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 403.6 KB
    • 2021-11-11 22:54
    • 650
    • 0
    • 益成教育工作室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1頁
    1/6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2頁
    2/6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3頁
    3/6
    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展開

    這是一份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實驗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
    2018-2019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
    1. 下列關于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飛行是鳥類特有的運動方式 B. 會飛行的都是鳥類
    C. 鼓翼飛行是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 D. 能飛行的動物都是依靠翅
    2. 人體若遇到意外發(fā)生了骨折,對骨的愈合和修復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骨密質 B. 骨松質 C. 骨膜內成骨細胞 D. 骨骺端軟骨層細胞
    3. 人的一塊骨骼肌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因為(  )
    A. 一塊骨骼肌能獨立完成人體的某個動作
    B. 骨骼肌兩端的肌腱附著在相鄰的兩塊或以上的骨上
    C. 每塊骨骼肌都是由結締組織、肌肉組織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經、血管按照一定次序聯(lián)合成,具有收縮功能
    D. 骨骼肌廣泛分布于人體
    4. 下列有關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 /> A. 小狗會做算術題的行為,屬于后天學習行為
    B.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會的,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本能行為
    C. 大猩猩疊起箱子取高處的食物,屬于先天性行為
    D. 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
    5. 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攻擊行為的是( ?。?br /> A. 兩只狗為爭奪一塊骨頭而發(fā)生爭斗 B. 黃鼬遇到敵害追擊時會釋放“臭氣”
    C. 螳螂捕蟬 D. 螃蟹舉起鰲鉗反擊天敵的進攻
    6. 下列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中,屬于實驗法的是( ?。?br /> A. 法布爾用放大鏡觀察各種昆蟲并如實記錄 B. 用攝像機拍攝獅群的生活
    C. 用望遠鏡研究烏類的飛行 D. 弗里施用顏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覺
    7. 動物作為消費者可從外界攝取食物,并通過呼吸作用將其消化分解.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種作用( ?。?br /> A. 維持生態(tài)平衡 B. 促進物質循環(huán) C. 幫助植物傳粉 D. 傳播植物種子
    8. 生物圈中生物物種的滅絕是個漫長的自然過程,但20世紀后期以來,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你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br /> A. 自然界的弱肉強食 B. 自然災害
    C. 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D. 動物瘟疫
    9. 下列微生物中,沒有細胞結構的是(  )
    A. 衣原體 B. 藍細菌 C. 流感病毒 D. 酵母菌
    10. 關于霉菌,敘述錯誤的是( ?。?br /> A. 霉菌和動植物一樣,也屬于真核生物
    B. 青霉、曲霉是多細胞真菌
    C. 夏天受潮的糧食長毛,這些霉菌是由芽孢發(fā)育而來
    D. 霉菌和蘑菇一樣,都由大量菌絲構成
    11. 下列關于細菌、真菌與人類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甲烷菌產生沼氣,可用于人類生產生活
    B. 足癬是傳染性皮膚病,由細菌感染引起
    C. 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因為豆科植物根中有與其共生的根瘤菌
    D. 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離不開霉菌
    12. 下列有關人的生殖和發(fā)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 /> A. 在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中,能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分別是卵巢和子宮
    B. 在人體生殖發(fā)育中,完成受精過程是在輸卵管
    C. 胚胎發(fā)育早期所需要的營養(yǎng)來自胎盤
    D. 青春期時出現(xiàn)遺精或月經現(xiàn)象是一種非常倒霉的現(xiàn)象
    13. 下列關于動物生殖發(fā)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 /> A. 螢火蟲是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
    B.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體外受精,卵生
    C. 蜘蛛有外骨骼發(fā)育,需要蛻皮
    D. 只有受精的鳥卵在合適的條件下才能孵出雛鳥
    14. 廈門植物園引進了一種稀有花卉,短時間內將其大量繁殖的理想方法是(  )
    A. 扦插 B. 嫁接 C. 種子繁殖 D. 組織培養(yǎng)
    15. 在一棵樹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說明( ?。?br /> A. 遺傳是普遍存在的 B. 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C. 進化是普遍存在的 D. 選擇是普遍存在的
    16. 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中,正確的( ?。?br /> A. 染色體由DNA和基因組成 B. 每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包含一個基因
