固體中含和,則0.1mol固體中所含陽離子數(shù)為,A正確;
B.為指出氣體所處狀況,無法計算氣體的物質的量,B錯誤;
C.0.1molK失電子變成K+,轉移0.1mol電子,轉移電子數(shù)為,C錯誤;
D.與發(fā)生酯化反應,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因此反應生成的分子數(shù)小于,D錯誤;
故選A。
6.羥醛縮合反應是一種常用的增長碳鏈的方法。一種合成目標產(chǎn)物(圖中⑦)的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③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B.③到④的過程中有極性鍵的斷裂和非極性鍵的生成
C.⑥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D.合成⑦的總反應為
【答案】B
【詳解】A.③是第一步反應的產(chǎn)物,第二個反應的反應物,所以③只是該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故A錯誤;
B.③到④的過程中,有C—N極性鍵的斷裂和C—C非極性鍵的生成,故B正確;
C.⑥中有2個手性碳原子,如圖,故C錯誤;
D.合成⑦的總反應為,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7.下列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相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用泡沫滅火器滅火原理:
B.將氯化銀溶于氨水:
C.用漂白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氣體:
D.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答案】B
【詳解】A.泡沫滅火劑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鋁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所以泡沫滅火器的滅火原理為:,故A錯誤;
B.氯化銀溶于氨水,氯化銀可與氨水反應生成可溶的二氨合銀離子,,故B正確;
C.漂白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氣體,則次氯酸鈉過量,即生成的氫離子會與過量的次氯酸跟結合反應生成弱電解質HClO,則其離子方程式為:,故C錯誤;
D.苯酚不與碳酸氫鈉反應,但能與氫氧化鈉或者碳酸鈉反應,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可選用氫氧化溶液,即++,故D錯誤;
故選B。
8.鈦合金等新型合金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工業(yè)上以鈦鐵礦(,其中Ti為價)為主要原料制備金屬鈦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氯化”過程中,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B.“氯化”過程中,每生成氣體,轉移電子
C.由制備Ti的過程中,Ar氣可換成氮氣
D.由制備Ti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
【答案】B
【分析】氯化發(fā)生的反應為:2FeTiO3+7Cl2+6C2FeCl3+2TiCl4+6CO,得到TiCl4,然后鎂和四氯化鈦反應生成鈦和氯化鎂,化學方程式為TiCl4 + 2MgTi+2MgCl2。
【詳解】A.“氯化”過程中,中Fe由+2價變?yōu)?3價,是還原劑,A錯誤;
B.反應2FeTiO3+7Cl2+6C2FeCl3+2TiCl4+6CO中,每生成6molCO,轉移14mol電子,生成氣體,轉移電子×14mol=0.7mol,B正確;
C.高溫下Ti與N2反應,由制備Ti的過程中,Ar氣不可換成氮氣,C錯誤;
D.由制備Ti反應為TiCl4 + 2MgTi+2MgCl2,屬于置換反應,原子利用率不是100%,D錯誤;
故選B。
9.某物質結構如圖所示,其中X、Y、Z、M、W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 B.第一電離能:
C.X和Y原子均為雜化 D.該物質中除W外均是p區(qū)元素
【答案】D
【分析】W的原子序數(shù)最大,且形成+1價陽離子,則W為Na;M形成1個共價鍵,其原子序數(shù)小于Na,則M為F;Z形成2個共價鍵,其原子序數(shù)小于F,則Z為O;Y、X均能形成4個共價鍵,且原子序數(shù)XY>X),故B錯誤;
C.C原子形成1個雙鍵,2個單鍵,采取sp2雜化,B原子形成4個單鍵,采取雜化,故C錯誤;
D.根據(jù)分析可知,X為B、Y為C、Z為O、M為F、W為Na,除了Na元素,其他都是p區(qū)元素,故D正確;
故選:D。
10.下列關于物質的結構或性質的描述及解釋都正確的是
A.鍵角:,是由于中O上孤電子對數(shù)比分中O上的少
B.沸點:對羥基苯甲醛>鄰羥基苯甲醛,是由于對羥基苯甲醛分子間范德華力更強
C.穩(wěn)定性:,是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
