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0——2021學年全國部分地區(qū)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月考測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學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白楊中學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
展開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白楊中學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m,8×103kg/m3B,4g,【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
2020-2021學年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白楊中學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
1. 下列估測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 一般教室的高約為3.5m
B. 健康人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5s
C. 黑龍江夏季的最高氣溫約為10℃
D. 一本九年級物理書的質(zhì)量約為4kg
2. 如圖所示是加熱?30℃的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圖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
B. 當?shù)氐拇髿鈮焊哂谝粋€標準大氣壓
C. 冰熔化時溫度保持0℃不變
D. 加熱過程中,冰升溫比水慢
3. 下列四種現(xiàn)象中,其物態(tài)變化過程與霜形成相同的是(?)
A. 河流中冰雪消融
B. 草葉間露珠晶瑩
C. 冰凍的海面
D. 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4. 下列措施中,為了使蒸發(fā)變快的是(?)
A. 用電吹風吹干頭發(fā) B. 給墨水瓶加蓋
C. 將新鮮蔬菜存放在保鮮袋里 D. 春季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
5. 如圖在使用刻度尺測量圓球的直徑和木塊的長度時,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6. 關于質(zhì)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橡皮在使用過程中,質(zhì)量變小,密度變小
B. 同種物質(zhì)組成的物體,密度一定相同
C.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體積變小,密度變小
D. 氧氣瓶用了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氧氣質(zhì)量變小,密度變小
7. 關于運動和靜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拖拉機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同樣的速度同向前進時,以拖拉機為參照物,聯(lián)合收割機是靜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觀光電梯上的乘客認為電梯是靜止的,是因他以身邊的乘客為參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覺得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在空中靜止不動,是因為他以自己為參照物
D. 飛機在空中加油時若以受油機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運動的
8. 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在城區(qū)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B. 蝙蝠的視力很差,它通過接收自己發(fā)出的超聲波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
C. 彈撥的鋼尺振動得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越大
D. 打雷時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閃電比雷聲先發(fā)生
9. 噪聲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屬于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
A. 在學校周圍植樹 B. 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
C. 摩托車發(fā)動機上安裝消音器 D. 燃放鞭炮時用手捂住耳朵
10. 用圖象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圖中用來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勞技小組在實驗室用1份體積的水和3份體積的純酒精充分混合制成消毒液。已知則該消毒液的密度(?)
A. 恰好等于0.8×103kg/m3 B. 略微小于0.85×103kg/m3
C. 恰好等于0.85×103kg/m3 D. 略微大于0.85×103kg/m3
12. 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0~t1時間內(nèi),以甲為參照物,乙是向東運動的
B. t1~t3時間內(nèi),甲做勻速直線運動,t2時刻甲、乙兩物體相遇
C. 0~t2時間內(nèi),甲行駛的路程小于乙行駛的路程
D. 0~t4時間內(nèi),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13. 小付買了一盒“雪月餅”,為了保持低溫,工作人員在月餅包裝盒內(nèi)裝入了一定量的“干冰”?;氐郊抑校蜷_包裝盒,發(fā)現(xiàn)周圍空氣出現(xiàn)了“白霧”,這是因為“干冰”在______過程中吸收熱量,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成了小雨滴。(兩空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14. 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______(選填“A”或“B”),該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
15. 一個刻度均勻但讀數(shù)不準確的溫度計,標準氣壓下測得冰水混合物溫度為4℃,沸水的溫度為94℃,用這個溫度計測得某液體溫度為31℃,則此液體的實際溫度為______℃。
16. 一個質(zhì)量為0.25kg的玻璃瓶,盛滿水時稱得質(zhì)量是1.5kg,則這玻璃瓶的容積是多少m3.它最多能裝多少kg的酒精。
17. 一支粉筆使用一段時間后,它的質(zhì)量會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使用這支粉筆時所產(chǎn)生的粉筆灰,其密度______粉筆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 某醫(yī)院急診室的一氧氣鋼瓶中裝有密度為5kg/m3的氧氣,給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則瓶內(nèi)剩余氧氣的密度是______ kg/m3;病人需要冰塊進行物理降溫,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變成冰后的體積為______ cm3。
19. 體積相同的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為3:2.則甲乙兩物體的密度之比為______,把甲乙兩物體都截去一半,兩物體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為______。
20. 甲、乙兩種物質(zhì),它們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其中密度較大的是______(選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g/cm3。