    C. 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D. DNA和染色體指同一種物質
    17. 某人是白化?。殡[性性狀),下面哪一項不可能是其父母的基因組成( ?。?br /> A. 父AA、母Aa B. 父Aa、母Aa C. 父aa、母Aa D. 父Aa、母aa
    18. 一對夫婦生育男孩時,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分別是(  )
    A. 22條+X、22條+X B. 22條+Y、22條+Y C. 22條+X、22條+Y D. 22條+Y、22條+X
    19. 下列關于基因型、表現(xiàn)型與環(huán)境三者之間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的
    B. 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一定相同
    C. 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若環(huán)境相同,則基因型相同的個體表現(xiàn)型相同
    20. 下列關于遺傳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 非遺傳病不是由遺傳物質引起的
    B. 先天性疾病是遺傳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遺傳病
    C. 家族性疾病是遺傳病,非家族性疾病不是遺傳病
    D. 白化病、血友病、艾滋病都是遺傳病
    二、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6.0分)
    21. 為了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兩種方案的共同點是: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
    方案1:將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暴露在空氣中)。
    方案2:將甲組滅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放在自然條件下。
    (1)該興趣小組作出的假設是______。
    (2)實驗方案中分成甲乙兩組的目的是______。
    (3)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的原因是______,本實驗若想成功還需提供______環(huán)境。
    (4)實驗前小組內部又進行了一次討論,覺得方案1和方案2都不能更好的說明問題,你認為原因是______。
    (5)于是,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方案3,請你補充完整。
    將同一種樹的落葉分成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
    對照組:甲組______;
    實驗組:乙組______。
    (6)若按方案3進行實驗,最后得出細菌對植物遺體有分解作用的結論,那么他們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應該是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4.0分)
    22. 仔細看圖并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當你手提重物時,肌肉容易感覺到酸痛,是因為肌肉①處于______狀態(tài),肌肉②處于______狀態(tài)。
    (2)人體運動大多數是通過骨的杠桿運動表現(xiàn)出來的。例如A圖的屈肘運動,是以______為杠桿,以______為支點,以______為動力形成的,運動所消耗的能量來自肌細胞內______。
    23. 如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該食物網中有食物鏈______條,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______。
    (2)圖中所有的動物可統(tǒng)稱為______。
    (3)圖中兔與鼠是______關系,若大量捕殺狐,那么鷹的數量在一定時間內,將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______,說出你的理由______。

    24. 如圖是昆蟲、青蛙的個體發(fā)育過程及雞卵的結構,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1所示的蝗蟲的發(fā)育過程為______發(fā)育,蛾的發(fā)育過程為______發(fā)育。
    (2)圖2所示的青蛙發(fā)育過程中,幼體主要是用______呼吸。
    (3)在如圖3所示的雞卵結構中,將來發(fā)育成雛雞的是______(填標號及結構名稱)。
    25. 如圖是一個家族系譜圖。家族中的遺傳病與A、a基因有關,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7為患病男孩,其父母表現(xiàn)正常,7的基因組成是______,4的基因組成是______,8的基因組成是______。
    (2)從理論上推算,3攜帶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______。
    (3)若3和4再生一個孩子,是女孩的概率為______,該女孩患病的概率為______。
    (4)根據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8和10雖然表現(xiàn)正常,但不能結婚,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B、能夠飛行的動物有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脊椎動物中的鳥類,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AB錯誤;
    C、鼓翼飛行是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C正確;
    D、不是動物飛行都是鼓翼飛行,如蝙蝠靠皮質膜飛行,D錯誤。
    故選:C。
    動物因種類不同,生存環(huán)境各異,其運動方式也大相徑庭,動物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飛行如鳥類、奔跑、跳躍、行走、爬行、蠕動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關鍵點:會飛行的動物不一定都是鳥類。
    2.【答案】C
    【解析】
    解:骨的基本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組成。其中骨膜是緊密貼附在骨表面的一層致密結締組織膜,骨膜內含有神經和血管分布,起營養(yǎng)骨質的作用,神經還有感覺的作用;骨膜內還有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可以產生新的骨質,與骨的長粗和骨的愈合有關。