D.酸性:,是由于的羧基中羥基極性更小
【答案】A
【詳解】A.隨著孤電子對數(shù)增多,成鍵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之間的斥力減小,鍵角也減小, H2O的孤電子對數(shù)=,H3O+的孤電子對數(shù)=,所以鍵角大小為,選項A正確;
B.沸點:對羥基苯甲醛>鄰羥基苯甲醛,是因為對羥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間氫鍵,鄰羥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所以對羥基苯甲醛分子間作用力較大,熔沸點也較高,B錯誤;
C.穩(wěn)定性:,是因為非金屬性O>S,C錯誤;
D.Cl的電負性大于H,電負性越大,形成共價鍵的極性越強,因此,的極性大于的極性,導致的羧基中的羥基極性更大,更容易電離出氫離子,酸性,D錯誤;
答案選A。
11.金屬鈦(Ti)與氮形成的某種化合物常被用作高溫結構材料和超導材料。研究表明,用Al代替其中部分的Ti可提升耐磨性5倍以上,摻雜Al后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已知該晶體屬立方晶系,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原子的分數(shù)坐標為
B.摻雜Al后,晶體中
C.氮化鈦晶胞中,Ti原子位于N原子形成的八面體空隙中
D.已知最近的兩個N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則氮化鈦晶體的密度為
【答案】C
【詳解】A .b點原子的分數(shù)坐標為,A錯誤;
B.結合晶胞結構,Ti為12×=3,Al為1,N為8×+6×=4,晶體中,B錯誤;
C.由晶胞結構可知,鈦原子位于氮原子構成的八面體空隙中,C正確;
D.最近的兩個N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則晶胞邊長為cnm,氮化鈦晶體中Ti為12×+1=4,N為8×+6×=4,則化學式為TiN,密度為==,D錯誤;
故選C。
12.由下列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不能推出相應結論的是
選項
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A
將鎂條點燃,迅速伸入集滿的集氣瓶中
集氣瓶中產(chǎn)生大量白煙,并有黑色顆粒產(chǎn)生
具有氧化性
B
常溫下,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再滴加5~6滴溶液
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后部分白色沉淀變?yōu)樗{色
相同溫度下:
C
向某溶液樣品中加入濃溶液并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
試紙變藍
溶液樣品中含
D
向某甲酸樣品中先加入足量溶液,再做銀鏡反應實驗
出現(xiàn)銀鏡
該甲酸樣品中混有甲醛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A.燃著的金屬鎂能在裝有CO2的集氣瓶中反應生成Mg2CO3和C,說明CO2具有氧化性,A正確;
B.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兩者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并剩余,再加入5~6滴溶液,部分白色沉淀轉化為藍色沉淀,說明相同溫度下:, B正確;
C.向盛有某無色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濃NaOH溶液并加熱,在管口放一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若變藍,則存在,C正確;
D.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HCOOH轉化為HCOONa,HCOONa中仍具有醛基的結構特征,會干擾甲醛的檢驗,D錯誤;
答案選D。
13.鉀長石()是含鉀量較高、分布最廣、儲量最大的非水溶性鉀資源,以鉀長石為原料制取鉀肥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鉀長石中的鉀元素和鋁元素在作用下轉化為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用“水浸”操作直接提取鉀長石中的主要成分
B.“浸渣Ⅰ”可以作為冶煉金屬鋁的主要原料
C.“堿化Ⅱ”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
D.流程中只有可循環(huán)利用
【答案】C
【分析】依題意,煅燒后鉀元素、鋁元素轉化為NaAlO2、KAlO2、硅元素轉化為CaSiO3。水浸過濾后,濾液中主要含有NaAlO2、KAlO2、Na2CO3等,通入過量CO2,生成Al(OH)3沉淀和NaHCO3、KHCO3,加入NaOH溶液堿化時,NaHCO3轉化為Na2CO3并結晶析出、KHCO3轉化為K2CO3,過濾分離可得K2CO3溶液。
【詳解】A.鉀長石是非水溶性鉀資源,不能用“水浸”操作直接提取其中的主要成分,A錯誤;
B.“浸渣Ⅰ”主要含有CaCO3和CaSiO3,不能冶煉金屬鋁,B錯誤;