21. 小強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0m處.則像距離人______ m;若小強沿鏡子平行的方向運動.則以小強為參照物,小強在鏡中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2. 在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聽到音樂,這是因為______能傳播聲音;小華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3s后聽到回聲,則小華距山崖大約______m.(在空氣中聲速為340m/s)
23. 笑樹能發(fā)出笑聲是因為果實的外殼上有許多小孔,經(jīng)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使其______發(fā)聲;這種笑聲與人的笑聲有明顯區(qū)別,主要是這兩種聲音的______不同。
24. 超聲波的頻率范圍是______ Hz;超聲波能夠超聲波探傷、進行醫(yī)學診斷是因為聲波可以傳遞______;宇航員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聲波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是由于______。
25. 學完密度的知識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他到實驗室,借了一架天平(含砝碼)。
(1)測量早餐奶的密度過程如下: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那么他應該向______調(diào)節(jié)______,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②小明把盒裝牛奶放入天平的左盤,向右盤中加減砝碼丙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此時砝碼盤中的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
③倒出盒中的牛奶,用天平測出空盒子的質(zhì)量為11.4g。
④從包裝盒中查的牛奶的體積為______cm3。
⑤根據(jù)公式______可以算出牛奶的密度為______。(保留兩位小數(shù))
(2)如果按照小明的測量方法測得的牛奶密度與真實的牛奶比會______。原因是______。
26. 三小組的同學們在“探究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中,所用秒表每格為1s.小車從斜面項端到底端的路程是90cm.如圖所示,(1)小車運動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 c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______ 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 cm/s.
(2)分析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在從斜面上滑下的過程中,小車作______ 運動.(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
27. 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測量液體和量筒的總質(zhì)量為m,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為V,得到幾組數(shù)據(jù)并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象,求:
(1)量筒的質(zhì)量;
(2)液體的密度;
(3)若量筒裝滿液體時總質(zhì)量為216g,則量筒的容積是多少?
2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速鐵路建設已經(jī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下表是由廣州出發(fā)的城軌C7225次列車的部分時刻表。
站名
到站時間
出發(fā)時間
運行時間
運行總里程
廣州南
______ :______
11:40
0min
0km
順德
11:48
11:55
15km
古鎮(zhèn)
12:12
12:14
32min
54km
江門東
12:21
12:23
41min
65km
新會
12:28
12:30
72km
(1)城軌從廣州南至順德,運行時間是______min;
(2)城軌從廣州南至新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列車在行程中將要通過長8.5km的容桂水道特大橋,列車長200m,若列車以上一問算出的平均速度運行,列車完全通過大橋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一層樓的高度約3m,教室的高度與此差不多,在3m左,故A不符合實際;
B、A.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1min跳動的次數(shù)在75次左右,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故B不符合實際;
C、黑龍江夏季的最高氣溫約為38°C,故C不符合實際;
D、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在150g左右,九年級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與此差不多,在150g=0.15kg左右,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A。
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
對于生活中數(shù)據(jù)的估測,應從實際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判斷,也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判斷,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體重、自己正常時的體溫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來與題目中的數(shù)據(jù)比較,只要相差不大,即該數(shù)據(jù)就是合理的。
2.【答案】C
【解析】解:
A、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其溫度不變,則圖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故A錯誤;
B、水的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升高,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由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98℃,說明當?shù)氐拇髿鈮旱陀谝粋€標準大氣壓,故B錯誤;
C、由圖象可知,冰熔化時溫度保持0℃不變,故C正確;
D、由圖象可知,加熱時間相同時冰上升的溫度較高,即說明冰升溫比水快,故D錯誤。
故選:C。
(1)熔化前晶體處于固態(tài)、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熔化完成后是液態(tài),熔化過程不斷吸熱,溫度不變;
(2)水的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升高,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
(3)晶體首先吸收熱量,溫度升高,達到熔點,繼續(xù)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這種晶體的熔點。
(4)水的比熱容比冰大,相同質(zhì)量的冰和水在吸熱相同熱量的情況下,冰升溫快,水升溫慢。
對于此類圖形題,應明確橫、縱坐標軸及各關鍵點所代表的物理意義,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是解題的關鍵所在。
3.【答案】D
【解析】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A、冰雪消融,冰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屬于熔化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海水結冰是凝固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內(nèi)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直接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xiàn)象,與霜的形成相同,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首先明確霜的成因,然后明確每個選項中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最后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