    故選:C。
    骨膜的結構和作用。骨膜內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
    把握骨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3.【答案】C
    【解析】
    解: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lián)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例如人的腦、心臟、肺、肝臟等都是器官,器官一般由四種組織構成,但往往以某種組織為主。每塊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結締組織、肌腹部分的肌肉組織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經、血管等按一定次序聯(lián)合而成,并且具有收縮的功能,符合器官的概念。
    故選:C。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骨骼肌的兩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肌腱分別附著在鄰近的兩塊骨上,中間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細胞組成,肌腹外面包有結締組織膜,里面有許多血管和神經;骨骼肌具有收縮和舒張的特性。
    此題考查了骨骼肌是器官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
    解:A、小狗表演的算算術的行為,屬后天學習行為,正確;
    B、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本能,生來就會,不需后天學習,正確;
    C、大猩猩疊起箱子取高處食物,屬后天性行為,而不是先天性行為,錯誤;
    D、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正確。
    故選:C。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
    (2)后天性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特點。
    5.【答案】A
    【解析】
    解:A、兩只狗為爭奪一塊骨頭而爭斗,屬于攻擊行為;A符合題意;
    B、黃鼬遇到敵害追擊時會釋放“臭氣”,屬于防御行為。B不符合題意;
    C、螳螂捕蟬屬于捕食行為,C不符合題意;
    D、螃蟹舉起鰲鉗反擊天敵的進攻,屬于防御行為。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動物的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個體之間所發(fā)生的攻擊或戰(zhàn)斗。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搶占巢區(qū)、領域而發(fā)生相互攻擊或戰(zhàn)斗。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攻擊行為概念、特點。
    6.【答案】D
    【解析】
    解: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qū)別是否對研究對象施加有影響的因素;聯(lián)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選項A、B、C均沒有對研究對象施加有影響的因素,均屬于觀察;選項D用比色卡的方法研究蜜蜂的色覺,屬于實驗法,實驗變量是顏色。
    故選:D。
    此題考查觀察法與實驗法的關系。聯(lián)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區(qū)別:實驗法對研究對象施加有影響的因素,觀察法沒有。
    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單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時就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實驗當然也離不開觀察,但與單純的觀察不同的是,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
    7.【答案】B
    【解析】
    解: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故選:B。
    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思考解答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tài)平衡 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8.【答案】C
    【解析】
    解: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2、濫捕亂殺、亂砍亂伐;
    3、外來生物入侵。
    其中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是主要原因,由于人類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使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園,生物多樣性會迅速喪失。
    故選:C。
    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其中人為因素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這包括: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棲息地縮小和破壞已成為我國一些動物數量減少、分布區(qū)面積縮小、瀕臨滅絕的最重要原因;掠奪式的開發(fā)利用,例如:濫捕亂殺和濫采亂伐使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環(huán)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影響,外來物種的引入使原有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農、林、漁、畜牧業(yè)品種結構單一化,工業(yè)化和城市的發(fā)展,全球氣候變化等。
    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人為因素是加快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
    9.【答案】C
    【解析】
    解:ABD、衣原體、藍細菌、酵母菌,都有細胞結構;
    C、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所以微生物中沒有細胞結構的是流感病毒。
    故選:C。