C.加入NaOH溶液堿化時,NaHCO3、KHCO3分別轉化為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正確;
D.流程中除CO2可以循環(huán)利用外,還有Na2CO3也可以循環(huán)利用,D錯誤;
故選C。
14.1,2-二氯乙烷主要用作聚氯乙烯單體制取過程的中間體,用電有機合成法合成1,2-二氯乙烷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直流電源電極a為負極
B.X為陽離子交換膜,Y為陰離子交換膜
C.液相反應中,被氧化為1,2-二氯乙烷
D.該裝置總反應為
【答案】C
【分析】由電解池裝置圖可知,左側亞銅離子失去電子生成二價銅離子,為電解池的陽極,則a為電源正極,溶液中的氯離子經(jīng)過陰離子交換膜X移向陽極,右側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為陰極,則b為電源的負極,溶液中的鈉離子經(jīng)過陽離子交換膜Y移向陰極,同時生成氫氧化鈉。液相反應中氯化銅與乙烯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和氯化亞銅,據(jù)此解答。
【詳解】A.根據(jù)分析,直流電源電極a為正極,A錯誤;
B.由分析可知,X為陰離子交換膜,Y為陽離子交換膜,B錯誤;
C.液相反應中,C2H4與CuCl2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時碳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應為C2H4被CuCl2氧化為1,2-二氯乙烷,C正確;
D.以NaCl溶液和乙烯為原料合成1,2-二氯乙烷中, CuCl循環(huán)使用,其實質是NaCl、H2O與 CH2=CH2反應,所以總反應為CH2=CH2+2H2O+2NaClH2↑+2NaOH+ClCH2CH2Cl,D錯誤;
故答案選C。
15.常溫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所得溶液中、、三種微粒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曲線1表示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
B.時,溶液中:
C.溶液中:
D.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答案】B
【分析】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發(fā)生反應分別為H2C2O4+NaOH=NaHC2O4+H2O、NaHC2O4+NaOH=Na2C2O4+H2O,所得溶液中物質的量逐漸減少,物質的量先逐漸增多,然后逐漸減少,物質的量逐漸增多,直至最大,則結合圖像,曲線1表示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曲線2表示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曲線3表示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據(jù)此解答。
【詳解】A.根據(jù)分析,曲線1表示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隨溶液pH的變化,A正確;
B.時,物質的量等于物質的量,結合電荷守恒,溶液中:,B錯誤;
C.屬于鹽,完全電離為Na+和,溶液顯酸性,少部分電離出氫離子,溶液中:,C正確;
D.根據(jù)反應,該反應對應圖像pH=1.2時,此時c()=c(H2C2O4),則Ka1=c(H+)=10-1.2,pH=4.2時,c()=c(),Ka2=c(H+)=10-4.2,由電離常數(shù)可知K===,D正確;
故選B。
二、實驗題
16.疊氮化鈉()常用作汽車安全氣囊中的藥劑。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制取疊氮化鈉的實驗裝置(略去夾持儀器)如圖所示:
實驗步驟如下:
①制?。捍蜷_裝置D導管上的旋塞,加熱。
②制取:加熱裝置A中的金屬鈉,使其熔化并充分反應后,再停止加熱裝置D并關閉旋塞。
③制取:向裝置A中b容器內(nèi)充入適量植物油并加熱到210℃~220℃,然后通入。
④冷卻,向產(chǎn)物中加入乙醇(降低的溶解度),減壓濃縮結晶后,再過濾,并用乙醚洗滌,晾干。
已知: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體,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熔點210℃,沸點400℃,在水溶液中易水解。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e的名稱為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藥品為___________。
(2)先加熱制取再加熱裝置A中金屬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還可由固體(熔點為169.6℃)在240℃~245℃分解制得,則可選擇的最佳氣體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 B. C.