本題考查了物態(tài)變化的判斷,屬于熱學基礎知識的考查,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抓住物質(zhì)前后的狀態(tài)變化。
4.【答案】A
【解析】解:A.電吹風吹干頭發(fā)是加快空氣流動,從而加快蒸發(fā),故A符合題意;
B.給墨水瓶加蓋,隔絕空氣,減慢了墨水的蒸發(fā),故B不符合題意;
C.將蔬菜存放在保鮮袋里,隔絕空氣,減慢了水分的蒸發(fā),故C不符合題意;
D.剪除掉大量的枝葉,減少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減慢了蒸發(fā),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
液體蒸發(fā)的快慢是經(jīng)常考查到的一個知識點,有時還以實驗題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在此實驗中同時也考查到了控制變量法的使用。
5.【答案】B
【解析】解:由圖知:
A、圓球最下端沒有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故A錯誤;
B、刻度尺放置方法正確,故B正確;
C、刻度尺放置方法和讀數(shù)方法都不正確,故C錯誤;
D、視線沒有與刻度尺尺面垂直,故D錯誤。
故選:B。
正確放置刻度尺要做到: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不能“懸空”,被測物體始端與零刻度線對齊;讀取刻度尺數(shù)值時,視線與刻度尺相垂直,測量結果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題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屬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難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
A、橡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摩擦其質(zhì)量會減小,但密度不變。故A錯誤;
B、密度與溫度和狀態(tài)有關,水和冰屬于同種物質(zhì),狀態(tài)不同,密度不同。故B錯誤;
C、一杯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質(zhì)變少了,質(zhì)量和體積均變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質(zhì)沒變,所以其密度不變。故C錯誤;
D、氧氣瓶容積一定。使用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氧氣質(zhì)量減少,體積不變,由公式ρ=mV可知,密度減小。故D正確。
故選:D。
(1)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發(fā)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如果只是改變了形狀、狀態(tài)、位置則不會發(fā)生改變;
(2)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zhì)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質(zhì)的密度一般不同,質(zhì)量、體積的變化一般不會引起密度的變化,只有氣體在膨脹和被壓縮時,密度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熟知質(zhì)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類題的基礎,同時還要準確分析題目中所舉的實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變化,是位置、形狀、狀態(tài)、體積、溫度等等,再進一步分析這種變化是否會引起質(zhì)量和密度的改變。
7.【答案】D
【解析】解:A、拖拉機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同樣的速度前進時,以拖拉機為參照物,聯(lián)合收割機相對于拖拉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它們是相對靜止的;故A正確;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觀光電梯上的乘客認為電梯是靜止的,是因為他以身邊的乘客為參照物,他們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它們是相對靜止的;故B正確;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為參照物,自己與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覺得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在空中靜止不動,故C正確;
D、加油機在空中給受油機加油時,以受油機為參照物,加油機相對于受油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加油機是靜止的,故D錯誤。
故選:D。
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關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
8.【答案】B
【解析】解:A、在城區(qū)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噪聲的產(chǎn)生處減弱噪聲,不符合題意;
B、蝙蝠的視力很差,它通過接收自己發(fā)出的超聲波的回聲來探測周圍的物體,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彈撥的鋼尺振動得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越高,不符合題意;
D、打雷時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閃電比雷聲傳播速度快,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解決此題要知道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物體振動的越快,發(fā)出聲音的頻率越高,音調(diào)就越大;在城區(qū)的最有效地減弱噪聲的方法就是從噪聲的產(chǎn)生處減弱噪聲。
解決此類綜合問題要結合聲音的傳播和防止噪聲的途徑進行解答。
9.【答案】A
【解析】解:A.在學校周圍植樹,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正確;
B.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
C.在摩托車發(fā)動機上安裝消聲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
D.燃放鞭炮時用手捂住耳朵,這是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A。
減弱噪聲的途徑,從三方面考慮:①在聲源處;②在傳播過程中;③在人耳處。
本題主要考查對噪聲的防治途徑的了解和掌握,基礎題。
10.【答案】B
【解析】解:①圖象表示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
②圖象表示路程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靜止狀態(tài);故B錯誤;
③圖象表示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物體的速度不變,是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
④圖象表示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且速度與時間成正比;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看清楚圖象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據(jù)圖象的形狀判斷物理量間的關系或變化規(guī)律。