    生物共有五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五類生物中,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物體中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10.【答案】C
    【解析】
    解:A、霉菌屬于多細胞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動植物細胞內也有真正的細胞核,所以霉菌和動植物一樣,也屬于真核生物,A正確;
    B、青霉、曲霉是多細胞真菌,B正確;
    C、霉菌的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體構成的,營養(yǎng)菌絲深入營養(yǎng)物質內吸收營養(yǎng),直立菌絲(氣生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頂端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內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適宜的環(huán)境就會萌發(fā)生出菌絲,形成新個體。這樣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所以夏天受潮的糧食長毛,這些霉菌是由孢子發(fā)育而來,C錯誤;
    D、霉菌和蘑菇是多細胞真菌,都由大量菌絲構成,D正確。
    故選:C。
    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酵母菌是單細胞個體,可能有的同學看到了連在一起的酵母菌,但他們還是獨立生活的。形態(tài)卵形,是單細胞的真菌;青霉、曲霉是由菌絲構成的多細胞個體,有營養(yǎng)菌絲和直立菌絲。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真菌的特征,能結合題意,靈活解答。
    11.【答案】B
    【解析】
    解:A、甲烷菌等細菌通過發(fā)酵把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可以燃燒,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種清潔的能源,A正確;
    B、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體內,使生物患病,如臂癬、足癬等皮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B錯誤;
    C、大豆、花生等屬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夠固氮的根瘤菌與植物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從而使得植物生長良好,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C正確;
    D、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應用廣泛,如制作豆醬、腐乳等食品離不開霉菌,D正確。
    故選:B。
    微生物的發(fā)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蒸饅頭、做面包、釀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以及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等。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發(fā)酵技術,關鍵是掌握細菌、真菌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2.【答案】B
    【解析】
    解:A、在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既能產生卵細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卵巢,錯誤。
    B、受精的過程:精子進入陰道,緩緩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輸卵管。正確。
    C、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里融合為受精卵,受精卵一經形成,就開始進行細胞分裂,由受精卵分裂發(fā)育成胚泡的過程中,其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卵細胞的卵黃,錯誤。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變化,男孩出現(xiàn)遺精,女孩會來月經是正常生理現(xiàn)象,錯誤。
    故選:B。
    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主要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人體生殖發(fā)育的內容是中考的熱點,注意熟練掌握。
    13.【答案】A
    【解析】
    解:A、螢火蟲個體發(fā)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A錯誤。
    B、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體外受精,卵生,B正確;
    C、蜘蛛有外骨骼發(fā)育需要蛻皮,C正確;
    D、只有受精的鳥卵在合適的條件下才能孵出雛鳥,D正確。
    故選:A。
    昆蟲在個體發(fā)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fā)育成熟,發(fā)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兩棲動物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及昆蟲的發(fā)育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14.【答案】D
    【解析】
    解:利用組織培養(yǎng)這種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另外,該技術還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極大的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所以,要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繁殖,比較理想的辦法就是組織培養(yǎng)。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指在無菌的條件下,將植物的莖尖、莖段和葉片等切成小塊,培養(yǎng)在特制的培養(yǎng)基上,通過細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漸發(fā)育成完整的植物體的技術.
    組織培養(yǎng)是考查的重點,可結合著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和優(yōu)點掌握.