(4)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5)步驟④中用乙醚洗滌晶體產(chǎn)品的主要原因,一是減少的溶解損失,防止產(chǎn)率下降;二是___________。
(6)該化學小組用滴定法測定晶體產(chǎn)品試樣中的質量分數(shù)的實驗過程:稱取2.500g試樣配成溶液,再取溶液于錐形瓶中后,加入溶液。待充分反應后,將溶液稍稀釋,并加入適量硫酸,再滴入3滴鄰菲啰啉指示液,用標準溶液滴定過量的,消耗標準溶液。
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為:,
則試樣中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1)???? U形管???? 堿石灰
(2)利用產(chǎn)生的氨氣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3)B
(4)
(5)乙醚易揮發(fā),利于晶體快速干燥
(6)91.0%
【分析】D裝置制取氨氣,用C裝置冷凝分離出水,B裝置干燥氨氣,A裝置先制取,再制取,冷卻,向產(chǎn)物中加入乙醇(降低的溶解度),減壓濃縮結晶后,再過濾,并用乙醚洗滌,晾干。
【詳解】(1)儀器e為U形管;制備的氨氣中含有大量的水,用C裝置冷凝分離出水,U形管中盛放堿石灰干燥氨氣;
(2)先加熱制取再加熱裝置A中金屬鈉的原因是:利用產(chǎn)生的氨氣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3)分解過程中會產(chǎn)生水,為了防止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同時固體的熔點為169.6℃,為防止加熱過程中硝酸銨熔化流出,應選擇B裝置加熱,故選B。
(4)和在210℃~220℃條件下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乙醚易揮發(fā),用乙醚洗滌晶體,利于晶體快速干燥;
(6)消耗的(NH4)2Fe(SO4)2的物質的量為:0.0500mol/L×0.03L=0.0015mol,加入( NH4)2Ce (NO3)6的物質的量為:0.1000mol/L×0.05L=0.005mol,根據(jù)可知,與NaN3反應的( NH4)2Ce (NO3)6的物質的量為:0.005mol-0.0015mol=0.0035mol,依據(jù)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 NO3)3?+2NaNO3?+3N2↑可知,50.00mL溶液中含有的NaN3的物質的量為0.0035mol ,則試樣中NaN3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91.0%。
三、工業(yè)流程題
17.三氧化二鎳()是重要的電子元件和蓄電池材料,工業(yè)上利用含鎳廢料(主要含Ni、Al、Fe的氧化物,,C等)制備的工藝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①在該實驗條件下、Fe(Ⅲ)不能氧化Ni(Ⅱ)。
②常溫下,溶液中金屬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離子
pH
開始沉淀pH
7.2
3.7
2.2
7.5
完全沉淀pH
8.7
…
3.2
9.0
③萃取的原理為。
回答下列問題:
(1)“預處理”時,可以用___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除去廢料表面的油脂油污。
(2)“浸出”時,提高浸出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任寫一種)。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氧化”時,加入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常溫下,“調(diào)pH”時,溶液中濃度為,為使等雜質離子沉淀完全,則需控制溶液的pH范圍是___________。
(5)“萃取”時,操作若在實驗室進行,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燒杯。
(6)資料顯示,硫酸鎳結晶水合物的形態(tài)與溫度有如下關系:
溫度
低于30.8℃
30.8~53.8℃
53.8~280℃
高于280℃
晶體形態(tài)
多種結晶水合物
從溶液獲得穩(wěn)定的晶體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NaOH(或Na2CO3)
(2)???? 適當升高溫度(或適當增大稀硫酸的濃度或延長浸取時間等)???? SiO2、C
(3)???? ???? 將先氧化成再調(diào)pH除去,避免損失
(4)
(5)分液漏斗
(6)蒸發(fā)濃縮、冷卻至30.8~53.8℃之間結晶并過濾
【分析】含鎳廢料預處理后,加入稀硫酸進行酸浸,使Ni、Al、Fe元素轉化為對應的可溶性硫酸鹽,SiO2、C等不溶物過濾后可除去,濾液中加入NaClO3,使氧化生成,調(diào)節(jié)溶液pH,可使、生成氫氧化物沉淀除去,加入有機萃取劑后,形成NiR2(有機相),從而使與水溶性雜質分離,加入稀硫酸進行反萃取,得到NiSO4溶液,經(jīng)過蒸發(fā)濃縮、控溫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低溫干燥等操作后,得到晶體,再進一步處理得到產(chǎn)品。