圖象能直觀形象地表示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物理物體的方法。
11.【答案】D
【解析】解:設一份的體積為V,
因為ρ=mV,
所以水的質(zhì)量為,
酒精的質(zhì)量為,
所以混合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
混合液體的總體積為,
混合液體的密度為,
由于分子間存在間隙,所以兩種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略小于4V,
因此混合液體的密度略大于0.85×103kg/m3。
故選:D。
已知兩種液體的體積和密度,可以得到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也就是混合液體的總質(zhì)量,總質(zhì)量與總體積之比是混合液體的密度;
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此題考查了密度計算公式的應用和分子動理論的應用,知道分子間存在間隙,是正確解答的關鍵。
12.【答案】D
【解析】解:A、由圖知,0?t1時間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比乙大,根據(jù)v=st,在時間相同,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所以當以甲車為參照物時,乙車是向西運動,故A錯誤;
B、由圖知,t1?t3時間內(nèi)甲的路程不再變化,處于靜止狀態(tài),t2時刻甲乙通過的路程相同,甲、乙兩物體相遇,故B錯誤;
C、由圖知,t2?t4時間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則甲行駛的路程大于乙行駛的路程,故C錯誤;
D、由圖知,0?t4時間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確。
故選:D。
(1)在相同時間內(nèi),比較路程的遠近可以比較運動快慢,根據(jù)圖象,運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出甲、乙兩輛小車的運動快慢情況;然后再判斷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的運動方向;
(2)根據(jù)圖象判斷各段的運動情況,根據(jù)v=st判斷出各段的速度。
根據(jù)圖象或圖表探究物質(zhì)的規(guī)律是近兩年來出現(xiàn)較多的題目,圖象可以使我們建立更多的感性認識,從表象中去探究本質(zhì)規(guī)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此題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很強。
13.【答案】升華? 液化
【解析】解:打開包裝盒,發(fā)現(xiàn)周圍空氣出現(xiàn)了“白霧”,這是因為盒內(nèi)的干冰發(fā)生升華現(xiàn)象,此過程中吸熱,使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即“白霧”。
故答案為:升華;液化。
物質(zhì)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物質(zhì)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xiàn)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zhì)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14.【答案】B2.75
【解析】解:
讀取物體長度時,視線要與物體末端所對刻度線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確;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9.00cm對齊,右側(cè)與11.75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1.75cm?9.00cm=2.75cm。
故答案為:B;2.75。
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讀數(shù)時視線與物體末端所對刻度線相垂直,最終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題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確使用,做題時關鍵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不要忘記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答案】30
【解析】解:該溫度計標準氣壓下測得冰水混合物溫度為4°C,沸水的溫度為94°C,所以該溫度計每一個相鄰的刻度表示100°C94?4=10°C9,用這個溫度計測得某液體溫度為31°C,所以此時的實際溫度為10°C9×(31°C?4°C)=30°C.
故答案:30。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用4℃位置表示實際溫度0℃,94℃位置表示實際溫度100℃。即4℃位置和94℃位置之間的長度表示0℃~100℃的溫度變化范圍。
本題考查溫度的計算,關鍵是標準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沸水的溫度應當記準確,有一定的難度。
16.【答案】解:
因為ρ=mV,
所以水的體積為;
因為水的體積等于瓶的容積等于酒精的體積,所以最多能裝酒精的質(zhì)量:
。
答:玻璃瓶的容積是1.25×10?3m3,最多能裝1kg酒精。
【解析】已知玻璃瓶的質(zhì)量m1,裝滿水時玻璃瓶的質(zhì)量m2,則水的質(zhì)量m=m2?m1,由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求出玻璃瓶的容積,進一步求出玻璃瓶所能裝酒精的質(zhì)量。
瓶子裝不同的液體,關鍵是在抓住液體的體積即瓶的容積,不同液體的體積是相等的。
17.【答案】變小? 等于
【解析】解:粉筆使用一段時間后,組成粉筆的物質(zhì)在減少,所以粉筆的質(zhì)量變小;
使用這支粉筆時所產(chǎn)生的粉筆灰,雖然質(zhì)量較小,但與整只粉筆的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都沒有變化,所以密度是不變的。
故答案為:變小;等于。
(1)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有關。
(2)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叫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zhì)的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有關,與質(zhì)量、體積、形狀無關。
此題考查了質(zhì)量和密度的物理意義的應用,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
18.【答案】2.5500
【解析】解:(1)一瓶氧氣的密度為5kg/m3,給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質(zhì)量減半,而體積保持不變,
根據(jù)ρ=mV可得氧氣的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密度為:ρ?2.5kg/m3;
(2)水結冰后質(zhì)量不變,,
由ρ=mV得冰的體積:
。
故答案為:2.5;500。
(1)氧氣用掉一半,質(zhì)量減半,氧氣還充滿整個氧氣瓶,體積保持不變,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氣的密度;
(2)水結冰后,質(zhì)量不變,根據(jù)公式V=mρ可求冰的體積。
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用,本題關鍵一是氣體沒有固定的體積和狀態(tài),裝入瓶子后,質(zhì)量變化,體積保持不變;二是水結冰,狀態(tài)變化、質(zhì)量不變。
19.【答案】3:2;3:2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密度之比的計算和密度的特性,是一道較為簡單的應用題。
【解答】
由ρ=mV可得,體積相同的甲乙兩物體的密度之比:
;
因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無關,
所以,把甲乙兩物體都截去一半,兩物體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不變,仍為3:2。
故答案為:3:2;3:2。??