    15.【答案】B
    【解析】
    解: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句話是說不同的葉子之間存在差異,因此體現(xiàn)了變異的普遍性。
    故選:B。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
    本題主要考察對遺傳和變異的定義的理解,注意區(qū)分:遺傳是相同點,變異是不同點
    16.【答案】C
    【解析】
    解:A、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A錯誤;
    B、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B錯誤;
    C、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C正確;
    D、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錯誤。
    故選:C。
    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染色體、DNA、基因的關系。
    17.【答案】A
    【解析】
    解:控制白化病的一對隱性基因(aa),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由此判斷父母的基因中都包含隱性基因(a)。因此父母不可能出現(xiàn)AA,如果父親是AA,母親是Aa的話,孩子基因組成中肯定有A這種顯性基因,孩子不可能是白化病。
    故選:A。
    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表現(xiàn)的是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只有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全部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能表現(xiàn)出來。
    掌握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
    18.【答案】D
    【解析】
    解: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分離,男性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含22+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22+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則只產一種含22+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時,如果是含22+X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就產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發(fā)育成為男性。這說明男女的性別在受精卵形成時就已確定。因此,一對夫婦生育男孩時,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分別是22條+Y、22條+X。
    故選:D。
    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含有一對X染色體的受精卵發(fā)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者則發(fā)育成男性。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性別遺傳的過程。
    19.【答案】B
    【解析】
    解:A、生物體的表現(xiàn)型是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決定,A正確;
    B、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不一定相同,如同卵雙胞胎,哥哥在野外工作較黑,弟弟在室內工作較白,B不正確;
    C、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雙眼皮的基因組成可能是AA或Aa,C正確;
    D、生物體的表現(xiàn)型是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決定,若環(huán)境相同,則基因型相同的個體表現(xiàn)型相同,D正確。
    故選:B。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全部基因組合的總稱,它反映生物體的遺傳構成,即從雙親獲得的全部基因的總和。
    表現(xiàn)型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
    生物體的表現(xiàn)型是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決定。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但同時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
    20.【答案】A
    【解析】
    解:A、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染色體畸變以及在染色體水平上看不見的基因突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確;
    B、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fā)病。B錯誤;
    C、家族性疾病中有的是遺傳病,而有的不是遺傳病,如營養(yǎng)缺乏引起的疾病。同樣由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出現(xiàn)的概率較小,往往是散發(fā)性,而不表現(xiàn)家族性。C錯誤;
    D、白化病、血友病是遺傳病,艾滋病是傳染病,D錯誤。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遺傳病的特點,可以從遺傳病的概念方面來切入。
    遺傳病是考查的重點,應結合著遺傳病的概念理解。
    21.【答案】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 對照作用 ? 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的水分條件 ? 溫暖 ? 未控制單一變量 ? 甲組進行滅菌處理后放在無菌條件下 ? 乙組進行滅菌處理后,再接種細菌然后放在無菌條件下 ? 甲乙兩組樹葉中,只有乙組樹葉被分解了
    【解析】
    解:(1)根據提出的問題: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做出假設: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2)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實驗方案中分成甲乙兩組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實驗。
    (3)細菌必須生活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因為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潮濕。除此之外,細菌的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所以實驗過程營提供溫暖的環(huán)境。
    (4)方案一方案二實驗前都沒有滅菌處理,沒有控制單一變量實驗結果說服力不強。
    (5)方案三:將甲乙兩組都進行滅菌處理,甲組的樹葉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的樹葉接種真菌后放在自然條件下。
    (6)實驗現(xiàn)象:甲乙兩組樹葉中,只有乙組樹葉被分解了,由此可見: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故答案為:
    (1)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
    (2)對照作用;
    (3)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的水分條件;溫暖(或適宜溫度)
    (4)未控制單一變量;
    (5)甲組進行滅菌處理后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進行滅菌處理后,再接種細菌然后放在無菌條件下
    (6)甲乙兩組樹葉中,只有乙組樹葉被分解了
    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評價探究方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變量設計是否做到只有一個變量,是否有對照組,方法步驟是否合理等。
    22.【答案】收縮 ? 收縮 ? 骨 ? 關節(jié) ? 骨骼肌 ? 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
    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每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例如甲圖中屈肘時A肱二頭肌收縮,B肱三頭肌舒張,乙圖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手提重物時,肌肉感覺到容易酸痛,是因為肌肉①肱二頭肌和②肱三頭肌都收縮,因此感覺比較累。
