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數(shù)學北師大版5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精品教學設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識鞏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四章 三角形5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鞏固和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2)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過程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或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有條理地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正確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情感體驗。 學會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識將“不可測量的距離”轉化為“可測量的距離”。 如何構建全等 的模型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過渡】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如何判斷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性質,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三角形全等都有哪些性質呢?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過渡】我們在一系列的推導之后得到了幾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我來挑同學回答一下。(學生回答)【過渡】這位同學回答的很正確,我們一共學習了四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分別是“SSS”、“SAS”、“AAS”、“ASA”,對于這幾個定理,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其成立的條件。那么今天,我們來探究一下,在實際問題中,如何而利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問題。二、新課教學1.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過渡】在之前呢,我們先來講一個關于戰(zhàn)爭的故事: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了炸毀與我軍陣地隔河相望的日本鬼子的碉堡,需要測出我軍陣地到鬼子碉堡的距離。由于沒有任何測量工具,我八路軍戰(zhàn)士為此絞盡腦汁,這時一位聰明的八路軍戰(zhàn)士想出了一個辦法,為成功炸毀碉堡立了一功。【過渡】大家能想到這位戰(zhàn)士想到了什么樣的辦法嗎?戰(zhàn)士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調整帽子,使視線通過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轉過一個角度,保持剛才的姿勢,這時,視線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點上;接著,他用步測的辦法量出自己與那個點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他與碉堡的距離。【過渡】我們將這個問題數(shù)學化,如圖所示,大家能夠說出其中的道理嗎?【過渡】我們將這個問題化為如下的形式:在這里,AC就相當于是那個戰(zhàn)士,根據(jù)實際,我們知道,戰(zhàn)士與地面是垂直的關系,因此,我們知道,AC⊥BD。所以,現(xiàn)在,大家能告訴我都有哪些已知條件嗎?(學生回答)【過渡】已知: ∠ACB= ∠ACD=90°, ∠CAB= ∠CAD。【過渡】要想證明步測距離與碉堡距離相等,也就是證明BC=CD。那么,該如何證明呢?【過渡】對這個進行分析,然后結合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大家能夠證明嗎?(學生回答)課件展示解題過程。【過渡】根據(jù)剛剛的情況,大家能夠領悟如何根據(jù)三角形全等測距離嗎?我們主要是根據(jù)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對應邊相等進行求解。因此,我們只需要去構筑全等的三角形就能夠解決問題。在構筑全等三角形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然后再結合實際條件進行考慮。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一道例題。例題:如圖,A,B兩點分別位于一個池塘的兩端,小明想用繩子測量A,B間的距離,但繩子不夠長。一個叔叔給他出了這樣一個主意: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點A和B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D,使AC=CD,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接DE并測量出它的長度,測得DE的長度就是A、B 間的距離。【過渡】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結合剛剛的問題,這個主意,也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質。我們來看小明的想法是否與你的一致。課件展示解題過程。【過渡】我們知道,剛剛的證明是利用了邊角邊的判定,那么除了這個之外,你還有別的方法嗎?我們知道,證明三角形全等還有其他的方法,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吧。(學生回答)【過渡】在這里,我們來介紹一個利用角邊角證明的方法。課件展示解題過程。【知識鞏固】1、小明不慎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圖中所標1、2、3、4),你認為將其中的哪一塊帶去,就能配一塊與原來大小一樣的三角形玻璃?應該帶( B?。┤ァ?/span>A.第1塊 B.第2塊 C.第3塊 D.第4塊2、如圖所示:要測量河岸相對的兩點A、B之間的距離,先從B處出發(fā)與AB成90°角方向,向前走50米到C處立一根標桿,然后方向不變繼續(xù)朝前走50米到D處,在D處轉90°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達E處,使A、C與E在同一直線上,那么測得A、B的距離為 17m 。3、如圖,兩根長12m的繩子,一端系在旗桿上的同一位置,另一端分別固定在地面上的兩個木樁上(繩結處的誤差忽略不計),現(xiàn)在只有一把卷尺,如何來檢驗旗桿是否垂直于地面?請說明理由。解:用卷尺測量出BD、CD,看它們是否相等,若BD=CD,則AD⊥BC。理由如下:∵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ABD≌△ACD(SSS),∴∠ADB=∠ADC,又∵∠ADB+∠ADC=180°,∴∠ADB=∠ADC=90°,即AD⊥BC。4、如圖,太陽光線AC與A′C′是平行的,同一時刻兩根高度相同的木桿在太陽光照射下的影子一樣長嗎?說說你的理由。證明:∵AB⊥BC,A′B′⊥B′C′ ∴∠ABC=∠A′B′C′=90°∵AC∥A′C′ ∴∠ACB=∠A′C′B′在△ABC和△A′B′C′中, ∠ABC=∠A′B′C′ ∠ACB=∠A′C′B′ AB=A′B′∴△ABC≌△A′B′C′(AAS)∴BC=B′C′,即影子一樣長。1、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1.利用全等三角形測量距離的依據(jù)“SAS”“ASA”“AAS”2.運用三角形全等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實例引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了解到全等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小組間的合作探究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充分展開聯(lián)想,對三角形全等的利用進行深層的探究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份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5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練習,鞏固練習,小結,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5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5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及學法,教具及學具,課時安排,教學過程,復習提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1000萬一線老師的共同選擇
地區(qū)版本全覆蓋, 同步最新教材, 公開課?選;1200+名校合作, 5600+?線名師供稿
涵蓋課件/教案/試卷/素材等各種教學資源;10000萬+優(yōu)選資源 ?更新8000+
課件/教案/試卷配套, 打包下載;手機/電腦隨時隨地瀏覽;??印, 下載即可?
超?性價?, 讓優(yōu)質資源普惠更多師?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