20.【答案】甲;1
【解析】解:(1)由圖象可知,當甲乙兩種物質(zhì)體積相同時,甲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乙物質(zhì)的質(zhì)量大;根據(jù)ρ=mV可知,甲物質(zhì)的質(zhì)量大,密度就大;
(2)由圖象可知,當甲物質(zhì)的m=4×103kg時,對應的體積V=4m3,
所以甲物質(zhì)的密度ρ=mV=4×103kg4m3=1.0×103kg/m3=1g/cm3。
故答案為:甲;1。
根據(jù)密度公式ρ=mV可知,對于不同物質(zhì),體積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密度越大;在圖象中讀出甲物質(zhì)任意一組質(zhì)量和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和計算,關鍵是根據(jù)圖象得出相關的信息。
21.【答案】20 靜止
【解析】解:平面鏡成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小強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0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0m,故像距離人20m;
若小強沿鏡子平行的方向運動,則小強像也沿鏡子平行的方向運動,且速度相等,故以小強為參照物,小強在鏡中所成的像相對于小強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20;靜止。
(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判斷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是否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也是光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要求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
22.【答案】水(或液體)510
【解析】解:聲音可以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聽到音樂,說明水(或液體)能傳播聲音。
因為聲音傳播到山崖的時間為總時間的一半,所以聲音從人傳到山崖的時間t=12×3s=1.5s,
由v=st得,
小華距山崖的距離為s=vt=340m/s×1.5s=510m。
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弄清聲音從人傳到山崖的時間(單趟用時)是解題的關鍵。
23.【答案】振動? 音色
【解析】解:經(jīng)風一吹,笑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殼壁振動發(fā)聲,因為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音色是不同的,笑聲與人的笑聲有明顯區(qū)別,主要是這兩種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為:振動;音色。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音色是不同的。
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chǎn)生及聲音的三要素,屬于基本內(nèi)容,比較簡單。
24.【答案】高于20000 信息? 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解: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超聲波探傷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功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月球上為真空,真空無法傳聲,所以不能在月球上用超聲波測量兩山之間的距離。
故答案為:高于20000;信息;真空不能傳聲。
(1)頻率高于人的聽覺上限(約為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
本題考查了超聲波與次聲波、聲音的傳播條件、聲與能量,屬于基礎題。
25.【答案】左? 平衡螺母? 250ρ=mV? 1.03g/cm3? 偏小? 牛奶不容易倒干凈,使測得的牛奶質(zhì)量偏小,根據(jù)公式ρ=mV可以知道,測得的密度偏小
【解析】解:
(1)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那么他應該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②盒裝牛奶的質(zhì)量為200g+50g+10g+5g+3.4g=268.4g;
③牛奶的質(zhì)量為m=268.4g?11.4g=257.0g;
④由圖知:牛奶的體積為V=250mL=250cm3;
⑤牛奶的密度為ρ=mV=257.0g250cm3≈1.03g/cm3;
(2)實驗過程中先測量牛奶與包裝盒的總質(zhì)量,再測量包裝盒的質(zhì)量,用兩者之差作為牛奶的質(zhì)量,但包裝盒內(nèi)的牛奶不可能全部倒出,即包裝盒的質(zhì)量測量偏大,牛奶實際質(zhì)量測量偏小,由公式ρ=mV知:測量結果偏小。
故答案為:(1)①左;平衡螺母;④250;⑤ρ=mV;1.03g/cm3;
(2)偏??;牛奶不容易倒干凈,使測得的牛奶質(zhì)量偏小,根據(jù)公式ρ=mV可以知道,測得的密度偏小。
(1)①使用天平測量質(zhì)量之前,要先將游碼撥到標尺的0刻度線處,平衡螺母的調(diào)節(jié)相對于指針的偏向“左偏右調(diào)”;