    (2)運動是以骨為杠桿,以關節(jié)為支點,以骨骼肌的收縮為動力形成的;而運動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來自于肌肉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故答案為:
    (1)收縮; 收縮;
    (2)骨; 關節(jié);骨骼?。挥袡C物的氧化分解;
    (1)圖A中①肱二頭肌,②肱三頭肌,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骨、骨骼肌、關節(jié)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xié)調作用,才能完成。
    (2)圖B③肌腹,④肌腱。
    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23.【答案】5 ? 草→鼠→蛇→鷹 ? 消費者 ? 競爭 ? 增加 ? 由于兔和鼠的天敵減少,會大量繁殖,鷹的食物充足,一定時間內數量也會增加
    【解析】
    解:(1)食物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該圖中共有五條食物鏈:分別是?草→兔→鷹、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鷹、草→鼠→蛇→鷹。
    (2)圖中的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而圖中所有的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草為食屬于消費者。
    (3)圖中兔與鼠都以草為食,屬于競爭關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就叫生態(tài)平衡。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當這種變化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打破平衡,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穩(wěn)定性,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崩潰。如果大量捕殺狐,由于兔和鼠的天敵減少,會大量繁殖,鷹的食物充足,一定時間內數量也會增加。
    故答案為:(1)5;草→鼠→蛇→鷹
    (2)消費者
    (3)競爭;?增加;由于兔和鼠的天敵減少,會大量繁殖,鷹的食物充足,一定時間內數量也會增加
    (1)食物鏈是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吃與被吃的關系,中間用箭頭表示,箭頭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2)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數量最多的是生產者(綠色植物),其營養(yǎng)級別越高,數量就越少。
    (3)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的需要是生產者,而動物大多直接或間接的以生產
    本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綜合題,知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食物鏈以及生物的數量關系。
    24.【答案】不完全變態(tài) ? 完全變態(tài) ? 鰓 ? 4胚盤
    【解析】
    解:(1)蛾發(fā)育開始于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其一生經過了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而且幼蟲與成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像這樣的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认x的發(fā)育經過受精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而且幼蟲與成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不大,像這樣的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2)青蛙的一生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個階段,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幼蛙用鰓呼吸,成蛙具有肺,能夠在陸上進行氣體交換,當它們冬眠時主要用皮膚呼吸。(3)圖3的動物是用卵來繁殖后代,屬于卵生;雞卵進行胚胎發(fā)育的部位是胚盤。故答案為:(1)不完全變態(tài);完全變態(tài);(2)鰓;(3)4胚盤。
    甲圖家蠶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圖3鳥卵的結構結構包括1卵殼、2卵殼膜、3卵黃、4胚盤、5卵白、6氣室、7卵黃膜和8系帶等結構,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各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特點。
    25.【答案】aa ? Aa ? Aa或AA ? 100% ? 50% ? 25% ? 近親結婚時,夫婦雙方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可傳遞給子女,大大提高了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解析】
    解:(1)“圖中3和4表現(xiàn)正常,子女患病”,表明患病是隱性性狀,正常是顯性性狀。(相關基因用A、a表示)則患病的基因組成是aa,4是2(aa)的子女,2一定向4遺傳了一個a,所以4的基因是Aa,正常是基因組成是AA或Aa。
    (2)7患病的基因組成是aa,因此3遺傳給7(患?。┑幕蛞欢ㄊ莂,所以3正常的基因組成是Aa,因此從理論上推算3攜帶致病基因(a)的可能性是100%。
    (3)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
    。
    ?? 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人類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是50%.因此假如他們再生一胎,是女孩的可能性為50%。
    3和4正常,而7患病,遺傳圖解:

    可見該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5%。
    (4)根據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8和10雖然表現(xiàn)正常,但不能結婚,主要原因是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時,夫婦雙方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時傳遞給子女,大大提高了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遺傳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質,優(yōu)生優(yōu)育,禁止近親結婚;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故答案為:
    (1)aa; Aa;Aa或AA
    (2)100%
    (3)50%; 25%
    (4)近親結婚時,夫婦雙方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可傳遞給子女,大大提高了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意思對均可給分)
    (1)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tài)、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對染色體在形態(tài)、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基本相同,稱為XX染色體,男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中,較大的一條命名為X染色體,較小一條稱為Y染色體。
    (2)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基因時,生物體表現(xiàn)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xiàn)出來。據此解答。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正確辨認染色體圖譜,并會借助人類的遺傳圖理解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與性狀之間的關系。

    相關試卷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qū)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qū)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6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解析),共17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qū)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qū)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