【詳解】(1)油脂油污屬于酯類,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完全水解而被除去,因此在預處理含鎳廢料時可以用熱的NaOH溶液或熱的Na2CO3溶液進行堿浸。
(2)提高浸出效率主要從加快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充分等角度考慮,因此可采取的措施有適當升高溫度、適當增大稀硫酸的濃度、延長浸取時間等。含鎳廢料中不溶于稀硫酸的物質主要有SiO2、C,因此酸浸完成后過濾得到的濾渣1主要成分是SiO2、C。
(3)NaClO3具有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因為與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接近,如調(diào)pH除去,會使損失,因此需要把氧化成后再除去,避免損失。
(4)常溫下,根據(jù),結合表格數(shù)據(jù)得開始沉淀時,則,當溶液中濃度為時,根據(jù)計算得,此時,為防止損失,溶液pH應小于6.7。同理可計得完全沉淀時溶液pH=4.7,故為使等雜質離子沉淀完全,pH應大于等于4.7。因此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圍是。
(5)實驗室進行萃取實驗時,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為分液漏斗、燒杯。
(6)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由溶液獲得穩(wěn)定的晶體的操作依次是蒸發(fā)濃縮、冷卻至30.8~53.8℃之間結晶并過濾。
四、有機推斷題
18.某種聚碳酸酯F的透光性好,可制成車、船的擋風玻璃,以及眼鏡鏡片、光盤等,其合成路線如下:
已知:
(1)化合物A的名稱為___________,化合物C中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__。
(2)化合物B的用途有___________(任寫一種)。
(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
(4)化合物E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
(5)碳酸二甲酯()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寫出其能與溶液反應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任寫兩種)。
【答案】(1)???? 氯苯???? 羥基
(2)制造酚醛樹脂
(3)???? ???? 取代反應
(4)
(5)???? C3H6O3???? HOCH2CH2COOH、CH3CH(OH)COOH
【分析】由PC塑料的結構(),可知E為 ,結合已知條件及C的結構簡式及D的分子式,可知D為 ,結合A的結構簡式及B的分子式C6H6O,可知B為苯酚,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1)根據(jù)A的結構簡式,名稱為氯苯;根據(jù)C的結構簡式,C中只含有一種官能團羥基;
(2)根據(jù)分析可知,B為苯酚,苯酚的用途有作為酚醛樹脂的原料,皮膚殺菌等;
(3)根據(jù)分析可知,C為 ,D為,結合已知條件,C→D的反應方程式為
,該反應為取代反應;
(4)根據(jù)分析可知E為;
(5)碳酸二甲酯()的分子式為C3H6O3;能與溶液反應的官能團有羧基或酯基,則可以是HOCH2CH2COOH、CH3CH(OH)COOH、HOCH2COOCH3、CH3OCH2COOH、HCOOCH2CH2OH等均符合。
五、原理綜合題
19.當前,實現(xiàn)碳中和已經(jīng)成為全球的廣泛共識,化學科學在此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一種將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甲醇的技術原理為。
①一定條件下,將和充入某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的消耗速率與的消耗速率相等
B.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②研究溫度對甲醇產(chǎn)率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在210℃~290℃,保持原料氣中和的投料比不變,得到平衡時甲醇的產(chǎn)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則該反應的___________0(填“=”“>”或“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屆高三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卷+答案,共10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 Word版,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docx、化學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化學試題docx、化學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