②③物體質(zhì)量等于砝碼的總質(zhì)量與游碼所對刻度之和,已知牛奶和包裝盒的總質(zhì)量和包裝盒的質(zhì)量,可以得到牛奶的質(zhì)量;
④液體常用的體積單位是mL,1mL=1cm3;
⑤已知牛奶的質(zhì)量和體積,利用公式ρ=mV計算牛奶的密度。
(2)密度等于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密度是否偏差,從質(zhì)量和體積的測量是否存在偏差,有何偏差考慮。
本題考查了關于液體密度測量的基本技能,包括天平、量筒的讀數(shù),運用密度的公式進行計算以及測量誤差的分析等,計算時注意單位統(tǒng)一。
26.【答案】15;45;22.5;加速
【解析】解:
(1)由圖知,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時間:
t1=3s,
小車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1=s1t1=0.45m3s=0.15m/s=15cm/s;
由圖知,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時間:
t2=t?t1=4s?3s=1s,
小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s2t2=0.45m1s=0.45m/s=45cm/s;
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0.9m4s=0.225m/s=22.5cm/s;
(2)由(1)的計算可知:v2>v1,小車做加速運動,
故答案為:(1)15;45;22.5;(2)加速.
(1)已知上半段路程,讀出所用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已知下半段路程,讀出所用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讀出總時間,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過比較速度值的變化就可以判斷下滑過程中的速度變化情況.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計算物體的平均速度要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來被2除).
27.【答案】解:
(1)由圖象知,當液體的體積為零(量筒中無液體)時,液體和量筒的總質(zhì)量為30g,則量筒的質(zhì)量;
(2)由圖象知,當液體體積為V=100cm3時,液體和量筒的總質(zhì)量,
此時液體的質(zhì)量:,
液體的密度:
ρ=mV=150g100cm3=1.5g/cm3;
(3)若量筒裝滿液體時總質(zhì)量,
所裝液體的質(zhì)量:
,
液體的體積,即量筒的容積:
V′=m′ρ=186g1.5g/cm3=124cm3。
答:(1)量筒的質(zhì)量為30g;
(2)液體的密度為1.5g/cm3;
(3)若量筒裝滿液體時總質(zhì)量為216g,則量筒的容積是124cm3。
【解析】(1)當液體體積為0時液體和量筒的總質(zhì)量是30g,據(jù)此可知量筒的質(zhì)量;
(2)從圖中讀出一組液體的體積和量筒的總質(zhì)量,然后求出此時量筒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利用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3)知道量筒裝滿液體時總質(zhì)量,減去量筒的質(zhì)量可得所裝液體的質(zhì)量,再利用V=mρ求其體積,即量筒的容積。
本題主要考查圖象的分析,一定要明確,體積為零時的質(zhì)量就是量筒的質(zhì)量,然后根據(jù)密度公式進行計算,這個類型的習題很容易迷糊,應學會這種方法。
28.【答案】11 40 8
【解析】解:(1)城軌從廣州南出發(fā)時是11:40,到達順德的時間是11:48,城軌從廣州南到順德運行時間是8min;
(2)城軌從廣州南到新會的出發(fā)時間為11:40,到站時間12:28,所以總運行時間為48min=0.8h,運行總里程為72km,所以城軌從廣州南到新會的平均速度v=st=72km0.8h=90km/h=25m/s;
(3)列車從車頭開始上橋到車尾完全通過該大橋的整個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等于橋長與列車長之和,即路程,列車完全通過大橋需要時間t′=s′v=8.7×103m25m/s=348s。
故答案是:(1)城軌從廣州南到順德運行時間是8min;
(2)城軌從廣州南到新會的平均速度是90km/h;
(3)列車完全通過大橋需要348s。
(1)城軌從廣州南出發(fā)時是11:40,到達順德的時間是11:48,可求出城軌從廣州南到順德運行時間;
(2)從廣州南到新會的路程是72km,運行的時間是48min,利用v=st可求出城軌從廣州南到新會的平均速度;
(3)列車通過容桂水道特大橋時,通過的路程等于橋長與列車長之和,利用t=sv可求出列車完全通過大橋需要的時間。
本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計算,注意列車通過大橋的過程中,列車運行的路程的計算是本題的難點。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2023-2024學年八上物理期末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2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白楊坪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卷,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共19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